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王氏的陰謀

秦檜一想也是,不禁愁眉不展道:“如此一來,事情倒是有些麻煩了。今趟我去見官家,竟然看到趙鼎和張浚也在,這兩人官家早已對其厭惡,今夜居然也召來相見,足見這‘中原民衆請願團’的行爲,還是讓官家心態有了一些變化……不過好在趙鼎仍然死抱着與金人開戰的想法,讓官家對其甚爲不滿,此人已不足掛齒……反倒是張浚態度有些轉變了,不再提什麼收復中原之事,而是贊成撤軍,吾觀張浚言語,倒頗有翻身之意。”

他現在最想的就是將張浚、趙鼎兩人徹底扳倒,獨攬朝政大權,再想辦法剝奪了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屆時,只怕趙構也只有聽他的擺佈了。

但如今臨安發生的事對他的聲譽影響很大,從趙構這次將他們三人一起召來,而未象以前那樣只召見自己一個人,就可見一斑。

如果自己不能在安置中原百姓上拿出一個良方,只怕真會引起官家再度換相之意。

王氏聽聞之後,卻是冷冷笑道:“我看老爺真是糊塗了,此事擺明是岳飛給老爺您下的絆子,何必被他牽着鼻子走?依妾身看來,這事不如干脆就交由岳飛處理好了。那些百姓不是覺得他是大救星嗎?就看他能不能安置好這些百姓。”

“交給岳飛處理?”秦檜先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似乎王氏說的也很有道理。

此事既是因岳飛率領的行營後護軍長期滯留中原而起,交由岳飛來處理,也是一良策。

如若岳飛真能把如此麻煩之事處理好了,也是自己薦人有功,得保相位不失。而如果岳飛安置百姓時出了大問題,則正好可以追究他失職之罪,更讓他在民間的聲譽一落千丈。

王氏這時冷然道:“是啊!岳飛得此旨意後,必然組織百姓南撤。然後我們再派人通知四王爺,讓他派兵銜尾追擊,只對那些南撤百姓下手,避免與岳飛的部隊正面交戰……一旦出現百姓死傷慘重的局面,便正好追究他護送百姓不力,導致百姓出現重大傷亡之罪。豈不一舉兩得?我就不信四王爺帳下的大軍還對付不了那些行走緩慢,手無寸鐵的百姓。”

“夫人,你真是我的賢內助啊!想的招法比我的厲害多了!如果不是你一語驚醒夢中人,我還真的沒想到如此行事呢。”秦檜握緊王氏的手,一臉奸笑地說道。他對自己這位夫人可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了。“我這就寫奏章,向官家舉薦岳飛那廝處理此事!”

第二天朝議之時,秦檜便胸有成竹地將安置百姓所需的糧食和銀錢報了出來。

他出列朗聲道:“經老臣昨夜通宵測算,如若百姓數量爲二十萬,南返之後按半年的糧食計算,需要提供五十萬石糧食。眼下尚是夏天,衣物、房舍等尚勿須擔心。但進入十月後,天氣轉冷,爲防百姓凍死,則必須建設大量房舍,爲其提供被蓋、過冬衣物……這筆費用至少需要三百五十萬貫。”

這時,朝中羣臣都聽得鴉雀無聲,他們大多都知道眼下朝廷財政拮据,不要說三百五十萬貫,就是五十萬貫都拿不出來。而五十萬石糧食也不是個小數目,幾路宋軍之所以撤退,雖然有爲了和金國和談的原因,但軍中缺糧,後勤接濟不上亦是主要原因,尤其以江淮一帶的張俊、楊沂中、韓世忠等諸路軍爲甚。相比之下,岳飛的行營後護軍之所以能打那麼遠,跟他的地盤是號稱魚米之鄉的荊襄之地不無關係。所以岳家軍的糧食供應在行營前護、中護、後護三軍中是最充足的。

趙構這時提高嗓門問道:“諸位愛卿都聽清楚了吧!眼下中原的百姓代表正在皇宮外等候朕的答覆。對於如何安置這些南返的百姓,有哪位愛卿能爲朕獻策分憂呢?”

當下,一名年近四旬,相貌儒雅的中年文官便出列道:“官家,微臣有一策,可解決糧食短缺之難題。”

趙構望去,只見是朝中屬趙鼎一派的吏部侍郎朱鬆,當即大感欣慰,問道:“朱愛卿有何良策,只管道來!”

