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反攻(一)

“二位將軍,早聞貴部大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啊!”李將軍難言內心的激動“如果,我軍如果再多一些這樣的虎賁,何愁倭寇不滅。”

“長官謬讚!”潘辛二人幾乎同時說道。

“二位將軍,不辭辛苦來到第五戰區,還望服從命令、奮勇殺敵。”李將軍之所以說這句話也是出於無奈。這第五戰區軍隊來源太龐雜,幾乎囊括了全中國各個主要地方實力派的軍隊,桂軍、川軍、晉綏軍、新西北軍各部、東北軍殘部,現在****在即又來了第一戰區的中央軍和第六戰區的華僑軍。說起來兵強馬壯,可是這麼龐雜的部隊,各部如何協調,如何配合讓李將軍頭疼不已。

對於李將軍的心思,這兩位來自現代的軍人心裡自然明鏡兒似的。“長官放心,我們奉命來到長官麾下,任憑長官驅策,效命疆場。”

李將軍點點頭。他通過華僑軍在以往戰鬥中的表現,尤其是聽到薛嶽將軍和張自忠將軍的描述,他對這支部隊可以說給予了非常大的希望。“辛師長的摩步師作爲戰區機動部隊,潘師長的坦克部隊和辛師長所部的鐵甲戰車拆分到各個****主力部隊以加強他們的突擊力量。”

潘瑜琳和辛兵一聽李將軍這個方案不禁哭笑不得。二人相視苦笑了一下。“怎麼,二位對這個方案有意見?”

該怎麼向這位對裝甲作戰幾乎沒有概念的司令員解釋呢?潘雲林斟酌了一下,說道:“長官,我對於這個方案有自己的看法。裝甲戰車不應該向日本人那樣,分散到步兵部隊爲步兵提供火力掩護使用而處於從屬地位。相反,應該集中使用形成主要突擊力量,它始終在戰鬥中始終都應該處於獨立和主要的作戰力量。我認爲(潘瑜琳臉紅暗自紅了一下,但是爲了能夠讓李長官更快的明白裝甲作戰也只能如此了)凡是有攻擊能力的武器,凡是能幫助其他兵種前進的武器,自然就應該算是一種主要武器。至於說戰車是否應該配屬給步兵的問題,可以用下列假想戰役來做一個澄清說明:假設紅、藍兩軍都有100個步兵師和100個戰車營。

紅軍把所有的戰車配給各步兵師,而藍軍將其集中編成裝甲師,由最高統帥部加以直接控制。假使戰線長度是300公里,其中100公里是戰車所不能通過的;100公里是戰車很難運用的;另外100公里則是適於戰車活動的地形。那麼在實戰的時候就會有下列現象發生:紅軍戰車分配各師,有一部分戰車配置在戰車所不能活動的地區,結果英雄無用武之地。另一部分戰車雖然可以活動,但受地形限制太大,使它們成功的希望變得非常微弱。在便於戰車活動的地區,紅軍所能使用的戰車只是它全部兵力的一小部分。反之,藍軍則不同,它可以將全部的裝甲兵集中在一起,用在最有利的地區,以求產生決定性作用。所以,需要集中的不是步兵,而是集中戰車。”

“是啊!”聽到潘瑜琳大段背誦古德里安的理論,他也來了精神:“由於鐵甲戰車的運動速度遠遠高於步兵,如果把鐵甲戰車與步兵結合在一起就好比把拖拉機與馬連在一起。要求它們共同在在火炮協同下作戰是難以想象的。最近在諾門罕發生的日蘇之間的作戰,日軍之所以不敵蘇軍,雖然因素很多,但是這和蘇軍採取集羣使用戰車日本人分散使用不無關係。”

接着,兩個人爲了徹底打消李將軍分散使用坦克的念頭,又用了很長時間向李將軍仔細解釋現代裝甲作戰的理論和戰術問題。能夠走到李建軍這樣位置的人沒有蠢材,雖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他充分理解裝甲作戰的理論有點難爲他,但是,兩個人一唱一和深入淺出的解釋也讓他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看到李將軍打消了當初的念頭,潘辛二人總算鬆了一口氣。李將軍之所以改變方案,還有一點原因非常重要,那就是這兩個師是華僑軍隊。他們連委座的命令都可以“有選擇的服從”,更不要說自己了。不過,他對二人提到的裝甲作戰這個新鮮的理論的確感興趣。三個人談了很長時間,越談李將軍對這二人越欣賞。漸漸的他們從戰術談到當前的戰局。

