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兩國邦交暗爭鋒

再則就是關於大宋與日本、高麗兩國的外交關係,在這件事情上葉宇是主動請纓,願意親自與兩國的使臣進行洽

對於葉宇的這個請求,慶王趙愷沒有理由去拒絕,因爲這件事情由葉宇出面也較爲合適。

從身份上來說,他趙愷如今雖是親王,但已經有了皇儲之權,若是以這種身份去與兩國的使臣恰談,很顯然自降了大宋的地位。

然而若是一般的朝中官員出面,似乎又顯得對兩國使臣不夠重視,所以由葉宇這個皇帝義子出面恰談,倒是十分的合適。

從內在因素來說,高麗的內部權利爭鋒一事,是葉宇洞悉了其中玄機,所以在與高麗使臣洽談的時候,才能夠步步佔據主導

而日本使臣平清盛與秋宮美子,趙愷能看得出這個日本公主對葉宇有意思,所以由葉宇出面應對日本的恰談,也是最好不過的一種選擇。

高麗的館驛之中,葉宇看着對面虎背熊腰的李義府,輕聲道:“李將軍,關於此次來宋所發生的事情,本官深表遺憾”

“葉大人客氣了,若不是葉大人撥開雲霧,李某還不知道身邊竟有一個奸佞之徒。此前情況不明,李某卻對葉大人謾罵無禮,還望葉大人海涵”

李義府倒是敢作敢當,絲毫不避諱此前在刑部對葉宇的無禮。

“李將軍客氣了,葉某並非是迂腐之人,恩怨分明方爲真性情,這一點葉某不但不會怪罪,還對李將軍甚是欣賞

李義府尷尬一笑,隨即雙手抱拳深施一禮:“葉大人見笑了”

寒暄了幾句之後,葉宇便直接步入了正題:“此次本官前來,是代表大宋與貴國商議兩國邦交之事,不知李將軍有何看法?”

一提及兩國的邦交之事,李義府頓時來了精神。

因爲此次他們來宋就是爲了此事,如今拖了兩個多月依舊未有結果,這本身就是一件極爲磨人的煎熬。

再者由於世子王裎的身亡,雖然與他李義府沒有絲毫關係,但是回國之後她也難逃失職之罪

若是能夠與大宋談攏兩國聯盟之事,他至少可以回國將功贖罪。

“葉大人,您應當知道,我高麗本土在隋唐年間,已有高句麗政權與天朝往來。千百年來雖政權幾番更替,但終究與中原是同氣連枝一脈相承”

“而那東瀛日本不過是個化外蠻夷島國,多是海盜聚集之地不服教化,豈可有信譽可言?與大宋天朝可謂是天淵之別,這其中的孰親孰遠,葉大人應該能分的清楚……”

李義府這一番話說的是振振有詞,分析道理來,也是條理清晰句句在理。

可葉宇卻是撇了撇嘴,隨即訕笑道:“李將軍所言倒是句句在理”

“哦?那葉大人是答應了?”

“有嗎?本官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況且李將軍說的也只是片面之詞罷了”葉宇說着將手裡的茶盞重重的放在了桌案上。

“同氣連枝一脈相承?說得好高句麗政權,將大隋朝數十萬陣亡將士的屍骨築成了一座京觀,那京觀之下的森森白骨屍山血海,幾十萬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斷地嘶喊,這就是所謂的一脈相承?”

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爲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觀”

葉宇冷眼盯着李義府,沒好氣道:“說到信譽二字,無論是高句麗,還是當下的高麗王朝,都不過是朝秦慕楚的反叛民族”

“葉大人,還請慎言”李義府聽了葉宇如此出言不遜,當即就鐵青了臉色,若不是關於兩國的邦交,恐怕早已經是拳腳相加了。

“慎言?因爲貴民族的視信譽爲玩物,使得隋唐兩朝都是敗在了爾等的信譽之上李將軍,你敢說本官說的不對

“這”

葉宇這一番爭鋒相對,讓李義府頓時變得有些尷尬,因爲也說得也的確是實情。

不過這個時候不是歸咎於對錯的時候,因此李義府反駁道:“葉大人此言差矣,兵不厭詐自古有之,輸贏只在於結果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歷史上的高句麗,也就是宋朝時期的高麗,甚至可以說是後世的朝鮮與韓國,中國封建王朝對這個彈丸之地的國家,其實沒有真正意義的勝利。

強大的隋朝可以說就是亡在徵高句麗上面,這樣就對後來者造成了一個陰影,甚至這個陰影會被無限誇大乃至神

6年唐太宗率六軍從洛陽出發,御駕親征高句麗。唐軍渡遼水,在初勝後,安市城守軍殊死抵抗,使唐軍至九月仍未攻克。

高句麗反覆詐降騙得唐太宗不能速勝,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唐軍被迫班師,數萬將士殞命沙場。

