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

左應選忽然想起了遠方的女兒,比眼前的女童要大一些,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見到她。

他的思念之情一閃而過,馬上他轉身問身後的衙役道:“鄉兵家屬的供應不是加倍的麼,你們去查查,是那個粥點不按規矩辦事。”

“縣尊,不是這樣的,是老身領完粥,摔了一跤,因此今天的粥就少了。”那名老婦人見縣尊誤會,要去查施粥的人,連忙解釋道。

左應選一聽,沉吟了一會,叫過一個衙役,讓他去取一碗粥過來,然後他問老婦人說道:“老人家,您就一個兒子麼?”

“是啊,老身就這麼一個兒子,他媳婦在城外就失散了,怕是凶多吉少。”老婦人說着有點傷感,但在縣尊面前,強行壓抑着,不敢表示出來。

小女童沒聽懂媳婦是什麼意思,一邊看自己的奶奶,一邊又去看這位和藹的縣尊叔叔。

左應選聽完後轉身再次對身後剩下的一個衙役道:“你去傳令,把他兒子從鄉兵換爲民夫,他家屬的口糧供應不變。”

衙役聽完,問得姓名就跑去傳令了。

老婦人知道縣尊是因爲擔心自己兒子戰死的話,就沒人能照顧自己和林月,她感激地想再次拜謝,還是被左應選攔住了。

第一個衙役很快就端回來一碗粥,給了老婦人。那位小女童一見,不再看左應選,大大的眼睛就盯着那碗粥看。

左應選沒再待這裡,摸摸女童的小腦袋,就開始繼續巡查。

他一邊走一邊想,要是戰事持續下去的話,糧食更要不夠,城裡的老弱幼童就危險了。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也得派人出去求援軍才行。

想到這裡,左應選不再往前走,轉身回去城頭,他去找石國柱商量,準備把這個想法跟他說說,選出人來派去求援。

左應選還未到城牆上時,警鐘響起來了,聽聲音,這是找他的警鐘聲音。不知道城頭上發現了什麼情況,他連忙加快腳步,往城東方向的城頭而去。

上了城頭,左應選發現已經有一夥穿紅色戰袍的建虜等在城外。防守此段的鄉紳看到左應選,就走近彙報道:“這些韃子是來問何時開城門投降,並要求見昨日來勸降的李應芳。”

建虜不是傻子,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能勸降昌黎。現在靠此策已拖延了一日,而且人已經被自己殺了,再去對話已無必要,就讓建虜知道昌黎的決心!左應選想到這裡,讓人把李應芳的頭顱丟給城外的建虜。

