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市長調研(1)

方煒珉還真是說對了,楊志遠是有計劃於春時下去走走,熟悉熟悉全市的情況。會通是個大市,轄六縣一市三區,作爲主管經濟的市長,楊志遠早就該下去走走了。

此時正好,陽春三月,會通風和日麗,春暖花開,蜂蝶飛舞,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是農忙之時,農民都開始在田間地裡進行播種,此時下去走走,一目瞭然,楊志遠可以對全市的農業生產做到心中有數。

楊志遠這天一早,在自助餐廳與戴逸飛一同就餐,楊志遠說:“逸飛書記,趁這些天沒什麼緊要的事情,我準備到下去的縣市走走,對本市的農業生產有個大致的瞭解。”

戴逸飛點頭,說:“經濟工作是你楊市長的強項,對農業經濟更是成竹在胸,在本省只怕沒有幾人敢與楊市長爭鋒。”

楊志遠說:“逸飛書記想表揚市長,沒有這樣表揚的,這話有些過。”

“過了嗎?不覺得。”戴逸飛笑,“不說楊家坳現在首富村這事,就說近點的,社港的農業經濟現在如何?在本省那是一枝獨秀,誰的功勞?楊市長的。不服不行,我要下去,那是走馬觀花,市長下去,那就是真抓實幹,提問題,找缺點,夠書記縣長們喝一壺的。”

楊志遠笑,說:“逸飛書記自謙了不是。”

“這不是自謙,我是實話實說,我戴逸飛工作以來一直就在機關,與經濟工作沒有直接的交集,所以不熟悉,對農業經濟更是一知半解,紙上談兵也許還行,真要讓我答疑解惑,我肯定不及楊市長。就拿恆星食品的事情來說,楊市長一來,所有問題迎刃而解,讓我幹,肯定不行,到現在指不定還是一團亂麻。履歷使然,我的履歷沒有楊市長的豐富,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所以省委只能讓我當書記,而讓你當市長。說實話,要我幹這個市長,幹肯定能幹,但是不是能幹好就是個問題了。”戴逸飛笑言。

當個市長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就看你想要的是什麼。想混混日子,那肯定混得有滋有味,不愁吃喝,前呼後擁,很有面子。動嘴作報告,有秘書班子操刀,照本宣科就是;經濟計劃,有所謂的智囊團出謀劃策,依葫蘆畫瓢就是,領導都是這麼當的,很容易。但你想要建功立業,成就一番事業,那就難了,得東奔西跑,得冥思苦想,得想百姓所不曾想,得急百姓之所急,得焦頭爛額。當別人花前月下,對酒當歌之時,你沒法超脫,所以只能在28樓的市長辦公室裡吃着盒飯,埋頭苦幹,時不時地問自己:你能給這個城市帶來什麼?你能爲這個城市的百姓做些什麼?自找苦吃,自尋煩惱。還不如回楊家坳,什麼都有,而且還沒有這麼多的煩心事,春風拂面,逍遙自在。

人都是一輩子。有的人爲自己活着,有的人卻是爲了讓他人活着而活着。爲自己活着簡單容易,爲他人活着而活着就必須竭盡全力,捨身忘我,無私無畏,這就有些累了。一輩子其實在時光的長河中,並不長,都是從生到死,生死都一樣,不一樣的只能是過程。得過且過,醉生夢死是一種過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樣也是一種過程。相對於前者,後者活得有信仰有操守有精神。楊志遠甘願做後者,如院長所言:希望百姓能說,這個人是一個好人。這就夠了。就像張溪嶺隧道上方那句‘社港人民感謝你’一樣,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汗水,都值了。

戴逸飛看着楊志遠笑,問:“市長準備什麼時候動身?”

楊志遠說:“就這一二天吧,我先把政府這一攤子事安頓好,就走,六縣一市三區,一圈下來,可能要些天。”

“沒事,你安心做調研,有事,我會打你電話。”戴逸飛問,“你準備先從哪個縣開始?”

