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

我是多麼堅決地相信讓我的同胞瞭解亞洲的問題和亞洲人民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從這個地區派出一個有智慧、口才和道義力量的人來進行幫助,使我們瞭解中國和印度以及他們的人民。夫人將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使。她的巨大才能——而且我知道她會原諒我說出這番私人的話——她對中國的高度忠誠,在美國是衆所周知的。她將會發現她不僅會受到熱愛,而且會發揮巨大作用。我們願意傾聽她的話,因爲誰都比不上她。她既聰敏,又有魅力,懷有一顆慷慨和理解他人的心,具有優雅端莊的風度和容顏,加上抱有熾烈的信念,她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那樣一種客人。

1942年,也正值宋美齡因操勞過度,身體健康情況極差之時,尤其是她的皮膚因長久在外奔波,慢性蕁麻疹又復發,一直困擾着她,在四川那種多霧的天氣下,使她苦不堪言,加上1937年她在上海巡視戰地時,遇到日軍炮火轟擊,急馳中的車不慎翻在路邊,她的肋骨與脊髓骨都受傷,以致長久以來,腰背骨頭常因氣候變化而痠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宋美齡決定以赴美就醫爲名,在美巡迴演講,爲苦難中奮鬥的中國爭取更多的支援。

意外地,當她提出這個計劃時。竟然受到許多人的勸阻,甚至包括她的家人,不過她毅然決定出行。

宋美齡赴美與西安事變時赴西安救蔣的行動有點類似。爲了她那個階級,那個集團的利益,她不僅要克服暈機帶來的煎熬,還要力排衆人的勸阻。

蔣介石對於宋美齡赴美十分支持,同時他也是這次行動的策劃者,他希望宋美齡到美國進行政治遊說,爭取美援。1942年11月16日,蔣介石自重慶致函美國總統羅斯福說:

此次內子之病,承蒙鼎力協助,得以提前赴美早日就醫,私衷至爲感謝。並得乘此訪問閣下與貴夫人,代中正親致敬意,使中正更覺無上愉快,一若與貴大總統及貴夫人晤聚一堂也。內子非僅爲中正之妻室,且爲中正過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難之同志,彼對中正意志之瞭解,並非他人所能及,故請閣下坦率暢談,有如對中正之面罄者也。餘深信內子此行更能增進餘兩人私交及擴展我兩大民國之睦誼也。

11月問,宋美齡在成都搭乘由美國開來的波音307專機飛往美國陪伴她的有兩名護士以及她的外甥女孔令偉。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停了一晚,改換一架C-54飛機直飛紐約,羅斯福總統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機場迎接她。隨即,她被安排住進哥倫比亞長老教會醫學中心哈克尼斯醫院。在那裡,宋美齡爲了保守她醫病的秘密,包下醫院整個12層的房間。

在去醫院的路上,宋美齡與霍普金斯進行了簡短的交談。宋美齡滿臉笑意地說:“我們中國人在聽到日美雙方在珍珠港事變前夜還在舉行談判的消息時,是十分不安的。我知道,多虧了像您一樣的對日本採取了強硬路線的人在政府中堅決主張無論如何不要損害中國,才防止了這件事的發生。我代表全體中國人民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謝。”霍普金斯說:“夫人客氣了。”

“我認爲,”宋美齡接着說,“對德國的戰爭和對日本的戰爭都可以取勝,但取勝之道在於盡我們的一切力量把日本打敗。我希望你們能去掉德國的壓力。”

“夫人”,霍普金斯說,“我覺得這樣的戰略是行不通的。”但他不想就此事與宋美齡過多的爭辯,便將話題轉開,說:“羅斯福夫人想見您,我給你們安排明天見面怎麼樣?”

