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旅遊專線(1)

5號下午3點,楊志遠和安茗走下特快,踏上普天車站的站臺。倆人沒有就此離開,因爲安茗得隨車繼續前行,直接前往省城榆江。

張穆雨和魏遲修早就於站臺等候,看到安茗,都笑着向安茗問好。楊志遠問:“穆雨,家裡沒什麼事吧?”

張穆雨搖頭,說:“楊書記,放心,平安沒事。”

楊志遠笑,說:“看來,我還真不能少孟縣一頓海味。好,穆雨、遲修,你們先去行包房把兩箱海味提出來,在那等着。我和你大姐話個別,等會我自會前來找你們。”

張穆雨接過楊志遠手中的包裹單和身份證,機靈地一拉魏遲修的衣角,和魏遲修趕緊離開,以便給楊志遠多留話別的時間。

安茗心有不捨,說:“志遠,一到這個時候,我就感覺時間過得飛快,怎麼一晃就是三四天了。”

楊志遠笑,說:“時間不就是這樣,轉瞬即逝,你當年在北京火車站追着火車喊的情景歷歷在目,仿如昨日,可一深想,卻已是八年前的事情了。來,安茗,你不是說我楊志遠情商不佳,有待提高麼,咱們抱一抱,吻個別,等到我們八十歲了,老掉牙了,我們可以慢慢地回味今天吻別的場景。”

安茗笑,嬌嗔道:“你就不怕被別人看見,在沿海你可以肆無忌憚,在普天可不一樣,這車上車下,難道就沒人認識你。”

楊志遠一把抱住安茗,說:“不管了,爲了將來有個美好的回憶,該肆無忌憚的時候,就肆無忌憚好了。”

安茗在楊志遠的懷裡直樂,楊志遠一低頭,深吻,張揚忘我,毫無顧忌,深情款款,引人注目。直吻得安茗臉上飛起紅霞,開車的鈴聲初響,楊志遠這才作罷,依依不捨地把安茗送上北上列車。

安茗站在車門邊,朝楊志遠擺手,說:“志遠,我一定會記住今天,記住張溪嶺月圓之夜,記住我們生命裡每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一輩子,常回味,不相忘。”

楊志遠目送着列車漸行漸遠,這才轉身,出站,朝行包房走去。

長假期間,社港平安無恙,除了醫院骨科住進了幾名騎自行車摔傷的病人,社港今年國慶期間,既沒有火災,也沒有涉及人員傷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發生,簡直就是奇蹟。

楊志遠在常委會上總結奇蹟產生的原因:歸根究底,只要我們始終心有百姓,緊繃百姓生命安全第一這根弦,以保百姓安康爲己任,那麼今後就無所謂奇蹟不奇蹟,交通事故率常年爲零將因此成爲常態。

楊志遠對列席常委會的公安局局長和曹德峰說:“秋冬時節已經來臨。秋冬,張溪嶺多霧,你們兩部門配合,務必制定出完整的預防霧天交通事故多發的措施出來,務必周全詳盡,越婆婆媽媽越好。”

長假過後,楊志遠手頭上有諸多事務要處理,首當其衝的就是旅遊這一塊。

《社港旅遊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書》已經成稿,下面需要進行的就是實地考察調研,對此‘白皮書’加以完善,提交人大討論。本來此等事情無需楊志遠親自調研,但因爲楊志遠對社港的旅遊開發頗爲看重,而臨社窄軌旅遊專線的開發在社港旅遊開發這盤棋中相當重要,故楊志遠決定帶領相關人員,從張溪嶺出發,乘坐小火車前往臨江,與臨江縣委書記劉建喜見面,共商發展之大計。

楊志遠直接給劉建喜打了個電話。劉建喜一聽是楊志遠,趕忙接了。楊志遠笑,說:“劉書記,在不在臨江?”

楊志遠自從和劉建喜張溪嶺首次通話之後,倆人後來於普天市委召開的會議上又有過二次接觸,打過兩次交道。劉建喜四十有五,性格平和,酒量一般,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差。因爲有了那通電話的緣故,楊志遠和劉建喜會議期間交往相對比他人要多,劉建喜還曾特意問過楊志遠,臨社窄軌留下來到底有何妙用。楊志遠也不隱瞞,把自己想通過臨社窄軌旅遊專線,整合臨江和社港兩地旅遊資源的初步想法據實坦言。劉建喜一聽大喜,說臨社窄軌拆之可惜,留着又是無味,有如雞肋,楊書記此着甚妙,四兩撥千斤,不但就此把臨社窄軌的鐵路資產盤活,還以此帶動兩地旅遊經濟的發展,前景美好,讓我一聽就有些急不可耐,楊書記,你準備什麼時候開始走這盤棋。楊志遠當時說,自己剛到社港諸事未妥,只怕還需等些時間,等自己騰出手來,到時再與劉書記進行詳談。劉建喜對此表示理解,說臨江方面正好就此時間作些前期準備,我隨時恭候楊書記的光臨,等待楊書記的召喚,彼此都屬難兄難弟,沒那麼多講究,到時咱們一錘子落定。楊志遠說有劉書記這話,肯定起不了波折。

