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

然而讓武青忠沒有想到的是,自從當初葉宇的一句話戲言之後,他這個傻妹妹竟然真的當了真,每日裡除了研究如何種植十八學士之外,就是四處蒐羅茶花的種子!

無奈的武青忠搖了搖頭,隨後回到案頭拿起聯名的疏奏,也顧不上吃飯便直接離開了草廬,徑直向臨安城中而去。

與此同時的太學院中,也颳起了聯名上奏的風潮,這是慶王趙愷沒有想到的,更是孝宗趙昚沒有預料到的。

慶王沒有想到,已經站在自己陣營的孔德賢,身爲國子祭酒掌控太學院,竟然任由這種事情的發生。

這可是與他之前的計劃,簡直是背道而馳。

原本還想進行彌補,可如今這個勢頭是愈演愈烈難以收拾。

其實如今的太學院,自從慶王有意打壓以及剪出開始,太學院就開始對慶王這個當政者很是不滿,再加上孔德賢爲了跪舔依附慶王,做出了出賣太學院的行爲。

這兩則合二爲一積攢的矛盾,就恰恰促使這件事不能如慶王趙愷所願。

而孝宗趙昚也是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是如此的激烈,這看似兩大學院的聯民上書,這實則就是一種民意的吶喊。

自古以來掌控民意的不是王侯將相,也不是苦逼的勞苦大衆,而是這幫會揮動筆桿子口若懸河的文人。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說的是沒錯,也被世人認爲是書生苦逼命運的代名詞。

但是書生往往纔是擴大民意的重要途徑,因爲他們能說會道鞭辟入裡,因爲他們可以用道德經義去包裹民意,使得這種民意迅速蔓延!

所以文人士子之中的傳播是可怕的,孝宗趙昚看着案頭的兩份聯名疏奏,他知道這件事情已經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了。

孝宗這一生之所以被成爲宋朝少有的明君,倒不是他在軍事上多麼有作爲,而是有三點讓他成爲宋朝有爲君主的行列。

第一,之所以稱之爲孝宗,是因爲他這一生秉承了孝道,已經達到了一種極致。

第二,在進取之心上,除了太祖太宗兩位皇帝之外,他是最具強烈雄心的一個皇帝。

第三,就在處理政務上,他懂得順勢而爲歸於民意。

所以當趙昚看到這兩份疏奏之後,當即就召集羣臣商議此事。

而對於這件事的商議,顯然成了兩派爭論的焦點。

張說、曾迪等人一致認爲應當與金國和親,以免戰火重燃生靈塗炭。而虞允文、蔣芾衆人則是紛紛進諫,聲稱民意不可違。

“陛下,微臣認爲這不過是一些人故意煽風點火,爲達個人私利纔會有了這種小鬼伎倆!”

張說這句話一出口,可謂是捅到了火藥桶,虞允文則毫不退讓斥責道:“張大人這話含沙射影,以爲老夫聽不出?”

“虞大人,這話可是你說的,本官可沒這麼說!不過若是心中有鬼,那就另當別論了!”

“哼!張大人如此貌岸然的姿態,可知將我大宋臣民陷於受辱之境地?”

“一場和親而已,虞大人何必危言聳聽?”

“一場和親卻關係重大,如此豈不坐實了金國與我大宋的叔侄邦交?”

“這……”

虞允文在張說一番辯論之後,終於將話說到了點子上。

自《隆興和議》之後,一直以來兩國邦交都是以叔侄之稱,雖然南宋的朝廷都不認可,但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然而這種叔侄的兩國邦交,自從當時宋金文化對決之後,因爲葉宇的勝出而徹底打破。之後根據協議,兩國由叔侄關係轉化爲兄弟之交!

這樣雖然在地位上有所上升,但金國仍然爲兄,而南宋屈居爲弟。不過這相對於叔侄而言,自然是上升了一個檔次。

兄弟之交,還沒有權利插手對方的婚娶之事。所以如今金國直接插手孝宗所指定的婚事,這無非是在行使長輩的權利。

外交就是如此微妙,若是一個不注意,就會成爲事後的一個笑柄。

若是今日孝宗趙昚按照完顏雍的函文辦事,那麼在這件事情上,就等同於默認了金國爲長輩的事實。

誰也不願意做個兒皇帝,這種被另一隻大手操控的感覺並不好受!

一個名分、一個權利,對一個人而言並不重要,但是對一個國家而言卻是致命根本。

……

“慶王,你有何看法?”

