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6)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以“赴滇講學”爲名飛往昆明,19日下午,由昆明飛往越南河內,開始了他的“曲線救國”之旅。據汪派人士說,汪精衛已將全部“和平運動”的計劃告訴了龍雲,還得到龍的贊同。汪精衛在發表“豔電”投敵之後,其爪牙們也不斷宣稱,龍雲是可能“響應”的重要人物。

雖然龍雲在汪出走當日就電告了蔣介石,後來又就此事做專門報告,但在外敵緊逼,內部分裂,流言四起的環境下,蔣介石是不可能不懷疑龍雲的真實態度的。

在此期間,蔣介石曾先後派遣李烈鈞、唐生智來雲南考察,實際上是監視龍雲。不過,考察後唐生智給蔣介石的報告認爲,龍雲抗戰態度是堅決的,“擁護鈞座,始終不渝”,與汪精衛叛逃事件並無牽連。唐生智的報告並不足以使蔣消除疑心,何況,削弱龍雲勢力解除雲南半獨立的割據狀態是蔣介石素來的願望。汪精衛經由昆明出逃的事件,不過是加速了蔣介石控制雲南的步伐。

龍雲也在防備着蔣介石。滇軍主力部隊被調往抗戰前線後,滇中軍力空虛,爲了加強雲南防護,龍雲不顧蔣介石“國防歸中央”的規定,又組編了7個步兵旅,但是這並不能阻止中央軍開進雲南。

1939年冬,日本人侵桂南接着侵入越南,中國經越南的交通線被截斷。爲了保衛雲南大後方及緬甸這條國際交通線,1940年9月,蔣介石下令抽調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盧漢率原第六十軍的一八二、一八四兩個師及第九集團軍司令關麟徵率領第五十二軍開入滇南,沿滇越邊境佈防。這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首次進入雲南,熟悉蔣介石爲人的人也知道這是他爲吃掉龍雲而下的第一步棋。蔣介石爲了消除龍雲的顧慮,任命龍云爲軍委會昆明行營主任,並允許龍雲新成立一個軍(第九十三軍)。

1941年,中英達成共保滇緬國際交通線的協議後,蔣介石調集大量部隊到雲南邊境,出於抗戰大局的需要,龍雲再次同意中央軍入滇。當時,駐紮在雲南的蔣介石部隊主要有三個部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以林蔚爲參謀團長)的部隊,昆明防守司令(初爲宋希濂,後爲杜聿明)的部隊,準備人緬的遠征軍。1943年4月,蔣介石又成立了以陳誠爲首的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設在滇兩楚雄,把楚雄以西的軍隊指揮權從昆明行營(原行營主任爲龍雲)劃分出來,削弱了龍雲的實力,並且楚雄在昆明附近,可以就近監視龍雲。

蔣介石利用中央軍人滇來解決龍雲的用心是十分明顯的。他常常向在滇的親信面授機宜,要求他們秘密監視龍雲的動向。他曾對宋希濂說:“你到昆明後,首先要了解雲南的情況,搞清楚昆明附近的地形,對各重要據點要確實控制,隨時提高警惕,並與王叔銘(時任昆明空軍司令兼空軍學校教育長)密切關係。”中央軍進人的同時,許多軍統特務也開進雲南活動。

就是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行動,蔣介石把他的勢力逐步滲透到雲南的各個領域,龍雲的力量不斷受到排擠。但蔣介石想解決龍雲。徹底控制雲南的圖謀一直未能得逞。但抗戰一勝利,蔣介石就利用機會用武力把龍雲請到重慶任軍事委員會參議院院長,從而在表面上了控制了雲南。但滇系的幾十萬大軍和地方勢力依然存在,一番波折後,只好任命滇系第二號人物盧漢繼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雲南政權仍然落在滇系手中。

在龍雲領導下的雲南爲抗日作出了巨大貢獻。滇軍先後在魯南、武漢、湘北、贛北及滇南作戰,“均能忠勇奮發,一往無前,彈雨槍林,傷亡枕藉”。據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雲南派出滇軍支援前線抗戰約近40萬人,傷亡約10萬人。龍雲自己也曾表示:“滇省原爲貧瘠之區,但國事如此,誓以將政府歷年所蓄,及民間所有公私力量,悉數準備貢獻國家”,而無怨言。

但是,這並沒有贏得蔣介石的信任。相反,蔣介石不斷排擠龍雲的力量,在雲南安插自己的親信,密佈特務,監視龍雲的舉動。雲南“中央化”的過程中,蔣介石並沒有獲取地方實力派的人心。