現在劉建喜在電話裡笑,說:“楊書記,我不守着臨江,我還能去哪。現在看來楊書記騰出手來了,有時間了,說吧,是你來看兄弟我呢,還是兄弟到社港會你。”

楊志遠笑,說:“還是我到臨江拜會老兄吧,我坐小火車來,你我臨江會合。”

劉建喜大喜,說:“好,行,什麼時候?”

楊志遠說:“既是坐小火車前來,這一路肯定得停停靠靠,作些指示,發表意見,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只怕會耽擱不少的時間,這樣吧,我們明天下午五點左右於臨江會面,劉書記覺得如何?”

劉建喜說:“好。但是楊書記的重要講話肯定值得一聽,兄弟我也很想聆聽聆聽,這樣吧,我三點到臨江縣界等候,到時上火車一同聆聽楊書記的重要講話。”

楊志遠笑,說:“劉書記想聽,自然熱烈歡迎,雖是小火車,但一節車廂坐個三五十人肯定沒問題,只要劉書記別一聽兄弟的講話,就哈欠連天、索然無味就成。”

劉建喜笑,說:“楊書記放心,保證不會,我一定養足精神,仔細聆聽,認真領悟,爭取寫出一篇社港臨江兩兄弟縣和諧共進,攜手開創兩縣生態旅遊的大文章來。”

楊志遠呵呵一笑,說:“好。有什麼情況,讓霍主任和汪主任及時溝通聯繫。”

和劉建喜約定時間,楊志遠交代霍亞軍,安排明天小火車從社港發車的相關事宜,同時讓霍亞軍通知孟路軍、主管農業的副縣長、農業局長、林業局長、信息公司的總經理莊勝笠以及旅遊公司總經理沈信愈及其一干部下,明日早上八點於社港縣小火車站前集合,一同領略社港的秀美山川,迷人秋色。楊志遠特意交代霍亞軍,旅遊公司的新進人員誰都可以有事請假,但那個張茜子同志務必隨沈信愈前來,不得缺席。霍亞軍一一記下,領命而去。

第二天一早,八點準,人員都已齊整,孟路軍笑,說:“楊書記,人員都已到齊,大家整裝待發,怎麼樣,隊伍開拔?”

楊志遠笑:“行,進站,上車。”

說是火車站,但社港的火車站與其他地方不同,很小,六十年代建築,紅磚小瓦,兩層小樓,木門。原來車站顯得破敗,但車站的所有產權人員劃歸旅遊開發公司以後,旅遊開發公司按楊志遠的要求作了增加了一些投入,上漆刷白,整個車站,雖然簡單,卻是煥然一新,牆體紅漆白條,經絡清晰可見,車站整潔乾淨。

社港火車站兩邊站臺很小很短,站臺長不過500米,中間爲雙軌四道的窄軌鐵路。楊志遠率領一干部屬來到站臺,此時正有一臺建設型小型蒸汽機車拖着一節草綠色的旅客車廂停在站臺旁,冒着白氣,整裝待發。

小型蒸汽機車也是煥然一新,重新上了黑漆,烏黑鋥亮。楊志遠點頭,說:“1988年12月21日,大同機車廠停止蒸汽機車的生產,就此標誌着我國蒸汽機車製造史的結束。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蒸汽機車已被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取代。現在在鐵路上運行的蒸汽機車越來越少,在西方國家,蒸汽機車早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我想用不了多久,蒸汽機車也將退出我國鐵路運輸的舞臺。現在全世界的蒸汽機車都被逐步淘汰,國外已經有了專門的蒸汽機車愛好者組織,他們定時聚會,到世界各地旅遊參觀蒸汽機車。而窄軌鐵路,在我國除了我們臨社鐵路,還有云南等少數省份曾經修建過,但現在都如我們臨社鐵路一樣,幾乎停擺,有些已經拆除。一旦我們的蒸汽機車重新在臨社鐵路上奔騰,那它極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還在運營的窄軌蒸汽小火車,就這,就可以成爲臨社旅遊專線的一大亮點,可以藉此吸引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蒸汽機車愛好者到我們社港來旅遊。張茜子同志,通過信息公司的信息平臺,想法與世界各地的蒸汽機車愛好者組織取得聯繫,這事情就交給你辦了。”

