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

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

要是按照朱厚照的一貫思維,要封海那麼就是直接封封徹底。以後大明的外海之上除了專營司船隻,一隻其他船隻都是不能有。但是現實是不太可能的,以大明現在這個行政效率,朝廷有怎麼的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那都是一紙空文。

與其最後被逼着妥協,不如就是現在就是將政策制定的鬆弛有度。制度就是用來違反的,這句話雖然可笑但也是現實。大明海禁要是都被遵守,那麼現在朝廷又何需重申這是祖制加以監管呢?

人都是有私心了,現在在場的幾個人都是同意了。那麼朝廷之上呢,所以最後朝廷接着亂黨的名義封了廣東的海,但是這封的不會長久。

因爲鞭長莫及!

文華殿的商議結果送到乾清宮之後,乾清宮只是回了一句話。

就是四個字“自行斟酌”,同時表達了弘治皇帝的同意以及不同意。按照着後來的話說,這就是傳說中的保留態度。本來朱厚照可以自行決定的,畢竟他現在監國有着國家的一切權力,但是這裡面涉及到軍隊朱厚照不願意冒險。現在看來弘治皇帝對於此是不反對的。

既然不反對,那麼就是幹起來吧。

空談誤國,實幹纔是真理。說幹就是幹,朝會上內閣提出來了嚴格海禁,因爲近來海上不斷有倭寇海盜襲擾大明沿海各地。朱厚照假裝的詢問了羣臣意見,最後拍板同意了。但是海貿專營的事,朱厚照卻是絕口不提了。朱厚照不說底下的周經也是不能自己上,他知道他要是說了這事,恐怕走不出文華殿就是要被那些科道眼官給彈劾。

不說其他,藉着祖制與民爭利的大帽子扣下來,他這個戶部尚書就是當到頭了。但是嚴格海禁卻是朝會通過的,既然是朝會通過的那麼就是要被至執行。由此一個新的職位就是被創造出來溜溜,大明海禁巡察使,首任巡察使就是一直賦閒的劉大夏。

至於剩下來的安排,西暖閣廷議!

這次弘治皇帝很是徹底,雖然生病了但是乾清宮一直是皇帝的象徵之一。一般情況下皇帝會一直待在乾清宮,這不是什麼小的問題。皇宮的一磚一瓦從來都是附帶着極爲強烈的政治色彩與權力色彩,但是這次弘治皇帝不知怎的就是燕居在了坤寧宮,這也就是說此次朱厚照的監國是真的代天子而治,這是弘治皇帝給朱厚照的支持,也是最大的支持。

西暖閣,現在也顯然是大明最高的權利中心。因爲自西暖閣議事以來,所有的大明正式朝廷法令命令無論軍政都是出自西暖閣,沒有經過西暖閣的都是不會被承認。無論是內閣還是司禮監都是成爲了承辦單位,票擬還有硃批都是成爲了一個過程。

看起來能夠參加西暖閣廷議的人很多,大九卿小九卿甚至是順天府也是可以參加。但是人多了權力的蛋糕就是分的多了,分多了也就是小了,對於皇權的制衡就又是小了。

內閣不喜歡,但是朱厚照喜歡。

人多好辦事,人多也辦不了事。

即便是不願意但是在羽翼漸豐的朱厚照的命令下,沒有人敢不遵守這個新的遊戲規矩。雖然這個規則是新出現,但是大小九卿都是有份創立。自己的定下的規矩就是自覺遵守,不然就是會被踢出局。

照例,大家對空着的御座行了禮,然後按照各自座位坐下,只要朱厚照說一聲開始,這關乎大明施政方向以及沿海各省大大小小勢力以及利益集團前途的會議便是開始了。

“開始!”朱厚照說了一聲開始,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有些讓他陶醉,但是他還是有些頭腦的沒有讓自己陷進去。

今天參會的人有內閣,五軍府還有大九卿全員,以及小九卿中的太僕寺,鴻臚寺以及詹事府,另外包括錦衣衛東廠都是在,不過他們沒有座位。遊銘還有羅祥就是坐在朱厚照身邊。所以這算是西暖閣廷議的第一次擴大會議。西暖閣小有些擁擠,但是秩序井然無人做聲,很是安靜。大家都是分次相對而坐,朱厚照則是坐在御座旁邊。他面前有一堆公文,其他人面前桌子也是一堆公文。

