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下)

(感謝長風01、蘇猩猩和書友110731114601261三位朋友的打賞!)

張浚正待反駁,趙鼎卻是搶先反脣相譏道:“秦相此話差矣,這些百姓原本就居於中原之地,均有住宅、田產。他們之所以要離開家園南返我大宋,乃是因爲金人殘暴,在其治下不堪重負所致。如若我大軍不撤,派遣官吏前往管理,不但可順勢收回北方大片土地,且無需付出多少錢糧,過得數年,反而能從中收取賦稅,招募兵員。爲何秦相就想不到此法呢?”

趙構深知趙鼎是個主戰派,他的主張和岳飛、韓世忠等人幾乎同出一轍。於是便皺了皺眉頭道:“秦愛卿對此可有高見?”

秦檜善於察顏觀色,見趙構皺眉,便知趙鼎的話並不合他意,心中暗喜,看來官家還是想和金人講和的。

於是他思索了片刻,便朗聲道:“如若我軍常駐中原,則金人勢必不肯罷休,兩國之間亦將爭戰不休。眼下我軍雖暫時得利,但中原之地一馬平川,適合騎兵作戰,且利攻不利守。衆所皆知,金人多騎軍,我大宋多步軍。在中原一帶與金軍長期交戰,必將大量損耗我大宋國力、財力,讓百姓更加民不聊生。爲免民衆不堪重負,老臣建議,還是撤出河南爲上策!”

趙鼎一聽,頓時氣得面紅脖子粗地說道:“撤出河南?秦大人,你身爲我大宋宰相,不思收復國土,解救百姓,反倒要將我軍已經奪回的中原土地讓給金國,是何用意?”

秦檜卻是微微一笑,冷言道:“老臣乃是真正替官家分憂,替百姓着想。不似某些人,光會磨嘴皮子,一口一個北伐中原,收復江山。我們估且不說和金國打仗這麼多年來,一直是勝少負多的結果,就算偶然勝之,收復了些許失地。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亦不少:我們重建城池要錢不?安置百姓要錢不?收復了這麼多土地,又要多派多少官吏過去管理,多少軍隊去駐紮?這要多大的開銷?趙大人你仔細算過嗎?”

趙鼎頓時一陣語塞,他漲紅着一張臉,卻是不知如何反駁。

趙構這時也將身子靠在椅背上,長嘆道:“趙愛卿,朕也想奪回被金人所佔的江山,只是現朝中財政拮据,此次和金國作戰,我軍雖然大勝,但各路將士的封賞都還沒有着落呢。秦相前些時日就一直在籌措錢糧。眼下剛剛纔湊足一批,以爲可以度過難關了,沒想到現在又出了這檔子事……三位愛卿還是不要糾結於戰還是不戰了,給朕想想辦法,三日後如何給他們答覆吧!”

三人對視了一眼,都默不作聲,開始思考起來了。

一盞茶功夫後,張浚最先開口道:“官家,如若要將百姓全部撤回,燃眉之急就是糧食問題。這數十萬人的吃飯可不是件容易解決的事情。相較之下,百姓的房舍倒還可以拖一拖,眼下還是夏天,只需搭個簡易蓬屋即可安置。”

頓了一下後,他方又說道:“此外,就是安置在何處的問題。老臣預料,各處州府恐怕都不會願意接納這些南返百姓的。”

趙構聽到張浚的話後,眼睛頓時一亮,不過很快就又黯淡了下去,因爲張浚雖然找準了問題的所在,卻仍是沒有拿出解決辦法。

趙鼎皺了皺眉頭道:“糧食只有從各個州府的府庫中擠一些出來了,不過微臣推斷還是會差上不少,恐怕只有從民間收購了,這費用……”他也是深知現在朝廷的國庫可是已經空了。

“那先不談糧食,談談張愛卿說的第二個問題吧,這些百姓安置在何處?”趙構見這三個前任和現任的宰相都是愁眉不展的樣子,也知道他們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趙鼎這時卻來了勁,他當即便躬身行了一禮,朗聲道:“這二十多萬百姓現在看雖是負擔,可實際上卻是一筆財富。他們久居金人治下,對金人的狀況十分熟悉,且對金國又十分痛恨,可從中擇其精壯者,招募入軍中,其餘人等,可安置在淮西之地,此處久經戰亂,百姓大多逃亡,地廣人稀,卻又水網密佈,土地肥沃,正好可安置這些百姓。”

張浚聽罷,卻是連連搖頭,感覺趙鼎的想法雖然可行,卻並不合官家心意,現在官家就已經覺得三大將尾大不掉,你居然還讓擴軍?宋朝採取的是募兵制,當兵是拿軍餉的,軍隊擴得越多,朝廷承擔的費用就越高,更何況募兵之後,你總不可能讓別人赤膊上陣吧,好歹得給人家配一副盔甲和武器吧,這筆費用又跟誰去算?而且張浚設想的安置在淮西一帶,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那塊地盤卻是張俊的轄區,以張俊貪財如命的性格,會願意接下這麼一個大包袱?