第二天經由霍普金斯的安排,宋美齡會見了羅斯福夫人。儘管身患重病,宋美齡依舊衣着典雅、華麗,保持她平常最優美的儀態,由於高雅的風度,謹慎適度的言談,立刻贏得羅斯福夫人的歡心。宋美齡在客廳坐穩後,便把見面禮——一巨冊郵票推送到總統夫人的面前,說:“尊敬的夫人,請代轉總統先生,我希望我親手挑選的一點禮物不會顯得太過時了。”

羅斯福夫人雙手接過,喜笑顏開。這冊郵票,是宋美齡專門爲訪美而苦心蒐羅來的。她早就聽說羅斯福總統是個集郵迷,便四處打聽哪兒有珍品,後來得知敵僞佔領的上海原郵政總局保險櫃裡有4巨冊,而且是前清的第一套大龍票到民國各時期的全有,堪稱國寶。宋美齡立即派人潛入上海,把這4冊郵票全弄到重慶,三冊交國庫,一冊攜至美國專贈羅斯福。

羅斯福夫人捧起那冊郵票,翻了幾頁說:“這些郵票堪稱寶貝。羅斯福從少年起就是個小集郵迷,現下又是個老集郵迷。他知道了,一定比我更高興。夫人,我太感謝您了。”

宋美齡先向羅斯福夫人表白了這次赴美的目的,她說:“此次來美僅爲私人看病,對美國政府並無任何要求。”

羅斯福夫人笑着說:“美國朝野人民異口同聲對你極爲仰慕,均認爲你爲世界女性中第一人物,我與羅斯福總統亦素欽羨。”

在談到對英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表現時,宋美齡未作評價,羅斯福夫人對英國甚加讚賞。她說:“若無英國第一階段抗戰,美國的情況或較現在更差。丘吉爾真是英國戰時的英雄。”

對於戰後的世界,羅斯福夫人認爲,“戰後民族思想遍佈全球,任何一民族亦不甘受他人來支配。”

二人還就印度問題交換了意見。羅斯福夫人說:“印度之困難尤爲宗教及階級。”

宋美齡附和說:“此固爲其最大問題。”接着,她說:“英國在中作祟,尤增嚴重性,在甘地及尼赫魯未入獄前數日,我駐印交涉使來電報告,印已準備接受克利浦斯條件,惟只要求蔣介石與羅斯福作擔保,但因甘地事件,蔣介石亦則未電羅斯福。”

在說到美國對中國抗戰態度時,羅斯福夫人深明大義地說:“應該改變美國人的態度,使美國人感激中國抗戰對美國的貢獻。”

宋美齡聞言,甚爲感激,說:“中國抗戰乃爲全人類而犧牲,沒想到夫人竟與我不謀而合。”

二人共談了近一個半小時,會淡氣氛極爲融洽。會談結束時,羅斯福夫人上前親了親宋美齡的臉頰,並表示願與她成爲私人朋友。

事後,羅斯福夫人對人表示:“我很想幫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顧她,就好像她是我的女兒一樣。”此後,宋美齡與羅斯福夫人又進行了兩次會談,雙方就戰後世界婦女問題,對蘇聯的態度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每次會談都十分融洽。宋美齡病後在美國的表現,很快地贏得許多美國人的人心,他們紛紛慷慨解囊,捐錢協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宋美齡在哈克尼斯醫院整整住院治療了11個星期。

宋美齡在美國的朋友比在中國的還多,好多大學時的同學、朋友聽說她來到美國,都紛紛前來看望,還有不少人爲她舉辦接風洗塵晚宴。鮮花、音樂、舞會、牛排,這一切曾經對宋美齡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在戰爭的凶神吞噬着自己的祖國之際,她無暇享受這一切,她萬萬沒有想到面對世界戰爭,美國國民竟然能安於現狀,只要美國國土不捲入戰爭,他們就無動於衷。宋美齡暗下決心,她一定要向美國人民竭盡全力進行宣傳,寧願自己多講多跑,也要喚起美國人民對中國的同情和援助。

她的宣傳活動開始並沒有得到她的朋友的重視,可是不久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認和同情。她的一位女友在聽了她的演講和宣傳後,在《紅約時報》搶先發表了一篇《支持中國正義戰爭》的署名文章。

曾幾何時,在這個美麗的國家,宋美齡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留學生,而今天,她作爲中國4萬萬人口大國的“第一夫人”、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要職頭銜,出現在這個國家,她自覺有一種無比的驕傲和興奮,然而使她不滿足的是,高傲的美國在處處都顯示了它得天獨厚的優勢,羅斯福總統以國會事務繁忙爲由,遲遲沒有約定會見的時期。宋美齡深深地感到祖國的落後就必然會導致別人的藐視,她在興奮之餘,也未免有些傷感。

