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小鬼難纏

第72章 小鬼難纏

“鐺…鐺…鐺……”

初二清晨,伴隨着晨鐘作響,朱高煦如昨日般身着盤領袍,騎着赤驩便向西華門趕去。

灰濛濛的街道上,來往的都是趕着上朝的臣工。

他們瞧着騎馬前往西華門的朱高煦,臉上不免露出幾分詫異。

朱高煦入武英殿協助理政的事情早已傳遍了朝野,但武英殿理政的時間是在早朝結束後,也就是辰時。

如今不過卯時,朱高煦起這麼早前往皇宮,很難不讓人浮想。

不過,他本人並未在意這些人的目光,因爲他清楚自己不會與這些人有什麼瓜葛,最少在未來的幾年內是這樣。

他乘騎赤驩來到西華門,交出自己的令牌和赤驩後,便步行向着武英殿趕去。

由於沒有象輅可坐,這二三里路只能由他走着去。

他之所以來這麼早,爲的是確定一件事,那就是朱允炆是不是在嫉妒自己。

如果朱允炆嫉妒自己,那他肯定會一改往日作息,提前去武英殿表現自己。

“殿下……”

這麼想着,朱高煦也花費一刻鐘走到了武英殿前,並得到了殿前班值兵卒的行禮。

“果然……”

入殿後,朱高煦第一眼便看到了已經點燃的香爐,而偏殿內也充斥着忙碌的身影。

他深吸一口氣走進偏殿,此時朱允炆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的二百多份奏疏堆積如山。

“燕府二子煦,見過太孫……”

朱高煦開口作揖,隔着七八步和朱允炆打了一聲招呼。

面對着突如其來的招呼聲,朱允炆也愣了愣,隨後擡頭看向了門口。

在那裡,朱高煦躬身作揖,舉止得體。

望着他,朱允炆並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反而是露出笑容:“煦弟今日來的有些早啊,皇爺爺還在早朝。”

“臣弟來與太孫學習理政,以便日後去了北邊爲大明守土,爲朝廷節省錢糧。”

朱高煦沒有一句話提到朱允炆,但卻字字都是朱允炆。

家天下的時代,不管是大明朝還是朝廷,這些都是老朱家的東西,也是朱允炆的東西。

“呵呵……煦弟過來坐下吧,一直站着像什麼話。”

朱允炆笑着擡手示意朱高煦過去,臉上的笑容看上去很滿意,但實際上怎麼想,除了他沒別人知道。

“遵命……”朱高煦應了一聲過後便走了過去,左右的東宮太監也搬來了椅子讓他坐下。

朱高煦就這樣坐在朱允炆的側邊,距離他手中處理的奏疏也不過二三尺距離,能看個清楚。

“煦弟在旁邊看就是,若有不懂的便問我。”

朱允炆笑了笑便低頭處理政務,朱高煦則是在旁邊觀摩,試圖從中看出朱允炆偏向的處理方式。

他簡單看朱允炆處理了一些政務,總的來說,朱允炆對於政務的處理方式還是比較聽從建議的,並不會胡亂指揮。

不過,在這其中朱高煦也會看到一些地方官員做錯後,朱允炆毫不留情的斥責對方。

“能聽意見,但接受不了對方無用功。”

朱高煦給出了自己對朱允炆的評價,而被觀察了一刻鐘的朱允炆似乎有些疲憊,放下筆後喝了一口茶。

這會兒他才從政務中走出,想到了自己身邊還坐着一個朱高煦。

他轉過頭去,臉上笑容和睦:“如何?煦弟可有什麼不懂的東西?” “自然……”朱高煦也是連忙擺上笑臉,然後投其所好的說道:

“我觀奏疏中,地方官員對朝廷政策多有陽奉陰違的現狀,就是不知道爲何太孫只是斥責他們,而不是嚴厲的懲處他們。”

“煦弟也這樣覺得嗎?”朱允炆眼前一亮,對朱高煦的討厭削弱一分的同時,他給出自己的回答:

“我此前也覺得要嚴厲懲處他們,但皇爺爺說懲處無用,換個人來亦是如此。”

