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

就在岳雲緊鑼密鼓地準備進行第一次遠征之時,荊襄大地也戰雲密佈,岳飛治下的荊襄宣撫司,也已經作好了再次北伐的準備。

這次北伐是在未得朝廷授意下由岳家軍單獨行動。原本按照之前和馬擴商量的情形,岳飛只需要作個佯攻即可。也就是說,他原本只需要派出大批軍隊,前往和金國交界處,擺出一副北伐的姿態,以吸引金軍的注意力,使他們不敢西行去支援西夏。

但讓岳飛和馬擴都未曾料到的是,王慶一竟然說服了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讓他也同意了進行北伐。如此一來,原本的佯攻倒有可能轉變爲一場真正的北伐了。

韓世忠作出如此決定,也是有自己的算盤。他暗忖,如果能攻佔泗州、收復徐州,拿下山東,則淮東宣撫司的地盤將延伸到黃淮平原。擴地近千里,面積不壓於岳飛的荊襄宣撫司。屆時自己也可以聽調不聽宣,象岳飛一樣,成爲事實藩鎮。

岳飛不知道韓世忠心中的想法,但聽了韓世忠打算真正北伐的消息後,也暗想,如果此次進攻金軍可以收復汴京,說不定就能迫使朝廷轉變態度,轉而贊同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主張。

於是,他終於決定將佯攻的計劃改爲真正進攻。

按照岳飛和韓世忠的秘密協商,北伐將分爲西、中、東三路。

西路軍由張憲爲主將。由襄陽北上,經鄧州、汝州,直抵洛陽。這一路上的金軍數量不多。但在陝西的金軍在撒離喝指揮下,極有可能揮師東來,這時西路軍便要擔負起阻截的責任,不能讓他們去援助汴京的金軍。

如果陝西的金軍沒有東來,則西路軍將在攻克洛陽後將轉向西進攻潼關,目的不在於攻克潼關,而在於牽制在陝西的金軍。讓其不敢去支援西夏。

中路軍由岳飛親自率領,從信陽出發,經蔡州、郾城、穎昌、朱仙鎮至汴京。這一路上的金軍數量最多,而且其對手是赫赫有名的金兀朮。宋金雙方都知道汴京對於兩國在政治和士氣上的重要性,等待岳飛的將是一場惡戰。

東路軍則由韓世忠統帥,從楚州出發,經泗州後抵達徐州,如果中路軍進展順利,拿下汴京。行營前護軍將折向東攻取青州、膠州、萊州等山東一帶的州縣。如果中路軍陷入僵局。將從徐州拆向西,從側翼進攻汴京。而他們的主要對手就是金國的後起之秀,兀朮的女婿紇石烈志寧。

“現在就等五月三日了。按王慶一的通知,耶律大石應該會在這一天向西夏發起進攻!”岳飛站在信陽的城頭上,遙望北方感嘆道。

岳飛在信陽感嘆的同時。馬擴也在感嘆。這耶律大石不愧爲重續大遼國運的中興之主,其雄才大略遠勝現在宋國的皇帝趙構和金國的皇帝完顏稟。

耶律大石先在遼軍士兵中進行了東征的動員。

在契丹和奚族的士兵中,他宣傳將殺回故土去,向金人復仇。

而在被征服的穆斯林國家招募的士兵中,則宣傳要擴大伊斯蘭教的影響力,讓真主的光輝照耀東方大地。這樣一來。竟然絕大部分遼軍士兵都表示願意跟隨耶律大石殺回東方去。

至於那些實在留戀故土,不肯隨他東征的西域各族士卒則留了下來。並效仿唐代的設置,重建了一個西域都護府,任命大將蕭斡裡刺爲首都虎思斡耳朵的最高長官,主管大遼西方國土的軍政大權。

這樣一來,雖然遼軍參與東征的兵力有所減少,總數只有十八萬左右。但他們要麼是誓死也要將真主的光輝帶到東方去的宗教狂熱份子,要麼就是心懷故土的契丹族與奚族的戰士,全軍上下一心,矢志東征,不但降低了糧食供應的壓力,還讓戰鬥力變得更強了。

