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

一尊永恆的雕像

——董存瑞

捨身爲國,永垂不朽!

——朱德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懷來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二師九十六團二營六連二排六班班長。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手託炸藥包炸燬敵人橋頭堡,用生命爲部隊開闢前進道路,時年未滿19歲。後被授予“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稱號。

少年的英雄夢

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懷來縣的一個偏僻山村裡,在家排行老四,小名“四頭”。他天性調皮好動,模樣虎頭虎腦,村裡人都叫他“四虎子”。當時,在地主豪紳的剝削和壓榨下,全家人辛勞的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讓小小年紀的董存瑞看到了封建統治的不公。他緊握起拳頭,暗暗地發誓,要改變這樣的生活,要像英雄們那樣爲人民換來美好的生活。

在董存瑞心裡,英雄就是打鬼子的八路軍。在他8歲那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窮苦的人們還沒有從統治階級的牢籠中翻身,就又被日寇的鐵蹄所踐踏。抗日的風潮在共產黨的帶領下逐漸形成,革命的星火傳遞到大江南北。

不久,懷來縣與龍關、延慶聯合起來,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這一舉措帶動了懷來地區的抗日鬥爭熱情,使當地百姓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各種抗日宣傳和運動。主要負責懷來地區抗戰工作的人是共產黨員王平,他擔任三區區委書記兼武委會主任。王平來到南山堡工作,寄宿在董存瑞的家中。好奇的董存瑞總是讓王平給他講八路軍打鬼子、懲漢奸的故事。

有一次,王平給董存瑞講了“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故事中的英雄們堅貞不屈、英勇無畏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董存瑞,他邊聽邊流下了淚水,哽咽地說:“我要向英雄們學習,當兵殺鬼子!”王平笑着說:“英雄既要機智勇敢,又要不怕犧牲,你能做到嗎?”“我能!”看着董存瑞堅定的目光,王平心想,這個小傢伙將來一定能有所作爲。

正如王平所想,在一次鬼子“掃蕩”中,董存瑞憑藉勇敢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救了自己。一天下午,董存瑞剛一出門,就與王平撞了個滿懷。“鬼子突然到南山堡‘掃蕩’,必須趕快撤離!你快走,我來掩護!”王平急忙說。眼看敵人已經包圍了全村,董存瑞拽着王平往院子裡走。“我不能連累你。”說着王平轉身衝向門口。董存瑞行動更快,跑到王平跟前,伸開雙臂,攔住他說:“現在出去肯定被敵人發現了,就躲在院子裡吧。”說完,董存瑞拉着王平來到牆邊,幫他躲進一堆草蓆裡。

緊接着,幾個鬼子端着刺刀闖進董存瑞家的院子。其中一個鬼子不由分說,“啪、啪”打了董存瑞兩個耳光。爲了不露出破綻,董存瑞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捂着臉裝作很害怕。接着,鬼子連比劃帶說,磕磕巴巴地問道:“‘八,八路’在什麼地方?”董存瑞靈機一動,學着鬼子的樣子,手比劃着‘八’,回答:“要找槍?這裡可沒有。”鬼子一看,舉起明晃晃的刺刀在董存瑞的眼前比劃。“‘八路’藏在哪裡?”鬼子嚴厲地問道。董存瑞搖着頭說:“不知道。”鬼子不甘心,四處找人。這時,一個鬼子朝放置草蓆的地方走去。“那是囤糧食用的爛草蓆,可藏不了人。”董存瑞邊說邊走到牆根下,抱起一捆草蓆用力往地上一摔。草蓆攤了一地,掀起了一片灰塵,夾雜着爛草的味道飄散開。鬼子們趕緊捂住鼻子,彼此示意趕快離開。鬼子們走後,董存瑞深吸了一口氣,小聲說:“王主任,出來吧。”王平感激地說:“小董,你真勇敢!多虧了你作掩護啊!”

