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呂宋州成立

岳雲宣佈在呂宋成立一個新的州,爲呂宋州,州府就選在他們登陸的那個海灣,岳雲發現這裡地勢平坦,適合建城,而海灣處又是難得的深水灣可建良港。而且從地圖上看,貌似這裡就是後世的馬尼拉一帶。於是,他也索性就將這裡稱作馬尼拉了。

州留守爲郭宇,統管州的軍事、行政大權,胡雪松被任命爲臨時知府,統管附近的幾個部落,同時負責採礦、探礦。爲此,岳雲又專門派菲加進行監督。而胡雪松的心腹親信陳元和饒民軍則被岳雲調回了臺灣,另從臺灣派了幾人來充任呂宋州的通判、防禦使、主簿等一干職務。將胡雪松完全架空,這樣胡雪松就算有反心也因手中無權無兵無人商量,而無法起事。只能老老實實發揮探礦、挖礦的作用。

胡雪松一下子從平民變成了知府,讓他完全是喜出望外,他那探礦的本事也着實讓岳雲刮目相看,在當上知府的第三天,他就在離馬尼拉三十里外的一處小河發現了一條鋪着金砂的河。

而在金砂河上游二十多裡的的方,胡雪松發現了一處裸露的山間金礦。而且是難得的富礦。

在金砂河流上游的河牀裡,隨便捧起一團泥沙,都可以發現其中金光閃閃。從山上取下一塊看上去黑不溜丟的岩石。一斧頭劈開,便可發現在這看似平常的鋼珠中間,盡是星星點點的金砂!

這金砂河下游河灘上的黃金。就是河水從這裡沖刷而下的。而大塊的狗頭金,也是夏天山洪暴發時從山體河谷中沖刷到下游河牀裡的。

沒想到這麼快便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富金礦脈,岳雲實在笑得合不攏嘴。爲了保密,開採的礦工全是用的弄不清楚金礦價值的土著人,而監工都是用的背嵬軍中士兵。爲了表彰胡雪松的功績,岳雲許諾他只要好好工作,發現並開採更多的金礦,他下次來呂宋時,必將帶來正式的朝廷任命文書,將他那個呂宋臨時知府中的“臨時”兩個字去掉,成爲真正的朝廷命官,正六品知府。

胡雪松聽後感激涕零,發誓一定會爲嶽將軍竭盡全力,不讓呂宋有一處金礦漏網。同時,他也列了一個長長的清單給岳雲,表示如果想進行大規模開採提純,還需要大量特製礦工鋤、粉碎器、搖牀篩盆、還有水銀。以及採礦提練方面的人才作他的幫手。

他沒想到採個金礦還會這麼麻煩,胡雪松見他有些疑惑,方耐心解釋起來。岳雲這才知道,採礦提煉黃金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輕鬆,天下可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也是個難度頗高的技術活兒。

首先,要把金礦礦石從山體中挖出來。這一步和挖煤礦、鐵礦、銅礦是一樣的。裸露在地表的,還有埋在淺層的礦石直接用鋤頭挖。而深層的則需要打坑道,用木頭支撐以免坑道塌陷。

挖出來的金礦礦石,則放進破碎機裡。工人搖動機括,讓機器上的錘子旋轉着砸下。把大塊礦石砸開、粉碎。這時工人便可用肉眼看,將灰白的石英石、黑黃的黃鐵礦這些雜質礦石揀出來,黃鐵礦可留作鍊鐵,石英石便可扔了。

精選過的金礦礦石放到粉碎機裡。這粉碎機外表頗似一個鋼製的磨。可以把金礦礦石磨成礦粉。

接下來是水選。主要是利用金子比重大、在水中下沉快的特點,在山間高處挖個水池。用木槽將水流引出。水池旁置一張搖牀。上面刻着數十個橫槽。搖牀上放着竹製搖篩。

用自盆子將粉狀金礦放進搖篩。邊搖動搖篩邊打開水閘從池中取水沖洗。含金礦砂透過篩孔流到搖牀上。比重較大的金礦沉下來。留存在搖牀的橫槽內。其他雜質則流進尾部的渣池。反覆沖洗十餘次。待礦沙內所含的雜質大大減少後,再將金礦倒到盆子裡。手持金盆在水池內前後左右搖盪、再洗去雜質。

這就是巖金礦石採掘的全過程。而如果要提煉純黃金,最後卻要混汞提純。

汞,又稱水銀。很早就被中國人認識、利用了。史記中便記載秦始皇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說明秦代就能大規模使用水銀成品。混汞法是一種古老的黃金提純方法。只要有耐心,可以提到很高的純度。

只是,怎麼提純的方法,胡雪松解釋了半天,岳雲仍是一頭霧水,他對這方面的確毫無天賦。不過他也不在乎,只要胡雪松能幫他提煉出黃金就行了。

胡雪松的那些要求他也研究了一下,所需開採提煉工具,按清單上的地址和店鋪去找尋,倒是不難買到。但找尋採礦煉礦的人才卻是比較難辦了。

不過胡雪松顯然也知道岳雲不可能認識多少這方面的人才。他於是便開了一張人員名單,大都是他家族以前採礦所僱傭的匠戶和工人。只是隔了十多年了,這些人要找起來可能比較費力。

岳雲見這張人員名單也覺頭痛,那些有正式名字的人還好說,但有些人連胡雪松也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口音和年齡,那些人平時叫的都是外號,什麼二狗子,老張頭,三娃子之類的,這樣的稱呼卻叫人如何去找?