“武漢會戰後,”辛兵繼續說道:“日軍雖然成功進佔武漢,但此時日軍也處於過度延伸狀態,其多數常備與甲級後備師團,均已投入前線,猶未能摧毀我軍主力,而且日本人發現他們無可組織的陷入了他們一直想避免的持久戰深淵。

由於日軍的佔領區太過廣大,以致日軍雖一再增兵並且將駐軍化整爲零,駐防於大量的班、排級據點,以求控制佔領區。甚至於一個師團只能保持一個大隊的機動兵力,可對佔領區的控制成效仍微乎其微。

連續的戰爭必然導致日本本土的經濟持續惡化。導致日本陸軍不斷放緩擴軍進度,在短時間內很難再大規模增兵前線。包括我們當面的日本第十一軍在內的所有侵華日軍,事實上自武漢會戰後就日趨"守備化",就是爲了省錢以支撐國內的擴軍計劃。整體上日軍兵力不敷分配,第十一軍各師團也負有佔領任務,短時間內難以發動新的大規模攻勢,即便發動攻勢也只能發動局部且不深入的攻勢而已。”

“我們認爲我們應該把發功的目標放在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上面,而不應該着眼於收復失地。”潘瑜琳接過辛兵的話頭說道:“針對敵人當前的部署情況,我們認爲可以集中優勢力量攻敵一點,吸引周邊的日軍增援,然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援兵。以日本人表現出來的一貫作風,他們一方面會死守不退,另一方面會梯次派兵增援,這樣我們就可以不斷對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長江北岸地勢平坦,適合機械化作戰。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我們兩個師高速機動的優勢,實現大量殲滅日軍的目的。我們認爲,在當前的情況下,這種打法最適合我們。”因爲這種打法,需要強大的情報支持,對地形的充分了解以及恰當的時機把握。我們在本土作戰具備天然的優勢,”

李將軍一邊聽一遍頻頻點頭。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什麼滋味兒都有。華僑軍真是藏龍臥虎啊!連兩個沒有什麼名氣的普通師長尚且有這樣的膽略和見識,華僑軍能夠有如此驕人的戰績也不足爲奇啊!

“二位將軍認爲進攻什麼哪一點最好呢?”李將軍問道。

“信陽。”(注:虎狼之師撤出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再次進攻信陽,中隊進行英勇抵抗之後,最終還是被日軍所攻佔,戰局態勢基本恢復到歷史的真實狀況)潘瑜琳看到李將軍臉上掠過一絲驚訝遂解釋道:“信陽爲武漢的北方門戶,是日軍所必救之地。雖有一定難度,但是我們此戰不苛求光復信陽,只求大量殲滅來援之敵。”看到李將軍依然遲疑潘瑜琳又說道:“請長官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

“好!我同意你們的計劃。”李將軍站起身來頗爲感概的說道:“二位將軍之豪氣,令李某佩服!在其他方向我會組織部隊牽制日軍,祝你們棋開得勝。”

李將軍非常明白委座所說“我全軍抗日將士,要發揚決戰決勝精神,奮勇殺敵,收復失地!”的真實意圖。能夠“收復失地”當然最好但不是最爲重要的,“奮勇殺敵”殲滅日軍有生力量纔是這次冬季攻勢的主旨。以李將軍對委座的瞭解,發動冬季攻勢絕非因爲他的祖墳被小日本刨了(一國領袖不可能這麼膚淺)而是基於四點原因:一是確保滇緬國際交通線的安全。國民政府接受英美援助的通道只有粵港國際交通線和滇緬國際交通線。潮汕、南寧的失守,粵港國際交通線已被日軍切斷,滇緬國際交通線也因此受到日軍的極大威脅,隨時有被切斷的可能。爲確保這條重要的國際交通線安全,委座決心發動冬季攻勢,將日軍趕出桂南。