這是楊志遠第一次下縣調研,這第一個調研的縣看似無關緊要,卻是很有講究,按照親疏關係,楊志遠第一個去調研的縣,應該是江北縣才正確。此縣地處北端,靠近合海,與合海生物醫藥工業園接壤,縣裡把與合海醫藥園接壤的用地開闢了出來,也成立了一個工業園,雖然不及合海那般有規模,但也傍着合海發了點財,有些看頭。江北的前後兩任書記都藉此政績到了市裡,一個是原市長郝兵,一個就是現在的副市長劉鑫平。郝兵因爲朱明華的緣故,並沒有因爲楊志遠成了市長,自己靠邊站,就對楊志遠有隙,而是對楊志遠予以鼎力支持,劉鑫平則和舒韶華一同,成爲了他楊志遠在市政府倚重的左膀右臂,現在會通有左劉右舒之說。就憑這,楊志遠的首站就應該去江北縣,這是對江北的肯定,也是對郝兵和劉鑫平的肯定。

但這次楊志遠一改常規,正如方煒珉所言的那樣,會通北富南貧,楊市長這人嫌富愛貧。楊志遠這次不準備先去北端,楊志遠的這第一站,準備先從最南端開始,而後一路蜿蜒向北。楊志遠心中早有決定,這次調研的第一縣就選江中。

最南端有江中和西環兩個縣,兩縣並列,楊志遠之所以選擇江中,與年初二,方煒珉造訪楊家坳有關,方煒珉建議楊市長順便到江中看看,順便就算了,要看,就專程,既然你方煒珉讓楊市長記住了,那就有必要加深印象。至於這個印象是好,還是不妙,就看你方煒珉的本事和造化了。

戴逸飛一聽楊志遠第一站竟然是江中,不解:“不去江北?去江中,楊市長,你這一着我還真沒看明白。”

“江北富,有看頭;江中呢,窮,沒什麼看頭。我這人喜歡往窮地方湊,越窮的地方,越能看到問題的所在。”楊志遠笑,也不隱瞞,直言不諱,“因爲在我看來,會通整體的經濟形勢好不好,能不能大跨步前進,不在於富裕的北部,關鍵就在於南部,南部是會通經濟的短板,就像水桶裡能裝多少的水,不在於長的那塊木板,而在於在最短的那塊。讓會通的南部儘快脫貧走向致富,讓南北經濟一同飛躍,這將是我今後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首站選江中,我是想多花點精力在南部,我想看看能不能找出南部遲遲不能脫貧的問題所在。同時讓下面的縣市知道,楊市長對貧困縣很重視,對鼓舞士氣很有好處。”

戴逸飛點頭,表示明白,說:“楊市長與衆不同,從來都是喜歡與窮鄉親交朋友。這次也是一樣。不按常理出牌,讓人無話可說。”

戴逸飛明白是一回事,他不得不關心另一個問題:“郝兵理解?”

楊志遠笑,說:“已向郝市長毫無保留地直抒己見,郝市長表示認同,無所謂。”

“如此甚好,很有必要。”戴逸飛鬆了一口氣。他和郝兵做了一年多的搭檔,郝兵大大咧咧,市政府的工作從來都是自行其是,很少與他溝通,他和郝兵雖然沒有大的衝突,但郝兵頗不把他這個市委書記看在眼裡卻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現在楊志遠來了,大家和和氣氣,遇事有商有量,關係融洽,書記市長少有的團結一致,這既與會通的大環境有關,與省委的囑咐有關,也與楊志遠這人大氣大度的品行有關。戴逸飛知道楊志遠到會通後,郝兵大力相幫,很夠意思,戴逸飛自然不希望,郝兵因爲此等事情對楊志遠產生什麼誤會,這對會通的工作大局不利,雖然郝兵下去了,但他提攜的人在各個關鍵崗位上都大有人在,楊志遠現在本就舉步艱難,沒有郝兵的支持,那就更是難上加難。戴逸飛現在一聽楊志遠已經和郝兵進行了溝通,自然鬆了口氣。

戴逸飛關切地說:“楊市長,既然要到六縣一市三區,路程遙遠,難免不遇上溝溝坎坎,你那帕薩特,底盤太低,真不合適某些地段的山路。這樣吧,這些天,你我換一換座駕,你讓小鄺開我的車。”

戴逸飛的車是臺進口越野車,屬超標配置,於海天專門安排從國外進口,車到天津保稅區,還沒來得及去提車,於海天到省政協,戴逸飛來了,因此撿了個現成,進口越野車成了戴逸飛的座駕。

楊志遠笑,說:“算了,你那一號車太招搖,我可不想人還沒有進入縣界,縣裡的大小官員就跑到縣界迎接,點頭哈腰,前呼後擁,那還怎麼調研,我這次想靜悄悄地看。實不相瞞,我已經到下屬局借了一臺越野車。”

戴逸飛笑,說:“你不開一號車,縣裡的書記縣長就不知道?”

