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君直諫

不數日,李元芳休旬在家,向狄仁傑說起近日羽林衛將軍沈(悲劇)昌明屢屢藉故挑釁,加之千牛衛新進不少年輕衛士,須得調教管制,繁瑣之事頗爲不少。

狄仁傑放下茶盅道:“陛下春秋已高,又正寵信他二人,沈(悲劇)昌明自然也仗勢猖狂,不必理會。我只擔心,張易之與張昌宗別有他圖。”

話音未落,忽見狄春急匆匆進門道:“老爺!張閣老說有要事求見老爺……”

狄仁傑道:“快請進來!”狄春應一聲是,跑出門去。片刻張柬之匆匆而入,滿臉焦急之色:“懷英兄,大事不妙!”

狄仁傑請他坐下,不等發問,張柬之便道:“今晨皇帝詔宋璟入宮,誰知竟將他打入天牢,下令三日後處斬!”

狄仁傑大吃一驚道:“怎麼回事?”

張柬之道:“我得此消息,慌忙打探,才知是張昌宗兄弟作祟!他二人向皇帝獻上一圖,圖中勾畫參天樓閣,奢華壯麗,張昌宗說那是‘昭雲臺’,爲自己夢中游歷仙境,與神仙相會,醒來之後親筆所畫,若是皇帝依照此圖建造,或許真有神仙降臨。皇帝早有長生不老之念,竟然鬼迷心竅,當即打算構建‘昭雲臺’。張易之又推薦宋璟主持修建,皇帝命宋璟入宮,負責選址規劃。宋璟當即反對皇帝造臺,言商紂王造鹿臺而亡國,不可聽信讒言,勞民傷財。”

狄仁傑利眸微眯,沉吟不語,張柬之又道:“皇帝自然不喜,張易之和張昌宗從旁挑撥,說宋璟居心不良,有意令太子即位,故不願皇帝求得長生之道。皇上一直疑忌朝臣暗中謀立太子,張易之藉此誣指宋璟,宋璟辯白不得,怒斥二張惑主亂政,欲令朝野不安。皇帝龍顏大怒,當即下旨將宋璟下獄收監,三日後處斬。”

狄仁傑眉頭微蹙道:“朝中難道無人爲宋璟求情申辯?”

說到此事,張柬之怒形於色:“若得如此,我也不來求見懷英兄。你可知那張易之如何陰險狠毒?他竟然攛掇皇帝,效法古之酷刑‘湯鑊①’,在御書房門前支起大鍋,煮開沸水,下令誰爲宋璟求情,若不能令皇帝回心轉意,收回成命,便要受湯鑊之刑!這奸賊罪該萬死!”

狄仁傑面色凝重道:“他是存心要害朝中重臣,意圖險惡,其心可誅!”

張柬之道:“皇帝聖旨既下,貿然求情,無異枉送性命。朝中大臣,何人有此把握?弟無奈之下,纔來請兄長出面。”

狄仁傑點頭道:“你放心,我這就去見皇帝。無論如何,宋璟不能死在皇帝手中。”

張柬之抱拳道:“全賴懷英兄了。若兄長仍不能勸阻皇上,我只好率百官以死相諫!”

狄仁傑當即制止道:“不可!若是滿朝文武皆爲宋璟求情,小小一個鳳閣舍人,竟能牽動百官救其性命,反而會令皇帝生疑,懷疑是太子授意如此,且已將羣臣收歸己用,圖謀不軌!”

張柬之恍然大悟,連連撫手:“啊呀,我一時激憤,竟忘了此事!如兄所言,不可如此……事不宜遲,就請懷英兄相救宋璟,切莫令奸賊得逞!”

李元芳道:“卑職與大人同去!”