蔣介石排斥異己的做法促使龍雲政治思想發生轉變,在抗戰中,龍雲暗中支持抗日民主運動,促進了昆明民主堡壘的形成。蔣介石把龍雲趕出了雲南,不僅沒有解決雲南問題,反而是促使雲南及其他省份的地方實力派背蔣而去,加劇了蔣介石政權的離心力。

3.爲退向西北做準備

西北有着遼闊的地域和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不過,多年以來,中央政府在這裡的統治卻又是最薄弱的。同時,在這片土地上,民族、宗教問題錯綜複雜。蔣介石非常重視西北,抗戰以前就派遣胡宗南率中央軍主力鎮守兩北。全面抗戰爆發以後,西北有着雙重的意義,即作爲一條重要的國際通道和西南地區的門戶。正因爲如此,自1940年以後,蔣介石不斷加強西北的軍事力量。

蔣介石將胡宗南的第十七軍團擴編爲第三十四集團軍,他給胡宗南制定了“東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懾回馬”的16字戰略方針。爲了加強空中防禦,蔣介石同時下令在河西之玉門、張掖,青海之居延海等地修建重型轟炸機機場。另外,蔣介石還親自兼任“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四團”、“西北幹部訓練團”團長和“西北遊擊幹部訓練班”班主任,以培養國民黨在西北的政治、軍事骨幹。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國際通道被完全截斷,緬甸的失守又使西南面臨被日軍攻擊的危險,這樣,蔣介石更感西北戰略地位的重要。他認爲“今後我國局勢,西北重於西南,對內重於對外,整軍重於作戰”,因而計劃“從事於西北之建設,並將新疆與青海之全部鐵路一氣呵成。蓋戰後二十年內,如有外患,則我必取守勢,仍欲引敵至隴內地決戰”。他甚至有遷都西安的打算。他認爲“南京與北平皆近海,最初三十年必不能建立強大之海軍爲之掩護。故首都地點不能不在西安。以其地位適中,介於東北與西北之間,足以控制全國”。

於是,蔣介石進一步增兵西北,使這一地區中央軍多達13個軍。1942年3月,他將胡宗南任命爲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並將其所率部隊擴充成3個集團軍。其中,陝南、豫西、隴東、關中一帶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七集團軍駐用於防共和御日;在蘭州、平涼及河西走廊一帶的第三十八集團軍防範盛世才,牽懾回馬。

蔣介石對此還不是很放心,決定親自到西北去巡視。爲什麼選擇這個時間去巡視西北呢?其的目主要有三:

首先是爲解決新疆問題。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善於見風使舵的盛世才以爲蘇聯和不可靠了,便積極投向蔣介石。恰在此時,原駐哈密的蘇聯紅軍第八團主力被調回參加衛國戰爭,盛世才見時機到來,便派人向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輸誠。蔣介石也認爲這是行載難逢的機會,從而確定瞭解決新疆問題的幾項原則:向新疆派兵;將新疆劃歸第八戰區,以盛世才爲副司令長官;新疆與蘇聯問的政治、經濟問題,其交涉權由中央行使。但盛世才又爲中央軍入新後其地位無保障而顧慮重重。朱紹良爲穩住盛世才向蔣介石提議,由蔣派親信大員攜其親筆信函前往迪化,承諾不危及盛世纔在新疆的權力和地位,以解除其反蘇的後顧之憂。

其次,處理西藏問題。西藏此時也出現了比嚴重的危機,國民政府同西藏的關係此時存在危機,關係惡化的主要根源是西藏地方政府阻止中央政府修築中印公路。雖然,蔣介石採取了軟硬兼施的政策,但西藏地方當局以英、印爲靠山,堅決拒絕康印公路經過西藏,尤爲嚴重的是在1942年7月6日成立專理漢藏間一切事情的“外交局”,儼然以獨立國自居。因此,蔣介石計劃乘巡視西北之際,決定對西藏問題的解決方針。

最後就是督促胡宗南加強封鎖陝甘寧

邊區的目的。

1942年8月15日,蔣介石乘飛機從重慶飛往蘭州,這是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對西北地區進行的首次巡視。一個月左右的西北之行,他先視察了甘肅,後又視察了青海、寧夏、陝西等地,並對上述各個問題進行了安排。

在新疆問題上,他於8月29日派宋美齡、吳忠信、朱紹良等攜帶他的親筆信飛往迪化,撫慰盛世才。這封信的主要內容是:中央軍由蘭州開進安西、玉門,控制哈密的蘇軍;委派新疆外交特派員,收回外交權,歸中央政府,使蘇聯在新疆的外交步入正軌;肅清在新疆的;下令蘇聯軍隊撤離新疆;收回迪化的飛機制造廠。與此同時,對新疆省黨務特派員、教育廳長與省政府秘書長等人選作出規定,要求均由重慶任命。