二是檢閱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打擊日軍的有生力量。按照第二期對日作戰方針,各戰區對所屬部隊進行了輪流整訓。到10月,第一、第二期整訓完畢,部隊戰鬥力大增,已堪一戰。打擊日軍的有生力量,並粉碎日軍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企圖,現在正當時。三是阻止汪僞政權的成立。8月28日,汪記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妄圖與國民政府分庭抗禮。汪精衛的投敵叛國,造成了國民黨內部的分裂與混亂,亦“對敵後人心士氣影響甚大”(委座語)。委座發動冬季攻勢,一方面向全國人民表達誰纔是正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阻止汪僞政府的成立。四是爭取更多的國際援助。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政府抗戰到底的決心以爭取到更多的外援,尤其是英美國家的支持。

因此,潘瑜琳和辛兵提出這個頗有些“大膽”的計劃他也並未阻攔。李將軍還有一個小心眼,那就是真正領略一下華僑軍的實力。爲了配合華僑軍隊作戰,李將軍命令臨時配給自己的第一戰區第2集團軍由駐馬店向信陽西北的平輿、正陽、新蔡方向進攻,牽制安徽方向日軍向信陽增援。右集團總司令張自忠指揮第29集團軍、第33集團軍、第55軍,以一部固守襄河兩岸陣地,鞏固大洪山南側各隘路口,以主力向日軍第16師團駐守鍾祥、三陽店進攻。中央集團總司令黃琪翔指揮第11集團軍、第45軍、第127師和第1遊擊縱隊,在高城至隨縣以西阻擊日軍;左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指揮第2集團軍及鄂東遊擊隊等部,對信陽東部的固始、商城進行牽制性攻擊。機動兵團總司令湯恩伯指揮第31集團軍,集結於棗陽東北地區待機隨時支援華僑軍的信陽作戰。第21集團軍兼大別山遊擊軍總司令李品仙指揮所部對沿江日軍據點和交通線進行襲擊,並以有力部隊對平漢路南段攻擊,威脅日軍後方。

近半年沒有打仗的潘瑜琳和辛兵,盼望這個機會不是一天兩天了,哪有不珍惜的道理。什麼人帶什麼兵,第1裝甲師第11摩步師的官兵沒有動員,就已經嗷嗷的又是血書又是決心書滿天飛。作戰命令剛下,全體將士全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瞪着通紅的眼睛咬牙切齒的去找小鬼子的晦氣去了。

第二十九章****(二)

第326章 南進(二)第439章 分治(四)第55章 斷尾(二)第386章 迴歸(六)第378章 謀定(三) (2)第362章 鏖戰(十五)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282章 猛料第111章 大戰(十六)第422章 南方(三)第327章 南進(三)第262章 孤城(三)第187章 反攻(七)第126章 客人第11章 煉獄(二)第446章 刺痛(四)第434章 貴族第19章 彼身(二)第425章 南方(六)第419章 準備(十)第16章 利刃(一)第21章 狸貓(二)第223章 無奈(二)第211章 策對(一)第77章 呼吸(十五)第24章 東線(一)第455章 終結(七)第315章 麻煩(一)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28章 東線(五)第436章 分治(一)第408章 迴歸(二十八)第175章 衝突(八)第378章 謀定(三) (2)第422章 南方(三)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115章 華北(三)第20章 狸貓(一)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309章 殘敵(二)第436章 分治(一)第22章 思謀(一)第226章 無奈(四)第137章 長江(二)第40章 報復第138章 長江(三)第457章 終結(九)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318章 驚蟄第220章 諸馬(六)第92章 風雲(一)第135章 合作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75章 呼吸(十三)第418章 準備(九)第133章 大師(三)第325章 南進(一)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355章 鏖戰(八)第171章 衝突(四)第257章 怒火(四)第100章 大戰(五)第370章 內訌第378章 謀定(三) (2)第126章 客人第324章 家園(三)第337章 南進(十三)第446章 刺痛(四)第193章 攻防(五)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367章 無奈第449章 終結(一)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78章 呼吸(十六)第179章 逢源(二)第410章 準備(一)第185章 反攻(五)第138章 長江(三)第108章 大戰(十三)第34章 算計(一)第250章 美援第452章 終結(四)第415章 準備(六)第371章 叛軍第5章 阻截(二)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190章 攻防(二)第190章 攻防(二)第347章 出兵(三)第186章 反攻(六)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24章 東線(一)第408章 迴歸(二十八)第220章 諸馬(六)第368章 難題第214章 支援第130章 風波(二)第176章 衝突(九)第239章 遠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