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議和(六)

〃跟讀者們說一聲對不起,阿草母親病逝,半年多來,阿草根本無心,也無暇寫作,老人家的離去,對阿草打擊很大,不說這個了,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這些,生活卻還要繼續,以後阿草會努力更新,雖然時常斷更,但這本書傾注了阿草很多心血,總是要給大家以及自己個交代的,請大家放心,再有,衷心感謝那些一直關注阿草,支持阿草的讀者們)

大秦咸寧六年的冬天對於大戰方歇的河中來說,無疑是個寒冷的冬天,數萬河中子弟戰死沙超給本就缺少丁口的大門小戶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陰霾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場勝利得來是如此不易,上面更是浸滿了河中以及秦人北來將士的鮮血,卻是無疑給這片在胡人治下百餘年,也被胡人蹂躪了百多年的殘破之地瞬間注入了強大了活力

自唐末亂世到如今,胡人屢屢入寇,河中之地也屢屢首當其衝,河中男兒們放下鋤頭,拿起刀槍,在這片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上與敵人廝殺不休,無分貴賤,無分良庶,拋頭顱灑熱血,爲了這片土地,爲了身後的家人老鞋雖死猶榮

無奈,朝廷闇弱,中原到底分崩離析,契丹人來了,他們揮舞着彎刀,縱馬而來,將本來繁華的城市村鎮變爲一處處人間地獄,再多的鮮血,也無法阻擋契丹鐵騎的腳步,契丹人,終於在名義上擁有了這片土地

但河中子弟並未就此屈服,在那數十年間,河中風起雲涌,遍地烽火,他們殺死遼人派來的官吏,劫奪遼人的糧草輜重,多少慷慨激烈的河中男兒,即便家破人亡,即便肝腦塗地,也不曾稍稍低下自己的頭顱,因爲他們記得,自己是漢人,曾經讓天下俯首的漢人

不知過了多少歲月,河中漸漸變得荒蕪,他們也漸漸看到了消,因爲他們眼睜睜看着這些茹毛飲血的契丹人漸漸變得沒落,漸漸變得衰弱

遼人亡了,但河中子弟望眼欲穿,卻並未盼得王師北來,來的卻是比契丹人更加兇殘,也更加暴虐的女真人,中原依舊諸侯割據,烽煙不休,而女真人卻是那般的強橫不可一世

他們漸漸變得絕望,麻木,因爲河中子弟的鮮血已經流乾,他們食不果腹,他們飢寒交迫,孩子生下來便沒有了父親,新婚的婦人瞧不見自己的男人,白髮蒼蒼的老朽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兒子,一切的抗爭,都失去了意義

這一次,他們選擇了屈服,他們跪下了自己的雙膝,木然瞅着那些殘暴的征服者們在生養他們的土地上橫行無忌,雙膝一旦着地,便不曾直起來,他們眼睜睜瞅着女真人搶走他們的女兒,媳婦,殺死他們的親人,奉上最諂媚的笑容,以免災禍落在自己頭上,將屈辱與憤怒深深藏在心裡,等待着那萌芽的一天

而這一天,一等便是數十年,還好,這一天終於來了,十餘年前,秦人北來,敗女真人於汾水河畔,雖然秦人還是走了,但總歸是讓女真人知曉,漢人不是豬狗膨,河中雖說越發荒涼,百姓日子過的越發困苦,但女真人卻是來的少了

而十餘年後,秦人再次北來,一切都不同了,河中男兒終於拿起了刀槍,用數萬人的鮮血作爲印證,河中,這片漢家熱土,終於不再爲胡人所統治

這一天讓人等的太久,惟其如此,才越發顯得珍貴,河中盛時,有民百萬戶,而今,卻已剩下不足二十萬戶,何等的慘烈,又是何等的悲涼?

數萬青壯喋血沙超對於現在的河中來說,無疑已到了極限,可以想見的,這個冬天過去,春日來臨,又有多少戶人家生計維艱,又得有多少人家粥兒賣女才能苟活於世

但這個冬天,卻讓河中百姓看到了真正的消,這個冬天是如此的不同,彷如涅盤重生,再也不用的女真人的官吏來家中收稅,也不用將家中女兒藏個嚴實,只用算計着來年下個力氣,多整理出幾畝荒地,咬緊牙關,待到來年秋收,便也能讓一家老小吃飽,活下去,只要活下去,日子便會一年年好起來,沒有了女真人,憑什麼不能過上好日子?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冬日寒冽的冷風都充滿了不一樣的味道

而那些熱血澎湃的年輕河中漢子們,在大勝的消息

傳來的第一時間,便已經開始打起了收拾行裝的念頭,他們呼朋喚友,在家中父母妻兒不捨的眼神中默默收拾好行李,睜着紅紅的眼睛,迎着寒風,與一羣羣同樣衣衫破爛,同樣不懼風雪,滿腔激烈的北地漢子們結伴,向着城鎮方向而去

從軍,從軍,殺胡,殺胡,爲了榮華富貴,更爲了自己的兒子不用低頭屈膝於異族,自己的女兒不會爲人所侮辱,也爲了過往那些不堪回首的屈辱日子,七尺男兒,即便戰死沙超也總好過如以往那般苟活

於是,驚人的一幕在河中大地上演了開來,在這北地最寒冷的時節,各處早已酮了的募兵之處,擠滿了年輕力壯的河中漢子,他們木着被凍的滿的血口子的粗糙大臉,操着河中特有的腔調,笨拙而又焦急的與募兵的秦人打着交道,目的卻只有一個,從軍,殺金狗