2.會晤羅斯福

半個月後,她終於等到了與羅斯福總統會見的日期。

宋美齡暗下決心,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7日清晨,白宮。

建成於1792年的白宮,是除華盛頓總統外其餘歷屆總統的官邸,是美利堅合衆國政府的象徵。它那規整的建築物內部,佈置得像宮殿一般,牆角爬滿了長青藤。它那主樓的頂端,終年飄揚着一面星條旗,表明了它那顯赫的權力中心的位置。

在白宮西翼的橢圓形辦公室內,穿着禮服的宋美齡焦急地等候着總統的召見。坐在宋美齡對面幾張扶手椅上的,除了白宮辦公廳主任外,還有航空部和國防部(當時也稱戰爭部)的幾位頭面人物,你一言我一語地閒扯。

總統羅斯福被貼身警衛推進了橢圓形辦公室。只見他儀表堂堂,白髮修飾得完美無缺,淺綠色的雙目明亮而溫和,儘管坐在輪椅上,腰板卻挺得直直的,顯得極有自信和尊嚴。

辦公廳主任點點頭,那些警衛便無聲無息地退了出去,順手帶上了房門。

宋美齡見羅斯福進來,立即起身迎上前,把一束早已準備好的鮮花獻了上去,繼而在老人的臉上吻了一下。

羅斯福笑着說:“夫人,我遲到了,應該檢討!”

“該說對不起的是我而不是您。”宋美齡用流利的英語回答。

“此話怎說?”羅斯福略一愣怔,等待着宋美齡的下文。

“本來嘛,我應該早來看您,只是忙於國內抗日事務,耽擱了啓程的時間。若不是介石催促,恐怕今天還來不到這裡呢!”宋美齡言語中對羅斯福一語雙關。羅斯福揮手示意宋美齡坐下,直截了當地說:“我很想了解你們中國的情況,正好你來了,可以當面談談。至於還有什麼要求,我的官員先生都在,你也可以提出來研究,不必客氣。”

“那好。”宋美齡的英語水平比漢語還要好,她向總統和在座的官員通報了近年來的中國風雲變幻的形勢,從介紹中國四方割據軍閥談起,講到蔣介石如何結束中閥混戰的局面。講着講着,她已完全脫離開事先工作人員爲她準備的提綱,遇到總統感興趣的問題時,善於察言觀色的宋美齡還能即興描述一番。

“那好,那好!蔣先生還是很有辦法的!”羅斯福總統接着問:“哦,日本對中國入侵情況怎麼樣?你也談談。”

“我也正想談這個問題。”宋美齡接着說,“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九一八事變以來,它便加緊了對中國的入侵掠奪,現在每天日本都有上百架飛機盤旋在中國上空,轟炸中國的城鎮,殘殺中國人民。可是貴國作爲它的貿易伙伴,對它的戰略物資供應有增無減,逐年遞增。”宋美齡說到這裡,掏出一片紙條,念道:“據統計,1935年日本從貴國進口物資,鋼佔91%,汽車及零配件佔90%,石油及其他燃料佔70%,生鐵佔47%,廢鋼鐵佔63%,機械及各種機牀佔46%。”

這時,橢圓形辦公室鴉雀無聲,只有福八恩時鐘走動的“嗒嗒”聲。宋美齡報出的一連串數字,使大家感到一種隱隱的不安。

羅斯福的辦公廳主任這時插話說:“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輸往日本的戰略物資,也基本保持着這樣的水平,有的品種還略有偏高。這些數字表明,日本人謀求同我國改善關係的要求是迫切的,離開了我國雄厚的物力,他們的戰爭一天也維持不下去,我跟野村大使的談話結果,得出的也是這麼個印象。”

第87章 成爲大國領袖 (5)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25章 北伐和清黨 (3)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87章 成爲大國領袖 (5)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27章 北伐和清黨 (5)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87章 成爲大國領袖 (5)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22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84章 成爲大國領袖 (2)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54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5)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54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5)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83章 成爲大國領袖 (1)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42章 蕩平地方軍閥 (6)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62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3)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24章 北伐和清黨 (2)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