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勾心鬥角(4)

十月十五,楊文率部抵達山海關,小馬王早已經離開了,定遼右衛由鄧天海代理指揮使。 城中還有寧遠衛,廣寧後衛,復州衛,廣寧左衛四支部隊。

廣寧後衛和復州衛兩個三千人的下等衛兵力已經補足,都達到了五千人的水平。

不過這兩個衛本來就是新建的單位,現在又加入了兩千新兵,戰鬥力都不怎麼樣,雖然最新一屆培訓完畢的教導隊的總旗百戶們全劃歸這兩衛,但因爲時間太短,對戰鬥力提升沒太大幫助。

另一支定遼中衛騎兵仍駐紮在逃軍驛一代,拱衛山海關西部戰線。

不過楊文不在乎啊,廣寧後衛和復州衛的指揮使都是他的心腹。 楊文在山海關大宴三天,卻絲毫沒有點兵出征的意思。

只是派出使者向定遼中衛指揮使倪磊發出,命他率軍返回山海關聽命。

在等候定遼中衛的過程中,更多的燕軍消息由斥候帶來,通州衛、遵化衛分別從永平和昌黎撤出,向灤州集結,會同薊州衛一起作出死守的姿態。

這些消息印證了之前燕軍主力南下的消息,楊文判斷燕軍東線兵力單薄,無法據守所有據點,只能集中守備。 燕軍三個衛最多一萬五千人,而自己有四萬人。

楊文作出決定,以定遼右衛守衛山海關,廣寧左衛爲前鋒,自己統帥寧遠衛,廣寧後衛,復州衛爲中軍。 尚未到達的定遼中衛爲後隊,大舉出關,朝灤州殺來。

還沒到撫寧,廣寧左衛就碰上了昌黎屯所的人馬,昌黎屯所由一千半耕半兵的農夫組成,他們缺乏兵器,缺乏盔甲,但仍然勇敢第在遼東軍面前排起了陣勢。

以羽林右衛爲班底的廣寧左衛本以爲一個衝鋒就把那些農夫衝得七零八落。 但結果這一仗足足打了一個下午。

等太陽完全落到地平線下的時候,一千多農夫全部陣亡,但也給廣寧左衛帶來二百多人的傷亡。

昌黎城外,通州衛地一個千戶所再度襲擊了前進中的廣寧左衛,雖然沒有給遼東軍帶來多大傷亡,但廣寧左衛在野地之中多喝了一晚西北風,直到第二進入昌黎。

這兩仗的結果傳到楊文耳中,把大都督氣得火冒三丈。 沒想到這些人數裝備都處於劣勢的燕軍竟然敢螳臂當車。

不過楊文並非完全是個飯桶,對於這兩場戰鬥,他認爲是燕軍故意爲之,在遼東軍西進之路上不斷派出這些小部隊阻擊,騷擾。 目的就是爲集結在灤州的主力爭取時間。

楊文對廣寧左衛指揮使龐進下令,務必在三日之內飲馬灤河。 龐進不敢怠慢,立刻輕裝急進,快馬加鞭殺向灤州。

通州衛騷擾之後。 燕軍除了偶爾打幾發冷箭之外,再也沒有像樣的阻擊,楊文一日三次催促廣寧左衛提高速度。

龐進只得一路狂奔到灤河邊上,初冬的河水水位雖然已經有點降低,但白花花地大河阻擋在面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況且對面離岸邊三裡的地方就是灤州城,隔着河就能看到城門外的燕軍軍營。 幾名燕軍斥候在岸邊踆巡徘徊,吹着呼哨。 髒言穢語地挑釁着東岸的遼東軍。

龐進不敢擅自過江,只得紮下營盤,等待後隊跟上。

又過了三天,楊文率領着後續人馬氣喘吁吁地到達。 當他走上河堤時,同樣得到了燕軍髒言問候。 楊文冷笑兩聲並不計較,在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回到營帳之打開地圖,把手指點在上游一百二十里的蒼亭渡口。 然後做了一個包抄的手勢:“燕逆不是想拖着前進嗎?現在又想設一個半渡而擊。

重演真定之戰嗎?好,那我就讓他們等着。 復州衛。 你部依然駐紮於此,大張旗鼓保持各衛旗號,其他人馬隨本督到蒼亭渡,從這裡渡過灤河,然後直插到開平城下。

奪取了開平,灤州之敵就成了甕中之鱉。 ”手下幾名心腹將領一同挑起大拇指頭連聲稱讚,“都督妙計。 ”楊文似乎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被下面地人一拍舒服得很。

楊文又問道:“現在定遼中衛在什麼位置。 ”旁邊有人答道,剛過撫寧。

楊文搖搖頭道:“倪磊怎麼搞的,動作太慢,來人啊,給倪磊傳令,命他三日之內必須出現在蒼亭渡與我匯合。 ”

