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

孩童時期,沈清晨感到最美的時光,便是和親愛的小夥伴綠荷,雪荷,盈香三人走在家鄉靠近村口的田埂上,看着成片綠油油的稻苗在地裡茁壯成長。

不遠處的池塘里長滿挨挨擠擠的荷葉,像一頂頂寬邊的大草帽,又似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間,露出一朵朵冰清玉潔的荷花,有的還是個花骨朵,脹得快要破裂了似的;有的開放了一部分,露出點點嬌羞的花蕊;還有的全開放了,它們宛若一位位千姿百態,翩翩起舞的仙女在水中盪漾,讓人忍不住想過去欣賞她們的舞姿,而那池塘邊正是她們四人要去的地方。

田野裡,池塘裡,菜園子裡,到處傳來青蛙們呱呱的鳴叫聲,太陽準備落山,因着夏日,餘光透亮,天空的殘陽染紅了漫天的雲霞,看上去美麗至極。飛鳥翱翔於這片絢爛裡,自由的歌頌着,歡唱着。晚風習習吹來,夾雜着一絲白日燥熱的氣息,就這麼溫柔地吹着,她感覺連風都是美的。

沈清晨手裡拿着綠荷帶給她們的饅頭,那是綠荷的母親親手揉捏做成的。

她放進嘴裡慢慢的嚼起來,想起了近來每日跟綠荷共同經歷的苦惱,最近每天早上,語文晨讀時因吃了綠荷給她帶的饅頭,兩人渴得不行,而這時恰好唸到某篇課文裡的一句話,“她們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

受這句話的刺激,清晨跟綠荷都難受得想哭,這時候她們對水的渴望,簡直到了要命的地步,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渴望喝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着什麼時候下課,什麼時候放學,放了學好回家喝水。

學校裡沒有飲用水供她們喝,而小賣部的水需要花錢買才能喝,她跟綠荷都沒有零花錢。

兩人從晨讀第一節課一直捱到最後放學,這個時間段很是煎熬,於她們而言,簡直是人生中最漫長的等待。

兩人難受過後,發誓再也不吃讓人感到口渴的饅頭了。

但到了第二天早上,當綠荷的母親幫她打包好饅頭裝進書包時,她看了看,猶猶豫豫,還是沒有勇氣拒絕。兩個孩子經不住美食的誘惑,繼續上演着每天早上重複的悲劇。

沈清晨看了一眼饅頭,再看一眼綠荷,倆人對視了一會,心領神會的笑了起來。

四個孩子的身影倒映在美麗的田野裡,由短變長,由長變無,最後消失在黑暗的星空下。好似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由小變大,由大變小,最後消失在蒼茫的大地上。

如果這樣的美景能一直持續下去,那該有多好。

可惜,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盈香就跟着父母姐姐們搬遷到另外一所城市生活,自那以後,沈清晨便很少再看到盈香,跟她也很少再有聯繫,到最後,三個發小已經很難再打聽到她的消息。

而清晨跟綠荷卻能一起度過十六年的時光。綠荷是雪荷的姐姐,她跟雪荷不同年級,和清晨卻同級,兩人不僅同級而且同歲,都是90年出生,只不過綠荷比清晨大三個月,比盈香大六個月,比雪荷大兩歲。

同級同歲就罷了,而且還同班七年,跟田心蕊也是同班同學。

所以清晨和綠荷還有田心蕊的關係一直很親密,她們打小就在一個班,還一起從小學升到了初中,三人可以說是有着非常深的歷史淵緣了。

到了念初二最後一個學期的時候,沈清晨就讀的鼎盛中學,學校裡開始沸沸揚揚的傳言要設立有史以來第一個重點班。

那幾年,鼎盛中學因爲教學資源落後,學生知識基礎太差,學習成績太爛,已經連續幾年,學校的高中升學率都慘不忍睹。

上一級的中考成績還創下了歷史新低,成爲近五年來,高中錄取率最低的一批考生,全校將近400個考生,沒有一個學生考上市重點地區民族高級中學的,考上市第一第二第三....高中的也是寥寥無幾。

經過統計,整個學校纔有30幾個學子考上了高中,升學率不足百分之十,這簡直讓人大跌眼鏡,大失所望,連老師們都不忍直視,他們感到心寒,難受啊....

最後,經過校領導的多方討論,研究,統一商議後決定,本校初三開始設立初中部首個重點班,以此重點班爲實驗,若明年中考出成果的話,往後便每年都要開設重點班,並且由初一就開始設立,每個年級都設一個,這第一個重點班,算是開個先河,先試試水。

那一年的傳言竟然變成了真的,鼎盛中學第一個重點班由此而來。

學校內部宣佈,全體教師職工要團結一致,放遠目光,集合所有的教學資源,調撥出最好的教資水平來全力培養這一批最有希望考上普通高中和市重點高中的學子。

從每個初二班級裡提取班級成績前十名的學生,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班級。老師們要盡心盡力,用心教導,爭取把明年的升學率提上來。

清晨跟綠荷自然都入選了。

她倆的成績打小就不相上下,都是愛學習又勤奮的好孩子,每年的總成績都能進入全校前三十名,田心蕊就更不必說了,年年全校第一,清晨跟綠荷多次想盡辦法的努力,都沒有能超越她,她們心裡別提有多無奈了。

而在沈清晨進入初三的這一年,她跟綠荷已經15歲了。

因爲念書的起步年紀被長輩們計算得不規範,被坑了一遭,導致她們入學時間太晚,其實剛入學時的年紀就已經有點超標了。

平時,清晨跟綠荷在家裡看電視,電視劇裡演的學生,別人都是18歲上大學,有些甚至16歲就上了大學。而她們呢?如果以後真能考上大學,照這個年紀計算,起碼得20歲才能上大學,畢竟沈清晨出生於8月,按歷來中國大學開學的慣例,9月份爲新生報到月。而到了9月份,她確實已經踏入了20歲的行列。呵呵,清晨跟綠荷常常爲這事想起來就嘆氣,20歲才上大學,24歲才能大學畢業,嘆入學太晚,嘆別人都是22歲大學畢業。她們整整大出了兩圈,真是抑制不住的心痛。

不過,待她們進入初三後,沈清晨慢慢的纔想通了。

畢竟,在鄉下,晚齡入學屬於正常現象,她們在電視上看到別人18歲上大學,大部分是城裡人,而城裡人的上學時間是要比鄉下人早很多的,不僅是年紀,就是智力的開發,也比鄉下孩子要早一點。

沈清晨她們班裡,大部分是90年,91年出生的同學,有一小部分是92年出生,還有四分之一是89年出生,沈清晨看着同學們的年齡段相差並不太大,但在她心裡,還是很介意的。

畢竟能小一歲算一歲,能小几歲算幾歲嘛,誰不喜歡年輕人呢?

年輕纔有活力,年輕就是力量,年輕就有很多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創造出許多奇蹟。

那時候老師們經常苦口婆心的教導她們說:“現在是你們最好的年紀,16歲爲花季,17歲爲雨季,你們的時代要來了,並且正在慢慢開啓着,你們要時刻注意把握好機會,不要浪費這麼好的年華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要做就做這個年紀最有意義的事,創造奇蹟,爲社會做貢獻。”

可不是嗎,沈清晨也明白,她們那代人的花季和雨季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