而那些稍微消息靈便一些的,則吼叫着詢問,猛虎軍缺不缺人,因爲他們聽聞,在北邊打那場大勝仗的時候,戰場上所有將士,都呼喊着猛虎這兩個字,而也正是如同這兩個字化身般的大將軍,大英雄,率領着成千上萬的人家,將女真人的軍隊趕回了太原府

無疑的,猛虎這兩個字便好像帶了一種無法言喻的魔力,成爲了河中百姓心目中神話一般的存在,而加入這樣一支軍伍,對於這些年輕的河中漢子來說,也將是無比神聖的

和別處戰事結束的時候的不同還有很多,比如本應充塞於路的饑民根本不見蹤影,甚至比河中往年都要少上許多,這也好理解,河中人丁日少,荒蕪的土地太多太多,從大秦起兵北來到現在,年餘光景,根本不用懷疑,秦軍在這片土地上得到的幫助真的是太多太多,兵員,糧草,隨着金人節節敗退,最終一敗塗地,河中所受戰亂之苦卻是微乎其微,有了大片的土地,政令也是得當,饑民也就沒有產生的道理

隨着戰事結束,可以想見的,來年即便負責耕作的只是些老人孩子,婦人,也已足夠一家之用,沒有女真人壓在頭上,漢人百姓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好

沒有亂兵肆虐,沒有餓殍滿地,,更沒有什麼義兵,冬天下了幾場雪,更是象徵着來年是個好年景,如此這般,河中這裡比起戰亂之後的蜀中殘破無已的景象來,反而要強上許多,只是底子太爆想要恢復當年盛時景象,卻也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

而面對河中子弟的從軍熱潮,負責募兵之事的秦人官吏將校們卻是既有些震驚,卻也滿心的無奈

爲什麼?這個其實也好理解,募兵大事,本非一揮而就,別說此時天寒地凍,根本就不是募兵時節,就說沒有朝廷允可,誰敢擅自募兵?之前所募兵員也就罷了,那是大將軍與張大將軍硬要來了,而就算如此北來大軍損傷慘重,若想補充兵員,也不能在河中這裡肆意行事的

而補充戰損之事,其實也早已報了上去,但誰也知道,正逢國喪之際,兵部那裡的回信什麼時候能到河中,只有老天爺才知曉了

於是,早就關門歇業的各處募兵所在快馬四出,往報解州,往報大將軍處,讓這個冬日分外的熱鬧了起來

回信到也不算太慢,大將軍這次行事到是多了幾分循規蹈矩,只徵一萬民夫,其餘遣還鄉里了事,負責官吏這纔算是有了主心骨,迅速行動了起來,加之朝廷那邊到底沒閒着,派遣的官吏陸續到任,多是當年跟隨秦軍南撤的河中人,熟門熟路,卻是分外的好用,此時,由軍人主導的河中政事,也慢慢交了出來,一番措置下來,隨着年關將近,河中才漸漸恢復了平靜

到了這個時候,便是再後知後覺的人也察覺的出來,這場波及南北數國的較量,終於落下了帷幕,後周乞和使臣已經到了大秦,金人求和使臣到了汾州,秦人顧盼自雄,呲着猶自滴血的獠牙終於笑了,勝利的果實是如此豐碩,遠遠出乎秦人的意料之外

河洛膏腴之地,河中千里沃土,儘自收入囊中,對於早已將蜀中天府之國納入掌中的秦人來說,這一次的勝利,無疑消去了他們心中最後的猶疑,大秦一統天下的戰車好似已經沒有誰能夠阻擋,當然除了他們自己

而這個時節,金人求和使節卻已經在汾州待了月餘光景了(未完待續

第55章 奴才第44章 麻衣第864章 吉兆第193章 故人(三)第1020章 安達第212章 年關(五)第405章 論人第417章 家事(二)第221章 校場(二)第1420章 壓服第755章 太原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323章 家宴第965章 長遠第477章 大戰(三)第707章 春暖第1315章 封賞第548章 故交第1057章 激鬥第526章 艱途(二)第576章 破營第1436章 音妙第1244章 西涼(八)第829章 皇權第818章 南宮第1028章 交戰(一)第531章 商議第1215章 諂媚第850章 鬧劇第907章 大同第640章 國武(四)第421章 明尊(二)第751章 崎路第94章 應答(二)第1251章 陸相(二)第151章 殺人第1022章 出兵第766章 瘋狂第1212章 富貴第552章 接戰第587章 廷議第1401章 歸程第740章 碑林第1004章 所見第1009章 功勞第648章 完工第286章 探子第1章 聚會第447章 大勝第782章 議和(四)第999章 箭雨第175章 壽筵(二)第89章 較技第729章 決斷(一)第1034章 相爭(二)第1318章 偶遇第1373章 局面第837章 突破第1354章 開端第1372章 交託第1357章 用人第782章 議和(四)第61章 孩子第421章 明尊(二)第1432章 老者第1532章 夜話第1274章 白晝第72章 提親第161章 殿議第1222章 殘暴第597章 提議第43章 書吏第194章 故人(四)第387章 回京(二)第1375章 大夫第216章 年關(九)第635章 定計第1350章 綢繆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1384章 教誨第1031章 交戰(四)第894章 戰爭第383章 商人第644章 瑰寶(二)第441章 遊園(四)第413章 離京第1552章 戰爭第1238章 西涼(二)第1085章 迴轉第1544章 餘波第1398章 激戰第826章 鬼祟第346章 許諾(一)第1521章 長亭(三)第566章 謀算第147章 出行(六)第314章 異數第737章 退兵第466章 準備第1414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