很快,董存瑞勇救八路軍的事情在南山堡傳開了,大家都誇他是“小英雄”。董存瑞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要參軍,要入黨,要爲解放人民而鬥爭,真正實現自己的英雄夢。

苦練殺敵本領

“我要爲王平同志報仇!”得知王平在戰鬥中英勇犧牲,董存瑞悲痛欲絕。這也是剛滿16歲的董存瑞一定要加入民兵隊的原因。民兵隊的任務主要是埋地雷、割電線、打埋伏、扒鐵路,董存瑞總是幹得又快又好。

1945年7月,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不久,日本宣佈投降,蔣介石伺機挑起內戰,解放區內戰事連連。董存瑞所在的團與敵人交上了火,班長率先向敵人投擲了手榴彈,隨後,手榴彈接二連三地朝敵人飛去,炸得敵營陣地一片狼藉。董存瑞和班長趁機向衝鋒道上移動,迎着敵人的衝鋒羣,董存瑞拋出多個手榴彈,遠近分明,有的將敵人攔腰截斷,有的阻隔了敵人的路,粉碎了敵人的衝鋒。此時,八路軍支援部隊已經趕到,從後方包圍住了敵人。前有阻擊,後有圍攻,敵人徹底退敗。戰鬥結束後,班長找到董存瑞,說:“今天的戰鬥,你表現得非常好,想不想入黨?”“想,做夢都想!”董存瑞激動地回答。之後,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得到了批准。

其實,從參軍的第一天起,董存瑞就把心交給了黨,交給了人民。在部隊,他苦練殺敵本領。早上天剛矇矇亮,董存瑞就來到空場練習投彈。別人都是單手投彈,董存瑞卻堅持兩手都要

練,連裡自制的單槓已經被他練得發亮了。爲了調節兩臂的力量,他還常常幫炊事班挑水,卻不用扁擔,兩大桶水提起來就走。通過反覆的練習,董存瑞的投彈又遠又準,在班裡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1948年初,敵人派重兵向四海進攻,董存瑞所在的團奉命前往大勝嶺進行阻擊。他們先是在大勝嶺山上佈下一個“口袋”形的陣勢,吸引敵人進入包圍圈,進而一舉攻之。敵人仗着幾個師的兵力,堂而皇之地挺近山谷,誰知竟成了解放軍的“囊中物”。當敵人開始反擊的時候,早已爲時已晚。董存瑞和戰友早已佔據有利地形,眼看着衝鋒的敵人被一撥撥地消滅,戰鬥熱情越來越高。敵人第6次進攻的時候,戰士們的子彈所剩不多了,班長一聲令下“用石頭砸”。瞬時間,猶如山崩一般。董存瑞奮力推動身邊的石頭,砸向山腰的敵人,一塊塊沾滿敵人血跡的石頭徑直滾到山下。

天色漸暗,解放軍決定給敵人來個措手不及——夜襲。機智勇敢的董存瑞從廢墟里找到一件敵人軍官的服裝,化裝成敵人的模樣和一小隊戰士來到山腳下,進行埋伏。敵人發現附近有人,喊道:“誰?”董存瑞隻身站出來,回答道:“自己人。”“哪個部分的?”董存瑞對敵人的問話不理睬,繼續邁步向前。當董存瑞走到哨兵跟前,一下子將其撲倒,奪過槍,揮手示意埋伏好的戰友出來進攻。戰士們瞄準,揮臂,一個個手榴彈向敵人的集中地飛去。頃刻間,敵人的殘部消失殆盡。

戰鬥取勝,董存瑞立了大功,榮獲獎章一枚,並被提升爲6班班長。看着閃閃發光的獎章,年輕的董存瑞謙虛地說:“功勞是大家的,我和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這個集體。”

捨身炸碉堡

在軍人大會上,董存瑞說出了心裡話:“我要爲熱河人民把仇報,我要爲中國人民立大功!”在解放隆化的戰爭中,董存瑞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當時他只有19歲。

隆化城地處圍場和承德之間,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被稱爲“遼西第二走廊”。1932年,隆化城被日寇侵佔,當地百姓過上了暗無天日的生活。1945年8月,隆化解放。次年,蔣介石伺機挑起內戰。8月28日,國民黨反動派啓用三個軍的兵力進佔承德,31日搶佔隆化,徹底控制了整個戰略要地——熱河省,並在承德以北,派有2000多人駐守,形成了一道堅固防線。

山城隆化,全城的制高點是苔山主峰,高達796米。城內建築物不多,且均爲平房。敵人的指揮部設在了城西北處的隆化中學。那裡三面開闊,緊鄰苔山,既視野遼闊又能輕鬆防守。隆化城內外,敵人也挖空心思地建造了各種防禦工事。安置鐵絲網、尖木樁,挖陷阱,埋地雷,並築起了大大小小多個碉堡。自認爲防禦體系完善的敵十三軍軍長,口出狂言:“假如隆化被攻破,我願把承德拱手讓出。”

