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

大隋的官員給俸,爲四種,分別是祿米,職分田,月俸,力課。

作爲五品官李重九收入還算不少,楊廣體念懷荒鎮缺衣少食,故而特地着人特將俸祿,一概折算爲米糧犒軍。

這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楊廣任命李重九爲上谷郡通守,並負責平定盤踞於上谷郡境內,有歷山飛魏刀兒聚集的十餘萬,ri益猖獗的流賊。

聽到李重九加上谷郡通守時,周旭等人皆是大喜。

通守雖不比郡守,但在郡守不在時,李重九就等於是牧守一方的地方大員。上谷郡之中,屬李重九算一把手。

周旭,姬川,劉易他們三人,他們本以爲來懷荒鎮戍邊,這輩子要老死於此。但眼下一轉眼之間,李重九成爲通守,他們作爲最早投入陣營的幕僚,亦然跟着水漲船高,不僅前途可期,將來甚至一郡的佐貳官,也是有望。

這並非是他們妄想,大隋開國之後,雖廢除沿襲上千年之久的徵辟制,將地方人才選拔皆歸於吏部。

但畢竟多年來的制度還是根深蒂固,作爲地方郡守,還是可以自行招募各郡的佐貳官,朝廷只是做個任命的形式而已。

不過周旭他們要想上位,這一切需要李重九先收復了上谷郡,平定了叛亂,纔有可能。

李重九亦同樣高興,楊廣此舉,正是想要睡覺時,給你送來枕頭。他正有心進取上谷郡,而這確實是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

若攻取了上谷郡自己的地位,大不一樣,不說每個男兒心底都有逐鹿天下的野心。

就算是退一步,李淵就是再介意自己寒門出身,也不會看在一郡之守的份上,將李芷婉嫁給自己。

到時候李重九與李淵,就結成同盟。

若是將來李淵,李世民奪取天下的大勢不可逆轉,那麼李重九也沒有必要,逆大勢而行,先歸附李家,作李家駙馬爺也不錯,最後再看看玄武門之變,從中是否能最後爲自己找到一絲機會。

草原上民風彪悍,還是中原來得好,當下李重九,有幾分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上谷郡上任了。

李重九當即安排鷹揚府的人事任命交給門下省宣旨的官員,由呈上吏部報批。

除了副手鷹擊郎將空缺,不可自己任命外,王馬漢,曇宗,英賀弗,額託作爲校尉報上,校尉皆是正六品。

長史空缺。

姬川爲錄事參軍,周旭爲司馬,劉易爲倉曹參軍。

這個當然是走個過場形勢,吏部一般是會同意李重九這些舉薦的。

之後門下省官員在懷荒鎮住了幾ri後,又看了李重九蒙館的建立,見了軍官以及孩童一起讀書,不由是嘖嘖稱奇。

又聽李重九用番人爲軍,不免又替他擔心了一下,告誡李重九一番番人不可交心的道理,之後門下省官府這一番替天子巡牧還算滿意,逗留了一番即返回東都向楊廣覆命。

李重九當然也十分上道的給他送去了一份不菲的程儀。

隨着任命一下,懷荒鎮之內,官吏也算是各司其位。雖大事小事不斷,也算官員們可以自行解決。

加上草原上冬季已臨,交通斷絕,若是白毛風一刮,不可能有任何部落在此時候出行。所以整個冬季之中,暫不用擔心有突厥,契丹部的人,前來攻打。

李重九讓姬川他們三人,一併商議cāo辦懷荒鎮內政,而府兵cāo練則交由王馬漢,曇宗,英賀弗,讓他們自己負責。

至於戍軍各有旅率看管,民戶裡也有黨長,里正一級一級相互監督。

李重九完全可以安心放手,讓自己手下代自己處理懷荒鎮之事。

他決定乘着大雪還未完全覆蓋,往上谷郡走馬上任。

上谷郡眼下賊勢雖十分浩大,連郡治所在的易縣都被已被攻破,現在上谷六縣之中,也只有飛狐縣尚在據守。

準備了數ri後,李重九命令人趕製了一面旌旗,上書大隋上谷通守李七個大字。

制旗完成,李重九就帶上額託,加上全部由甲騎組成的突騎團,從懷荒鎮出發,前往上谷郡。

從懷荒鎮往上谷郡,從地圖上直接距離,應從最近的涿郡的懷來縣走,但是這裡有小五臺山阻隔,軍隊一般無法翻山越嶺。

故而李重九他們必須繞百多里路,從懷荒鎮進入外長城,再從雁門郡的靈丘縣,走飛狐道,再至上谷郡。

突厥來犯時,靈丘縣遭到攻擊最慘烈,全縣幾乎一空,這次李重九重返靈丘縣時,仍是一片毫無人煙的樣子。

而靈丘縣縣城,城牆殘破,在突厥攻破後,三千軍民皆是戰沒,而城池被突厥人放了一把大火,化爲了廢墟。

靈丘縣雖十分殘破,但地理位置重要,後來改名爲蔚州,就是衆人所知的燕雲十六州之一。

此地也是後遼宋之間對峙的邊境線。

過了靈丘縣,就直接取道飛狐道漸漸前往上谷郡飛狐縣。

扼守飛狐道的飛狐口,乃是太行八陘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山西出入河北的要道。

在此險關疊疊,山勢陡峭,乃是太行山的最東端。

燕雲十六州割讓之後,北宋外長城的險要皆失,故而北宋朝廷只有以雁門天險,飛狐口一帶,依靠拒馬河沿線修築了一條防禦契丹的防線。

這一防線,失去了半個太行山,以燕山天險,故而宋與遼的作戰之中,一直處於不利。

過了飛狐口,也就是一腳從山西踏入了河北,眼下已不是雁門郡,而是上谷郡之地了。

飛狐縣位於雁門郡最東,拒馬河繞縣而過,直注入掘鯉澱之中,也就是今ri的白洋澱。

李重九兩百甲騎到達時飛狐城下時,所見城池似不久之前,經歷過一場慘烈的攻城戰。

在滿地殘雪上,廢棄巢車傾倒在城牆下,穿着灰衣的屍體,三三兩兩散佈在城牆下,鮮血早已乾涸,屍體應該凍成了石頭一般硬了。

而最慘烈還是,城門之處,城牆被燒得幾乎如炭sè一般,那城樓索xing就被燒去了一半。

眼下城頭上大隋的紅旗,仍是歪歪斜斜地掛着,整個飛狐縣彷彿皆是了無生氣一般。

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