如果一旦順利佔領西夏領土,則大遼有了前進的基地,揮師東取燕雲之地,光復故土將不再是夢想。雖然他們的實力比起強大的夙敵金國仍然略顯羸弱,但他們這回卻也有了盟國大宋。不再如當年一般,處於宋金夾擊之中。

耶律大石是一個意志極爲堅定之人。即使在當初大遼危在旦夕、國土盡失。情勢比起現在還要險惡萬分的時候,他也一樣沒有放棄。而是立下了兩個誓言。

第一個誓言是重續國運,不讓大遼亡國。這個誓言耶律大石已經成功完成,他以虎思斡耳朵爲首都,重建了西遼。國土東起土拉河,與西夏和蒙古接壤,西至鹹海,北越巴爾喀什湖,南到阿姆河、興都庫什山和崑崙山的廣大地域,都劃入了西遼帝國的版圖,雖然及不上昔日大遼極盛時的疆域,但也相差不遠。

而第二個誓言就是滅掉金國,收復故土。這個誓言他還沒有完成。接下來他就要用一場場勝利來實現自己的誓言了。

遼夏邊界的荒漠中,有着一條淺淺的溝壑,這條溝以西是遼國,以東則是西夏。不過在這溝壑兩邊全是沙漠,要走四百里以上纔會有村落,是以雖是邊界,兩國都沒有在這裡派駐軍隊。

而如今,在這溝壑的西邊,卻是黑壓壓的站滿了身着黑色盔甲的騎兵,他們持立着的旗幟上用契丹文和漢文寫着大大的“遼”字。

今天是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五月三日,正是耶律大石和馬擴商定的出兵日期。十八萬遼軍已經全部到位,只等自己皇帝的一聲令下,他們就會衝過邊界,殺向十多年前的故土。

望着前面的西夏土地,耶律大石揮起手中的馬刀,對着自己身後的遼軍士兵大喝道:“諸位大遼的勇士,消滅金賊,收復故土的戰鬥,就從今天開始了!現在,讓我們先讓金國的狗腿子西夏嚐嚐我們大遼的厲害吧!”

說罷,他兩腿一夾馬腹,猛力在馬屁股抽了一鞭,然後率先跨過了這條溝壑,大遼東歸之戰開始了……

第607章 引發圍觀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74章 重返楚州第791章 愛恨情仇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794章 銀鈴的要求第501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二)第701章 牛刀小試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447章 占城駙馬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387章 難以善了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499章 焦頭爛額的完顏亮第360章 掌控局勢第175章 美麗的寡婦第167章 決戰小商河(八)第360章 掌控局勢第4章 百姓請願第17章 楚州的危機第667章 逛青樓的公主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57章 船上驚變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418章 廟中相會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11章 朱仙鎮?難民營?第374章 呂宋州成立第142章 汴京之戰(九)第205章 赴遼使節團出發了第524章 彭澤之戰(一)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372章 鬧劇的開國大典第478章 監察部的籌備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833章 大結局第239章 葫蘆谷之戰(八)第126章 韓常的對策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400章 一槍立威第549章 涪江之戰(下)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714章 岳雲的傷勢第442章 朝廷水師的動向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345章 迎戰會議第194章 約法三章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582章 朱熹的見解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112章 反被將了一軍第255章 比武開始第498章 完顏雍起事了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833章 大結局第308章 臨安花魁大賽的運作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30章 破城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第91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下)第663章 掉包計第227章 兀朮的決策第53章 舌戰金使第363章 太宰府第747章 魏勝請戰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779章 遼國援軍到了第14章 文人與商人第669章 南洋的戰事第165章 決戰小商河(六)第169章 決戰小商河(十)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25章 初次交手第288章 生離死別第472章 金國的情形第28章 完顏亮的陰謀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77章 嶽震之死第117章 初戰告捷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14章 文人與商人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607章 引發圍觀第545章 岳雲的謀劃第287章 帳薄的問題第135章 汴京之戰(二)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262章 靠上了一棵大樹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218章 風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