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

此刻楊興帶着一干親兵在外早就等候多時了。眼見岳雲走了出來,嶽府外的士兵們再一次暴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而遠處跪着的老百姓也忍不住偷偷張望起新天子的聖容來。

面對岳家軍將士狂熱的歡呼聲,以及臨安百姓驚喜的目光,岳雲微笑着朝衆人揮手示意登上了御輦。他的微笑中透着肅殺,威嚴中帶着祥和,加上其自身多年來日漸形成的上位者氣派,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王者氣質,帶有幾分霸氣和果敢。

隨着三聲禮炮響,以及街道兩邊將士們和老百姓的呼喊聲,整個儀仗隊開始向着受禪臺方向緩緩行進起來。

望着兩旁黑壓壓一片跪着的老百姓,端坐於御輦上的岳雲此刻的心情同樣是十分澎湃複雜的。十年前,他從後世的小白領穿越來到這裡,以岳雲的身份,和趙構鬥、和秦檜鬥,和金軍、遼軍、日軍、宋軍、南洋諸軍等皆發生過戰爭。

他也從未想到過,自己會有龍袍加身的一天。他這些年來,日日夜夜想的便是怎麼保命,以及挽救岳飛的命運。想爲天下漢人保存一分元氣,力圖阻止百年後,崖山海戰的悲劇發生。

爲此他亦是絞盡腦汁,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路過關斬將,將對他威脅最大的兩個敵人趙構和趙琢都粉碎了,秦檜也被投入了監獄,只待審判後問斬。

風波亭的悲劇不會再演了,漢人的命運也將發生變化了吧?

就在岳雲心中感概之時,御輦已然駛進了皇宮。此刻全身金衣金甲的禁軍早就整齊地排在了大道兩旁。

眼見岳雲所乘坐的御輦穿過高聳的皇宮大門進來,所有的士兵都狂熱地高喊起來:“皇上萬歲!大漢萬歲!”

那震天動地的歡呼聲讓岳雲暫時忘卻了心中的感慨,使他完全沉浸在了將士們的歡樂海洋之中。

御輦終於停在了受禪臺前。岳雲這時望了周圍的人羣一眼,緩緩地走下了御輦,然後徑直走向受禪臺。

在衆人眼中,岳雲的每一個步伐,每一個舉動,都呈現出一種捨我其誰的帝王氣質。這種王者風範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心生敬畏。

岳雲一邊走着。一邊關注着在場衆人的表情,看着他們那期盼的眼神,這一刻他發現自己的心結終於完全解開了。如果說他穿越來到宋朝,一開始是想改變岳飛父子的命運,不讓英雄的悲劇重演的話。那今日自己登基稱帝。就註定會給世界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民族。漢民族崛起的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

當岳雲昂首闊步地走上受禪臺時,整個受禪儀式也由此達到了高潮。趙瀅兒亦是閃着激動的淚花,向岳雲奉上了玉璽。這在一些人眼中不禁有些戲劇性。玉璽從妻子的手中轉到了丈夫的手中。還是一家人。岳雲接過玉璽之後,亦是在她臉頰上輕吻了一下,在她的耳旁低聲道:“瀅兒,委屈你了!你永遠是我的最愛的妻子!”

趙瀅兒聽到他溫柔的話語,只覺得這段時間承受的壓力和痛苦都煙消雲散了。有一個如此愛自己的丈夫,爲他做的犧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眼見新天子接受了玉璽,禮部的一干禮官趕忙將通皇冠、藍田玉帶、黃色龍袍、無憂雲履等等,一一奉與新皇帝。

而曹公公則當衆宣讀了以趙瀅兒名義發的那份禪國詔,算是向天下昭告帝位禪讓的事實。而岳雲則趁着宣讀之機,趕忙換上了龍袍和那一身皇帝的行頭。

衆位大臣和禪讓臺周圍的將士們,見岳雲已經換上了龍袍,正式登基爲帝,均是欣喜若狂。歡呼聲、鼓掌聲此起彼伏。

緊接着,在首相虞允文的引導,文武百官向新皇帝跪下,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後由遼國、高麗、安南、占城、真臘、斛羅、大理、蒲甘、大食等國使者獻上了賀表。

讀完賀表之後。岳雲便宣佈年號由德昭改爲永興。從明天起,便爲永興元年一月一日。定國號爲漢,大赦天下,犒賞羣臣。

Wωω⊙ тtκan⊙ C 〇

岳飛爲太上皇,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張憲、陸文龍、李寶、楊月四人爲大將軍;張力、韓彥直、關鈴、牛通、郭宇、代毅六人爲上將軍;嶽震、嶽霆、曹寧、高寵、魏勝、趙耀等數十員將領皆按戰功授予正四品至正二品不等的驃騎、護國將軍等職位。

文官中。除虞允文、王童、薜源三人被加封爲太師外,陸游、李若虛、劉一寧、朱熹、陳規等皆被加封太傅、太保、少保等官銜。

大漢的新內閣還是九部。任期五年。不過九部的名稱卻發生了變化,分爲:國防部、軍部、內政部、財政部、文化教育部、外交部、科技部、情報部、監察部。

依照《大漢憲法》中的規定,內閣首相由皇帝從九部部長中指定一人擔任,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利。

同時,由於首相是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位置。爲了防止今後軍人干政,《大漢憲法》中明確規定國防部和軍部這兩個部的部長不能擔任首相。

雖然此舉明顯限制了軍方在內閣中的作用。但比起前朝來說,軍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還是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的。至少武將能和六部尚書平起平坐,這在大宋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新的九部中,沒有了刑部,也標誌着大漢將行政機構與司法機構徹底地分離了。一直以來,由刑部、督察院、大理寺構成的三司是封建制度下典型的行政和司法合一的體系。這使得中國的司法制度始終難以得到獨立,行政干涉司法判案的事層出不窮。因此,此次的新內閣中廢除了刑部。原來由刑部負責偵查辦案的職能,以及屬於刑部控制和衙役,轉爲內政部和監察部管理。

而讓文武百官最爲關心的內閣九部部長、法院院長,以及國會議長人選也於岳雲登基當天公佈了。

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132章 熱血已冷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314章 遇刺第121章 明確思想第132章 熱血已冷第538章 遼軍攻四川第498章 完顏雍起事了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381章 翻雲覆雨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537章 初戰巴東(下)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833章 大結局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678章 誓師北伐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41章 楚州之戰的尾聲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443章 臺海大戰(上)第82章 定計報復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115章 南邊來人第81章 兇手是誰?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136章 汴京之戰(三)第490章 傳國玉璽第25章 初次交手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527章 彭澤之戰(四)第303章 李師師復出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424章 兵分兩路第489章 趙構退位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316章 撲朔迷離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535章 初戰巴東(上)第776章 燕京的屠殺事件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83章 沙河之戰(中)第286章 世上第一門火炮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98章 競拍秀麗第53章 舌戰金使第488章 臨安城破第829章 秦檜被擒第32章 一項美差第64章 海上之盟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265章 金人的逆襲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9章 撤軍危機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197章 發大財了!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517章 襲營之戰(上)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第354章 與李師師一起賞雪第747章 魏勝請戰第21章 戰爭來臨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494章 初戰橫山(上)第87章 善後事宜第31章 各有算計第276章 秦檜的算計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788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442章 朝廷水師的動向第264章 別院廝殺第623章 強渡紅河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499章 焦頭爛額的完顏亮第250章 臨安,我來了!第539章 再戰巴東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759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521章 吳璘的決斷第29章 突襲泗州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718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上)第283章 水戰名將李寶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783章 沙河之戰(中)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831章 處斬秦檜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