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

當趙琢逃離京城的消息傳入皇宮之時,其實距離福王趙琢逃離已經過去了七日。

孝宗趙有以及羣臣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憤怒之餘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大活人怎麼說不見就不見了呢?

而且這種逃離極具諷刺性,竟然在七日之後才發現了異端

這皇城司的密探監視水準,那得要多差勁?

原來福王趙琢居住的恭王府中,有着一條地下密道可以直通府外的茶樓,如此以來縱使府外有衆人監視也是枉然

而之所以能夠騙得了皇城司的耳目,是因爲此次福王趙琢早已找到了替身。用替身迷惑所有人的眼睛,以便於爲自己逃離提供了充分的時間。

皇城司,是文官編制的機構,不屬三衙管理,而是直屬於皇帝的近臣,其首腦大都是宦官。這個機構的職責主要有兩項,即刺探和護衛。

可以說宋朝皇城司是明朝錦衣衛的雛形,不過皇城司沒有錦衣衛那麼劣跡斑斑。但作爲大宋朝廷的情報機構,卻讓一個大活人輕易溜走,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孝宗趙有雷霆大怒之餘,更多地是深深的懊悔。他悔恨自己不聽從太上皇的建議,若是自己能夠狠下毒手捏造罪名殺了福王,也不會發生這種後悔莫及的事情。

福王趙琢若是不逃,說明他無愧於心並無逆反之意,可如今竟然悄然逃離京城,顯然是心中有鬼別有所圖。

一時心頭軟,釋放虎歸山,這將預示着一個不好的開端

孝宗趙有一直在心中深深地憂慮着,因爲如今的大宋正在對外抗敵,實在是經不起內部的紛爭了。

若是福王趙琢這個時候突然兵變的話,那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這種結果他不想看到,也不願意發生,可是上天有時候真的很公平,每個人都要爲自己曾經的決定付出應有的代價。

這一日剛上朝不久,朝臣們除了商議諸多政務之外,更多地則是關心着邊關的戰事。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奏報之聲,一開始孝宗趙有以爲是江北的戰況,於是急忙吩咐內侍傳見於垂拱殿上

“報陛下急報”

“是哪一路的軍情急報?”趙有此刻雖然着急邊關戰事,但是他也要弄清楚究竟是哪一方。

畢竟此次宋金之戰可不是兩面開花,而是三處烽火狼煙。

所以,趙有想知道究竟是那一處的軍情急報

“陛下,都不是是福王謀反,如今福州統制使鐘意國率領水師已經向京城進發,溫州防禦使緊急奏上”

“什麼福王造反了?”

這一刻趙有的心開始有些發緊,因爲這個消息是出乎他的意料,卻也是在他的想象之中。

他不想看到,也不願意看到的終於發生了

“報衢州防禦使奏上,江南西路制置使馬承虔叛亂”

“報信州知州急奏,江南東路制置使顧拾叛變,如今已經領兵直逼京城而來”

接二連三的軍情急報不是邊關的,反而卻是一個個手握重兵的將軍這三路大軍紛紛叛變,顯然不是一次倉促叛變

而最要命的就是江南東路制置使顧拾的叛變,因爲整個杭州位屬於江南東路的最東邊。

所以這之間的距離有多近,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這顧拾在家門口造了反,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重擊

懊悔不迭的趙有此刻腸子都青了,他是沒有想到福王趙琢會有如此的大勢力。當初在調度朝廷諸路大軍的時候,他與虞允文還特意抽調掉了福王的不少羽翼兵力,爲的就是將來防止後院起火。

抽走了福王趙琢三支大軍,本以爲趙琢沒了爪牙應該不會貿然謀反。如今看來了他趙有是大錯特錯,這明顯是事先早籌謀了六支大軍,朝廷所調度的那些軍隊,也不過是趙琢給他這個皇帝擺了迷魂陣。

真正的主力,卻是這三路大軍

如今知道這些已經爲時已晚,當下要討論的是如何應對眼前的困境。

“如今是內憂外患,我朝中徵調大軍均已隨虞卿家出征,朝廷兵力已然匱乏不濟,不知諸位愛卿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孝宗趙有此言一出整個大殿之上盡皆沉默,因爲此次朝野上下能夠調遣的能征慣戰之人,也都已經調派戍守邊關了。