果然,趙構聽罷,臉色頓時一變,冷聲道:“擴軍之事,休要再提,眼下朝廷早已入不敷出,朕哪來多的錢擴軍?至於將百姓安置在淮西之地,倒還可以商議……”

頓了一下後,他方對秦檜道:“秦愛卿,你今晚就多費點心,算算安置這些百姓至少要多少糧食、多少費用。算出數目之後,明日早朝再議!”

秦檜忙站起躬身道:“老臣遵命!”

“好了!現在已是深夜了,三位愛卿就先回去吧!你們都好好想一想,明日早朝時給朕提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吧!”趙構一臉疲倦地揮了揮手。示意三人下去。

秦檜等三人連忙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離去。

深夜,秦府書房卻依然如白晝一般,數個明晃晃的燈籠將整間書房照得通明。

秦檜與幾名心腹幕僚正在焦急地翻着帳冊,邊看邊測算安置二十萬百姓所需的糧食及銀錢。

如果岳雲在此,肯定對“奸臣必是能臣”這句話有更深的體會。歷史上的奸臣之所以能獨攬大權,還要欺下瞞上,沒有點本事哪能幹得成?既要討得皇帝喜歡,又要與朝中的一干忠臣相鬥,豈有能力低下者?

王氏這時端着一碗蓮蓬銀耳湯,邁着碎步走進了書房。對秦檜柔聲道:“老爺,喝碗湯吧!”

“你放在桌上吧!我等算完了再喝!”秦檜頭也不擡地說道。又繼續翻着帳本,喃喃道:“二十萬百姓半年所耗的糧食起碼在五十萬石以上,官倉只怕提供不出如此多的糧食,得從民間收購,那費用可比官糧價格高上三成……不對,恐怕不止三成,朝廷如此大規模採購糧食,價格應還會上漲……”

王氏聽到秦檜埋頭於盤算中,對自己的一片關心愛理不理,不禁心中有氣。冷哼道:“老爺算得再清楚又有何用?朝廷莫非還拿得出這筆錢不成?除非你和官家肯把那筆賞賜之錢用來購糧……不過即使這樣,亦有不少缺口……”

“那怎麼行?”秦檜立刻反駁道。“只要和金國就新的和約達成一致意見,官家就會下令將韓世忠、岳飛、張俊三人升爲樞密使及樞密副使。而這明升暗降之策,你道岳飛等人會看不出來?這筆錢正是借賞賜之名,屆時用來安定軍心,補發拖欠軍餉,以免行營前護軍、行營中護軍、行營後護軍等三軍被三大將煽動,出現兵變的。這錢怎敢擅自動用?”

“你既然知道,還算什麼帳?莫非算清楚了你就能變出錢來?”王氏眉頭一皺,反問道。

秦檜一想也是。他往椅背一靠,臉上一片憂慮,活動了一下痠痛的肩膀,方蹙眉道:“要不和官家商量一下,再印些交子?

“交子?現在交子貶得太厲害了,民間基本都沒商家肯收交子了,一貫交子現在連五百文銅錢都換不到,你還想印交子?”王氏冷笑道。

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751章 曼德勒攻防戰(二)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9章 撤軍危機第201章 走上正軌第218章 風雨欲來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第133章 雲雍初會第77章 撒向岳雲的網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348章 大央嶼海戰(中)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311章 以利動人第72章 二女相爭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791章 愛恨情仇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486章 臨戰準備第830章 收了成吉思汗的母親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293章 磨刀赫赫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327章 聯合艦隊第791章 愛恨情仇第328章 敵人的陰謀第60章 反擊第68章 真假金使第32章 一項美差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12章 糧食危機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26章 守城部署第66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698章 張憲的重大進展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161章 決戰小商河(二)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698章 張憲的重大進展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69章 翻手覆雲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37章 完顏宗敏的擔憂第227章 兀朮的決策第670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上)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181章 秦檜的陰謀第154章 赴遼廷議(上)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235章 葫蘆谷之戰(四)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457章 潛進風波亭第667章 逛青樓的公主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774章 蕩婦嶽小釵第300章 落難公主第454章 陰謀與騙局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235章 葫蘆谷之戰(四)第537章 初戰巴東(下)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582章 朱熹的見解第227章 兀朮的決策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192章 掌控信陽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117章 初戰告捷第639章 魏勝獻計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770章 處心積慮的秦檜第601章 趙構之死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81章 兇手是誰?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423章 逃離上京第751章 曼德勒攻防戰(二)第564章 原來是一位女皇帝第708章 奇襲汴京第512章 再遇黃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