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碑林

(昨日突然停電,只碼了一千多字,筆記本就沒電了,今天先來一章,有些少沒關係,晚上還有一章,請大家耐心等待。。。。。。。。。。。。)

年輕的山中漢子們一邊狼吞虎嚥的吃着喝着,一邊大聲談論着方纔看到的聽到的,雖說二十多顆人頭落地,場面必然分外驚悚,但對於這些山中漢子來說,也不過是噁心了一會,接着就全剩下異樣的興奮了。

刀頭‘舔’血,馬革裹屍本就是他們所憧憬的生活,若非一個個祖上都對金人恨之入骨,若非家中不願淪爲盜匪,也許這些彪悍的山中漢子早就當了金人的兵卒或是在山中成了劫道的強人。

茶肆裡客人漸多,那略顯嘮叨的小二也開始忙活了起來,孟青此時也沒了多少探問的心思,只是琢磨着之後的行止,客人的談論聲不斷傳入耳朵,裡面有本地人,也有投軍的漢子,皆是河中百姓,說的也都大同小異,除了大罵‘女’真殘暴之外,就是說起河中的種種變局。

孟青的見識自然非是常人可比,只略略聽了一些,便也能大致把握河中如今的局面了,秦人北來,聲勢不小,但經的陣仗卻不多,金人治下的河中實是已經糜爛到了極點,貪官污吏橫行,苛捐雜稅讓百姓不堪重負,加之這些年‘女’真權貴以及其子‘女’部屬或是親戚什麼的,在河中圈佔良田,霸**‘女’,‘弄’的河中之地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所以秦人一到,不論金人官吏,還是河中百姓,皆無半點守土之心,短短數月,便將河中丟了大半兒。

但秦人好似也是準備不足,並無官吏來河中治理百姓,一應措置,竟全然出自北來大軍之手,其實聽來聽去,最重要的只兩條,一個便是宣揚胡漢之別,‘激’起河中百姓同仇敵愾之心,迅速在河中收取民心,站穩了腳跟。

第二個便是徵兵,有頭一條作保,這徵兵好似也就簡單了許多,不同於往常大軍征戰,強拉民夫上陣,而是全憑自願,比之於前者,自然好處多多,而現在看來,結果也是一目瞭然,來應徵的河中青壯絡繹不絕,便是身邊這些躲于山中的山民也都動了心思,遑論其他人等了。

不過這兩樁卻都透着些急切和匆促,許是秦人也沒料到河中糜爛至此,措手不及之餘,卻是‘激’起了秦人野心,這纔想出了此等主意。

不得不說,孟青雖外貌粗豪,心思卻偏於細膩,只聽得些傳言以及瑣碎之語,便猜了個大概出來,不過到也不算出奇,他本就隨父親孟珙征戰於河洛,再從河洛輾轉來到河中,對大局之把握,又哪裡是河中尋常百姓能夠比的了的?

一羣人吃過了這頓不知是午飯還是晚飯的伙食,便急匆匆的按照殷勤的店家的指點,往解州城北‘門’趕了過去,徵兵之處,正是在解州城北‘門’兒。

到了北‘門’,放眼望去,城‘門’沒看到,看到的卻是秦人連綿不絕的營盤,旌旗招展,刁斗林立,望之森嚴,在入目的一剎那,年輕人們皆爲氣勢所懾,屏住了呼吸,秦人之彪悍善戰,勇武難敵,軍陣之嚴整森嚴,孟青見的多了,此時也不以爲意。

不過終於見了河中秦軍正軍軍卒,讓孟青漸漸有些意外的是,一路行來,目之所及,無論軍官兵卒,皆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年紀輕輕,身形健捷,年輕的讓人羨慕,也讓人驚異,也不怪他少見多怪,要知道當世軍伍,二十多歲的青壯從軍的自然不少,但軍中之人,年紀相差可謂是參差不齊,有的不過十五六,有的卻已經四五十歲,十五從軍去,六十乃得歸,可不是一句空話來的,哪裡似這般,清一水的都是二十多歲的‘棒’小子,對於年過而立,從軍十餘載的孟青來說,這等生氣勃勃的軍旅,還真的是頭一次見到。

高大的寨牆,來回巡視的秦軍士卒,不時能聽見兵刃撞擊的聲音以及簡短而又有力的傳令聲,不期然的,讓空氣中帶上了肅殺之意。

一行人繞着寨牆,又向前走了不知多少時候,偶爾怯怯的上前打問,一身軍服,顯得威風凜凜,讓年輕的山民們羨慕不已的軍爺板着臉,並未粗暴傲慢的將衆人趕開,而是簡單的爲衆人指點方向,說不上親切,卻也絕無半點暴戾之意。

年輕的山民們之後則小聲議論着這些披掛整齊的軍爺的威風之處,自己若是也從了軍,必定也是這般,各個滿懷憧憬,只孟青敏感的察覺到了這些軍人有一種。。。。。。。。說不清楚,但總歸給了他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感覺。

其實他雖久于軍伍,但見識上還是少了些,若是他父親孟珙親臨,就能立馬明白,這是一種特質,並不算稀奇,比如說,有的軍旅善守,結成軍陣,便如銅牆鐵壁,堅韌難拔,有的軍旅善攻,一遇戰陣,則勇往直前,其勢如火,久經戰陣的,無論將校兵卒,則都‘精’神飽滿,視生死如兒戲,疏於‘操’練的,則懶懶散散,不堪一擊,這就是特質,一支軍旅的‘精’神所在。

無疑,以國武監生員爲骨幹,在長安城外,承恩湖畔‘精’心‘操’練數載的猛虎武勝軍有着獨屬於自己的特質,而這種一般意義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卻會體現在猛虎武勝軍的各個角落中,甚至於每一個兵卒的身上,雖然還顯稚嫩,但隨着日月積澱,必定會越發的厚重起來。