狄仁傑擡手道:“眼下聖意未明,還是我一人爲好,你且在府中等候消息。”言畢與張柬之疾步而出。

李元芳欲要追趕,如燕在旁攔住道:“叔父如此吩咐,自有道理。你若跟隨,給有心人拿住把柄,伺機中傷,豈不是遂了他人之願?”李元芳怔然片刻,仔細一想,這纔看向狄仁傑去路,沉沉出了口氣。

上陽宮重檐層疊,御書房大門緊閉,唯有門前一口大鍋煮水正沸,鍋口白煙四散,噗噗之聲甚是清晰,就連四周值守的羽林衛也不禁臉色微變,對着那口大鍋呆愣。沈(悲劇)昌明站在門口,眼見一衆大臣焦急驚懼之色,心中暗暗冷笑,不時望向宮門,狄仁傑只怕不久便到。

果不其然,狄仁傑身穿朝服,自宮門處匆匆而入,衆大臣如遇救星,慌忙迎上。沈(悲劇)昌明正待瞧一出好戲,看狄仁傑會否率領百官跪求皇帝,誰知狄公只對衆臣擺擺手,示意諸人各自回府,不必留在御書房外。

沈(悲劇)昌明暗暗詫異,心道狄仁傑難道真有把握求得皇帝收回成命?待到回神,狄仁傑已經遣散百官,向內侍道:“煩勞通稟,狄仁傑求見陛下。”

內侍面有難色,猶豫道:“這……閣老,皇上有旨,三日之內不朝不見,閣老請回罷。”

狄仁傑道:“那就請告知皇帝,狄仁傑在此跪候陛下。”說罷徑自撩袍跪地,內侍與衆侍衛嚇得後退三步,紛紛散開,誰也不敢攔在他面前。

內侍慌忙進入御書房稟報,皇帝得知此事,心中便覺不安,思量片刻,吩咐道:“快去扶狄閣老起來,送他回府,就說……朕午後乏困,已睡下了。”

內侍得命而出,一旁張易之問道:“陛下爲何不見狄大人?”

武則天搖頭道:“狄懷英告假多日,不曾見客,忽然入宮,必是爲宋璟而來。朕既然下旨,若爲宋璟求情,卻不能令朕回心轉意者,便受湯鑊之刑。君無戲言,朕怕狄懷英勸不得朕,朕迫於無奈,只好降罪於他,故而不予相見。”

一語未畢,內侍匆匆而回,稟報道:“陛下,狄大人不聽勸說,如何不肯站起……”

武則天一時躊躇,只得揮手令他退下,朱門開合間,張易之向外看了一眼,心道狄仁傑當真有次把握,寧願跪候死諫,既是如此,教他嚐嚐這湯鑊之刑,也必不錯。

當下打定主意,跪在皇帝身邊道:“皇上,狄大人年事已高,不可久跪,但看今日情形,陛下若不召見,他必定不肯起身。不如就請他進來,看他究竟有何話說,否則即便陛下不忍降罪,時候一久,狄閣老也支撐不住,萬一真有三長兩短……豈是陛下所願?”

武則天一則實在不忍狄仁傑在外跪等,二則張易之向來難得爲這些老臣說話,當下令他站起,點頭道:“你說得對。也罷,你到後邊等着,朕也想聽聽,他有何法子,教朕不殺宋璟。”

張易之原想在旁添油加醋,但皇帝如此吩咐,若再多言,恐露馬腳,於是含笑答應,走到屏風之後。皇帝命狄仁傑進來,自己走到御案之後,端坐龍椅。

狄仁傑緩緩入內,來到案前請安:“臣狄仁傑參見陛下。”

武則天擺手道:“免禮,賜坐。”左右擡過一椅,放在狄公身後右側,狄公謝恩道:“臣不敢,多謝陛下。”

皇帝便不多言,屏退左右,向後微倚,微笑道:“懷英,你已多日不曾上朝,爲何今日突然進宮?”

狄仁傑執手躬身道:“臣有一事不解,特來請教陛下。”

“哦?”武則天心道他明明是救宋璟,怎的竟說求教於我?冷笑一聲:“愛卿博聞強識,竟也有難解之事,須得問朕?”

狄仁傑深然長嘆,肅聲斂容道:“臣聞陛下,欲造‘昭雲臺’,卻不知此臺何用?”

皇帝斜睨狄公:“你不信鬼神之說,何必多問?”

狄公又道:“陛下求長生不老,又有何用?”

皇帝聞言色變:“這……”轉而道:“自然是爲我大周千秋萬代,帝業永祚。”雖如此說,底氣卻已不足。

狄公長出一口氣,凝重之色不減:“陛下乃女中英主,聖明之君,猶有此念,當知古往今來無數帝王將相無不如此。而且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必定虛耗國庫,百姓生怨。天下豈是一人之天下?民水君舟,陛下早知。何況帝業永祚,豈能只賴明主?太宗皇帝曾道:‘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陛下常以此爲警示之言,今何忘卻?”