能不能取得解放熱河的勝利,解放熱河人民,攻下隆化這個“大碉堡”極爲關鍵。隆化城已經被敵人改造成“銅牆鐵壁”,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炸開,有了缺口,敵人的防禦系統就會倒塌,獲得勝利的機會就大。爲此,董存瑞帶領班裡的戰士苦練爆破技能。從匍匐前進到懷抱炸藥包的動作,他一板一眼地教新兵爆破的動作和注意事項。老兵的動作不達標,董存瑞就一遍遍地指導,直到合格爲止。他常說:“平時多練習是爲了戰場上少受傷。”

刻苦的練習,最終換來了好的成績。在一次實戰演習中,董存瑞帶領六班戰士向設定好的爆破點進發。這次的爆破任務是連續炸掉三個碉堡。信號彈一亮,董存瑞第一個跳出掩體,揮手示意戰士們匍匐前進。臨近第一個碉堡時,董存瑞放好炸藥包,熟練地拉燃導火線,魚躍而起,撲到隱蔽地點。幾乎同時,炸藥包掀翻了首個碉堡。這時,董存瑞已來到了第二個碉堡旁。又是一聲巨響,碉堡被輕而易舉地炸平了。接下來是第三個碉堡,這裡地勢高,坡度大,是最難攻的一個。在手榴彈的掩護下,董存瑞來到碉堡附近。不料,一顆手榴彈順着高坡滾了下來,剛好落在董存瑞身邊。只見他瞧準冒着煙的手榴彈,右手抓起,衝着碉堡的孔洞奮力一投,緊接着鬆開左手的炸藥包,迅速拉然導火線,損毀了第三個碉堡。

最後一次爆破,讓觀戰的首長和戰士們爲董存瑞捏了一把汗。演習結束後,董存瑞熟練的爆破技能和過人的膽識被在場的人交口稱讚,同時也獲得了“模範爆破手”的榮譽稱號。

解放隆化的戰鬥打響後,戰士們帶着“誓死攻下隆化,直搗承德,解放全熱河”的使命戰鬥在前線。董存瑞自告奮勇參加爆破任務,和班裡的戰士楊海山和李振德組成爆破組,在隆化城附近隨時待命。

1948年4月25日破曉,苔山的炮火拉開了攻打隆化城的序幕。幾番激戰之後,戰士們攻佔了苔山,奪取了制高點。要消滅敵人的核心,就要先消除眼前的障礙。隨着信號彈的發射,董存瑞、楊海山和李振德抱着炸藥包跳出交通壕,朝着隆化城的碉堡飛奔。以郅順義爲首的另一組爆破隊緊隨其後。

董存瑞像離弦之箭,穿梭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他回身讓郅順義投彈掩護,自己衝上去爆破。敵人外圍的炮樓一個挨着一個

,通紅的火舌從炮孔裡冒出。董存瑞在槍林彈雨中,時而匍匐前進,時而疾跑躲閃,衝到第一個炮樓前,送上炸藥包。巨響震天,炮樓瞬間變成了廢墟。董存瑞成功爆破,李振德和楊海山隨後趕到,他們在郅順義一組人的投彈掩護下,相繼摧毀了敵人的三個炮樓和五個碉堡。

在董存瑞和戰友的密切配合下,隆化城的缺口被打開,敵人設在隆化中學的指揮部就在不遠處。打開隆化中學,迫在眉睫。但是,戰士們剛往上衝,就被敵人的冷槍擊中。莫名的火力點就藏在隆化中學前面的水泥橋架裡。敵人把這裡當做橋形碉堡,安排有多名機槍手。而橋身金屬水泥結構,除了機槍孔外沒有任何有效的攻擊點。這座橋形碉堡成了攻打隆化中學的最大障礙,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其炸燬。

董存瑞所在的六班奉命執行此次爆破任務。戰士李振德抱起炸藥包衝出戰壕,密集的子彈立刻向他飛去,就在臨近橋型碉堡的地方,李振德被敵人的機槍擊中,英勇犧牲了。遠遠望着戰友倒下的身影,董存瑞淚灑衣襟。他緊緊地攥起拳頭,大聲地說:“連長,讓我去吧!”

眼看最後的總攻就要開始了,連長語重心長地說:“距總攻只剩下15分鐘的時間了,攻克橋形碉堡的勝敗在此一舉啊!”董存瑞堅定地回答:“連長,我保證完成任務!”

