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9章 長亭(一)

蹄聲得得,長安城西十里之外的官道上,一行十餘騎佔據了半邊官道,收束着馬繮,緩步而行。

騎士們身形彪悍,背插翎羽,腰懸利刃,此時正值初夏時節,但這些騎士卻還穿着皮襖,頭上戴着厚厚的皮帽,裝束樣貌皆與漢人大異。

路上行人紛紛側目,好奇的打量着這一行人馬,但也僅止於此罷了,這些年大秦威名遠揚,入貢之異族,往來之商旅數不勝數,對於長安左近的人們來說,這樣的異族人已經沒太多的神秘可言。

而這些異族人也確實和其他初到大秦的人差不多,樣貌“醜陋”,身上處處都是風吹日曬的痕跡,而且他們顯得過於嚴肅,努力的仰首挺胸,卻並不能掩蓋他們的自卑和緊張。

這就是這些年來,出現在大秦的異族之人給秦人留下的普遍印象了。

對於見到這支騎隊的秦人來說,可能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他們隊伍中豎起的那杆大旗還算別緻。

飄揚的旗幟上,有着精緻的金色花邊兒,中間繪製着一頭白象,騎士們大多背後都有着背旗,很像是大秦軍中的傳令官兒。

路人們猜測着,這應該是西邊兒哪個部族來大秦入貢的使節纔對。

想到這個,大多數的路人都會報之以自信而又驕傲的微笑,避讓於道旁,有見識的人還會告訴身旁人等,後面肯定還有大隊人馬跟着,要看個稀奇的話,不妨再多等等。

騎士中,有一人穿着一身白袍,年紀不大,身形高大健碩,高顴深目,帶着彎曲的長髮編成許多髮辮,繫着金銀飾品,雖說臉上還帶着些稚氣。但不用故作威嚴,便有威勢流露,顯得格外惹眼。

而這位年輕的貴族其實和周圍的騎士差不多,心中多少有些焦慮。不過他和身旁的這些人不同,他所憂慮的是,這次出使大秦,他身上的擔子着實不輕。

漢人帝國的強盛,他已經有所預料。而且,也讓他十分仰慕,他也相信,那位擁有着幾乎可以與真主相比美的權力和榮耀的皇帝陛下,應該早已知道他們的來意。

但。。。。。。。當離那座傳說中的黃金之城越來越近,他還是有了一絲恐懼,當然,真主在上,再強大的異教徒,也不會讓真主的信徒畏懼。真主也會給他無窮的勇氣,去戰勝那些愚蠢而又狂妄的敵人。

不過,他現在的使命不是讓異教徒明白真主的威嚴,而是去結交一個強大的盟友,這。。。。。需要耐心和手段。

真主說過,在強大的朋友面前,應該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敬意,如果必要,甚至可以卑微一些。。。。。。。

年輕的貴族,在爲自己找尋着理由。緩解着自己的焦慮和忐忑,實際上,更爲可悲的是,作爲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他差不多已經失去了繼承回鶻汗位的資格,而現在,他還需要藉助身旁這一羣異教徒的幫助,才能加重自己的籌碼。

到了這裡,遠遠已然可以隱約看到長安城高大的城牆,年輕的貴族對身旁這些佛教徒的忍耐也已到達了極限。放下那些混亂的思緒,年輕的貴族用他那生硬的吐蕃語說道:“桑達大人,我想應該到了分手的時候了,感謝您在這一路上的幫助。。。。。。。”

他身旁身材粗壯,滿身散發着濃重的羊羶味的吐蕃漢子聽了,爽朗的笑了起來。

他毫無顧忌的身手拍了拍年輕貴族的肩膀,“王子殿下,不用這麼急着離去,在那座大城裡,我們也許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我們需要互相幫助,而且,這也需要僧主的旨意,您說是嗎?”

年輕的回鶻貴族心中涌起無法遏制的怒火,暗自咒罵了一句,該死的異教徒,但得益於長年累月的宮廷教育,臉上還是露出了溫和的微笑。

“您說的對,我們的前途確實充滿了未知。。。。。。但。。。。。。也許僧主大人並不願意跟一位真主的信徒交往太多啊。”

吐蕃漢子撇了撇嘴,顯然他並不算是一位真正虔誠的佛教徒,對於教派之別也並不那麼在意,實際上,他更在意的是,還能再多喝上幾天回鶻崽子們釀造的葡萄釀。

吐蕃漢子沒有再說什麼,他們口中的僧主是吐蕃白象佛國的大僧官,地位相當於佛國的太子,主持着佛國的政務。

雖然作爲武士的他對佛祖並不那麼虔誠,但對於身邊這位來自回鶻汗國的,信奉真主,在旅途上大肆浪費清水的王子殿下還是充滿了由衷的厭惡。

民族,信仰,身份大異的他們,永遠都不會成爲朋友,這一點他知道的很清楚。

沉默下來的他在想着,據說來到長安城外,應該有人迎接他們,在這裡,是不是應該讓隊伍停下來,匯合在一起,等待那些迎接的人呢?