楊志遠此行下縣,雖然沒有讓政府辦發公函通知下面的縣市,但他下縣,動靜怎麼都小不了,市政府的工作要安排吧,怎麼着也得開個會,進行部署。這些多副市長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下面的書記縣長豈會一無所知,想想都知道。雖然不知楊志遠具體的安排,但市長不聲不響地下縣調研,書記縣長區長們心裡誰不捻一把汗,心有緊張,生怕市長會看到不該看的。

楊志遠笑:“揣着明白裝糊塗吧。”

戴逸飛一笑,說:“那你路上多加小心,讓小鄺開慢點,不急,慢慢來,安全最重要。”

“謝謝逸飛書記。”

楊志遠當天傍晚,和邵武平、鄺文韜上超市購買了一套行囊,這套行囊楊志遠在社港屬下鄉必備用品:雨鞋,雨衣,雨褲。鄉親們在地裡農忙,你能西裝革履地站在田坎上,伸長脖子問話?想要了解第一手的資料,就得雨鞋雨褲,下到田中央,幫鄉親們乾乾農活,拉拉家長裡短。不知不覺,想了解的瞭解了,想知道的知道了,這纔是調研。遇上下雨天,就把雨衣穿上,真要讓人打着把雨傘站在身後,那成什麼了,以爲自己是多大的首長啊,一個市長而已,正廳級,在全國多如牛毛,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邵武平現在和楊志遠熟悉了,沒有了剛跟楊志遠時的生疏感,他打趣:“楊市長要是這樣穿戴整齊,往田間一站,誰還認得出你是市長。”

楊志遠笑,說:“認不認識市長無關緊要,只要成績實實在在就行。”

楊志遠隔天一早就出發了,越野車直撲江中縣。到江中需穿越一區一縣,擦一縣而過,方可到達江中。有些距離。

一路風景不錯,車窗打開,風吹打着楊志遠的頭髮,有些亂,但楊志遠並不在意,因爲這是春天,春天裡,空氣中都能聞到草兒青青的青澀,並夾雜有田地新壟泥土新鮮的氣息。這是楊志遠喜歡的味道,一時心清氣爽,倍感舒暢。

窗外,不時閃過在田間忙着播種的鄉親的身影。楊志遠開始並沒看出有什麼不妥,但車過區境,再過縣境,楊志遠的眉頭不由自主地爲之一皺,楊志遠農村工作經驗豐富,他看出問題了,這一百來公里的路旁,鄉親們播種的都是同一個品種:西瓜。

前年鄉親們一窩蜂種植娃娃菜的事情,楊志遠印象深刻,記憶猶新,那年11月,豐收之際,外縣的鄉親們站在地頭望着滿地壞掉的娃娃菜落淚的情景,楊志遠歷歷在目,恍如昨日,一直揮之不去,讓楊志遠時刻保持警醒。

現在楊志遠就有了警醒。楊志遠讓鄺文韜臨時停靠,下去看看。

還真是西瓜。早春紅玉居多,也有無籽瓜墨童、帥童和黑童之類的西瓜品種。

楊志遠走到了地中間,問正在地裡播種的一位老農:“老人家,您以前種過娃娃菜嗎?”

老農邊播種,邊說:“種過,前年遭大罪了,虧了血本了。”

楊志遠幫老人家下種,笑着問:“既然如此,那今年這麼多人種西瓜,您就不怕遇上與娃娃菜同樣的事情,西瓜大豐收,賣不出去。”

老農一聽,停了下來,說:“理是這麼個理,可我們農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大家都種西瓜,我也就跟着種咯,你說我們農民,不種西瓜,我們種什麼?”

楊志遠一下子無語了,老人家的這話深深地叩打着楊志遠的心,農民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變農民從衆的耕種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幹部做細緻的工作。老人家的話很樸實,我是農民,我不種地,我還能幹什麼,大家都種西瓜,我不種西瓜,難道讓田荒着,那還要農民何用。

農民露地種西瓜有什麼錯?