一絲不苟的着裝,嚴厲到每個細節之處的軍規戒律,接人待物不畏不亢之下,隱藏着的是驕傲到極點的軍心士氣,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會從細微之處泄‘露’出這支年輕的軍旅的特質,接觸的多了,自然會發現其中種種痕跡,但對於方自接觸的孟青來說,卻只是感覺不同罷了,並不能說出其中關節,這就是經驗和見識上的差距,一樣需要日記也累才成,顯然,現在的孟青,還是受年紀所限,並不能得其‘精’髓。

閒話少說,回到正題。

繞着這儼然如城郭的大寨走了約半個多時辰,解州城北官道出現在衆人視線之內,眼前也隨之豁然開闊,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闊大的校場。。。。。。。。。。

沒有黑壓壓的人羣,卻顯得分外的熱鬧,人喊馬嘶的聲音不絕的傳入耳朵,穿着令人羨慕的淺紅‘色’戰襖的軍卒在校場周遭不停巡視戒備,而校場之上,同樣也有親人士卒來來往往,隨着距離越來越近,人也越來越多,三三兩兩,如百川入海般匯聚到校場轅‘門’之處,然後搜檢一番,這纔會被放進去。

官道上來往的人不多,有匆匆而過的,也有駐足觀瞧的,不過只要過上一會兒,便有秦人士卒上前詢問趕開,顯然,盤查的很嚴。

年輕的山民們知道,成不成的就看這一遭了,都不自禁的整理破爛的袍子,‘挺’起‘胸’膛,加快了步子,而孟青慢慢落在後面,吸引他注意力的卻並未越來越近的校場,而是一處位於官道旁邊的特異所在。

那是一處。。。。。。碑林?

孟青錯愕,高大的青石,一塊塊的豎立在那裡,在已經西斜的厲害的陽光照‘射’下,籠罩着光暈,離的太遠,可不太清楚,但怎麼看,都是一處碑林來的,在這樣一個地方,突兀的出現這麼一處碑林,確有那麼幾分特異。

最讓孟青注目的是,校場側‘門’,陸續有人出來,打頭的是個秦軍軍官,身後跟着他的,除了兩個兵卒之外,其他穿着各異,一看便知,都是應徵入伍的河中漢子。

一行人出來,略略整了下隊列,便在那年輕的軍官的帶領之下,徑自朝着碑林方向而去。

孟青不由停下腳步,打望着那邊動靜,果然,一羣十幾個人來到碑林之前停了下來,隱約能聽見那軍官一邊指點着碑林,一邊在大聲說些什麼。

值此時節,孟青的好奇心並不多,但略一思量,還是悄然離了隊尾,往碑林方向而去。。。。。。。。。。。

(寫作並不比上班來的輕鬆,這個阿草深有體會的,但收入還不錯,呵呵,說句不好聽的話,沒有這一點,估計許多作者都堅持不下來,阿草平平常常,也不例外,補貼家用,也是一個很好的收入來源。

本來沒怎麼注意過稿費傳過來的時候,到底少了多少,不過前些日子仔細算了算,才吃了一驚,原來稿費要‘交’的稅那麼多啊,百分之十三左右,而且起徵點在八百,也就是說,五千元,‘交’稅就要‘交’五百多,真想問問爲什麼?但好像沒人能給個確切的答覆,唉,反正都‘交’了這麼多年了,‘交’吧,現在減稅鬧的沸沸揚揚的,卻沒有人關心到這一處,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等來個轉變,發發牢‘騷’,別介意啊。。。。。。。。。。。)

第1115章 盟約(十)第791章 歸家第757章 獻計第833章 平靜第1234章 山匪(二)第830章 截殺第1152章 拜會(二)第1044章 北遷第1490章 行路第1203章 訓誡第1010章 螟蛉第907章 大同第493章 風起(二)第1478章 突兀第906章 王子第1316章 封賞(二)第1423章 校場第1456章 風陵第913章 屠殺第894章 戰爭第1章 聚會第1564章 相議第700章 亂子(一)第686章 小敘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1367章 聚飲(二)第810章 相絕第1331章 諫言第367章 狂戰(三)第748章 攻城第1464章 難題第679章 相遇(二)第586章 宴飲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270章 進京第215章 年關(八)第750章 太子第1207章 少年第1473章 大案第1475章 閨語第64章 京官第818章 南宮第1203章 訓誡第1483章 勸諫第1359章 縮編第289章 戰略(二)第890章 國武第152章 熟人第1039章 自信第1004章 所見第909章 人心第1097章 商人(三)第499章 不安第1198章 縣衙第276章 爭強(二)第914章 安達第1213章 攻城第17章 血戰(四)第935章 賢能第1491章 路遇第569章 陌生第572章 進退第1340章 入府第946章 道官第1493章 過往(二)第1091章 終結(四)第980章 稱臣第863章 收官(二)第1450章 評說第829章 皇權第1495章 糾結第1264章 韋州(十)第815章 內衙(二)第761章 驚濤第943章 刺客(三)第957章 幕僚第1010章 螟蛉第380章 豪傑(四)第1132章 河中第444章 可笑第1046章 來人第478章 圍城第1359章 縮編第211章 年關(四)第1337章 邀約第742章 勤政第1240章 西涼(四)第1022章 出兵第1000章 衝擊第1029章 交戰(二)第1065章 戰歌第1186章 種家第15章 血戰(二)第164章 前夜第671章 伴駕第1415章 區別第1292章 大案第770章 鏖兵(三)第1469章 女國第1309章 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