盛唐太宗時期,仍舊未能解決高句麗的問題,這宛若魔咒一般緊緊地勒住了漢人的神經。

至於小說撰寫的《薛仁貴徵東》,那不過是寫的一小段勝利,以及大肆的渲染功績罷了

直到公元6b年,武則天派大將李鼽帶幾萬唐軍就破了平壤城俘國王,高句麗這才亡國。

後世強大的元朝兩徵高麗依舊不果,反而因爲颱風損兵折將,然而這就給明朝朱元璋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明朝也因爲畏懼“天命”而沒有對於遼東下手。

這之後又輾轉到了共和國,雖然我大天朝是朝·鮮的老大哥,但抗美援朝之後,三八線的另一半的韓·國依舊沒有徵服。

無論是內在原因,還是被迫於外在原因,但總而言之,我中原將士死在那片土地上的何止百萬?千萬?

所以在葉宇的潛意識裡,無論是日本還是高麗,這兩個民族其實都是半斤八兩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這句話說得好”

葉宇眼角微微跳動了一下,隨後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冷笑道:“聯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大宋要跟日本聯盟,因爲他們給的東西比你們多”

“葉大人,此事萬萬不可啊,那東瀛日本乃是窮鄉僻壤,豈能給出天朝優厚的實惠?若是大宋與日本聯盟,我高麗只能求助於大金了……”

“金國?”

葉宇聞聽這兩個字眼,頓時眉頭一擰冷哼道:“少用金國來威脅本官,我大宋與遼國邦交親密,本官更是與南院大王頗有深交”

“這是南院大王的軍中令牌,李將軍不妨瞧一瞧”葉宇說着從腰間取下一枚令牌,隨意地丟在了桌子上。

李義府垂目定睛一瞧果然如同葉宇所說,令牌上刻着南院兩個篆字,虎頭雕文甚是古樸。

看着李義府神色有些愕然地李義府,葉宇心說這蕭朵魯布送的令牌還真管用,隨即沉聲道:“本官就不相信,我大宋與遼國兩面夾擊,還鉗制不住一個金國?”

“今日的大宋已非昔日之大宋,而今日的金國也未必是當年的金國。所以李將軍,你覺得金國會爲了你一個小小的高麗,而妄動於戈攪動戰火紛飛嗎?”

注:隋唐時期,稱爲高句麗,宋朝到明朝初期稱爲高麗,之後成爲遼東的一部分,直到共和國的時候,分裂爲朝鮮與韓國。

反過來說,朝鮮與韓國合在一起,就是古代的高麗王朝

第173章 救你出去第229章 臨行前的送別宴第249章 瞞天過海另有因第117章 地 朝堂風波第68章 只爭朝夕第76章 強扭的瓜很解渴第39章 月坡亭下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105章 亂草歸整第184章 小河岸邊表白聲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6章 沒有看法第47章 對話雙王暗謀生第36章 暗潮涌動是非明第241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86章 勤學苦練第69章 女人多了也犯愁第606章 天上地下詭異生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275章 車中旖旎第341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155章 各懷心思談笑間第100章 古籍記載是血咒第146章 太白酒樓第170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64章 出水芙蓉配妙詞第58章 好色者來第25章 媚兒代筆第302章 潁州城下戰火燃第286章 我玩剩下的把戲第124章 德壽宮中探緣由第31章 才子佳人第317章 民心究竟是什麼第111章 讓我脫衣是何意第172章 好人永遠沒好報第86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85章 各懷心思謀求利第316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105章 黑夜無聲隱殺機第19章 武將寧爲亂世狼第152章 口舌之爭第139章 一起上吧第61章 浴火重生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253章 貢院之外第257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766章 刀出鞘、必飲血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62章 名動天下第1章 有豬一樣的隊友第35章 大卸八塊第237章 移花接木第124章 不要懷疑我的話第602章 格外心事暗謀生第253章 貢院之外第768章 世上再無五國城第52章 公主殿下失蹤了第795章 迷離黑夜露殺機第262章 佘侗誠的好消息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60章 葉宇比他更優秀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50章 兩國邦交暗爭鋒第109章 五行八卦困二人第62章 白髮女鬼尋上門第26章 後續計劃進行時第7章 天生犯賤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138章 衆望所歸第595章 百姓之外不留生第177章 十萬大軍伐西夏第96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230章 黎大隱又開詩篇第66章 舌戰羣儒第33章 退敵只在彈指間第309章 三軍強勢逼開封第92章 進退兩難第87章 純屬扯淡第52章 算無遺策第78章 瘋癲和尚第130章 特來討教第237章 移花接木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790章 輸在你手中不冤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61章 雨打沙灘萬點坑第267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303章 包天初會柳千帆第70章 帝王之術第552章 大戰將即蓄勢發第735章 醉仙樓中風波起第149章 黎大隱突襲營盤第5章 量體裁衣第302章 潁州城下戰火燃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779章 三器組合異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