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家事(二)

打發走了張鋒聚這些人,之後數日還是不得消停的了。

第一個便是設置宗學之事,這是有名望的大家族頭一等的大事,有了宗學,便可稱之爲世家,也就是有了自己的傳承,但設置宗學是有條件的,第一個就是族中未出五伏四代人加起來,口數得夠,不然也稱不得什麼大族,不是大族還用得着什麼宗學?

二來就是在府縣中要有聲望,你是修橋補路也好,災年時出資濟民也罷,每日行善於道也成,反正必須得在附近生民當中擁有一定的德望的。

第三個則是族中必定要出過正途出身的朝廷命官,只這三條,便已經將許多丁口衆多的家族排除在外了,其中還有許多細緻的條文便不一一列數。

置辦宗學乃是禮部掌管,一邊不能讓這些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太過興盛,危及地方,一邊又要存着教化百姓,典爲範例之心,其中艱難限制也就可見一斑了。

這事趙石聽過也就罷了,畢竟這只是族老們的長遠打算,並不是他點頭了,這宗學便能一日建成的,其中除了要朝廷許可之外,還需要做很多事情,聘請宗學教授之外,還要劃土地,起學堂等等等等,總之並不是一時之功的。

接下來的事情纔是個讓他感到頭疼的,族中的年輕人現在很不安分,都吵着要當兵吃糧,尤其是看着大牛幾個人一身嶄新的羽林衛軍服,腰挎橫刀的威風樣子。一個個眼睛都藍了,那火熱地心思就不用提了。

這事讓這些村老以及商延祖極是頭疼。趙家莊如今人口多了許多,和外姓通婚也變得方便了起來。丁口增加的也快,只這幾年功夫,新出生地趙姓子孫就比以前多了幾倍,這本來是件好事,家族興旺莫過於此的。

但這只是老一輩人做如此想法。村中將成年和已成年地年輕人卻是截然兩樣,眼見趙家莊的變化,追根尋源卻是因爲趙家莊出了趙石這麼一個人物,獵熊灞,戰慶陽,編團練。剿山匪,一樁樁一件件,趙家莊的年輕人們若是每天不念叨上幾遍。都覺着一天下來過的沒滋味的。

如今又聽說在京師奪了武狀元,當了老大地官兒回來。鮮衣怒馬,僕從如雲的樣子讓人心懷敬畏之餘。卻是也讓這些年輕人的心思更活泛了幾分。

他們自是不敢來找趙石,但這些村老們的耳朵邊哪裡能夠清淨?被煩的緊了。幾個人一合計,也覺着不是有那麼句老話嗎?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既然如今趙家莊如此興旺,不像以前般,缺這幾個壯勞力,這些年輕人心思又野了,以後管也管不住,不如跟着到外面見見世面,說不準又能出那麼一個兩個將軍呢。

如此這般。這事便也拿了出來跟趙石商量。

趙石對於這個卻是不贊同地。他見過地將軍也不少了。發現這些將軍地衙兵多是自己地家鄉子弟組成。統領這些衙兵地也是他們地子侄兄弟。這個現象並不是個別地。而是普遍存在於軍中。

對於這種做法。趙石嘴上不曾說些什麼。但心裡卻是有自己地計較地。有這些親戚子侄充當護衛衙兵。這親近是親近了。指揮起來也能如臂使指。危急關頭更能悍不畏死。就像當年在慶陽城外誅除李繼祖時所見那般。他那些衙兵雖有機會逃命或是投降。但一覺情形不對。雖是衆寡懸殊。還是暴起直衝轅門。最後都死在了轅門之外。竟無一人想着脫走逃生。

不過話又說回來。好處是有。但在趙石看來。缺點卻更甚。既於主將關係緊密。在軍中便立即與普通士卒分別了開來。自覺高人一等。不屑於與其他兵士共處者有之。擾亂軍規戒律。卻得主將回護。免於刑責者有之。行事張揚跋扈。爲衆軍所厭者有之。可謂是弊端累累。不能一一盡數地。

有了這些人。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有最致命地一點。一旦這些人死於戰陣。不僅打擊士氣。更甚者。主將心神失守之下。很容易便做出錯誤地判斷。置全軍於險境。

所以大牛幾個人如今雖然掛着衙兵地名頭。但無論是在京之時。還是東征之役。他都將這些人放在了府中。軍中更是不見半個親族地身影。

這裡自然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當初慶陽府一戰,隨他一起去的三十幾個趙家村村民死傷了一半,再次回到趙家村之時,聽到那些孤兒寡婦的哭號之聲,饒是他心腸冷酷,心裡也有些不是滋味兒。

項羽自刎於烏江之畔,除了自詡一世英雄,卻遭敗績的屈辱外,最大的原因便是三千江東子弟全數戰死,使其再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得不說,當時趙石的心境到是多少與此相似的。

此時榮歸鄉里,更是不願帶着這些不諳世事,樸實敦厚的年輕子弟去見識那屍山血海的景象,依照他的性子,自然便想一口回絕了的,不過聽來聽去,這些鄉老們一條條一件件,層次分明的將家族之事列舉出來,與之前剛回到趙家莊時,語無倫次,惶惶恐恐的樣子可是大不一樣。