左右是一位位內閣的中書舍人,還有隨時支應的太監宮女。

開始了,第一個發言當然是朱厚照,所以他說道“五軍府請現在將京營整頓的相關公文呈上來。”大家沒有想到的太子第一個發難的是五軍府,但是提到京營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你想想這是太子第一次監國提出來的事,現在都是第二次監國了。中間可是隔了一年的時間,本來京營這種事由兵部還有五軍府去處理也就是了,沒有什麼拿到這規模的廷議上來說。

但是朱厚照就是有這個氣在,前端是時間他沒有了這個過問的權利。現在朱厚照一定要好好整整他們。不然爲什麼拉這麼人來,不就是借力打力嘛、

以文制武,這不是老祖宗的規矩嘛。

譚祐現在是五軍府的中心,,但是他做事態度就是讓朱厚照很不舒服。今天主要治的就是他!當他將公文呈上一份給朱厚照的時候,又是將另外一份同樣的公文在在場人等手中傳閱。

他說道“五軍府負責的京營三大營整頓已接近尾聲,但是還需要時間。”

這是廢話,因爲上次他就是這麼說的。其實譚祐很想對朱厚照直接說“太子殿下,要不您自己來整頓?”他很想罵街,這什麼狗屁京營清理整頓的一年,連個毛都是沒有清理出來。爲什麼呢?一句話總結“都是親戚”,不是那個候的小舅子,就是那個藩王的遠方大舅子,這個伯的侄子,那個指揮使的兒子。怎麼清理你告訴我怎麼清理,一下全裁了那是放屁!

你太子做事一環套一個環,這京營士兵的關係是一個換套着七八百個環,所以譚祐很是乾脆辭職了。發正他們這些人五軍府還有軍中的官職都是輪着來的,過一段時間再是出來便是了。

當然,朱厚照也是很是體諒人心,同意了。沒什麼三推三就的,不相干就滾蛋。譚祐第一個退出了西暖閣廷議,接下來朱厚照又是看向了兵部。

兵部對於京營的回答是,年底之前完成清理。

朱厚照表示讚賞,因爲譚祐實在不開竅!這所謂的京營,十二團營,還有親軍其實你稍微捋一下就是明白了。首先你要明白京營三大營一直就不是正規的部隊番號,可以理解成三個訓練基地。而後是十二個團營他也不是正經的番號,乃是訓練基地內的訓練隊伍劃分,這個十二個團營分散在三個訓練基地之內。

其下面真正統領的是原來上直的二十六衛以及其他的一些雜七雜八的士兵軍隊在裡面,但是現在呢親軍都督府早就是恢復設立了,也就是說這上直二十六個位就是需要回到親軍的建制中去。

這樣一來親軍的人要你五軍府兵部查什麼?查天子還有太子嗎?

你要查的就會剩下來那些雜七雜八的人,那些人有什麼好查的又有什麼好煩惱的?譚祐還是沒有理解朱厚照的心思,所以他認爲自己不能勝任,但是有人瞭解了啊。比如馬文升還有鎮遠候顧溥!他們知道太子相仿太祖太宗,所以他們就是很機靈說了,將京營三大營實質補充不就是完了嘛。那些雜七雜八的不好查就不查了唄,一張調令就是全部歸了兵部屯邊衛。

有什麼查的?這樣的玩意打包全部送走!

太子說他要整頓就是要整頓京營?京營代表的太多,就像大明皇帝也有很多!

所以當堂就是定下來,三大營劃歸親軍都督府管轄,實際招募人員。

有些賬目查不清了,就不查了,查多了容易出大事故。

這下子許進高興了,終於是有人了。但是周經不高興了,又得花錢了,還是花大價錢,所以他有些不依!

其他人更多多的是心中有想法,也不敢再臉上表現出來。這太子什麼意思啊,實補三大營?大明要這麼多兵幹什麼?

你說幹什麼呢?

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第126章科舉試題泄露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70章帝暈厥紫宮變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無題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53章君子大比開始第156章朝堂勢力突顯4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第9章從順天到大同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38章戰爭從來殘忍第9章從順天到大同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38章戰爭從來殘忍第121章弘治十二年到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第145章大明水師威武上第64章可嘆美人遲暮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52章公子自南而來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96章吵架也有目的2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無題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4章一定親自去看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81章邊地再現狼煙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無題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04章南都夏氏入京 下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60章言無鋒可殺人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6章有人送錢上門了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134章故衣社是個啥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