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

看到紹隆帝舉棋不定,朱沆也覺得紹隆帝登基之後,對宿衛禁軍及建鄴水師的清理負面影響極大,實在沒有拒敵於建鄴之外的把握,這時候也顧不上避嫌,諫言說道:“劉侯所言,乃持重之論,甚爲穩妥,還請陛下聖裁!”

“楊卿你最熟悉水師的情況,你覺得呢?”紹隆帝沒有直接回應劉衍、朱沆的話,而是看向楊茂彥問道。

楊茂彥出任御營使,節制宿衛禁軍及建鄴水師,剛纔也說定楊茂彥直接負責京畿防務,紹隆帝沒有急於迴應劉衍、朱沆的請求,詢問起楊茂彥的意見,看上去也合乎情理。

而楊茂彥呢,他追隨紹隆帝多年,怎麼可能不知道紹隆帝心裡想的是什麼?

當前之局面,不得不調京襄精銳往援京畿,但又不得不防範京襄會藉機謀算什麼。

現在王番、劉衍一口一個“徐懷”“徐侯”,怎麼不叫人心驚膽戰?

再者,楊茂彥他同????????????????時節制統領宿衛禁軍與建鄴水師,倘若叫建鄴水師西避,誰站出來負責節制建鄴水師?

是不是劉衍又會舉薦自己?

又或者他楊茂彥負責節制建鄴水師西避,再叫劉衍有舉薦自己執掌京畿防務的機會?

這不是又回到王番、劉衍剛纔一唱一和的套路里來了嗎?

楊茂彥看紹隆帝眼裡閃爍的神色,這時候也明白陛下內心是不允的,但接下來又不得不召京襄精銳東援,就不便直接揭穿他們的圖謀。

“敵軍勞師遠至,我軍以逸待勞,未必不能一戰,”楊茂彥沉聲說道,“能退敵則萬事大吉,不能退敵,水師撤回四周有堅堡環護的塢港,也不怕賊船能追殺進來。”

“絕不可輕敵大意,”聽楊茂彥完全沒有軍事常識的話,劉衍氣得額頭青筋直跳,說道,“戰不能勝,哪有從容退卻的餘地?再者水師所駐泊的塢港迴旋空間極小,虜兵從水陸並進,威脅極大。想當初進剿洞荊湖寇之時,徐侯率部攻佔赤山寨,數百計的賊船都在塢港之中,爲徐侯縱火毀之,此事不可不鑑。”

“水師操練多年,水戰嫺熟,而早前進洪澤浦與虜軍水師作戰,也未落下風,”周鶴朝紹隆帝拱手,替臉色有些難看的楊茂彥幫腔說道,“是戰是避,老臣以爲還是由楊相與水師諸將商議爲好,我等對水戰畢竟不甚熟悉……”

“賊軍不日而至,哪有時間從容商議?”劉衍爭辯道。

“事不容緩,還請陛下儘快聖斷。”朱沆說道。

“不是說賊軍最快還要一日才能過來嗎?商議一下,也不會耽擱太久。”紹隆帝說道。

“水師將卒加船伕、水手,三萬餘衆,即便此時就果斷決定避敵,也沒有辦法完全結成船陣西行,哪有時間給我們坐下來慢慢商議?”劉衍苦笑道。

大規模的兵馬出動,哪裡可能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

劉衍建議水師緊急西撤,不要考慮船陣與補給的問題,主要還是從建鄴往西,上游有鄂州水軍及嶽州水軍接應,暫時也完全不需要考慮補給,可以到鄂州之後由荊湖北路監司負責緊急籌措。

而眼下不要說小半天了,多耽擱一個時辰,都是極兇險的。

“還是先說各路增援的情況吧,”紹隆帝直接轉進到另一個話題上,說道,“之前靖勝侯數次上表請援淮西,朕甚爲欣慰,但憂汝蔡防務吃力,都着靖勝侯耐心坐鎮京襄,即爲朕分憂解難。現在看來,還是需要從京襄徵調精銳往援淮西,諸卿以爲京襄此時能抽調多少兵力出來,纔不會危及汝蔡防線的安危?”

殿中衆人,對行軍作戰的細節不甚熟悉,但從大的方面還是知道京襄援軍趕到淮西,只要能遏制住虜兵在廬州附近的活動,局勢就大體無憂了。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殿中沒有幾人希望徐懷率部直接增援建鄴。

劉衍、朱沆也很清楚紹隆帝忌憚什麼,覺得徐懷增援廬州應能緩解局勢,就沒有多說什麼,現在主要是看到京襄能抽調多少兵力出來,以及什麼時候能趕到。

見衆人朝他看過來,鄭屠有些小緊張的說道:“靖勝侯秋後在荊州督造荊江大堤,原本計劃十月就北上督戰,卻不想東路虜兵渡淮攻勢兇猛遠超預期,擔心會出紕漏,就一直都留在荊州隨時等候陛下的召遣。就目前而言,靖勝侯在荊州僅有少許侍衛,但只要儘快準備好舟船,從泌陽、襄陽集結援師沿漢水而下速度也快,但具體會是怎樣,小臣也說不好,還得朝中遣使臣前往荊州問詢靖勝侯才知曉……”