楊志遠一時陷入深思之中。既然事實如此,那做爲市長,那就有必要防微杜漸,先作預防,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不能讓農民再重蹈娃娃菜的覆轍了。

老農看楊志遠下種利落,就笑,說:“年輕人,一看就是個幹農活的好把式,看你的樣子,也不像是莊稼人。現在像你這樣的年輕人,能把農活幹的如此漂亮的人可不多。”

楊志遠自然不能說自己是市長,他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笑,說:“我是省農大的講師,路過,看這麼多鄉親們都在種植西瓜,因此下來看看。”

老農釋然:“我說你幹農活,是行家裡手,原來是農大的老師,這就不奇怪了。年輕人,你剛纔提到,我們都種西瓜,有問題。我想問問你,有沒有其他辦法?”

楊志遠掃了一眼,說:“老人家,這一片都是您的,不下二十畝吧。”

“還就是二十畝。”

楊志遠說:“西瓜畝產至少3000公斤,你老人家今夏可收穫60噸,得裝好幾車呢。您老人家啊,不妨勻幾畝地種點其他,我一路看來,鄉親們種香瓜的不多,老人家不妨種幾畝香瓜。說不定今夏能賣個好價錢。”

老農見楊志遠對西瓜產量一清二楚,對楊志遠很是信服,說:“中,你是專家,我信你。”

楊志遠說:“老人家,其實種娃娃菜也好,種西瓜也罷,都沒有錯,問題是您不能從衆,也就是說不能跟着大家走,大家都種早春紅玉,那您老人家就可以種點其他沒有人種過的稀有品種,您看不是有鄉親在種墨童、帥童和黑童這些無籽品種麼,人家就是在走差異化。”

老農點頭,說:“你說得在理,我懂了,種地,就要種別人沒有的稀罕物。”

楊志遠哈哈一笑,說:“就是這個意思。”

楊志遠告別老農,上車,繼續前進。

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38章 臨危受命(3)第12章 驚濤駭浪(1)第8章 知無不言(2)第33章 初具雛形(2)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23章 蓄意阻擊(2)第5章 魚苗事件(1)第23章 至關重要(2)第36章 會通奇蹟(2)第34章 龍舟待發(3)第7章 英雄相惜(1)第45章 花開蒂落第9章 韶華依舊第22章 追逐幸福的方向第7章 幾多醉(1)第19章 中央考察組(3)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30章 責無旁貸(4)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36章 諸事妥當(2)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12章 春暖花開(3)第32章 人大議案(3)第28章 風清月明(4)第43章 一語定盤(2)第2章 師生情重(1)第29章 刮骨療傷(2)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6章 交通局長(2)第1章 黨校報到(2)第6章 有情翩翩(1)第8章 張溪嶺(2)第11章 兩會期間(2)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35章 心情愉悅(2)第12章 張憫沈協(1)第8章 知無不言(1)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37章 更上層樓(3)第5章 魚苗事件(2)第26章 懷舊之旅(1)第38章 臨危受命(3)第9章 磁場效應(1)第2章 師生情重(3)第12章 晴天霹靂(2)第28章 風清月明(3)第22章 發展準則(1)第5章 書記蒞臨(1)第10章 旅遊專線(2)第33章 初具雛形(1)第17章 吉祥號碼(4)第7章 幾多醉(1)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11章 勿忘歷史(2)第4章 元旦前後(2)第27章 大器必成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23章 蓄意阻擊(2)第22章 發展準則(2)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26章 願賭服輸(1)第19章 中央考察組(3)第7章 公司成立(2)第8章 市長調研(6)第27章 大器必成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39章 農博會(3)第46章 情誼無價(1)第26章 尋根之旅(1)第2章 師生情重(2)第16章 無怨無悔(2)第2章 成竹在胸(2)第11章 勿忘歷史(2)第17章 吉祥號碼(2)第26章 賓客盈門(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2章 楓樹灣(3)第32章 人大議案(2)第4章 元旦前後(2)第11章 勿忘歷史(2)第29章 刮骨療傷(1)第39章 農博會(2)第26章 願賭服輸(2)第36章 諸事妥當(1)第32章 人大議案(3)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29章 刮骨療傷(1)第4章 路見不平(3)第35章 皆大歡喜(2)第6章 交通局長(3)第1章 黨校報到(2)第37章 獻禮華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