皇帝默然不語,若有所思。

狄公又道:“春秋之時,秦穆公雄才大略,求賢納士,稱霸西戎之後,又與中原諸侯比權量力,功業非輕。然而穆公晚年,妄想死後地下稱雄,竟令忠臣良將殉葬己墓,國無禍患,棟樑枉死,秦人哀之,爲賦《黃鳥》②。

穆公死後,軍無名將,朝無賢臣,若無秦孝公任用商鞅,非但不能統一六國,要求自保也屬難能。如今陛下因宋璟直言勸諫而殺之,又要將求情之人烹死,臣恐日後無人敢爲陛下進盡忠言,天下良材亦不敢爲君效命。倘若陛下耳目所及,皆非屬實,縱使真能長生不老,我大周千秋萬世,又當如何?”

武則天初時聞言面有驚色,而後漸消,直直看向狄仁傑。狄公直視無懼,又道:“陛下若在國庫之中,遺留無數金銀財富,雖然衣食足用,終須有盡。陛下若爲爲子孫後代留下無數賢臣,則萬世基業可守,一世英名得全,聖賢之君,何能及此?臣救宋璟,亦救君上,陛下仍不收回成命,臣請先受湯鑊之刑!”說着跪倒在地。

殿中靜默許久,武則天緩緩站起,走到狄仁傑身旁將他扶起:“懷英……朕明白了,你且起來。”狄公不受攙扶,自行起身,躬身而立,只聽皇帝又道:“如此,由你代傳旨意,即刻前往天牢赦免宋璟,官復原職,另行嘉賞。昭雲臺之事……就此作罷。”

張易之在屏風後頓足咬牙,心知這番計謀算是白費了,不但宋璟無恙,從此以後皇帝只怕對他更加重用,真是弄巧成拙!心中越想越怒,張易之緊握竹笛,暗道:“狄仁傑,我與你勢不兩立!”

聽得狄公已經出了御書房,這才緩緩走出,對皇帝含笑抱拳道:“恭喜陛下,任用賢能,如此一來,陛下便可高枕無憂了!”武則天嗯了一聲,倚在軟榻上閉目養神,朝張易之招了招手,張易之慌忙上去爲她揉按肩膀,謙恭之餘,看向窗外,眼角隱現怒氣。

①湯鑊是古代酷刑之一,把人投入沸水中煮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②秦穆公死時,以一百七十七人殉葬,中有良臣【子車氏】三人,秦人作《黃鳥》哀悼,中有:“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第十章 僥倖脫逃第十七章 迷霧之後第二十四章 浮生若夢第十四章 棋差一招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十六章 恩怨難解第一章 危機四伏第二章 面君直諫第五章 禁宮危局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十七章 迷霧之後第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四章 舊日恩怨第六章 甕中捉鱉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章 僥倖脫逃第六章 甕中捉鱉第三章 禍福相依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第二十四章 浮生若夢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一章 前路未明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十二章 機緣巧合第十三章 神鬼不覺第五章 禁宮危局第十一章 波瀾再起第五章 禁宮危局第一章 危機四伏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第十二章 機緣巧合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二十章 煙縷歸塵第十三章 神鬼不覺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第四章 舊日恩怨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一章 波瀾再起第十九章 死生難測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六章 甕中捉鱉第十三章 神鬼不覺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十九章 死生難測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一章 前路未明第十三章 神鬼不覺第十四章 棋差一招第十二章 機緣巧合第十章 僥倖脫逃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第十四章 棋差一招第四章 舊日恩怨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十七章 迷霧之後第三章 禍福相依第二十二章 神龍政變第四章 舊日恩怨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七章 宗廟陰雲第二十二章 神龍政變第五章 禁宮危局第十一章 波瀾再起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八章 謀國之心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第八章 謀國之心第二十二章 神龍政變第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八章 謀國之心第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十六章 恩怨難解第十二章 機緣巧合第二十四章 浮生若夢第十七章 迷霧之後第十七章 迷霧之後第二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九章 死生難測第十四章 棋差一招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第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章 煙縷歸塵第十章 僥倖脫逃第十三章 神鬼不覺第十八章 身陷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