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萬物之始誰爲先

而對於始作俑者的完顏允中而言,這終南山他是志在必得,因爲這關乎着他將來的命運前途。

他以爲開出如此刻薄的條件,這些牛鼻子老道會知難而退乖乖地讓出終南山,可是不曾想這羣牛鼻子如此的決然

既然這羣牛鼻子不識擡舉,那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於是冷言道:“既然如此,那就開始吧”

佛道之論宣佈開始,按照客隨主便的禮儀來說,理應由空寂大師率先發言。但是空寂大師自從方纔宮外辯論之後,便開始沉默寡言起來。

全真七子之中當屬譚處端最爲直爽,但因爲方纔空寂出言質疑道家典籍,已然讓他心生不悅,故而便主動發言:“方纔空寂大師揚言我道家典籍真僞難辨,不知可有依據?”

“依舊?出家人不打誑語,老衲所言自然是有根有據”空寂大師緩緩睜開雙目,語態平和的迴應道。

“哦?那願聞其詳”

“漢朝史官司馬遷所撰寫《史記》其內容包羅甚廣,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老衲請問,在這以紀傳體爲綱的鉅作史書中,可曾提到‘老子化胡,的絲毫跡象?”空寂禪師在詳述《史記》的總綱之後,便拋出了一個重要依據

“呃……這個倒是沒有……”

空寂禪師沒有停頓,隨後又問:“老子,名李耳,又名老聃,請問他所著何書?”

“《道德經》”

“除了《道德經》之外,可還有其他著作流傳於後世?”

“……沒有……”

“阿彌陀佛,那請問這《道德經》中可有提到‘老子化胡,的典故?”

到了這個時候,譚處端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因爲《道德經》乃是道家的聖典,在他們修道之人的心目中,這《德道經》的地位猶如基督教的《聖經》。

可正如空寂禪師所追問的那樣,在這《道德經》中還真沒有老子化胡之說。雖然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但也是對方攻擊反駁道家的一個理由。

“最有權威的歷史書籍《史記》中,未曾說過化胡之事;李老君自撰《道德經》中,也未有隻字片語的提及,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這……”譚處端被反駁的無言以對,當即鬱結的坐在蒲團之上默然不語。

《老子化胡經》裡,老子說:“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淨夫人口生,託陰而生,號爲悉達,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爲佛陀……”

天竺,其實就是後世的印度,就是那個整天跟中國叫板的印度。

悉達,全名是喬達摩·悉達多,就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的俗家姓名。這樣推理的話,“釋迦牟尼”就是尹喜的後身,又是老子的徒弟。

這篇《老子化胡經》將道家的地位推到了至高地位,而後來的佛陀釋迦牟尼就成了老子的徒弟,如此便也間接說明了道教早於佛教。

這當然是道家典籍《老子化胡經》中的論述與觀點,但一直被道教衆人所信奉

尚且不論這兩教的起源誰先誰後,但是這種說話成了佛道雙方爭執根源所在,已然是個延續千年的事實。

所以這一次空寂禪師可謂是有備而來,從根本上引經據典駁斥全真道人。

首陣已然敗下,這是出師不利的節奏,全真第五子玉陽子王處一,撣了撣拂塵鄭重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王處一此言雖然玄奧,但是其根本意思是在說,有一物混沌而成,乃是天地所生,不知其名,用字表達是爲“道

闡述‘道,孕育天地之始,顯然是早在佛教之前

“阿彌陀佛,有物混成,爲何此物本體是混沌?若本體稱之爲混沌,那麼在開天之初,已然自成唯一。便不是‘道,所生,真人說出此言,豈不稽疑?”

空寂禪師輕捻佛珠慈眉善目,輕言笑語之間就將王處一駁得是語塞難言。

因爲道家典籍《道德經》中曾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空寂禪師也正是以道家的名句典故予以反擊。

道生一,然而混沌之初本就唯一,又何來道之所生?