這是白象佛國第一次入貢大秦,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而他們唯一的目的,其實也和其他幾個佛國一樣,都是向這個令人敬畏的宗主獻上自己的敬意,期盼得到大秦皇帝陛下的垂青,讓白象佛國在吐蕃的地位更加穩固罷了。

不過不用他下令,一行騎隊已經緩緩停了下來,因爲,十里長亭到了。

當然,這些異邦人並不知道何謂十里長亭。

看着道旁不遠處的人羣,以及停在道旁的車馬,吐蕃武士們不由自主的勒住馬繮,茫然四顧。

“這裡是我們漢人送行的地方,看這個樣子,應該是有人要去遠方爲官,所以送行的人多了一些。”

一位隨行的漢人官吏給吐蕃官吏解釋着。

很快,漢人的禮儀以及他們對異族之人的寬容便表現了出來,有人過來彬彬有禮的打問了幾句,道旁的車馬便挪了開來。

不過吐蕃人和前導中的漢人官吏商量了一下,還是停在了此處。

不過,熱鬧的十里長亭,還是讓回鶻王子興奮了起來,他還年輕,喜歡看個稀奇,而一路上,雖然經過了許多漢人大城,卻沒什麼機會領略漢地風情。

不然的話,以他的身份也不會帶着貼身衛士,跟一羣吐蕃武士混在一起,作爲大隊人馬的前導。

跟吐蕃武士首領桑達說了兩句,這位王子殿下便帶着貼身衛士慢慢靠近了人羣外圍。

桑達無所謂,只是又請求漢官跟上去,別讓這位王子殿下鬧出什麼事來,而他自己則對屬下武士們嚴加告誡,不允許他們私自離隊,接着又派人去後面,讓那些懶惰的回鶻貴族們趕緊過來,勸一勸他們的小王子。

因爲他已經得到了漢官的警告,這些聚集在這裡的年輕人,都是漢人中的武士,其中很多人身份都很尊貴,不能輕易招惹。

從這個也能看得出來,深受佛教影響的吐蕃人,表現的更加馴服一些。

十里長亭周遭的年輕人們,並不很在意突然出現在這裡的入貢使節隊伍,對於他們來說,今天最大的事情,就是要送別一些去西北爲官的同窗。

人還沒到齊,正式的儀式還沒開始,他們身着青衫,掛着腰刀,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相互談笑,溫文有禮,卻又透着一種難言的彪悍之氣,肆意揮發着青春年少的熱情。

當這位回鶻小王子殿下靠近人羣的時候,他有些後悔,因爲侍奉真主的原因,他並沒有認真的學習漢話,所以他聽不懂這些漢家年輕人在說些什麼。

其實,這也正是他作爲王子,卻被衆多的貴族詬病的一點,與強盛的大秦交往,需要回鶻人去學習漢人的一切,而非一心想去當大食人的神明的徒衆。

換句話說,他並沒有盡到一個王子的義務。

當然,在他那位宮廷教師,一位在宮廷中很有地位,並是虔誠的穆斯林信徒的貴族教導他,不用去管其他人說什麼,因爲真主會告訴他,前方的道路在哪裡。

世上所有事情的對錯,在可蘭經中,都能找到相應的答案。

他一直以來,對這一點也深信不疑。

對於父汗的厭棄,以及兄弟們以及衆多貴族的攻訐,他也能做到有攻有守,最讓他得意的是,他現在幾乎可以用真主的教導來描繪世間的一切了。

將教義融入生活,這也正是一位虔誠信徒的標誌。

對於這次出使,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感化異教徒,這在穆斯林教義當中,是最宏大的功績之一。

強盛的漢人帝國,衆多的人口,不正是真主賜下的考驗嗎?

當然,他也清楚,能夠爭取到這次機會,是因爲汗國已經多次派出使節,想要藉助漢人的幫助,打通前往西方的道路,卻又一次次無功而返。

當初貴族們口中鋪滿黃金的商路,現在卻讓回鶻汗國的處境越來越尷尬。

物產匱乏的回鶻汗國,如今卻只能眼瞅着通暢的絲綢之路,卻不能從中得到利益,這讓回鶻汗國上下,都很苦惱,因爲他們缺少交易的資本。

所以,在多次失敗之後,他才能得到這樣的一次機會,帶領使節隊伍,來到這個漢人國度。。。。。。。。(未完待續。)

第158章 祝壽(八)第58章 奪功(三)第501章 雲涌(一)第338章 遇敵(三)第1211章 圍攻第1370章 聚飲(五)第479章 圍城(二)第1050章 諸事第1275章 戰果第603章 孩子第183章 刺殺第176章 壽宴(三)第954章 自薦第1392章 不滿第1239章 西涼(三)第1080章 速度第421章 明尊(二)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561章 人情第372章 歸來第1431章 冷漠第334章 山匪(四)第692章 新鮮(六)第161章 殿議第1038章 掌握第461章 草包第1236章 右廂第335章 消息第1556章 古北第155章 比鬥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1253章 突擊第550章 天蕩第857章 大事第1160章 主從第1210章 誘敵第1398章 激戰第1373章 局面第1307章 鬧劇第713章 開端(三)第1074章 王庭第730章 大防第1029章 交戰(二)第1087章 瘋狂第364章 慶功(二)第1235章 破關第1480章 討饒第476章 大戰(二)第368章 餘生誠摯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672章 勘議第505章 雲涌(五)第933章 問答第1568章 逃亡第711章 妹夫第1441章 文樓第859章 餘波第31章 內亂第1413章 分院第1407章 夜宴(三)第1081章 平胡第801章 親戚第957章 幕僚第761章 驚濤第1363章 煎熬第628章 人來第1129章 喜事第1245章 西涼(九)第1197章 小兒第215章 年關(八)第1358章 私話第648章 完工第1564章 相議第950章 思慮第724章 洛陽第531章 商議第1432章 興革第34章 太子第619章 陛見第614章 靈光第1410章 佈局(二)第330章 鏖戰(四)第845章 牢獄第1270章 元康第707章 春暖第1213章 攻城第903章 北進第708章 戰略(一)第1465章 家宴第931章 見客第865章 歸去第31章 內亂第26章 突襲第1200章 祭祖第905章 獻計第975章 王子第331章 山匪第1063章 秋深第377章 遇匪(三)第306章 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