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微妙的改變

李淵盛又是重重哼了一聲,吹鬍子瞪眼地指着底下的李元龍說道:“生了這麼孽子,我早晚要被他氣死!”

李煥月瞥了跪在身邊的李元龍一眼,見他低着頭,並看不清臉上的神色,她心中自然也是氣李元龍的,但怎麼說都是自己的親侄子,氣歸氣,打肯定是打不下手的。

“皇兄,元龍是有錯,有錯罰就是了,可我覺着吧,就算要罰,這打板子也實在是不怎麼合適。”李煥月緩緩笑着說道。

“怎麼不合適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要狠狠地打,讓他記住痛,這樣下次就不敢再做荒唐事了!”李淵盛不爲所動地說道。

“我不是這個意思。”李煥月笑了笑,繼續道,“元龍以往一直在邊境打仗,皮糙肉厚的,打板子對他來說不過就是小意思,哪裡能真正起到懲罰的作用,我記得,元龍小時候最不喜歡讀書寫字了,一讓他練字,他就耍脾氣不吃飯,我看呢,要懲罰就應該懲罰他這個,這樣才能讓他長記性。”

李淵盛聞言遲疑了片刻,似是覺得李煥月說的挺有道理的,又是思忖了片刻,才終於勉強地點頭道:“好吧,你說的也有道理,這小子確實是皮糙肉厚的,肯定不怕打,那這樣吧,朕就罰你抄寫聖皇祖訓一百遍,三日之後要交到朕這兒來。”

李冰心本來一聽李淵盛不準備打李元龍板子了,頓時就破涕爲笑,但一聽他講懲罰換成了抄寫皇祖訓一百遍,頓時將同情的目光看向了李元龍,心想着,要是她。倒寧願挨板子呢,這一百遍聖皇祖訓抄下來,也該要瘋了吧。

“還不趕快謝恩!”李煥月可並不覺得抄聖皇祖訓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兒。出聲催促着李元龍道。

“兒臣謝父皇輕饒。”李元龍磕了個頭,沉聲說道。

李淵盛畢竟還是寵愛這個兒子的。看他再地上跪了這麼久,還是有些心疼的,便咳嗽了一聲,惡聲惡氣地說道:“行了,快起來吧,要不是你姑姑和你妹妹幫你求情,朕纔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你!”

李元龍從善如流地站起了身來,與李煥月道了謝。便一聲不吭地便站到了一旁。李煥月這時候纔看到李元龍的臉,隱隱覺得他似乎有哪裡不一樣了,但具體是哪裡不一樣,卻又說不出來,只感覺,似是沒有以前那麼親近了。

“父皇,心兒就知道您最好了。”李冰心這時候已經走到了李淵盛身邊,一雙眼紅紅的,可憐兮兮地與他撒嬌道。

李淵盛卻是在李冰心額頭上輕輕敲了一下,語氣很是無奈地說道:“你和你皇兄只要少給朕惹點事。朕就能少操些心,一個個竟是讓朕生氣了。”

李冰心調皮地吐了吐舌頭又是說了好些討好的話語,很快就把李淵盛逗笑了。而李元龍卻是一直十分沉默地站在一旁,完全沒有了以前那吊兒郎當,嬉皮笑臉的模樣了。

李煥月以爲他在外頭遇到了什麼事兒,纔會忽然轉了性,忍不住便問道:“元龍,你這些日子是去哪兒了啊?以後可不能就這樣說走就走了,可把我們都擔心死了,就怕你出個什麼意外!”