此時蒸汽機車冒着白煙,已經駛到張溪嶺下,喘着白氣,開始爬坡,按計劃於張溪嶺前方調轉車頭,再前往臨江。

楊志遠當初在看過以前的客運車廂後,曾爲此特意提出了整改意見:蒸汽機車保持原樣不變,但車廂必須結合目前的趨勢,加以改變,既然定位是旅遊專列,那車廂就必須以舒適美觀爲第一要素。以前的綠皮車廂,社港春秋兩季倒還好說,夏冬兩季怎麼辦?還像以前那樣,敞開車窗,夏天小火車一停,車上的旅客就汗流浹背,形如洗桑拿;冬天小火車一開,冷風直往車廂裡灌,旅客都得蜷縮成一團,抱團取暖。這樣自然不行,得想辦法,得在蒸汽機車車頭後另行加掛一節裝載了發電機組的車廂,鋪設空調管道,改普通車廂爲豪華軟臥,得增加沐浴設施,所有這些就是要把小火車改造成一個準五星的豪華移動賓館。

當然旅遊公司目前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張溪嶺要開發、楓樹灣要投入、臨社窄軌沿線的舊車站要改造,政府財政借支給旅遊公司的二千萬肯定不夠用,必須精打細算,纔可爲少米之炊。旅遊公司於是先行改造了幾節車廂,一旦臨社窄軌旅遊專列開始啓動,到時可以先行派上用途,其餘車廂則準備視旅遊專列的運營情況而定。既然是按準五星級標準改造,在車上增加一節酒吧車廂就顯得很有必要。今天臨時啓用的這節車廂就是準備改裝成酒吧的車廂,目前還未改造完畢,中間座椅的隔板已經拆除,還有許多的內部裝修工作要做,霍亞軍看來看去,看上了這節車廂,有桌椅,無障礙,正好方便大家交談,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了再說。

此時張茜子正在車廂的一角記着筆記,一聽楊志遠點名,趕忙合起筆記本,站了起來,說,保證完成任務。

楊志遠笑了笑,擺擺手,說:“今天定個規矩,大家都坐着說話,沒必要講那麼多繁文縟節,要不然,大家都累。”

大家都笑。大家隨後於五子峰的一處開闊地下車,蒸汽機車則繼續前行,待進入靠近古城地界的張溪嶺車站調轉車頭後,再接楊志遠他們一行前往臨江。楊志遠則趁此時間檔,會同大家,在五子峰討論張溪嶺開發的問題。

五子峰爲張溪嶺第二峰,站在此處仰望可見主峰張溪嶺。此時已是深秋,張溪嶺的碧綠之中隨處可見秋葉泛紅,紅綠鑲嵌,分外妖嬈。此時尚是早晨,張溪嶺羣山煙霧嫽妙,尚未完全散淨,連空氣中都有着薄薄的溼意,站在山中,自是涼意十足。

張茜子愛俏,厚絲襪,連衣長裙,外披一件淺紫色的短外套,亭亭玉立,美麗逼人。此身打扮如果是在張溪嶺山下,或者是在小火車的車廂之中,倒也沒什麼,但此時俏立於張溪嶺的山中,就顯得有些不妥,難禦寒意。一陣風起,張茜子忍不住打了個寒顫。楊志遠此時正好與孟路軍指指點點,指向張茜子這邊,張茜子哆嗦的樣子,楊志遠盡收眼底。他笑了笑,脫下外套,交給張穆雨。張穆雨不知楊志遠此舉是何用意,楊志遠偷偷地朝張茜子指了指,張穆雨頓時明白了楊志遠的意思。張穆雨心說楊書記也是,把自己的外套給這個丫頭,自己怎麼辦,他一時有些猶豫,楊志遠厲聲輕語:“快去。”

張穆雨不再遲疑,趕忙繞到張茜子身邊,把楊志遠的外套遞給張茜子,有些氣惱地說:“給!”

張茜子儘管感到寒意襲人,但她仍是聚精會神地記着筆記,張穆雨此舉讓其一驚,她一擡眼,見到張穆雨遞過來的外套,有些奇怪,小聲地問:“張秘,幹嘛?”

張穆雨說:“穿上。”

張茜子笑着接過,披上,說:“謝謝!”