可以說如今的朝野上下不僅是缺少兵源,就是能夠拿出手的武將恐怕都是一件難事。

不過朝堂上還有一人,那就是主戰派的二號人物的蔣芾。

雖然論及軍事眼光他不如虞允文,但是如今在這種情況下也算是矮個子裡面挑選高個。

“陛下,微臣以爲應當先做好京城防禦準備,再下詔調度各方州府兵力,方可平此禍患之亂”蔣芾這番話很有建設性,京城不破一切都有希望,所以如今京城的拱衛工作纔是當務之急。

蔣芾的話音剛落,張說也出列贊同道:“陛下,微臣覺得蔣大人所言甚是,當務之急應當做好京城拱衛之策”

原本敵對的雙方勢力,此刻卻如此默契的達成了共識

“那好,此事就由二位卿家統領東西二府,軍政之事二位卿家可進行商酌處理,朕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拱衛京城安然無缺”

“臣領旨”

“微臣遵命”

孝宗趙有雖說是宋朝少有的開明之主,但終究是一個溫室裡長大的帝王,並不是太祖太宗那種馬背上得的天下的天子。

所以在軍事部署以及調配上,他可以說也是個門外漢,所以這拱衛京城的事情,就只有交給了張說與蔣芾二人共襄大計。

張說是個外戚,而且還是個主和派的領軍人物,但之所以能夠榮升太尉一職,足見曾經也有過一些輝煌的戰績與能力。

這是不可謀殺的事實,正如清朝的和砷是個貪污之王,但是能夠位極人臣除了能夠拍馬溜鬚之外,曾也必然是有過人之處。

醜化歸醜化,因爲錯了就是錯了,但一個人的能力卻不可以謀殺

張說雖是個權臣,但對於軍事卻頗有心得,因此趙有才會將這件事情放心交予他。

東西二府聯合辦公自然是順利很多,二人經過幾番斟酌與商榷之後,分別對拱衛皇城的三衙做了調度與部署。

(呼呼,三生最喜歡發表觀點,也喜歡吐槽,也喜歡辯證壞人,因爲三生覺得,壞人不僅僅是壞,這可不是三生東拉西扯,諸位權當消遣看看,歷史不可當真,言論沒有僞真)

(再次鳴謝晴】的打賞,非常感謝,關於龍套已經構思,很快出現……)

第69章 女人多了也犯愁第75章 記名學生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38章 宮中亂象暗漸生第70章 巨鷹抓攝撲狼羣第226章 震動朝野的勝利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15章 宋金之戰近在前第60章 滁州之地我爲法第598章 一條黑水阻行軍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770章 朝堂之上風雲起第41章 駕馭心術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6章 沒有看法第19章 武將寧爲亂世狼第545章 張說被逼三跪拜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345章 南北戰場的瘋狂第583章 掃蕩遼軍三十里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43章 做新郎官第123章 惹不起卻躲得起第30章 今非昔比第31章 一箭奪命鎖雙魂第770章 朝堂之上風雲起第20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第31章 一箭奪命鎖雙魂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129章 茶樓閒話第237章 虞杭坤順利歸附第235章 白日做夢夢未醒第236章 精忠報國引風潮第20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第53章 無奈留宿 寒山寺第274章 下一盤棋第236章 精忠報國引風潮第65章 母慈子孝謊言美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171章 我是不是沒救了第335章 愚弟的良苦用心第15章 此時無聲勝有聲第11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120章 防火防敵防女人第3章 無言以對第339章 彼此恩怨氣病身第238章 父子二人乘御輦第85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第41章 何謂對錯第105章 黑夜無聲隱殺機第772章 暗中較勁蘊波濤第772章 暗中較勁蘊波濤第94章 順勢而爲第118章 安豐知縣第55章 冷麪死神第57章 不忘初心第97章 皇權之爭纔開始第58章 好色者來第69章 更換簾官第133章 八大山人第49章 清流河岸第75章 抓了你的小饅頭第259章 你真的運籌帷幄第307章 網羅天下蘊天刑第268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110章 星夜狂奔脫險難第73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105章 亂草歸整第30章 今非昔比第784章 莫忘當初爲官心第83章 佛經真僞終難辨第40章 一夜七次第41章 何謂對錯第271章 夜讀春秋第95章 學無止境第115章 純善之輩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34章 暗蘊清風第89章 青出於藍第21章 餐食人肉第52章 公主殿下失蹤了第124章 不要懷疑我的話第33章 罪證確鑿難辯駁第339章 彼此恩怨氣病身第154章 打醬油了第204章 金遼大軍雙夾擊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32章 林中相談第334章 宋遼聯盟共伐金第596章 完全失控的宋軍第232章 借題發揮狗咬人第179章 自古難還風流債第11 名爲清流第11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103章 歸納總結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