岱鬆阿沒有多話,拿着李應芳的頭顱,回大營稟告代善去了。

左應選知道建虜勸降無望之後,馬上就要開始攻城,就下令全城戒備。

果然沒過多久,昌黎城外幾個韃子大營開始涌出成千上萬的韃子,徹底包圍了昌黎縣城。

左應選來到昌黎最高處的箭樓上,看到攻城的韃子猶如蝗蟲一般密密麻麻地鋪滿了城外,大吃一驚。連忙傳令敲響最高級別的警鐘,所有參戰人員各就各位。

城外韃子總指揮代善帶着蒙古各部首領在城東的一處高地上觀戰,期待着這次大軍能一舉攻上城頭。鰲拜卻不在此處,回永平去向皇太極稟告李應芳的死訊。

那些蒙古部落頭領在互相打賭,看那個部落先攻上去,賭注就是之前搶到的一部分大明百姓的財物。

昌黎城頭的左應選和石國柱看了城外韃子大軍的分佈之後,兩人一合計,互相做了分工。

左應選坐鎮箭樓指揮全局,石國柱把城頭上僅有的幾門炮集中到韃子最爲密集的東門方向,指揮炮手開炮。

左應選讓兩個衙役分東西兩個方向繞城一週,一邊檢查守城器械,一邊傳令攻擊次序。

這個攻擊次序事先都給各個防守城頭的鄉兵頭領說過,此次韃子勢大,所以又強調了一次。

城裡幾個粥點不再施粥,疏散排隊的老弱,以便給鄉兵的調動,民夫的支援讓出一條通暢的路。

老弱們也很配合,沒有騷亂,也沒有哭鬧,靜靜地讓到了一邊,心中向各自信仰的神佛乞求保佑。

昌黎城小,根本沒有空間讓韃子一起攻城,只得分成多個攻城梯隊,準備輪流攻城。

城外的韃子,都很興奮。他們的首領已經向他們描繪了城裡的富有,幾萬大軍一起攻打這個小縣城,還不是手到擒來。他們彷彿看到前面的是一座金山,就在等着他們去搶了。

進攻的鼓聲一響,韃子都嗷嗷的往城牆衝了。

城頭上,鄉兵頭領開始站起來觀察敵情,鄉兵們則還蹲在那裡緊張地等着命令的下達。

石國柱看着蜂擁而來的韃子,命令炮手瞄準擡着雲梯的一大堆韃子。進入射程之後,“轟”的一聲,炮彈激射而出。

代善看到城頭冒起一陣煙,然後炮響隨後傳來,不由一愣,之前一直沒有開炮過,等到現在纔開炮,昌黎裡的明軍還真沉得住氣啊。

其實,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又何嘗不是因爲物資短缺呢。

擡在雲梯前端的韃子正快步衝着,忽然覺得手一重,以爲是另外一側的韃子偷懶放開了雲梯,就邊跑邊看過去,想罵他一句。

卻發現那個剛纔還叫的歡的同伴已沒了頭顱,脖子處向上噴着血跑了幾步,然後倒了下去。

位於沒頭同伴後面的那位此時也傳來一聲慘叫,然後被前面的屍體一拌,隨之倒地。他沒來得及再往後看,就因爲雲梯兩邊的不平衡,導致雲梯傾斜,把奔跑中的他拉倒了。

這架雲梯周圍的韃子緊跟着倒了一片,也影響了後續同伴的攻擊。兩邊的其他同伴都已超過他們,就像水漫平原,遇到一個山頭,繞過兩側,繼續往前平鋪過去。

倒地的韃子幸虧穿的厚,倒也沒多大的事,一邊罵人一邊站起來。

這時他們才發現雲梯一側的同伴撞了大運,火炮射出的鐵蛋剛好沿着雲梯邊緣犁了一道線。在這條線上的同伴不是死得四分五裂,就是哇哇地抱着殘肢在淒涼嚎叫。

這些沒死得韃子肯定沒得救了,後續的韃子同伴就上前一刀,結束了他們的痛苦,然後接過雲梯,繼續往前攻城。

昌黎城頭上只有兩門火炮能遠射,隨着火炮聲音的響起,不時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建虜堆中犁過一條線,然後又被建虜覆蓋。

箭樓上的左應選發現遠處而來的韃子,擡着的雲梯兩邊有盾牌綁着。心裡一緊,連忙讓衙役去傳令,讓弓箭手中的身強力壯之士也改用滾木礌石。同時,再派一個衙役去城中民夫隊中徵集身強力壯之士。

昌黎城沒有護城河,韃子攻到城牆下是輕而易舉。很快的,一架架雲梯架到了城牆上,而且還是並排放置。一些韃子扶住雲梯,一些韃子開始攻城,同時,韃子中的神箭手開始用弓箭壓制城頭。

從天空往下看的話,就可以看到昌黎城外的大地都被灰色的韃子圍着,正在蟻附攻城。小小的昌黎城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隻小船,隨時能被海浪打翻。

在鄉兵首領的指揮下,弓箭火槍從城牆垛口往下射擊。火槍倒還好,這麼近距離的情況下,往往把綁在雲梯上的盾牌連同在雲梯上的韃子一起打碎、打死。

但弓箭的威力就差多了,好多雲梯邊的盾牌上插着很多箭支,卻傷不到登雲梯的韃子。

七八個雲梯並在一起,很快看出了這種雲梯放置方式的優勢。最外側的韃子受到的攻擊最大,往往剛登上雲梯,就被打翻了。而在中間雲梯上的韃子,卻明顯好了很多,成一個“凸”字形,正往城牆上攻上去。

第234章 鼠疫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762章 兵變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354章 競拍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23章 勤王詔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26章 再坑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460章 冰棍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53章 集中供應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769章 關注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784章 封賞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698章 建虜的無奈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36章 監軍制度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60章 猛虎出籠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789章 睡吧乖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348章 要翻盤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751章 我來了第55章 白話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04章 報紙第295章 獻俘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20章 趙率教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661章 飛奪海州城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760章 老驥伏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