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螳螂捕蟬(1)

廣寧左衛的斥候幕在沙河東岸與燕山左衛的斥候們,進行了接觸。【 木魚哥 ——更新最快,全文字首發】 雙方在濃霧中如同捉迷藏一樣,彼此用弓箭、刀槍棍棒,甚至飛刀互相招呼着。

號角聲、哨聲、怒罵聲,嘻笑聲,慘叫聲,呼喚戰友的叫聲,在濃霧中此起彼伏。

直到辰時,濃霧方逐漸散去,方圓十里的原野上雙方的斥候錯綜複雜,三三兩兩地互相追逐攻擊,一隊回營的遼東斥候末尾居然跟着兩名燕軍斥候。

等到兩名燕軍發現的時候,只能乖乖地成爲了俘虜。

楊文非常驚訝,爲什麼會在這裡碰上燕軍,而斥候們到的燕軍番號更讓他驚訝,燕軍主力全部在此,六個衛三萬人馬。 雖然雙方人數相等,但楊文有種掉進陷阱的感覺。

特別是當他看到那面鮮紅的帥旗居中飄揚時,這種感覺更強烈,上斗大的“燕”字,毫無疑問,朱棣就在面前。

楊文個想到的是撤,朱棣是誰,,藍玉之後就數四王爺能征善戰,直到身處廣寧那位老十七在白山黑水間,才形成了兩位王子在軍事上交相輝映的格局。

現在自己面對的是天下名將,打得過嗎?明顯一點人家是衝着你來的,而自己自以爲高明的計策卻反而撞到對方的彀中,先聲已被人奪。

但回頭一想,雖然朱棣能戰,但自己手裡有遼東最精銳的定遼中衛,整整一萬“關寧鐵騎”,這是名揚塞外的強軍,而且廣寧左衛、寧遠衛都是在遼東排得上號的精銳。

既然有這些強軍壓陣,未嘗不能和朱棣一戰。 而且一旦老天爺眷顧,自己擊破朱棣的主力,甚至生擒了他。 那麼封侯的大功是板上釘釘跑不了了。

戰或不戰,兩種想法在楊文腦袋裡激烈交戰着。 以至於一旁部下的聲音都沒聽見,龐進焦急地詢問着:“將軍,將軍!我們是否該出戰了?”

龐進是楊文親兵出身地心腹,因爲作戰勇猛而被提拔到廣寧左衛指揮使的位置上,也只有他是直腸子纔敢這樣叫喚。

楊文一下子從沉思中驚醒過來,忙不迭問道:“諸位意下如何?”

幾位指揮使面面相覷,心中納悶。 這麼重要的時刻,你一個主將不說話,卻問下面的人。

龐進着急,立刻回答:“兩軍相逢,勇者勝,雖然倉促遇敵,可是沒有理由示弱於敵,請將軍下令佈陣迎戰。 ”

楊文聽着他的話。 還在低頭思考着。 他一擡頭看見了坐在最下首沒有說話的倪磊。 於是問道:“倪將軍有什麼意見?”

倪磊欠身行禮,道:“一切聽都督號令。 ”球又踢了回來,楊文正一陣煩躁,倪磊又說話了,“只是如果問道末將。 末將的意見與龐將軍一樣,這一仗必須打。

都督沒有理由示弱於敵。 末將還有個建議,既然燕逆出現在此,灤州那邊已經失去疑兵價值。 可命復州衛立刻移駐蒼亭,保護我軍退路。

”既然倪磊這麼說,楊文終於下定決心。

……

初冬的太陽照在人身上,十分舒服,在這片燕東地原野上,遼東軍與燕軍首度對撼,遼東軍一萬八千戰鬥兵,其中一萬騎兵;面對的是兩萬戰鬥兵的燕軍。

但這些全部是騎兵。

楊文把寧遠衛、廣寧後衛各四千步兵佈置在中軍正面,分左右兩個方陣;定遼中衛拆分成兩部,各四千騎分列中軍兩邊;楊文從四川帶來的五百親衛拱衛在帥旗周圍,廣寧左衛兩千騎兵作爲預備隊在大陣後備戰,各衛輜重營堅守營地。

倪磊極力反對楊文拆分定遼中衛的命令,遼王指揮作戰,騎兵特別是“關寧鐵騎”總是作爲決定打擊力量使用。 但臨戰之時,他不想頂撞上司。 只得壓住意見。

落實執行。

朱棣率軍背水列陣,將燕山右衛擺在最前。 最核心的力量燕山左衛擺中間,然後燕山中衛、泰寧分列兩翼,手裡掌握朵顏、福餘兩衛的預備隊。

巳時時分,泰寧衛的蒙古騎兵呼嘯着戰場,拉開了沙河之戰地序幕。

蒙古輕騎擅長騎射,泰寧衛的騎兵在離遼東軍方陣一百步之前橫貫而過。

這種面積射擊講究的不是準確而是數量,橫穿一瞬間,蒙古輕騎竟然可以兩發,幾千支羽箭落入方陣中。

寧遠衛是遼東少數裝備新式胸甲和索子甲的衛所,在堅甲固盾的防禦下,只有十幾人中箭倒下。 而另一邊地廣寧後衛則只裝備了皮甲,經過一輪箭雨之後,有近百人退出戰列。

蒙古騎兵在戰場的另外一邊折返過來,又在戰場橫穿而過,這次他們已經明顯感覺到廣寧後衛防禦力的弱點,兩發全部射在他們頭上,爲廣寧後衛帶來倍於首輪打擊的傷亡。

在兩輪幾百人倒下之後,廣寧後衛新兵多戰鬥力弱地情況體現出來,有些隊列出現了慌亂,新兵被呼嘯而下的箭雨嚇得東倒西歪。 只能靠總旗,老兵們極力維持着隊伍。

反觀寧遠衛的士兵們總是把腰挺得很直,陣型絲毫不亂。

倪磊看着蒙古騎兵來回騎射,不時回頭看着中軍的令旗,但楊文卻沒有給出任何出擊的信號,倪磊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蒙古騎兵反身回到燕軍陣中。

