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與陽關均是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必經的關隘,自西漢時期設置,與周圍的山體、溝壑相連,築城牆與防禦工事,地域匈奴和西域人入侵,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由於陽關古塞建在荒漠之中,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所以這次兩路分兵的時候,陽關那路軍由長孫晟統領,率兵十萬,而玉門關這邊的地勢不如陽關那邊陡峭、難攻,所以楊素親自坐鎮,傭兵二十萬,是隋軍絕對精銳主力兵馬。

夜色如水,蒼穹繁星似錦,羅昭雲住進了自己所在斥候營的小隊營帳。

隋朝軍隊平時實行府兵制,駐紮在地方,按編制分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都督、帥都督、都督、隊頭等逐級下降。

但是戰時需要重編軍隊,以軍爲作戰單位,一軍大約兩萬人,這兩萬兵一般又分七‘軍’營,每軍營的長官又可稱爲‘總管’。自設中軍有四千人,其中挑選戰鬥兵兩千八百人,也就是五十六個“隊”,每隊五十人,具體還細分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騎兵一千人,突擊兵五百人,奇兵(機動兵)五百人。

除中軍之外,還有左、右虞侯各一軍,每軍兩千八百人;左右廂軍各二軍共四軍,每軍兩千六百人,以上七軍合計一萬四千人,二百二十隊,還剩下六千人,一般都是老弱疲病居多,用來守輜重,主要搞後勤警戒。

全軍駐營的時候,中軍四千人在中心紮營,其餘六軍成六面形圍繞着中軍紮營,爲了便於管理,約一千人紮成一個營區,設一位‘營主’,便於協調管理,追職問責。

羅昭雲對於這些軍旅的知識,在當下一些兵法書籍中看到過,特別是大隋行軍準則,他提前銘記於心,知道行軍中的軍職從火長、隊頭、百人長、校尉、偏將、亞將、將軍,等級分明。

他們這個斥候營,其實就是左軍麾下的七小軍中的奇兵營,也就是機動兵,作爲打探情報的斥候,這樣在中軍稱爲一團,左右虞侯軍有兩個,爲二、三團,左右廂軍各二軍中有四個機動兵團,則爲四、五、六、七團,如此下來,一個左軍就有七個機動兵團。

但是機動兵團裡的士兵,不完全都是斥候,有的是營外遊哨、巡哨,還有內部巡哨,通常會抽出百人十火,作爲真正的斥候,深入交鋒地帶或敵區搜索情報,觀察敵軍和己方的戰況,隨時彙報,這樣可以讓營主、本軍的將軍及時知道最新戰局。

左軍的指揮將軍是屈突通,一位隋朝猛將,其父曾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剛直堅毅,擅長騎射,且頗武藝高強,做事秉公處理。在開皇十七年,曾奉楊堅之命到隴西一帶巡查馬場,查出了兩萬多匹隱馬,上報朝廷,隋文帝聞訊後大爲震怒,欲將罪臣太僕卿慕容悉達及一千五百多名管事的官員全部處斬,屈突通於心不忍,爲這些人求情,給隋文帝留下很深印象,日漸重用,升右武侯車騎將軍。

屈突通嚴於治軍,絕不庇護任何人,除自己的中軍外,其餘六軍設六個總管,總管下有多個營主,全都由麾下將領、偏將擔任,夜晚巡視軍營,對營盤佈局、壕溝、木樁、士兵武器進行抽查,十分嚴格。

羅昭雲等百名斥候接到了軍令,被召集在一塊空地上,負責管理機動兵營的校尉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周浩,三十多歲年紀,一身明光鎧,頭戴兜鏖,披掛着護項、護肩、披膊,內穿褥袍,前胸外嵌兩片明光甲,錚光發亮,很有一股英氣。

周浩說道:“爾等百人,爲我右虞侯軍的斥候三團,一共十火,設一百夫長,十個火長,百夫長已有了人選,他叫婁岱飛,至於火長,由你們這些人中的老斥候擔任火長,經驗豐富,帶你們一把,傳授斥候的禁忌和防範等。”

這時婁岱飛走出來,他的年紀稍微大一點,快接近四十了,身材短粗,相當魁梧,鬍鬚濃密,有點黑臉張飛的樣子,按着刀柄,扯開嗓門道:“從今日起,你們都歸我管了,不論新兵蛋子,還是老兵油子,都給我服從軍令,別給我整什麼幺蛾子。出去執行任務,你們就是生死兄弟,遇到危險,同心協力,誰若丟棄袍澤不顧,貪生怕死地逃跑,回來之後,軍法處置,定斬不饒!”

“喏!”百人高呼,氣勢雄壯。

接下來,由百夫長從中挑選十人,擔任火長,每火中,其餘九人自發組成三個小組,各設一名小組長,由三人自己選取,羅昭雲由於看上去太過年輕,所以只擔任普通一員,連個小組長也不是。

“好,接下來分配任務,先出去三火小隊,每火一張草圖,你們要勘察的地方,是玉門關內西南方位,也是我們整個左軍的左下方,去勘察一下水源,還有查探是否存在敵軍的探子,這次任務算是一次磨練,後面會有出關刺探敵軍動向的任務。”

羅昭雲等人都心知肚明,這就是一次實習演練,讓十人出去執行任務磨練一番,火長順便把斥候經驗傳達一下,做一次實地講解。

頃刻,羅昭雲這一組出動了,全都策馬奔出營地,衝向了一片山嶺地區。

他這一火的火長叫季衝,三十歲左右,是個鮮卑人,上一代父輩就入關內了,所以他也算胡漢雜糅之後的混血人,居住靈州一帶,一邊策馬,一邊說道:“你們聽着,幹斥候是有危險地,老子從軍七年,戰友死上百人了,大多遭遇了伏擊,或是追殺突厥遊哨時候格鬥而死,老子爲何能活着,因爲老子命硬,機靈,經驗老道!”

“你們跟着老子,都要乖乖聽話,尊重我、孝敬我,否則給你們一個苦差事,直接就丟掉性命了,知道嗎?”這季衝看他們有一半人是新入伍的府兵,沒有在邊疆戰鬥過,所以以過來老兵的身份,訓斥一番,調教新兵。

“那是,季大兄,不,火長,您說什麼,我們做什麼,絕對聽您吩咐!”一個瘦小的士兵笑嘻嘻地拍馬屁。

季衝明知道這個人在溜鬚拍馬,但是很受用,微笑着說:“現在你們自個兒介紹一下,都哪裡人,叫什麼名兒。”

“火長,我叫馬不川,慶州人!”那個瘦小的漢子仍是一副討好的笑容。

“馬不川,名字挺有意思,馬屁不穿吧!”季衝被逗樂了。

“火長,在下趙廷,汾州人。”

“在下樑永寬,隴州人。”

“火長、我叫赫連樹,羌族,扶州人。”

“羅成,幽州人。”

當九個人都自報了姓名,做了簡單介紹,分別是六名漢人,一個鮮卑人,一個羌人,一個鐵勒人,自西晉之後,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自從北方地區胡漢混雜百餘年,無論是漢民還是胡人,觀念融合,普通百姓基本上已經不太在意什麼民族成份了,都是大隋百姓。

第三百一十五章 謀劃北伐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九百六十三章 阻擊不斷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瓊登場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九百八十三章 歸州大營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與燈依舊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選擇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來交談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慘突厥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征北伐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十三章 點撥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九百九十七章 愜意時光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二百八十四章 圍獵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誆騙之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績歸降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願得一人心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陽兵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三十二章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