“誰去荊州見靖勝侯合適?”紹隆帝看向衆人問道。

“虜軍意在建鄴,必會先遣斥候渡江而來。誰去荊州,陛下當從殿中選一人辛勞,再延誤,路途就兇險了。”劉衍強按數道建議被否決的憤懣,耐心建議道。

朱沆知道除了他,沒有誰能走這一趟了,拱手道:“臣願往荊州。”

“那你快去準備,楚鈞擬好聖旨便送交給你,你也無需浪費時間再來宮裡請辭了,爭取午前就能動身!”紹隆帝說道。

目前雖說葛伯奕還在荊南坐鎮,但荊南已經調派了兩萬援軍,進駐廬州舒城,葛奕伯在荊南短時間內也很難再抽調更多的援兵過來。

再者,荊南兵馬的戰鬥力,比京襄軍到底還是要差一些的。

荊北雖說還集結了一些兵馬,但荊北路的鄂州、黃州就緊挨着淮西、江西,沿江防線需要加強,短時間內也無法抽調更多的兵馬東援。

短時間內也只能指望京襄出兵東援了。

“臣就在這裡等候聖旨即行動身。”形勢如此危急,想到赤扈人有可能派斥候渡江封路,朱沆更是一刻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敢耽擱,生怕聖旨送不出建鄴,形勢不知道會拖成什麼樣子。

紹隆帝即刻着侍立一旁的知制誥擬旨。

除開給京襄的聖旨,同時還有發放西秦、東川等地的勤王詔。

西秦、東川兩路今年所面臨的軍事壓力稍輕,都能抽調一些兵馬過來,但路途太過遙遠,可能遣使臣攜詔快馬加鞭趕過去,都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大股兵馬集結趕來建鄴,至少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只有京襄是最快的。

等一道道聖旨快速擬定,殿議也暫告一段落——劉衍主要協助汪伯潛、楊茂彥負責京畿防務,王番也難得落得一件差遣。

考慮到虜兵蹤跡出現,就會導致無數民衆逃入城裡來,王番專司安撫之事。

走出宮門,聞訊趕到的家將呂文虎已帶着幾名家兵在宮門口等候;除此之外,宿衛禁軍會另派一小隊騎兵護送。

“此行兇險,說不定已經有虜????????????????兵滲透過來,我送你一程!”王番見朱沆拽着聖旨,卻滿臉憂色,從王孔手裡牽過馬,翻身坐上去,跟朱沆說道。

朱沆也是默然無語的翻身上馬,在家將及侍衛騎兵的簇擁下,徑往西城門而去。

也不知道消息從何時、從何處擴散開,城門處亂糟糟一團,無數民衆瘋狂想擠進城裡來避難,車馬將城門堵得嚴嚴實實。

朱沆、王番好不容易在侍衛騎兵的保護下,牽馬擠出城門,狼狽之極不說,但回頭看城門擁塞的情形,心裡一陣陣悲涼。

確知虜兵水師遠襲的消息都已經有三四個時辰過去了,竟然連有序疏導難民進城的事都沒有辦妥,叫人擔憂建鄴城是不是真能守住。

唯一叫人寬慰的,就是虜兵戰船逆流而上,再快也有一個限度,並非騎兵平川遠襲,會徹底的殺一個措手不及。

朱沆從城門口收回目光,看向王番問道:“徐懷會乾脆利落出兵嗎?”

“哈,”王番笑了一下,說道,“徐懷之前數度上表請援淮西,只是沒能成行,此時又怎會有詔不援?你多慮了。”

“是嗎?”朱沆說道,“是我多慮最好。”

朱沆翻身上馬,在侍衛騎兵的護送下遠去,這時候一名疤臉大漢從等着進城的混亂人羣裡走出來,與鄭屠說了幾句話,再隨鄭屠走到王番身邊,行禮道:“軍事司僉事姜平見過相爺。”

軍情司以左右參軍事周景、張雄山爲首,之下就是具體執領某方面事務的僉事官。

“荊襄那裡都準備妥當了?”王番問道。

“未有變局之前,荊襄一切都會遵詔行事……”姜平說道。

推測的事情未必就會發生,倘若沒有發生,徐懷率部東援,自然是遵照聖詔行事,但姜平帶領一小隊人馬提前趕來建鄴,與王番、鄭屠會合,當然是爲變局綢繆………

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八章 議和第十二章 突襲第五十章 圍困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二十二章 舊案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九章 馳援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四章 望山津第五章 惡緣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