所以王處一方纔的那句話,徹底被空寂禪師打了臉,這個臉不僅打得響亮,而且還暗諷王處一道法不夠精深,竟然說出自相矛盾的話來。

在王處一敗退之後,清淨散人孫不二靈機一動,便開口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此道生萬物,雖居於混沌之後,但卻生於萬法之始”

孫不二是全真七子之中唯一的女性,乃是大師兄丹陽子馬鈺之妻,她這番言論是在替王處一解圍,同時也是藉着這個話題闡述自己的觀點。

道乃萬法之始,那麼佛法自然而言就位居在後,這個論點運用極妙,有種借力打力的意思。

空寂禪師顯然對於孫不二的借題發揮很是愕然,方纔他就是以‘道生一,這個理由,反駁了王處一的主觀論點。

如今孫不二借題發揮,事情可就真的十分難辦了

因爲空寂禪師若要反駁孫不二的論點,那麼就要否定“道生一…道生萬物”這個依據。而這個依據若是否定,也就說明他之前反駁王處一是不合理的。

這是一個進退維谷的死衚衕,馬鈺與丘處機等人聽了孫不二的這個論點,頓時個個面色鬆弛了不少。

完顏允中見空寂禪師面露難色,他的心中卻是一沉,他雖然此刻有些擔憂,但也知道自己幫不上忙,故而也只有靜靜地坐在一旁。

沉思片刻的空寂禪師,隨後擡起雙目,口唸佛偈:“阿彌陀佛,若道是有知,則惟生於善,何故亦生於惡……”

“呃……”

完顏允中也是飽讀佛道經書之人,對於方纔空寂所面臨的死衚衕他也暗自擔憂,如今空寂禪師獨闢蹊徑以善惡質疑孫不二的論點,既達到了不推翻之前論據的同時,也讓孫不二難以迴應。

第154章 葉宇現身成都府第3章 讓你背後暗發涼第28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607章 深陷重圍難生天第49章 清流河岸第301章 引蛇出洞再開局第75章 抓了你的小饅頭第52章 此番盪漾真不好第32章 林中相談第171章 一場大火第238章 父子二人乘御輦第255章 麻辣鴿弊第324章 朕要燕雲十六州第8章 清流大學羣情奮第292章 揚州城下戰鼓起第191章 有聲有色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78章 你倒是挺專業的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119章 大肆收禮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186章 出乎意料第255章 秦王府中逢異變第353章 此後再無完顏氏第39章 鐵嘴黑鷹第329章 一種無聲的打臉第762章 遼軍潰逃五國城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13章 是非分明第520章 一人牽動兩思憂第758章 什麼是連環戰局第11章 古爲今用第261章 由不得你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203章 忽聞噩耗心難平第321章 將道教立爲國教第50章 兩國邦交暗爭鋒第42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81章 不懂詩意一羣人第269章 趙氏太祖耍心機第98章 病情惡化難醫治第37章 黃龍吸水第599章 王處一前來獻策第89章 青出於藍第59章 上元佳節第80章 笑將酒灑一窗風第65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08章 機緣巧合見入口第5章 量體裁衣第340章 臣妾真的做不到第46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第303章 見血封喉箭啐毒第545章 張說被逼三跪拜第97章 酒樓受辱第92章 進退兩難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4章 永生銘刻炎黃魂第12章 男上女下第8章 沐浴春天第92章 撿個師傅第9章 一株茶花惹心幽第40章 冷麪死神夜孤狼第166章 論語二字另類解第794章 你先抱個美人歸第762章 遼軍潰逃五國城第308章 大宋皇帝的口諭第768章 世上再無五國城第152章 二把刀力斬敵帥第109章 五行八卦困二人第177章 十萬大軍伐西夏第263章 自古忠義兩難全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158章 三觀盡毀第237章 移花接木第309章 三軍強勢逼開封第291章 宋金鏖戰進行時第233章 葉宇無奈地決定第60章 滁州之地我爲法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80章 笑將酒灑一窗風第24章 硤石山中遭埋伏第539章 三國結盟碾壓來第85章 來者不善第79章 願爲兄弟退一步第521章 鳳陵客再次出招第53章 無奈留宿 寒山寺第26章 注意形象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307章 月下醉劍問平生第313章 帶兵搜查慶王府第39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66章 以簡化繁第660章 你,可曾後悔過第134章 軟硬兼施第781章 陳年往事陳年酒第733章 帝都的繁華夜市第131章 彎道拐多易便秘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156章 舊病復發即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