李淵盛聽到李煥月的問話,也裡面轉過了頭來。附和道:“讓這小子好好說說,到底去哪兒野了。”

l李元龍似是在考慮要怎麼言語。皺着眉思索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我本來是打算回邊境去的。只是後來到了半路,又覺得這樣不告而別離開實在是太不孝了,便又迴轉來了。”

原來李元龍是自己回來的,她還以爲他是被皇兄的人抓回來的呢。

“你這時候才知道自己不孝啊,早怎麼沒想到啊,有本事就永遠別回來啊!”聽了李元龍的話,李淵盛的火氣頓時又上來了,氣呼呼地罵道。

“兒臣知道錯了,父皇息怒。”李元龍又是低下了頭,認錯態度十分良好。

李淵盛的怒火這才稍稍散了些,語氣緩和了些許說道:“朕不是一定要逼你成親,你也不想想,你都多大了,一直不成親究竟是打算怎樣,若是你真的不喜歡那樑馥,父皇也不會勉強你,你喜歡怎樣的,自己選就是,朕就不信,這全汴京這麼多貴女,你就挑不出一個可心的。”

“父皇,兒臣不是不想成親,只是不想那麼草率地成親,這畢竟是兒臣的終身大事,兒臣想好好考察一下,再做決定。”李元龍很是沉着淡定地與李淵盛說道。

李淵盛覺得李元龍的話也有道理,便點了點頭道:“你自己有打算就行,不過你得給我一個時間,你要是這一考察就考察個五年十年的,那還得了!”

李煥月和李冰心聽了李淵盛的話都笑了,她們都覺得李淵盛說的這個是很有可能的,按着李元龍的性子,玩個十年八年再成親也很正常。

李元龍面上神色不變,思忖了片刻之後,纔回道:“那好吧,父皇您只要給我一年時間就行了,一年以後,不管我有沒有找到那個滿意的女子,我都會聽您的話成親的。”

李淵盛這才露出了滿意的表情,點頭道:“好吧,朕就給你一年的時間,等過了一年,你可別再跟朕說任何藉口了。

“兒臣不敢。”李元龍低下頭,淡淡說道。

“哼,你小子膽大包天,還有什麼不敢的,行了,看到你就煩,快滾回去抄祖訓吧,三日之後朕要是不看見那一百遍祖訓,那頓板子可還少不了。”李淵盛衝着李元龍揮了揮手,很是不耐煩地說道。

李元龍這才行禮告退了,李冰心看着李元龍走了,立馬也與李淵盛福身行了一禮,急急地與李淵盛說道:“父皇,那女兒也告退了。”說完,便追着李元龍去了。

“這兩個混孩子,個個都不讓我省心!”李淵盛看着兩人離開的背影,很是無奈地感嘆道。

李煥月卻是笑了笑,走到李淵盛身邊,親自幫他斟了杯茶水,柔聲勸道:“皇兄,你消消氣,這兩個孩子雖然是調皮了些,但你不能不承認他們的確是很優秀的吧,元龍那孩子,小小年紀就去了邊境,別的皇子跟他這麼大的時候,還在皇宮裡面養尊處優呢,他卻爲了家國天下,去到了極北的苦寒之地,跟普通士兵一般征戰沙場,幾經生死,有這樣的兒子,皇兄您難道不感到驕傲嗎?”

“朕怎麼會不驕傲,就是因爲元龍有這般爲國爲民的胸懷,朕纔在衆皇子中最寵愛他,並不僅僅因爲他,而不是像旁人以爲的那樣,只因爲她是皇后唯一的兒子,朕對他的期望也最高,其實朕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決定把皇位傳給元龍了,只是這孩子脾氣倔,像他娘,前些年不管我怎麼說,都不肯回汴京來,要不是今次和談成功,朕又逼得急了,下了死命令,他恐怕還不會回來呢,其實他心中想的什麼我都知道,他並不想要這個位子,這孩子從小宅心仁厚,脾氣太過耿直,看不得那些爾虞我詐,其實說起來,也不是最適合這個位置的,他不夠狠啊,但咱們大乾經歷了這麼多年,需要的是仁君,而不是暴君,以仁德治天下,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所以朕才覺得他是最適合這個位子的人選。”

“元龍他總有一日會懂得皇兄您的良苦用心的,他現在還年輕,您慢慢教就是,再者您身體這麼好,再在這位子上坐個幾十年那都不是問題,等到了那時候,元龍定也長大了,成熟了,他那麼聰明,一定能承擔起您留給他的重擔的。”李煥月依舊笑着勸道。