他這裡既然留了心,論起套話的本事,幾個一輩子都在鄉間打滾的老頭可不是他的對手了,只是翻來覆去的問了幾句,一個鄉老便說漏了嘴。

一聽之下,趙石也是苦笑,原來這些事故卻是李金花幫着操持的,女人心細,見到趙石對家人愛護備至,迴歸鄉里,也不以身份見異,石頭娘那裡更是跟鄉人親戚親熱有加,便也起了些心思。

她是大家族出身,雖說自從父親死後,便與家族漸漸疏遠,但對於大家族的事情卻是熟悉萬分,設立宗學,提拔後進,這是大家族必做的兩件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耳聞目染之下,卻是知道的最清楚不過。

打造一個世家出來,自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如今趙石爵位在身,又得皇帝寵幸,以當今陛下的氣魄,只要再多立些戰功,封侯也不是妄想,但傳承百年的世家豪門絕不是一個兩個人的事情。

自古以來,名臣猛將如恆河沙數,不可盡數,但能傳承數百年的大家族卻是寥寥無幾,這看的是什麼?是根基,是底蘊,上一輩老去,年輕一輩接上,如此才能綿延不絕,絕不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種荒唐局面,不然大樹一旦沒了,富貴榮華便也轉眼即逝,這樣的例子每每都是她那位伯父掛在嘴邊的,她自己對其中關節明白的很的。

既然已經半隻腳踏入了趙家的門兒,就得爲自己未來的夫君着想不是?這當中又有唯恐天下不亂的李全壽大包大攬,於是找到這些村老們一說,這事也便被提了出來。

至於沒有當面跟趙石講清楚,卻是怕趙石以爲自己還沒進門,就對家族之事指手畫腳,有了什麼別的想法也就不美了,這些小心思又哪裡是趙石能想得到的?

找出了幕後之人,他到也沒想太多,既然這些事情看似有那麼些道理,做起來也就是了,至於子弟參軍,也不是沒有辦法,他的麾下是不會收了,但這些事不是李金花弄出來的嗎,把這些子弟送入軍中也一併交給她算了,圖個眼不見爲淨,至於以後混的是好是壞,他也懶的理會。

將李金花找來一說,李金花開始時本來還有些驚惶,聽他說完,卻是滿面嬌羞的答應了下來,能在這事上出力,她自然是千肯萬肯的,見慣了家族裡的女人們爲爭寵鬧的不可開交,爲自己以後打算也是情理當中的事情,這件事做好了,以後在趙氏一族中也算是站穩了腳跟,也就不怕以後大婦那邊不好應對的。

之後一些擴充祖墳佔地,修繕祠堂,那些賜下的良田由誰管理,又由哪些租戶耕種,又有誰願意將自家女兒送入府中,照顧石頭娘,又有誰願意甘爲僕役,跟去京師等等等等,趙石自不會趕鴨子上架般自己一一調理,而是都一股腦交給了從京師帶來的一個賬房先生。。。。。。

日子一晃而過,這一日正是清明時節,對於趙家莊來說,今天無疑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大日子,之前幾天就已經將莊中道路整理的一乾二淨,一大早更是清水灑了一遍,將祖祠之內更是弄的一塵不染。

等到太陽升起,村老們便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帶着一干子侄恭恭敬敬等候在了趙石所居府邸的外面。

待得趙石在族中年齡最長的兩位族老的陪同之下邁步出了府門,今日祭祖的盛事便也開始了。。。。。

第376章 蒙古第938章 走馬第142章 出行(一)第52章 春光第207章 嚴苛(九)第1326章 消息(二)第575章 戰機第863章 收官(二)第1552章 戰爭第1553章 戰前第1491章 路遇第503章 雲涌(三)第1344章 紛擾第1422章 太子第377章 豪傑(一)第1475章 閨語第1530章 學問第1327章 內亂第208章 年關(一)第1111章 盟約(六)第1302章 沈鶴(二)第168章 揚威(二)第1390章 河洛第1404章 請命第915章 混亂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758章 糧草第1557章 序曲第832章 御衛第1022章 出兵第701章 亂子(二)第410章 獎懲(二)第334章 山匪(四)第971章 忽難第316章 來意第179章 壽筵(六)第1104章 商人(七)第323章 大戰(一)第946章 道官第1003章 活着第779章 議和(一)第291章 先鋒第479章 圍城(二)第525章 任命第1497章 內訌第384章 來客第1320章 言政第205章 嚴苛(七)第1473章 大案第1405章 夜宴第178章 壽筵(五)第1354章 放權第964章 降順第531章 上門第364章 慶功(二)第44章 麻衣第628章 人來第342章 突圍(一)第1185章 家事第838章 秘聞第570章 重傷第732章 決斷(三)第450章 操琴第944章 大笑第731章 決斷(二)第1527章 心結第1380章 價碼第265章 拜訪(三)第699章 田賦第760章 誘敵第1461章 怪事第1549章 降人第1323章 家宴第85章 風雲(三)第1518章 卷 終第980章 稱臣第912章 行程第603章 孩子第1472章 名醫第1147章 國策(三)第1363章 煎熬第1405章 發飆第855章 中書(三)第967章 殘酷第915章 混亂第1135章 私軍第1236章 右廂第1513章 請假第1493章 過往(二)第1536章 村落第1281章 天狼(二)第565章 關內第481章 行進第325章 傳旨第560章 劫後第1284章 興慶第1386章 興革第1305章 論政(二)第1414章 笑話第1354章 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