張穆雨負氣,說:“謝我幹嘛,要謝你去謝楊書記。”

張茜子這才注意到楊志遠此時正衣着單薄地站在張溪嶺的秋風中,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楊志遠體質好,站在山巔之上依舊神采奕奕,毫無涼意。張茜子披着楊志遠的外套,餘溫未褪,楊志遠溫暖的氣息淡淡,絲絲入鼻,張茜子看着眼前的楊志遠,一時溫暖無比。

楊志遠對孟路軍說:“孟縣,張溪嶺除了是天然動植物博物館和天然氧吧,可以開發成森林公園外,我看還可以作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抗戰之時,這裡曾經發生過幾次有名的阻擊戰和保衛戰,國共通力合作,浴血奮戰,阻擊數萬日軍於張溪嶺以東,我相信在張溪嶺的山間溝壑,當年的戰場、壕溝肯定還有存在,有必要在這方面加以開發。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肯定意義非常。”

孟路軍點點頭,然後望向沈信愈:“沈經理,這事由你會同林業局去辦,多找當地的藥農瞭解,肯定會有收穫。”

沈信愈點頭,說:“書記、縣長放心,我知道該怎麼辦。”

楊志遠望向羣山,說:“張溪嶺的開發,最主要的還是配套設施齊全的問題。既然要把它開發成森林公園,那麼服務設施必須齊全,賓館、酒店因此就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你們看看,汽車在張溪嶺的山中盤旋兩個半小時,竟然找不到一家像樣的餐館,更不用說住宿,要是開發旅遊,這個問題不解決,發展根本無從談起。遊客到山中來幹什麼,難道就爬爬山?早上怎麼看日出?怎麼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氣?食宿問題必須先行解決。”

怎麼解決?楊志遠提了兩條建議:一是招商引資,政府提供土地,合作也好,投資商獨資也行,只要不破壞張溪嶺的生態環境,什麼都可以答應;二是鼓勵當地的藥農轉行,做張溪嶺的山地嚮導,政府免費對願意轉行的藥農進行培訓。鼓勵張溪嶺山中的居民開辦農家旅館,山民比較苦,家庭都不富裕,政府可以提供低息甚至是無息貸款,當然同樣有條件,那就是必須規範化經營,經檢驗合格後頒發農家旅社旅遊牌匾,嚴禁在社港出現黑店宰客的現象,以免敗壞社港的形象,破壞社港旅遊未來的發展。

張茜子在一旁速記,心裡暗暗讚許,難怪吳子虛老師對楊師兄津津樂道,引以爲傲,稱其爲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就這一二三四,楊師兄成竹在胸,隨口就來,沒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豈能做到這一點。

第1章 走馬上任(2)第9章 國慶長假(1)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24章 將軍光臨(3)第6章 短兵相接(2)第5章 書記蒞臨(5)第39章 依依惜別(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25章 你的生日(1)第6章 交通局長(3)第26章 願賭服輸(1)第23章 蓄意阻擊(2)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9章 韶華依舊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9章 國慶長假(2)第23章 蓄意阻擊(4)第27章 競逐風流(1)第5章 執政之道(2)第29章 刮骨療傷(1)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6章 沿海調研(1)第25章 洽談周(2)第6章 短兵相接(2)第35章 激情飛揚(3)第4章 不拘一格(3)第12章 驚濤駭浪(3)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愛你(2)第25章 心如電擊(1)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42章 人生之幸(2)第24章 別夢依依第25章 豐收在望(1)第20章 欲罷不能(2)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37章 更上層樓(4)第8章 市長調研(2)第9章 專橫跋扈(2)第8章 市長調研(4)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25章 洽談周(2)第2章 楓樹灣(3)第9章 韶華依舊第16章 同學情誼(1)第40章 蓬蓽生輝(2)第12章 晴天霹靂(2)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3章 多方會談(1)第31章 情深意切(4)第4章 路見不平(1)第12章 晴天霹靂(2)第20章 南山開發(2)第28章 風清月明(3)第31章 情深意切(3)第1章 空降社港(2)第2章 捨我其誰(4)第28章 風清月明(1)第7章 英雄相惜(1)第11章 新年快樂(3)第29章 刮骨療傷(3)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17章 吉祥號碼(1)第1章 空降社港(3)第39章 農博會(2)第40章 蓬蓽生輝(3)第15章 舊地重遊(2)第8章 市長調研(6)第36章 會通奇蹟(3)第25章 心如電擊(1)第11章 勿忘歷史(3)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15章 風雨欲來(2)第10章 新春福到(4)第39章 農博會(3)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26章 賓客盈門(1)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5章 魚苗事件(2)第3章 權力快感(4)第6章 短兵相接(2)第11章 勿忘歷史(5)第14章 姜慧其人第37章 獻禮華誕(2)第33章 初具雛形(1)第15章 舊地重遊(1)第5章 魚苗事件(2)第16章 無語的憂傷(1)第20章 無愧於心第16章 天網恢恢(4)第24章 將軍光臨(1)第46章 情誼無價(2)第10章 旅遊專線(1)第4章 路見不平(3)第2章 楓樹灣(3)第11章 勿忘歷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