在遼東軍的字典中從來都是進攻進攻再進攻,但倪磊十分不明白爲什麼楊文沒有絲毫進攻的命令,他沒有辦法,只能一次次焦急地回頭看着中軍令旗。

朱棣看看戰場情況,泰寧衛的突射已經尋找到對方陣型地弱點。 立刻命令第一波的燕山右衛出擊,目標突破廣寧左衛的方陣。

一百人一個波次,一個千戶十個波次,前五排全是丈二的長矛,用以衝擊據馬槍陣。

一色重鎧的燕山右衛,聽着鼓點緩緩向前,兩軍相對大約六百步,前三百步都是緩步慢跑,三百步到二百步開始加速,二百步過後,馬匹的速度提到最高。

一千名重鎧騎兵,猶如十層黑色的波浪在滿天煙塵中衝向廣寧後衛的陣營。 遼東軍地弓箭手在二百步開始放箭,新型地鋼弩可以在這個距離帶來殺傷。

但對於重騎兵來說,這種殺傷力還是不夠,只有寥寥數名不走運的重騎兵中箭墮馬。

廣寧後衛地據馬槍手老兵只有十之一二,隆隆而來的重騎兵使大地爲之顫抖,光是氣勢已經嚇得一些新兵扔槍就跑。

總旗,小旗們高聲痛罵,拿鞭子抽打,仍然無法阻擋住新兵的慌亂。

重騎兵在兩射之後終於撞在了據馬槍陣上,這種突擊對於燕山左衛的士兵已經進行過無數次了,他們藉助更長的長矛刺中對手的力量騰空而起,躍過據馬槍的尖刺,跳入敵人陣中,揮舞着撲刀在敵陣之中左右砍殺;第二波,波的重騎兵做着相同的事情,如同雜技演員一般跳入據馬槍陣裡。

當然也有沒有刺中對手的騎兵被隨即而到的據馬槍貫穿身體,當即陣亡。

手裡持着據馬槍的新兵蛋子根本不會應付這樣的場面,已經成爲步兵的重騎兵手中撲刀一旋轉,就是兩人倒地。

近三百名跳入陣中的騎兵這麼一攪和,原本有五層排列的據馬槍陣已經混亂不堪。

到了這時負責保護據馬槍手的牌刀手才反應過來,但他們無法衝上去掩護,因爲一些新兵已經扔掉據馬槍回身逃跑。

後面有更多的重騎兵利用前排據馬槍陣的混亂,尋找到空隙衝入陣來,他們不再借助槍刺之力躍起,而是一紮中對手,立刻扔掉長矛,反手拔出戰刀,砍殺身邊的據馬槍兵。

廣寧後衛的據馬槍陣只承受了五個波次的重騎兵之後,他們陣型的中部已經被打開一個缺口,前面跳入陣中的騎兵此時已經傷亡過半,但他們聚攏到中間,硬生生砍出一條血衚衕。

後面的騎兵收窄攻擊面,只對這個缺口衝來。 等到十波燕山右衛前營的騎兵全部衝入方陣時,五層據馬槍列已經被完全打透,廣寧後衛的陣型處在崩潰的邊緣。

倪磊只感覺到旁邊廣寧後衛正在不斷混亂之中,卻沒有看到任何中軍出擊的令旗。 他知道,此時只要燕軍的後續騎兵繼續殺上來,廣寧後衛立刻就會崩潰。

而對面燕軍的陣中,煙塵再度捲起,後續騎兵殺上來了。

倪磊咬咬牙,翻身上馬,命令準備出擊。 旁邊的親兵連忙勸止:“將軍,都督還沒有出擊命令。 ”倪磊虎目一橫:“等他的命令,廣寧後衛就完蛋了。

”說罷不再理會親兵,猛揮戰刀,大喊一聲:“定遼中衛跟我上。 ”

燕山右衛的後續騎兵,在指揮使邱福的率領下準備在已經打開的缺口上再灑一把鹽,從而一舉突破對手的方陣。 但他們在半路上被斜次裡殺出的定遼右衛正好截住。

燕遼雙方最精銳的騎兵迎頭相撞。 戰場中央殺聲震天,絞成一團。

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5章 高麗亂局(2)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8章 藍大將軍(3)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3章 懿文太子(3)第4章 且聽風吟(2)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7章 北風乍起(5)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11章 暮鼓晨鐘(4)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10章 餘波盪漾(3)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2章 遼王攻略(4)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3章 懿文太子(3)第5章 高麗亂局(2)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3章 懿文太子(2)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3章 懿文太子(3)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1章 裂土封遼(4)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42章 多方博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