一切準備就緒,董存瑞在戰友的投彈掩護下穿過層層煙霧,衝向敵人的橋型碉堡。硝煙散開時,董存瑞立刻趴下原地不動,讓敵人以爲自己被擊中,從而轉向別的射擊點。敵人的炮火攻擊稍有停頓,董存瑞就加緊步伐,恨不得一步就邁到碉堡跟前。就這樣,董存瑞不知在血和土的戰場上翻滾了多少回,終於到達碉堡跟前。當他剛站起身,準備跳下已經乾涸的河溝時,左腿被子彈擊中,鮮血順着腳踝不住地往下流。

時間緊迫,董存瑞不顧傷口的疼痛,示意戰友們加強掩護。後方的手榴彈一排接一排地拋出,董存瑞藉機跳到了橋下。暫時避開敵人槍炮的董存瑞,開始爭分奪秒地尋找放置炸藥包的地方。擡頭一看,拱形的橋底光滑無比,放了兩次,炸藥包都順着坡度向下滑;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橋下的地面上,根本無濟於事,碉堡裡的敵人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此時,碉堡裡的敵人正用槍把子敲掉機槍眼周圍的磚塊,火力點不斷增加。眼看遠處的小輪衝鋒已經展開,總攻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衝鋒的隊伍一次次被橋形碉堡裡的敵人掃射,再不及時摧毀,自己的戰友就會白白喪命。想到這裡,董存瑞毫不遲疑地托起炸藥包,緊貼橋底。炸燬敵人的碉堡,一刻也不能耽擱。董存瑞右手拉燃導火線,凝視着遠方,目光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幾秒鐘後,一聲巨響,火光沖天,橋型碉堡被徹底掀翻。

隨後,衝鋒隊的戰士們奮不顧身地衝向隆化中學。然而,滾滾濃煙中再也見不到董存瑞的身影。他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與敵人的碉堡同歸於盡,爲攻佔隆化,解放熱河,打開了勝利的通道。

後世頌英雄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的苔山腳下,青松翠柏之間,佇立着一座高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着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爲國,永垂不朽!”不遠處是董存瑞的墓碑,然而泥土下掩埋的卻是一塊用硃砂寫下的“以此木代替烈士遺骨”的木牌。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董存瑞壯烈犧牲。他的光輝壯舉早已銘刻在人民心間。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董存瑞捨身炸碉堡。“轟”的一聲巨響,碉堡頓然廢墟一片,遍地是粉碎的血跡斑斑的遺骸,無法分辨。戰鬥結束後,六班的戰士含淚打掃了戰場,最終只能用木牌標明,代替烈士董存瑞的遺骸。

“董存瑞爲了掃除衝鋒道路上的障礙消滅了,竟毅然決然不惜自己的生命,用手撐持着重量炸藥,炸燬橋形暗堡的頑抗敵人。他與敵同盡,與橋同毀,換得了部隊的順利通過,達到迅速突破敵人的最後頑抗,全部乾淨地殲滅了該敵,取得了完滿的勝利。”董存瑞犧牲後,中國共產黨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對他的英雄壯舉進行了總結,並決定追認董存瑞爲縱隊戰鬥英雄、模範黨員,將其生平事蹟編印散發,供全體指戰員學習。各連隊、機關在接到決定後,第一次集體點名時,全體人員默哀三分鐘,沉痛悼念烈士董存瑞。此後,冀熱察行署發出決定:爲紀念收復隆化戰鬥中英勇頑強自我犧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決定隆化中學改稱爲“存瑞中學”,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在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上,追認董存瑞爲全國戰鬥英雄。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親切接見了董存瑞的父親。在董存瑞的家鄉懷來和犧牲地隆化,分別建有“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和“董存瑞烈士陵園”。在紀念董存瑞烈士犧牲40週年之際,聶榮臻題詞:“捨己爲國,人之楷模”。張愛萍題詞:“爲國勇捐軀,萬代頌英雄”。

忠骨未存,精神永駐。董存瑞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在解放戰爭以及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得到了發揚,戰場上涌現出了很多“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他的精神隨着解放隆化而昇華,隨着新中國的成立而擴大,同樣也隨着時代的變遷鼓舞着一代代人。

(本章完)

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雪原英雄——楊子榮“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無線英雄”——李白雪原英雄——楊子榮雪原英雄——楊子榮“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無線英雄”——李白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鐵軍”名將——葉挺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鐵軍”名將——葉挺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雪原英雄——楊子榮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炮兵之父”——朱瑞文武兼備——艾平“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文武兼備——艾平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文武兼備——艾平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雪原英雄——楊子榮戰鬥英雄——馬思進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雪原英雄——楊子榮“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炮兵之父”——朱瑞戰鬥英雄——馬思進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文武兼備——艾平“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雪原英雄——楊子榮“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鐵軍”名將——葉挺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炮兵之父”——朱瑞“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