他暗忖只有拿回去交給鞏月漓,讓她去傷腦筋想想了。

將呂宋島上的一切安排妥當後,已是七月了。岳雲在留下五百兵丁駐紮之後,便率艦隊返航臺灣。

呂宋與臺灣很近,當中只隔一道兩百餘里寬的巴士海峽,不過岳雲的艦隊是要去臺北,因此需要從臺灣島的南面航行到北面去,這樣一來,又多了三百餘里路程。於是,他足足用了四天才回到臺北。

到了淡水港碼頭,岳雲只覺港口似乎比兩個多月前出發時更繁忙了。碼頭進行了擴建,可以多停泊五六艘船了,碼頭停泊的船隻以大宋的車船爲主,但日本的安宅船,高麗和南洋諸國的船隻也不少,甚至他還看到了一艘阿拉伯帆船。

淡水港的商家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主要都是出售航海用具,糧食淡水,以及提供倉庫和裝卸貨物服務的商家。其他如客棧、飯店、青樓、當鋪、大宗貨物交易等場所均移到了臨近的臺北城內。整個淡水港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踏上碼頭後,岳雲還見到了一些從沿海過來的移民,正好奇地圍觀着碼頭上貼的公告,那上面寫着在臺灣應該遵守的法律和各項規章制度。成爲島上居民後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他們可以領到什麼必需品,然後應該上繳什麼稅收,出現糾紛後到哪裡告狀,都一應俱全。這些新移民正聚精會神地看着這公告上的介紹,瞭解他們今後的家園與大宋朝廷轄下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

這時,岳雲注意到,兩名着文士打扮的年輕人正指着公告上的內容激烈地爭辨起來。其中似乎隱約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政策,他於是心下好奇,便湊了過去。

只聽其中一名二十餘歲的粗壯少年正對另一名十七八歲的清瘦少年說道:“二弟,你看這臺灣府竟然規定,從事種田耕作不但稅賦減半,還由官府發給種子、農具。收割糧食後,官府還按市場價從農民手中收購,難怪如此多的人都往臺灣跑,咱們紹興附近不少農民都準備過來了。爹爹還擔心是騙局,讓我們過來看看,沒想到一上碼頭就真看見了這蓋着官府大印的公文,看來是真的了!”

那名十六七歲的清瘦少年卻是搖頭道:“我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臺灣府的稅收如此優惠,雖有此府新立,急需吸納移民之故,但承擔的義務必然也不少。你看這公告中的義務欄就有一項:年滿十六歲的男子,每月均需抽出三天參加各村寨廂軍的軍事訓練,一待島上遇上突發情況,必須到地保處領取盔甲武器,臨時加入廂軍。這樣一來,不是意味着我們就成了半個士兵嗎?這項政策倒頗似前唐的府兵制。”

他那兄長思量了片刻,也點了點頭道:“府兵制的優點在於成本便宜,不需要特別供給士兵軍餉,戰時爲兵,平時務農。一待有事很快便能集中起一支數目不菲的軍隊。但缺點卻是士兵軍事訓練較少,加之平時多在種地,兵員作戰素質較差。

所以我朝一直實行的募兵制,奉行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的準則。只不過,這些拿軍餉的士兵似乎也不見得作戰有多勇猛啊!”

不過他說到這裡就不敢再說了,再說就是對朝廷的制度不滿了。雖然宋朝風氣開放,可以評論朝政,但對於朝廷官員來說,總是誹謗朝政的書生自然是不大喜歡的。他二人初來乍到,自然也不想讓這些言語傳到當地官員耳中去。

只不過他們卻不知道,這番言語早被一旁凝神傾聽的岳雲聽了個一清二楚。

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706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上)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207章 馬擴的提議第812章 以戰求和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55章 冤家路窄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120章 兀朮的佈置第472章 金國的情形第567章 晉封漢王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813章 大戰決開始了第690章 宿州之戰第223章 各方反應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809章 陸游的苦衷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605章 岳雲的三項條件第297章 攻島大戰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302章 手按《古蘭經》發誓第648章 佈置救災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520章 三國內部的混亂局面第759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690章 宿州之戰第783章 沙河之戰(中)第545章 岳雲的謀劃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399章 引發嫉恨第416章 兀朮身亡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818章 雙皇約會第180章 宴會風情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818章 雙皇約會第24章 定計(下)第643章 不單純的彈劾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86章 襲殺蕭毅(下)第463章 英雄和才女第704章 西姜口第526章 彭澤之戰(三)第500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一)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805章 出兵日本第637章 德蘭之戰(中)第382章 驚魂未定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57章 船上驚變第555章 九嶺鎮之戰(六)第39章 突襲(中)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274章 殿試(中)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317章 兩女暗鬥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135章 汴京之戰(二)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325章 回到水師第576章 錯綜複雜的局勢第225章 朝廷的商議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60章 反擊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393章 營救韋太后的難題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476章 老丈人的心思第33章 誤導第489章 趙構退位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40章 突襲(下)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