“地方官員們沒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做,並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地方上的鄉紳胥吏不想做。”

朱允炆拿着一份奏疏對朱高煦解釋道:“就拿四川移民不得成效,朝廷號召江南各縣移民來說……”

“官員們若是能移民自然移民,畢竟這也是能錄入考功的成績。”

“然而移民一事只能惠及官員和朝廷,卻不能惠及江南各縣的鄉紳胥吏。”

朱允炆放下奏疏,有幾分惆悵道:“這些鄉紳胥吏手中握有大量田地,但他們又不可能自己耕種。”

“因此,他們只能吸納百姓爲佃戶,以此來耕種手中土地,從而收取田租來養活家族。”

“這江南的百姓是有限的,朝廷移民多了,江南的百姓數量便會減少,這百姓數量一少,僱傭他們種地的價格就貴了,地方上的鄉紳胥吏只能減少田租來僱傭他們。”

“這麼做,一年下來,原本能拿到四成的田租便只剩下三成,長此以往下去,虧損自然就大了。”

“正因如此,江南鄉紳胥吏並不同意縣官移民,而且還會對從西南逃回的移民進行包庇。”

“沒有鄉紳胥吏的支持,僅憑地方的幾個流官,自然難以管理地方。”

朱允炆道出了封建王朝的本質,那就是不管如何,王朝與地方始終是合作關係。

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想要在每一個縣都駐紮一隊兵卒,常駐大量屬於朝廷的官員書吏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秦依賴地方貴族,兩漢依賴世家與豪強。

只有從隋唐開始,才從依賴門閥轉向挖掘民間人才,宋代繼而發揚光大。

只是不管怎麼變化,想要管理地方,依舊需要地方上的那羣地頭蛇。

沒了貴族還會有世家豪強,沒了世家豪強還有門閥,沒了門閥又崛起士大夫,可謂殺之不絕,斬之不盡。

越是依賴土地稅收,就越要和地方打好關係,除非你能拉出一支和地方好奇毫無瓜葛的政務人才。

想到這裡,朱高煦不禁想到了朱元璋培養的國子監門生。

“爲何不派國子監門生前往地方治理地方?”朱高煦詢問。

“你說的,我也曾說過。”朱允炆眼前一亮,對於朱高煦的厭惡又少一分:

“我當初說了之後,皇爺爺只說國子監門生太少,兩三萬人若是丟在一地還好,若是丟到全國便不夠看了。”

“把他們零散的派出去,只會讓士紳豪強有機會拉攏他們。”

“相比較地方上的這些個士紳豪強,朝廷能給國子監門生的東西是少之又少的,一旦被拉攏便沒有回頭的機會。”

面對朱允炆的回答,朱高煦點了點頭。

他不得不承認朱元璋說的很對,相比較鄉紳能拿出來的東西,朝廷給國子監門生的俸祿簡直不值一提。

他們可以拿全年一半的收入來收買官員,但朝廷卻不可能把全年一半的歲入都拿來給官員發銀子。

朱高煦聽出了這一點便已經足夠,對於這些鄉紳胥吏,想要抗衡他們,除非有一個諸如後世小初高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行。

貪污不礙事,主要培養人才的速度夠快,培養出來的人才夠多就足夠。

在明初,只要識字,懂算術便是人才。

朱高煦眼中閃爍:“看樣子得在我的《練兵實錄》裡填上幾筆了……”

(本章完)

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6章 陰晴圓缺第461章 解決民生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402章 甕捉野豬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381章 背有靠山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35章 位高權重第32章 採生折割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507章 亂雲飛渡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56章 陳年往事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21章 權力遊戲第542章 以博直名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516章 自爆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70章 何不燒煤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27章 練兵爲強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54章 洪武移民第61章 校臺比試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62章 老丈難當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405章 怨種父子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第491章 各有心思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124章 前路漫漫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530章 世界局勢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387章 中亞老四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528章 民康物阜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48章 老當益壯第105章 匹夫無罪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74章 二子善謀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462章 孤家寡人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445章 解縉案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364章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13章 大樹營內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479章 傳統手藝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61章 解決民生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