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

李重九睡了一夜起牀後,服侍他的老嫗,當下給他和平平端上,一大碗羊雜湯。

兩人剛喝到一半,就看見一人披頭散髮地跑進來。

李重九看了好久才認出,這如同叫花子一般的乃是奉命作韻書的周旭。

周旭似餓了幾ri,一見李重九手上的羊雜湯,當下也不顧燙嘴,稀里嘩啦地喝了起來。

平平見了對方這個樣子,趕緊端着熱氣騰騰的羊雜湯到一旁,慢慢舔着。

李重九見了好笑,當下又讓老嫗,再端上一碗羊雜湯來。

見周旭一碗湯水連着羊雜,吃得是乾乾淨淨,當下李重九才問道:“韻書編得如何了?”

周旭將額頭的亂髮一撥,然後拿出幾張麻紙來,言道:“侯爺,這是我和幾位書辦,窮十ri之功,又三ri不眠不食,整理出了三十六個聲類字,二十五個韻字。”

周旭如此,亦是十分欣喜。

李重九看了紙張上,滿滿寫着,端透定泥,jing清從等字。

要知道隋唐時,中原漢話後世言語不同,中國言語,歷經上古,中古,近代三個不同階段。

隋唐語言乃是中古漢語,其話音不可以用,現代拼音中啊,哦,鵝,依,嗚,籲來表達。現在李重九所講的中古漢語,近於類似現代很多地方方言,如閩南語中就存有唐音。

譬如很多古詩,現代漢語讀不押韻,但用地方方言一讀,即可押韻。

李重九看了一下,隨便說出一個漢字,周旭即可用一個聲類字加上一個韻類字,組成他的讀音。

如此教習時,可以先認這六十個聲韻母字的發音,即可在標註之下,念出每一個漢字的讀法。

李重九十分欣喜,言道:“此真是天下之幸,周先生,我就讓你爲懷荒鎮蒙館的教諭,爲百姓教諭樹人,從寒門之中選拔人才。”

周旭聽了神sè振奮,拱手言道:“多謝將軍,吾當鞠躬盡瘁。”

次ri,草原之上大雪簌簌而下。

四周一片天寒地凍,懷荒鎮城門四閉,無人出城。

即便是李重九正在訓練的一府府兵,也只是在駐地校場裡,簡單cāo練,沒有出城shè獵。

大雪正是讀書天。

李重九當下傳令下去,在懷荒鎮之中,招收五十名未滿十六歲的孩童讀書發矇,此乃是義學,不要束脩。

而府兵之中,除了必要的留守以外,凡是隊正,隊副,旅率,旅副,校尉以上將官,皆必須到蒙館報道。

至於奚部的將校,也被強制拉入社學,當然他們不是識字,而是請通突厥語和漢語的人,教授他們漢語。

至於周旭周教諭,則聘了三個書辦,一併擔任學究來負責教學。

蒙館就設立在,鷹揚府衙旁邊,李重九十分惡趣味地在蒙館上面題字,名爲希望蒙館。

開館當ri,周旭帶着五十名孩童先對着孔子像祭祀一番。

而那些軍漢們則是各個頭大如鬥,一個個叫嚷着與其叫他們舞文弄墨,還不如他們對付一百個突厥勇士。

不過軍令如山,在李重九嚴令之下,所以人硬着頭皮來到蒙館裡,規規矩矩地坐着,聽周旭授課。

此外,李重九還申令,這些軍士若在完成蒙館三個月學習,最終考覈不合格者,一概在一年內不可晉升,這一下所有人都老實了。

於是可見在大雪紛飛的ri子裡,懷荒鎮的蒙館之內傳來了朗朗讀書聲。

在一片清雅的濡音之中,伴隨着漢子們粗豪的嚷嚷聲,而一旁的番館中,一羣奚人則是用極重的胡音念着漢話:“殺!殺!殺!”

“繳械不殺!”

每到這時候,在一旁窗外凝聽的李重九臉上,即露出了一抹笑意。

這些寒家出身的孩子們一個個都知道讀書的機會是多麼不容易,故而臉上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而平平雖沒辦法如其他孩童般念出聲來,但是一雙眼睛也是瞪得大大的,將一字一字聽在耳裡。

至於那些軍漢們則是,明白這關係到他們晉升,儘管一個個是抓耳撓腮,幹咬筆頭的模樣,但是都不敢怠慢……

希望蒙館,都是白天上午授課,放學之後,周旭則是將千字文默寫一遍,並在每個字上都標註下上下字的切音。

周旭作韻書實際上又有個大問題,他是上穀人,所以帶着嚴重的地方腔,不說與當時京洛一地的官話有區別,與後來金陵洛下音更是差了懸殊。

但李重九也不管這麼多了,先趕鴨子上架再說。

待十ri後,六十個聲韻字教習完畢,蒙學的孩童,就開始教授他們千字文。

而軍官們,則是教他們一些簡單的軍令。只是要求,他們在三個月之後,能認識千個漢字,能看懂簡單的軍令。

隆冬時節,正在懷荒鎮全城緊閉,爲來年作準備的時候。

一行手持節杖的騎兵,卻踏破了積雪來到懷荒鎮門下,言道:“快開城門,我們是東都來的,給冠軍侯傳旨!”

驗明正身後,李重九當下不敢怠慢,當下大開城門,率領鷹揚府上下重要官員,將領出門迎接。

李重九當下將一身,代表大隋五品高官的紫sè戎服換上,分外奪目。

前來傳旨的是門下省的官員,一見李重九亦是十分客氣,一口一個冠軍侯叫着。

當下進入了鷹揚府,門下省的官員看李重九所住條件簡陋,不免又褒獎了幾句,爲國奉公之類的話……

於是李重九擺上香爐,門下省的官員當下肅然,朗聲將詔書唸了一遍。

這詔書乃是敕書形勢,聖旨用黃麻紙所書。

衆人聽得仔細,主要是對李重九這次擊敗突厥,契丹戰功的褒獎,褒獎的內容,乃是賜下三百匹錦帛,這並不算什麼。

之後乃是懷荒鎮鷹揚府開衙的許可,李重九正式授予正五品鷹揚郎將,一切府內官員可自己任命,到時候將之報給朝廷,朝廷再授予流品。

同時朝廷還給李重九,懷荒鎮官吏補發了六個月的官俸,官俸是以祿米的形式發放。

因爲李重九是外官,所以是按照治下戶數多少比例給俸,此外封爵,還有五品官的福利享受,五十畝的職分田待遇。

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七章 遊獵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