李淵盛聽了李煥月的話,卻是大笑道:“你這丫頭,也是越來越會說話了,我要是再活個幾十年,不成老妖怪了,雖然人人都稱朕爲萬歲,朕可不以爲自己就是萬歲。”

“皇兄身體這麼好,再活個幾十年哪裡難了,我可是聽說,最近後宮又有一位貴人懷孕了,皇兄您這不是老當益壯啊!”李煥月掩脣一笑,調侃道。

李淵盛頓時有些不自然地咳嗽了一聲,瞪了李煥月一眼斥道:“你這丫頭,怎麼越來越不正經了!”也是李煥月是李淵盛最寵愛的妹妹,他纔敢說這等調侃的話,若是一般人說出這話,恐怕早就被李淵盛拉出去打板子了。

李煥月可不敢得寸進尺,又是微微一笑,就立即轉了話題,“皇兄,元龍是您派去的人找回來的嗎?”

“不是,是他自己回來的,當時朕聽人稟告的時候也吃了一驚,沒想到這小子竟是自己回來了,我還以爲這回他定是要跟朕僵持幾個月呢。”李淵盛語氣中帶着些疑惑地回道。

“那可真是奇了……”李煥月這般喃喃着,又開口道,“皇兄,您有沒有覺得,元龍這回出去了一趟,好像變得有些不一樣了,原先我可以一眼就將他看明白,現在確實看不出他心中想什麼,似乎整個人一下子變沉穩了。”()

第218章 青龍到來第35章 血殺第76章 小藝的身世第85章 刺傷第62章 碼頭(上)第265章 阻婚第65章 在路上第43章 坦白(下)第257章 女媧舊事第201章 柳素身世(上)第221章 天宮之亂第109章 自知之明第242章 情敵?第244章 未知的未來第75章 衝突第122章 楊鐵柱第252章 弒神槍第160章 母子相逢第131章 以勢壓人第218章 青龍到來第194章 魔障第227章 魂咒第244章 未知的未來第136章 再遇李元龍第181章 意外之吻第150章 李元龍的生死第59章 地下香市第216章 寶寶第144章 公主那些事兒第237章 懷孕第124章 上府衙(上)第74章 中秋燈會(下)第22章 英俊少年第51章 白澤第1章 寡-婦柳素娘第29章 問訊第241章 兜率宮第276章 大戰(下)第73章 中秋燈會(上)第115章 柳素的饋贈第134章 質問渣男(下)第56章 抵達揚州第151章 神界秘辛第44章 準備第151章 神界秘辛第166章 穀雨的疑惑第120章 色。誘第118章 外甥遇到舅第193章 元神融合第137章 徐七小姐第115章 柳素的饋贈第117章 汴京事變(下)第257章 女媧舊事第237章 懷孕第182章 幻境迤邐第171章 我想你……第238章 鏡魚第54章 找茬第253章 女媧再臨第155章 微妙的改變第194章 魔障第268章 算賬第32章 田契第167章 李元龍的侍妾?第221章 天宮之亂第165章 回家第81章 再見樑馥(下)第230章 偶遇與怨憤第198章 狐妖匿生第187章 狐狸叫第242章 情敵?第252章 弒神槍第74章 中秋燈會(下)第160章 母子相逢第51章 白澤第123章 達成交易第44章 準備第85章 刺傷第151章 神界秘辛第220章 回皇子府第191章 重生者第160章 母子相逢第166章 穀雨的疑惑第235章 再見青龍第195章 入宮調查(上)第261章 質問女媧第213章 重回凡間第204章 裸裎相對第135章 葉梅重傷第94章 計劃出發第41章 柳文思第174章 青龍的心第174章 青龍的心第179章 復仇的徐秀頎第23章 落水第171章 我想你……第10章 奇怪的夢境(下)第28章 回府第237章 懷孕第92章 柳文思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