第192章 偶遇改變命運

王橋到廚房把圍腰穿上,道:“楊叔,鄧書記,你們慢聊,我去弄魚。”

楊家冰箱長期放着幾包酸菜,隨時方便做酸菜魚,王橋用料酒和鹽碼好黑魚,再用熱油爆炒酸菜,酸菜特有的香味瀰漫在房間裡。

鄧建國見王橋對楊家十分熟悉,有眯疑惑,道:“王橋老弟論年齡應該不是楊老師的學生吧。”

楊璉道:“這是我的一個忘年交。我認識王橋時他還在舊鄉販魚,參加靜州書法比賽得了獎。後來還出去打過工,然後他讀了復讀班,考上山大。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過了七年。王橋這個年輕人重情重義,這些年來,每到節假日都要到我這兒來,每次來都幫我做飯。如果我有女兒,肯定要招他做女婿。”

鄧建國與楊璉認識多年,第一次聽到楊璉如此沒有保留地誇獎一個人,不由得對王橋產生了好感。

吃飯時,鄧建國有意無意詢問靜州的情況。

王橋這一段時間恰好抽空看過《靜州年鑑》,對靜州的基本數據還有所掌握,基本答出了鄧建國提出的問題。

楊璉道:“建國,你再考就要將王橋考糊了,他上班不到一個月。”

鄧建國道:“不到一個月就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數據,王橋算是個有心人。”

王橋實話實說道:“鄧書記誇獎了。我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漢。閒來無所就翻看辦公室那本《靜州年鑑》,記了些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囫圇吞棗記下來的,深層次的含義還不能完全掌握。”

鄧建國笑道:“管理一個地區哪裡有這麼容易,須得長期磨礪,這些數據的含義以後自然會明白。你在城管委當副主任,對新工作有什麼感悟?”

王橋道:“在城管委工作的感悟就深刻了,第一個感悟不是針對城管委的感慨,而是針對社員與鎮幹部的關係,我小時候住在舊鄉,出廠後就到牛背砣玩。村小就在牛背砣旁邊,村小旁邊就是村辦公室。經常看到鄉鎮幹部戴着草帽、挽着褲腿來到辦公室,一路上,鄉鎮幹部很隨便與田土裡幹活的社員開玩笑。大家熟悉得很,關係很融洽。到昌東工作以後,到陽和鎮垃圾處理場解決堵路的糾紛,我發現陽和鎮的鄉鎮幹部與社員根本不熟悉,多數人只認得村社幹部。不認識鎮幹部。”

鄧建國道:“你分析分析具體原因?”

王橋道:“據我瞭解,在八十年代,鄉鎮幹部大多通過招聘方式從本土本鄉產生,對當地情況非常熟悉。九十年代中後期,鄉鎮幹部只有兩個來源,轉業軍人和大中專學生,轉業軍人多是當地人,對鄉村還比較瞭解,大中專學生基本上是來到一個陌生環境,很多人不安心在鄉鎮工作。這個原因造成了鄉鎮幹部必須依賴村社幹部才能開展工作。打個淺顯的比方。以前我們幹羣關係爲魚水關係,現在變成了油水關係,如果變成了水火關係就糟糕了。”

鄧建國凝神細聽,道:“你說的是昌東的事情,表面看是垃圾場爭端的小事,其實這是一件大事,是黨和人民羣衆關係的重大問題。你繼續。”

王橋道:“第二個感悟是村民的想法,其實這也不是村民的想法,而是老百姓的普遍想法。改革開放前,大家都窮。又有共同理想,所以人心比較齊。現在貧富不均,共同理想不在了,雖然生活都比以前好了。可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孃的現象比以前多了。”

拉拉雜雜地講了些自己的感受,王橋抱歉地對鄧建國道:“鄧書記,我是隨心所欲地亂講,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不一定對。”

鄧建國鼓勵道:“隨心所欲的話纔是真話。那些邏輯嚴密的論文其實加入了太多的修飾和僞裝。城管委這個崗位接觸面寬,處理的事比較複雜,是一個鍛鍊自己、瞭解社會的好崗位,你潛下心來做事,一定會有收穫。”

王橋道:“要做好城管委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須得全力以赴。”

午飯過後,三人泡了一壺茶,漫無邊際的聊天,

五點半,王橋離開康家。

楊璉和鄧建國站在窗邊,看着王橋騎着摩托車消失在街道遠處。

“建國,你很關注地方的事,是不是工作有什麼變動?”

“楊老師洞察力還是那麼強,我有可能要在近期調到地方工作,組織部門吹了風,只是不知到什麼地方?”

