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四川大地震

鞏月漓身爲情報部的負責人,自然對四川的情況瞭如指掌,知道岳雲說的都是事實。

眼下大宋控制的地區,沿海的江南、嶺南、福建一帶由於民衆多從事海外貿易,對如今朝廷大力發展商業,免除農稅的政策均十分擁護。岳雲的影響力在這些地區也是最大的。

荊襄一帶雖然不沿海,卻長期以來是岳家軍的老巢,對岳雲和岳雲亦是十分認同和崇拜。

而只有四川,岳雲在那裡並無根基,且吳璘可以變相地說是被自己逼走的,最後還在臨安遇刺身亡了。此事在臨安雖然沒有引起什麼影響。但當時在四川卻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好在那會在四川主事的是張憲和虞允文兩名川籍官員。作了不少勸服引導工作,纔算把當地官員和民衆的不滿情緒安撫下去了。如果此次四川大水朝廷救災不力,再有別有用心之人煽動,就很有可能引發大亂。

歷史上,強盛一時的明朝就是被農民起義軍推翻的。雖然岳雲自信就算有人叛亂也難以在軍事上推翻自己。但他卻是真的不想再打內戰了。漢人自相殘殺流的血已經夠多了,將來應該是讓那些北方異族流血的時候了……德昭二年七月以來,四川便大雨不斷,天上的烏雲似乎就始終不曾散去,那老天似乎就象是漏了個洞似的,大雨下了十餘天還不見停歇。

涪江漲水了、嘉陵江漲水了、岷江漲水了、沱江漲水了。作爲四川最主要的河流長江就更不用說了。一時之間。從川西到川東,從川北到川南。無處不受災。

而就在這當眼上,宜賓竟然發生了大地震,而且震級頗大,範圍極廣,幾乎成都以南的整個川西南地區都包括在內了。這樣的情形下,各處原本加固的河堤,立刻猛然崩塌,各地江河水倒灌入農田和城池,給四川民衆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由於岷江堤壩決提了。江水已經把整個樂山府釀成了一片汪洋。田地成了沼澤,秧苗成了水草,低窪的地區已經成了一片湖泊。原本平靜窄小的岷江江面,已經寬得象長江一般。官府組織船隻去營救災民。沿江一路看過去,只見江邊的房屋大都只露出一片屋頂,水中不時可見浮屍。而偶爾有那倖存的災民,還攀在一顆大樹上哭喊呼叫,其狀慘不忍睹。

那些田地被淹的農民,以及房屋被地震震跨的災民,只得扶老攜幼地向樂山城趕來,向官府乞求援助。

樂山知府吳東林見此情景。果斷下令開倉濟民。不過呢,他卻只開倉了三天。便宣佈官倉的糧食已經全部見底了,樂山城已經無力爲濟。讓這些災民們到別處去求援。有些災民不願離去的,他立刻將臉一板,喝令城中廂軍實行宵禁,凡是在城中沒有居所,也無處投靠,無力住客棧的人,全部趕出城去。

那些難民中,年青力壯的還可勉強跋涉,到周邊的成都、眉山、宜賓、自貢等地乞討求援。可是那些年老體弱,或者拖家帶口的難民就沒辦法跑那麼遠了。

聰明的人見城中開始宵禁,便索性到城中的大戶人家去,賣身爲奴,雖然失卻了自由,但總好歹能有人收留,撿條活命。但這也僅限於那些長得俊俏的年輕姑娘,以及一些聰明伶俐的孩童,大部分老人和中年婦女卻是甘願終身爲奴也沒人肯要。只得被趕出城去,拖着疲憊不堪的軀體,其中很多人便一頭栽倒在河邊路旁,再也爬不起來了。

當然,也有許多好心的商紳對於吳東林的作法十分質疑。認爲樂山去歲的糧食收成很好,怎麼可能纔開倉濟糧三天就官倉空底了?而這吳東林倒也大大方方的打開官倉讓城中百姓們看,只見這倉庫的確空得可以餓死老鼠了。

這下商紳們終於無話可說,於是便開始自己湊錢捐糧,救助災民。而吳東林生怕這樣一來,災民們又滯留樂山不肯離去,便以目前城中秩序太亂,由商紳自設粥棚容易引發踩踏爭搶事故爲由,全盤接納了商紳們捐出的錢糧,然後承諾由官府去賑災。方把這些“多生事端”的商人們打發走了。

不過,吳東林卻是心中焦急萬分,他之所以要頂風作案,不救災民,也是迫不得已。自四川從吳璘治下歸順德昭朝廷以來,隨着沿海一帶商人的涌入,給四川這個封閉的盆地輸入了許多全新的觀念。在見識到那些作海外貿易的商人富得流油的荷包後,吳東林也動了自己去做生意的念頭。

雖然朝廷規定官員不準經商,可沒規定官員家屬不能經商啊!他便派弟弟吳東勇帶着自己從高利貸商人那借來的五萬貫銅錢,去明州作海外貿易的生意。

吳東勇跟他一樣,皆是貪得無厭之人,而且膽子極大。他到了明州後,便四處廣結朋友,並打聽做哪樣生意利潤最高。於是,便有一個長期走私的商人告訴他,做走私武器的生意利潤最高。如果從國內將火繩槍走私到日本、高麗、金國,那幾乎是翻十倍的利潤。