孝宗趙昚如今已經習慣了凡事詢問趙愷,因爲眼下也只有趙愷是他最爲倚重的人,更是將來大宋王朝的接班人。

“父皇,以兒臣愚見,此事不可貿然與金國決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慶王趙愷說道這裡的時候,似有深意的看了孝宗趙昚一眼。

而就是這一眼,孝宗趙昚已經明白了兒子的言外之意,隨即點了點頭道:“慶王所言有理……”

“陛下,臣有話要說!”孝宗趙昚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一直沉默的福王趙琢搶了先。

“福王,有話但說無妨,朕也想聽一聽你的意見!”聞聽福王趙琢有話要說,趙昚一臉慼慼然的只得應承。

福王趙琢面沉似水,但言語卻格外沉重:“陛下,臣認爲虞大人所言有理,聯姻和親是小,有失國家體面是大,還請陛下三思慎之!”

“這……”

而就在趙昚猶豫之際,突然殿外內侍來報:“陛下,大理寺卿張蒙求見!”

“傳!”

不多時,就見大理寺卿張蒙慌慌張張的走了進來,伏地便拜:“陛下,大事不好了!”

孝宗趙昚聞聽此言頓時神色一怔,隨即沉思問:“何事如此驚慌?”

“回稟陛下,金國使館昨夜慘遭殺戮,常駐我朝的三名使節已經全部身亡!”

“什麼,是何人所爲!?”趙昚聞聽此言,當即是驚詫的站了起來。

“正在調查之中……”

“混賬!還不快給朕去查!”

趙昚一聽沒有捉到兇手,當即是氣得是七竅生煙。而此刻大殿之上所有羣臣,也是各個噤若寒蟬默然不語。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了這種事情,無異於是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方纔還喧囂不止的朝堂上,這一刻徹底安靜了……

第111章 金蟬脫殼第102章 玉佩之中有玄機第695章 炮船開火搶登陸第217章 一路向西進行時第28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105章 柳家三代皆忠勇第90章 離山之前論改革第297章 柳千帆臨危受命第15章 何人爲證第241章 坐懷不亂第15章 宋金之戰近在前第88章 無根浮萍第78章 你倒是挺專業的第124章 不要懷疑我的話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190章 一萬戰俘並不多第64章 神力少年摔倒馬第783章 不單純的柴叔夏第1章 有豬一樣的隊友第170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94章 一場鬧劇第51章 甜棗大棒雙混合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59章 牢獄風波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108章 可惜知道太晚了第316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69章 女人多了也犯愁第82章 秋闈州試第39章 盛夏將過秋已到第291章 宋金鏖戰進行時第34章 飛蛾撲火第159章 頭痛欲裂猛撞牆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76章 吃喝玩樂第231章 突如其來的兇險第183章 各方勢力暗窺探第15章 擲筆斷絃第116章 父子二人心思異第11 名爲清流第265章 東臺閣上認親母第161章 捷報傳來引朝爭第45章 一語三意第136章 宣旨回京第192章 多謝成全第297章 柳千帆臨危受命第46章 新任知縣第596章 完全失控的宋軍第771章 雙方撕咬紛爭起第73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331章 葉宇版軍制改革第77章 一不小心閃到腰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191章 有聲有色第4章 一場好戲第252章 葉宇的另類剖析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800章 談判桌上話爭鋒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86章 趙悌之死第24章 硤石山中遭埋伏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293章 人未至,威已施第299章 識破戰術另謀法第342章 何謂十六字箴言第69章 女人多了也犯愁第108章 三元定頂第41章 火光赤巖映天起第259章 你真的運籌帷幄第125章 一片青天第237章 虞杭坤順利歸附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第122章 陛下微臣不同意第323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64章 出水芙蓉配妙詞第203章 有備而來第337章 走向覆亡的金朝第69章 女人多了也犯愁第13章 此事過後立儲君第197章 可是我卻當真了第187章 勸降已是不可能第24章 天子之劍第164章 葉宇心中兩詩人第205章 葉宇被逼撤北漠第55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613章 峰迴似有路轉時第782章 趙斌皇太子第66章 舌戰羣儒第3章 讓你背後暗發涼第192章 多謝成全第29章 竹杖銅錢第237章 移花接木第800章 談判桌上話爭鋒第160章 生命盡頭恐遺恨第85章 各懷心思謀求利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255章 麻辣鴿弊第247章 擔任主考第15章 擲筆斷絃第140章 曠世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