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

“冀州技術學院推廣的效果不佳?”

翻閱文案,李澈有些皺眉,他考慮到了上層推廣的阻力,卻忘記了下層對這一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本以爲推廣經傳學習可以讓豪強地主趨之若鶩,然而事情顯然沒有這麼簡單。教一教農業技術還好,但涉及到了經傳學習,對於許多與自耕農差別不大的中小地主來說這並不怎麼吸引他們。

原因很簡單,這些中小地主不比大地主豪強,他們沒有足夠的人手耕種田地,往往還需要自己下地幹活。而把孩子送去學習則會讓家中數年少掉一些精壯勞動力,還得掏錢。在他們看來,這是虧本的買賣。更別說很多人打心底裡認爲讀書是士族纔有資格去做的事,他們沒這個命,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纔是根本。

而普通的貧農則連學習農業技術的慾望都沒有。

最終形成的局面便是大豪強大地主欣然將族中非嫡系子弟送來就學,中小地主和自耕農的參與率極低。

這顯然讓李澈不大滿意,推廣技術學院,是爲了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創造出一個階級,真正的“寒門”階級。

這一階級沒有什麼家財,沒有什麼高官顯貴的祖宗,但他們有着可能性,有着成爲官吏的可能性。

原本這應該是在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演變中慢慢形成的階級,有了他們的存在,君王不得不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同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再也沒有如同五姓七望一般超越王朝的世家,皇權可以放心大膽的收拾官員,而不用擔心沒有後繼人選。

至少,如朱元璋那般做法若是放在漢朝實施……殺完了,也就真的沒人能做官了。

而如今僅僅是爲士族高門添上了大豪強大地主這一對手,效果雖有,卻不盡如人意,畢竟相對於天下人而言,他們仍然是絕對的少數。

只要讀書人還是少數,門閥就仍有形成的可能性。

李澈有些鬱悶,陳羣卻搖頭道:“君侯未免太過心急了。這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別說如今冀州亂象方平,百姓大多忙於恢復正常生活,哪有閒心去進學?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還是一步一步來爲好。”

“長文所言有理,是我太心急了。本想着看看冀州的推廣情況,再決定如何往青州和幽州發展,如今看來,還是先穩定冀州的基本盤爲宜啊。”

陳羣頷首道:“這是千秋之功,非一代之事。只要有百姓通過其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之後自然會讓其他人趨之若鶩。如今不過是一個新出臺的政策,百姓有疑慮再正常不過了。”

“但效果不佳,恐怕已經有人盯上了吧?當初爲了削弱上層壓力,大王甚至親自敲打了荀文若,才進一步推廣開來。若是有心人從這裡對我出手,倒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雖然是預測危機,李澈卻沒有絲毫緊張的意思,嘴角甚至勾起一抹弧度,顯然是想到了什麼開心的事情。

陳羣眼睛微眯,若有所思的道:“以君侯做的準備,若是有人真的想借此攻擊,恐怕會作繭自縛。”

“希望他們能蠢一點。”李澈毫不客氣的道:“能讓我快些解決掉這些繁雜的問題。”

……

“不行,不能用冀州技術學院來攻擊衛將軍。”

審離興致勃勃的向審配獻策,卻被審配一言否決,甚至警告道:“你最好不要輕舉妄動,否則休怪本官不念同族兄弟情誼!”

少見審配這般鄭重的警告,審離臉色蒼白的嚥了口唾沫,訕笑道:“一切自然由兄長來做決斷,小弟只是想爲兄長分憂,若是有愚昧之處,還請兄長見諒啊。”

見審離態度不錯,審配冷哼一聲,解釋道:“這和李明遠其他的政令不同,他其餘的政令是得到了大部分官員的認可,甚至包括沮將軍他們。而冀州技術學院甚至遭到了當時還在鄴城的荀令君的反對,動動你的腦子,爲什麼這一政令還能推行下去。”

聽明白了審配的話外之音,審離嚇得手腳發抖,強作笑容道:“不……不會吧?”

“就是你想的那般,勿要自欺欺人。若無大王一力推動,如何能推廣開來?大王寧願與百官擰着來也要推廣的東西,你敢用來進行朝政攻訐?你有幾個腦袋?”

審配恨恨的一甩袍袖,厲聲道:“而且吾也絕不會允許爾等這般妄爲!否定冀州技術學院,就是在打擊大王的威望,如今天下未平,大王的威望絕不可有所損害!”

審離連連點頭,顫聲道:“兄長放心,小弟知道了錯了,絕不會違背兄長的意思。”

凝視了審離一會兒,審配選擇了相信他,也是出於對自己的自信,他不相信族中會有人違逆他的意思。

“對付李明遠,還是要從兩都制入手,還有屯田!”

“屯田?”審離懵了,屯田都快成劉備勢力的基本政策了,能夠供給出一支二十萬的大軍,也多虧了屯田迅速恢復的生產力,這也是李澈最爲耀眼的政績,比起那些亂七八糟的政令尤爲突出。

“正是屯田。”審配神情凝重:“屯田制度沒有大的問題,但是從李澈離開後,這一制度的實施卻出現了大問題。除了鉅鹿太守陶升還嚴格執行着他的命令,其他郡國或多或少的出現了爲政績而強推屯田的情況。

已經有不少百姓被強制募集屯田,很多地方豪強也被官府以各種名義收攏土地,雖然還算不上民怨沸騰,但確實是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最關鍵的是,這背後似乎有人在串聯,本官不能確定是不是李明遠這個創始者在作妖,但藉此機會試探一番也是極好的。本想着近些日子就稟報大王,倒是可以順便一石二鳥。”

審配說着說着就陷入了沉思之中,卻沒有發現,他眼中“乖巧聽話”的兄弟已經隱隱露出了驚恐之色。

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一百章 長史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六十章 斥賊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傑之論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五百章 演(下)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