“如果平職調動,你應該是地區級的一把手。”

“在山南這邊按慣例還當不了一把手,黨委副職,帶括號的正廳。”

“這還是爲當一把手做提前準備。”

“組織上應該有這個考慮。”

楊璉目光炯炯地看着鄧建國,道:“權力大了,責任亦大,建國,我沒有把你當外人,所以送一句話——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鄧建國道:“我會記住楊老師的話。”

楊璉道:“我看着王橋一步又一步努力成長,這是一個值得信賴和培養的孩子,如果有機會,你可以提攜他。我這樣做其實是走了任人唯親的老路,可是現實就是如此,與其讓小人佔了高位,不如讓品德可靠的人成爲自己的左右臂。我衷心希望王橋能成爲棟樑之才。”

鄧建國道:“得到楊老師青睞,肯定不是凡品。雖然我只接觸了一次,也沒錯得他不錯,爲人沉穩大方,工作心中有數,思考問題深入,後生可畏啊。”

王橋並不知曉兩位長者的議論和對自己的期許,更沒有想到偶遇會在某一在改變命運。在摩托聲的陣陣轟鳴中,他騎車來到曾經復讀過的靜州一中,在校園裡走了一圈,站在香樟樹下抽了好幾枝煙,回想着復讀班往事,六點多鐘才重新上路。

經過“昌東人民歡迎您”的高大磚柱子以後,森林逐漸茂密起來,超過百米的山坡接連不斷。

天近黃昏,摩托來到距離昌東縣城約有二十來公里處時,一輛小車停在路邊,引擎蓋打開,一個年輕女孩站在公路邊撥打手機。

王橋認出年輕女孩是昌東電視臺記者,便將摩托車停在女孩身邊,推開頭盔,道:“李記者,需要幫助嗎?”

李寧詠最初見有摩托車停在身邊,下意識有些警惕,見來者是城管委的年輕副主任王橋,鬆了一口氣,踢了一腳輪胎,道:“這個破車,半途歇火了,我修不了。”

王橋道:“你叫人來修車沒有?”

李寧詠道:“打了電話,修理工過來得四十多分鐘。”

此地樹林茂密,前不挨村後不靠店,且又天近黃昏,一個女孩子獨自留在此地不安全,王橋將摩托熄火,道:“四十多分鐘?天就黑完了,這裡不安全啊,我留在這裡陪你,可以嗎?”

李寧詠打量着王橋的摩托車,道:“我能不能搭你的摩托車回城?”

“敢坐我的摩托車嗎?”

“有什麼不敢,你是城管委副主任,又不是打黑棍的江湖毛賊。”

“小車怎麼辦?”

“等會叫修理工開回城。”

李寧詠隨即撥通電話,道:“哥,我搭熟人的車先回城了,車就停在路邊,你找人把車修好,再開回來。”

李寧詠關好車門,提着一個小包站在摩托車前,道:“你騎摩托車水平如何?”

“這是我騎的第二輛摩托車,技術沒有問題。”王橋又想道:“作出決定後,纔想起問這個關鍵問題。”

“你敢騎,說明還是有信心的,我相信年輕的城管委領導。”李寧詠又道:“你開慢一點,安全第一。”

這時,又一輛小車開過後,在前方一百米停了下來。

(。)

第77章 從此王郎是路人第89章 逃竄第316章 祭祖(二)第318章 祭祖(四)第399章 女行百里母擔心第435章 失憶第311章 報道(五)第410章 風波惡第97章 訓練第12章 洪平被砍第404章 各懷心思的酒戰第310章 報道(四)第二百五十九 車禍第151章 神通第299章 新的生活(五)第424章 一把手第211章 緣分天註定(二)第二百六十六 晏琳六第305章 突破點(二)第135章 權在手第245章 社會關係第188章 眼緣第155章 找關係第211章 緣分天註定(二)第61章 誓師第30章 包家大事第21章 退學和當兵第39章 六個對六個的戰鬥第120章 春節第383章 再論族譜第150章 面試第306章 突破點(三)第328章 新職(一)第167章 化糞池第53章 跳舞第159章 冤家第467章 暗洞裡的尖頭魚第216章 危機重現第245章 三板斧(六)第240章 冤家(二)第120章 春節第254章 舊鄉人第435章 失憶第126章 放假第191章 鄧建國第94章 書法第365章 治安拘留第264章 晏琳(四)第161章 樂彬赴任第279章 選擇第25章 老友來訪第93章 爬山第438章 調研第54章 愛情不期而至第94章 書法第130章 奔馳第57章 遠望第175章 心真硬第256章 舊鄉人(三)第216章 危機重現第257章 良禽擇木第307章 報道(一)第144章 重大決定第九十六 比賽第82章 偶遇宿敵第128章 野人第213章 暗渡陳倉第327章 祭祖(十三)第45章 不在乎第91章 看望第8章 稱雄寢室第108章 意外第257章 良禽擇木第31章 手機在哪裡第162章 下馬威第173章 重逢第九十七 差距第129章 歸校第328章 新職(一)第176章 車禍第177章 烏鴉嘴第43章 搶奪砂場第260章 車禍(二)第100章 門衛第18章 包強回來了第20章 關門打狗第89章 比武第416章 王橋之名第396章 三名掛職幹部(三)第359章 接近真相第215章 暗渡陳倉(三)第6章 社會青年第15章 一封情書第二百二十七 風雲再起二第196章 借力打力第300章 相見(二)第124章 暗算第174章 交手第300章 相見(二)第31章 手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