在迪化,盛世才盛情款待宋美齡一行。經過一夜洽談,盛世纔在宋美齡一再保證其在新疆地位不變的條件下,同意了蔣介石的要求,並當即覆函表示按蔣的要求去做。9月5日,在蔣介石返回西安不久,盛世才便命令蘇聯撤走所有駐新疆專家、顧問以及駐甘新邊界星星峽的蘇軍。9月17日,盛世纔在新疆掀起清共浪潮,駐新疆領導人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被逮捕。蔣介石在新疆反蘇的陰謀得以實現。

爲解決西藏問題,蔣介石於26日由蘭州飛抵西寧。爲了解除馬氏兄弟的戒備心理,他在青海省政府下榻,除了錢大鈞、朱紹良、顧祝同、胡宗南、戴笠等心腹大員外,只帶貼身保鏢4人。在召見馬步芳、馬步青時,蔣介石大加讚賞馬家軍,鼓勵他們“精忠報國”,並犒賞他們10萬元。蔣介石青海之行有着十分明顯的目的,即要借馬家軍的力量對西藏造成壓力。馬步芳對西藏早存非分之想,在1932年同西藏軍隊在玉樹進行過青藏戰爭。

這次,蔣介石設想在青海與西康之間單獨設立一個單獨的省,把玉樹作爲省會,以加強對青藏康邊的控制。他乘飛機巡視了青藏邊地區後,決定“對藏暫時隱忍,以冀其自覺”,解決西藏問題以政治手段爲主,軍事手段爲輔,只要西藏承認中央政府只有一個,即重慶政府就夠了。蔣介石認爲,只要西康和青海控制在手中,川康和青藏公路打通,“藏事自然解決”。

因此,他在青海對馬步芳百般籠絡,要其在軍事上給西藏加強壓力,並修築西寧至玉樹長達1400餘公里的青藏公路,修建飛機場,儼然使青海成爲解決西藏問題的前沿陣地。蔣介石還部署馬步芳派軍隊兩個團進駐青藏邊境,配合西康劉文輝的軍事行動,該支部隊不久便進入西藏境內。蔣介石在青海期間巡視並佈施於塔爾寺和東關清真大寺,並於27日召見藏教活佛、回教阿訇、藏滿蒙回漢各王公、千戶、百戶、士紳等於西寧,大談民族團結。他稱漢、藏、蒙、回、滿是五大宗族,均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在軍事問題上,他先後巡視r河西走廊的肅州(酒泉)、嘉峪關、甘川(張掖)、涼州(武威)等地,視察了第二十九集團軍各部隊和寧夏馬鳴逵部隊,爲中央軍進入新疆做準備。同時,先後在蘭州興隆山、寧夏射家寨召集西北高級將領召開軍事會議,並對西北的軍事問題進行部署。坊範,是他強調的重點,他要求加強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

在西北的巡視中,蔣介石發現西北軍隊軍心渙散,戰鬥力低下。各將領也普遍反映後勤補給困難,士兵經常吃不飽肚子,部隊藥品缺乏,疾病流行,從而怨聲載道,要求中央給予解決。蔣介石對此十分惱怒,他訓斥各級長官事事依賴中央,並要西北駐軍體諒中央的困難,力行“勤勞儉約”,凡事“自動自理,來解決一切補給困難”。他指示西北駐軍除了軍事訓練以外,更重要的是開展建設西北的活動,即屯墾、畜牧、興辦水利、植樹造林、發展交通運輸5大任務。他告誡胡宗南等人,“必須認清西北目前的形勢與其在國際上的重要性”,“一致努力來建設西北,鞏固西北”,“不可視爲邊疆而言辛苦”。

9月3日,蔣介石從寧夏飛抵西安,於6日在西安召集長江以北各戰區(第一、二、五、八戰區)高級將領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李宗仁、蔣鼎文、孫蔚如、湯恩伯、胡宗南等。會議持續了5天,蔣介石聽取了各軍、師長的彙報,並針對逃兵、兵役、軍糧、軍隊編制、軍隊的教育與訓練、軍紀、對敵戰略與戰術等問題,作了兩天的講評。

9月14日,蔣介石離陝返回重慶。事實上,蔣介石此行並不像他在公開場合所說的那樣,是例行視察,而是緬甸戰役失敗後,爲國民黨政權從西南退往西北做準備。

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15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5)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58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4)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61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第24章 北伐和清黨 (2)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40章 蕩平地方軍閥 (4)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90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2)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15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5)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35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5)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59章 他回南京後,周可以直接和他談判。 (2) (1)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39章 蕩平地方軍閥 (3)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58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4)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58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4)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5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1)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61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69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4)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第58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4)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15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5)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5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1)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