吳東勇於是便興致勃勃地跟這商人合夥搞走私,頭兩趟運高麗和日本都非常幸運,沒有被市舶司的緝私船抓住。於是,這吳東勇便膽子大了起來,在第三趟時,將所有的本錢,加上頭兩趟賺的錢都投了進去,買了一千隻二手火繩槍,以及十萬發子彈,運往金國,準備幹一票大的。

不過他卻沒想到,朝廷對於往金國的船隻是盤查最嚴的。雖然他們這條船是先到了濟州島,再折向山東膠州的。但卻依然在海上被宋軍水師截住了。

好在一起合夥的商人當機立斷,知道向國外走私火器是重罪,如果被抓住了交再多罰款也抵不了罪,立刻就會被砍頭。

所以,他在看到宋軍水師的戰艦出現後,就連忙拉起吳東勇跳海逃走了,總算撿了一條命。

但如此一來,吳東勇就鬧了個血本無歸,只得灰溜溜地回到了樂山。

吳東林得知事情經過,不禁氣得幾乎吐血。可氣歸氣,就算把他弟弟一刀殺了,也變不出錢來還債。

這些高利貸商人據說都和江湖幫派有着密切聯繫,如果到時還不出錢來,雖然他們不敢殺自己,但只怕就會對着自己的家人下手。而且這些人無孔不入,自己在當樂山知府之時,也收受過不少商紳的財禮,辦了幾件殉私枉法之事。不知道怎麼的,卻被這些人知道了。

於是,這些人就揚言,到時不還錢,就把此事捅到監察部去。吳東林知道朝廷原本就對四川本地的官員不是很信任。自己的這檔子事讓監察部知道了,不要說官位保不住,只怕蹲幾十年大牢都有可能。

在迫於無奈之下,吳東林便只好將官府中收的錢糧挪用了去填補這個窟窿。原本他想等秋收之後,再慢慢補上的。但誰會料到,入夏之後會發生地震,然後又屋漏偏逢下雨,岷江原本還算堅固的堤壩因地震決堤了,造成了這麼大的災害,讓他差點就露出馬腳了。

“發生了地震和水災,想必朝廷會宣佈,免除受災地區的賦稅,自己只怕是不用再上交了!可是如此一來,這些商紳農民也不交稅了,到時這窟窿又如何填呢?”吳東林只覺頭又痛了起來。

“算了,還是等事情到了面前再想吧。”吳東林搖了搖頭,努力不去想這事……皇宮大門前的廣場旁邊,原來的宰相府被改爲了首相府。成了岳雲新的辦公場所,內閣會議以後也就在首相府舉行了。

藉着這次救災的契機,岳雲索性辭去了兵部尚書一職,只保留首相的職務。兵部尚書交由虞允文擔任。反正他原本就只是掛了個名,基本上沒管過兵部的事。

此時,岳雲正靜靜地聽着一干內閣大臣稟報如何在四川賑災的事宜。

作爲戶部侍郎,並主管財政預算的李雨柔飲了一口茶水,率先說道:“夫君,戶部接到四川彙報上來的消息後,妾身就立刻籌備救災物資,開始做賑災準備,現在已經草擬了一個預算出來。”

說罷,她拿出一疊資料道:“救災的物資中,糧食是最重要的,妾身現在已經派出數百艘閒置的糧船,到日本和南洋去採購糧食。高麗那邊因爲他們正和完顏亮一起進攻完顏雍,估計也沒有什麼多的餘糧賣給我們,就沒有派人去那邊收購。此外,妾身還根據七年前安置南返百姓時,籌集糧草的經驗,向江南、臺灣、嶺南等地的商人,發出了四川缺糧,當地糧價很高的消息。相信很快就會有糧商自發向四川運糧了!只不過……”

李雨柔臉上露出了一絲爲難之色。rS

第111章 回到朱仙鎮第527章 彭澤之戰(四)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645章 賢內助第269章 事情鬧大了第582章 朱熹的見解第50章 懲治秦熺第149章 一路攀爬第747章 魏勝請戰第215章 朝廷的決議第270章 堂審開始第245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秦家公子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75章 返回之路第50章 懲治秦熺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782章 沙河之戰(上)第771章 新的盟友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228章 與朝廷的對決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57章 船上驚變第193章 真實的陸文龍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81章 兇手是誰?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119章 危急時刻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240章 葫蘆谷之戰(九)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747章 魏勝請戰第367章 與源義朝的周旋第134章 汴京之戰(一)第801章 耶律普速完的決斷第665章 水落石出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39章 突襲(中)第165章 決戰小商河(六)第469章 盧容之戰(上)第220章 改變歷史的決策第280章 欲哭無淚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665章 水落石出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375章 侯賽因來了第664章 法院斷案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814章 大決戰(上)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586章 各方逐力第485章 臨安的應對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708章 奇襲汴京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戰(四)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506章 風香亭的談判(下)第662章 臨安的怪事第212章 佈局救人第543章 吳璘的投降第220章 改變歷史的決策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618章 地方官員的苦衷第532章 吳璘的對策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180章 宴會風情第779章 遼國援軍到了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64章 海上之盟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154章 赴遼廷議(上)第31章 各有算計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571章 黃秀麗的逆推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251章 四衙內聚會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525章 彭澤之戰(二)第768章 德州光復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662章 臨安的怪事第611章 招搖撞騙的岳雲第73章 定址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