朱鬆躬身說道:“官倉之糧微臣亦知不足,但應可支持百姓兩三月食用。不足部分,下官建議從海外收購。高麗、日本、真臘、交趾、佔婆、蒲甘、羅斛等國皆是盛產糧食之地,據下官家中常做海外貿易的親戚稱,糧價遠比我大宋便宜。朝廷可遣人前去收購,以補短缺之糧。”

秦檜聽了只是好笑,心道朝廷如果有錢從海外收購糧食,趙構也不至於那麼着急了。

戶部侍郎薛弼正是掌管府庫的官員,他屬於秦檜一派的人,立刻便反脣相譏道:“朱大人此言差矣,現在府庫之中連二十萬貫都拿不出來,何來銀錢去海外收購?且幾十萬石糧食的裝運,所需船隻數量亦是驚人,這還不算僱傭水手的費用。況且從海外運糧一去一回,耗時頗長。就算是去最近的高麗、日本兩國來回一趟均要兩月以上,如去南洋諸國所需時日則更長……待糧食運回臨安,再轉運到安置地方,只怕百姓都餓死不少了。”

朱鬆正待再辯解,卻見趙鼎向他直使眼色,示意他不用再說下去了。

於是只好悶不作聲,悻悻退回了隊列。

趙鼎這時冷言道:“薜大人,那你有甚麼高見呢?”

薜弼向秦檜瞥了一眼,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知他已有辦法。於是便微微一笑道:“下官才疏學淺,也無甚辦法,不過相信秦相才智過人,一定有解決良策!”

“哦?秦相有何良策?”趙鼎一臉不信的樣子。

他昨晚回去之後,也召集同黨之人商議,不過商量了半天才想出這樣一個到海外購糧的辦法。而原本針對銀錢短缺的問題,他和秦檜一樣,也是想的增發交子,只是現在見僅僅運糧就是一個大問題,自然就連連向朱鬆使臉色,讓他不用再丟人了。不過他也不信秦檜比他聰明,能想出一個解決辦法。

秦檜緩步走出隊列,向趙構行了一禮後說道:“官家,老臣認爲,解鈴還需繫鈴人。此次中原百姓來臨安請願,其中就提到一條:要求隨嶽元帥的行營後護軍南返,且這些百姓們的目前暫住地也是嶽元帥現駐軍的朱仙鎮。因此,護送百姓南返我大宋,以及如何安置百姓之事,行營後護軍自當責無旁貸,此事只需交由岳飛全權負責即可。”

“這……岳飛他會接這差事嗎?”趙構聽聞後,有些遲疑不決。

把這個大炭圓丟給岳飛趙構倒是贊成。只是按大宋常例,安置百姓的糧食及銀錢朝廷總得要拔給岳飛才行。可朝廷現在府庫都要見底了,糧食和銀錢都極爲短缺,實無多少餘糧餘錢給岳飛。而且安置百姓這種差事,原就不是象岳飛這種帶兵打仗的將領應該負責之事,岳飛除非是個傻子,否則怎會接手這樣一件棘手之事。

——————————————————————————————

今晚新晨要去參加朋友聚會,因此晚上的一更提前送到。明天是週一了,第一更將在0點更新,希望大家屆時前來觀閱,順便幫新晨投上推薦票!

第800章 大爆炸第179章 抵達信陽第316章 撲朔迷離第55章 冤家路窄第818章 雙皇約會第335章 蔡景方的陰謀第612章 絕世尤物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771章 新的盟友第487章 採石磯之戰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72章 二女相爭第544章 勢如破竹的遼軍第363章 太宰府第92章 王氏的陰謀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451章 形勢生變第158章 分兵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411章 潼關之戰(二)第83章 三返楚州第92章 王氏的陰謀第36章 動之以情第82章 定計報復第308章 臨安花魁大賽的運作第215章 朝廷的決議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832章 岳飛病逝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393章 營救韋太后的難題第680章 紇石烈志寧的佈置第469章 盧容之戰(上)第409章 遼軍出擊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548章 涪江之戰(中)第142章 汴京之戰(九)第386章 黃龍府第469章 盧容之戰(上)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622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98章 競拍秀麗第29章 突襲泗州第295章 再見楊月第117章 初戰告捷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505章 風香亭的談判(上)第567章 晉封漢王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741章 日本問題第336章 反擊蔡家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26章 守城部署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710章 紇石烈志寧的挑戰第669章 南洋的戰事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383章 擔任赴金副使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207章 馬擴的提議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809章 陸游的苦衷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423章 逃離上京第9章 撤軍危機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468章 攻佔河內第548章 涪江之戰(中)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55章 冤家路窄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415章 潼關之戰(六)第611章 招搖撞騙的岳雲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452章 糾結的李家第673章 北伐前的準備第735章 衆臣的心聲第19章 搜索運河第78章 莫耶谷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225章 朝廷的商議第51章 壽宴開始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443章 臺海大戰(上)第612章 絕世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