當天夜裡,楊文便悄悄開拔,繞路朝蒼亭渡開進。 到達蒼亭渡之後,楊文把營盤駐紮在離渡口三裡外的森林裡。 三天後,倪磊終於率領定遼中衛的人馬抵達。

雖然對於定遼中衛的進軍速度十分不滿,但當看看手下兵力達到三萬人時,楊文心中地底氣也強了不少。 立刻命令大軍第二日四更造飯,五更出發。

第二天一早,廣寧左衛率先涉渡,蒼亭渡河段水位不高,還沒沒到馬肚子,廣寧左衛十分順利地騎馬涉渡過去。

等他們在西岸建立了掩護陣地橋頭堡,各衛輜重營一擁而上,用這兩天砍來的木料,搭起了浮橋。

搭各種各樣的浮橋是輔助部隊的必修課,每年都訓練多次,這次塔建浮橋顯示出了訓練水平,僅僅一天時間,兩架浮橋已經修建起來。

步兵部隊終於能夠過河,輜重營立刻轉入修建一座更大地浮橋,這座橋能夠讓騎兵,作戰的廂車還有輜重馬車通過。

等到十月二十九日落的時候,楊文的帥旗終於隨着殿後部隊通過浮橋飄揚在西岸之上。 休息,楊文除了留下一個千戶守衛浮橋之外,全軍朝開平開去。

話分兩頭,十月二十日,朱棣把聲勢造出去之後,率領八個衛的兵力,大搖大擺出了?*僥廈牛壤氤俏迨鎦螅⒖痰敉煩且辜苯?br/

朱棣知道如今的燕東平原上已經佈滿了遼東的偵騎,爲了讓行動保持秘密狀態,他派出兩千騎兵,在大軍前後左右,張起一張前後左右各有十里範圍的幕,任何接近這張大幕地人,無論敵兵還是百姓都被扣留。

果然,大軍前進了三天就遭遇了三股遼東的斥候,由於沒有料到燕軍如此大規模的東進,這三股斥候都被消滅。

十月二十八日,朱棣的兵馬抵達開平,在這裡他得到了通州衛指揮使房勝的迎接,從房勝口中他得知了前線的情況。

朱棣對於遼東軍的進軍速度感到吃驚,但同時感覺味道不對,爲什麼之前一直進展神速的遼東軍會在灤河東岸大搖大擺地紮下營盤,絲毫沒有渡河地動作?

朱棣連夜趕到灤州,第二天一早,他透過晨曦觀察了河對岸地遼東軍營寨,天漸漸亮了,遼東軍大營正在做早飯,營帳內升起裊裊炊煙。

突然他發現了一個問題!朱棣想都不想對房勝道:“拿地圖來。

”房勝立刻拿出地圖,朱棣在馬上看了看,手指順着灤河來回遊動,突然落在一個地方不動,“沒錯,就是這,楊文你個老豬倌,跟本王玩瞞天過海的把戲!可惜啊,你爲什麼不多點幾個竈多升幾道炊煙!房勝,你立刻派出斥候,給我沿河偵察一下蒼亭渡,看看這裡是不是有遼東軍地浮橋。

如果有,不用徵得我的允許,你立刻率領所部兵馬,從此地渡過灤河,明日日落前包抄到蒼亭渡,奪取並控制住渡口,能否逮住這個老豬倌就靠你了。 記着,動作要快。 ”

佈置完任務,朱棣立刻飛馬趕回開平,等他回到城內的時候,斥候已經給他帶來了蒼亭渡的偵報,大批遼東軍已經渡過蒼亭渡,正朝開平而來。

朱棣冷笑兩聲,“老豬倌果然不出所料。 ”除了留兩個衛守衛開平之外,他立刻率領燕山三衛、朵顏三衛調頭北上,迎擊楊文。

朱棣把戰場定在蒼亭與開平之間一條小河溝沙河的東岸,手下衆將都不明白,爲什麼不重演一次滹沱河之戰呢?朱棣微笑不語,他不說,沒有人敢堅持不同意見。

全軍趁夜踏過深度不及馬小腿的沙河,在東岸紮營。

建文元年十一月的天,初冬清晨的霧氣越來越濃,燕東平原的莊稼已經全部收割乾淨,燒過麥秸垛的田野上一馬平川。

一名燕軍的斥候騎着馬小心翼翼地在霧氣中搜索前進,昨天晚上,他親眼看見這個方向隱約閃爍着燈火,這裡肯定是遼東軍的營盤。

斥候正在霧中仔細地搜尋着他希望看到的東西,突然破空之聲響起,這對於他來說是之音。 斥候還沒有反應過來,羽箭已經透過他的前胸。

濃霧的空隙處,兩個色彩斑斕的身影晃了晃,這是留給他最後的色彩。

-------------

-------------

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46章 飲馬長江(4)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6章 漸入佳境(2)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15章 開張大吉(1)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32章 幡動心動(2)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3章 懿文太子(3)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7章 北風乍起(3)第2章 遼王攻略(4)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5章 高麗亂局(2)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6章 漸入佳境(2)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8章 藍大將軍(2)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31章 洪武駕崩(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6章 漸入佳境(4)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4章 且聽風吟(2)第10章 餘波盪漾(3)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40章 勾心鬥角(2)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31章 洪武駕崩(1)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31章 洪武駕崩(1)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6章 漸入佳境(4)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46章 飲馬長江(4)第15章 開張大吉(1)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2章 遼王攻略(4)第8章 藍大將軍(3)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8章 藍大將軍(1)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45章 歷史留名(1)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36章 圖窮匕現(2)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9章 奪門之夜(1)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18章 心事重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