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

這天,蔣介石作了充分的準備,同陳其美一道前往孫中山住宅。陳其美走在前面,蔣介石緊跟其後,一同進到總理住房,孫中山只見蔣介石着士官學校制服,意氣風發,心中已有幾分好感,然後就說到:“這就是蔣介石嗎?見到你是我的榮幸。”然後三人落座,縱論天下之事,蔣介石是早有準備,言談之間頗有見地。孫中山極爲欣賞,談論良久,夜深而不忍別離。臨走之際,孫中山說蔣介石是不可多得的革命人才,這正是革命所最需要的。蔣介石將來必成革命之棟樑,革命之英雄。如此種種。蔣介石被召見後,情緒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1914年初夏,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從日本回到上海,準備再次在上海發動討袁的軍事行動。對於蔣介石而言,此次任務是向孫中山證明能力的一次絕好機會,所以他精心策劃,多方準備,希望一舉成功,贏得信任。

蔣介石一回到上海,即聯絡一些革命黨人,制訂了一個奪取上海的軍事作戰計劃,準備分三路進攻上海。他擔任第一路司令長官,在上海小沙渡設立司令部,負責潭子灣、小沙渡、梵王渡一帶的進攻任務。第二路擔任進攻上海真如一線。第三路擔任破壞鐵路、通訊設施及鉗制長江上的海軍。但是未等計劃實施,就被淞滬鎮守使鄭汝成偵悉。5月31日夜半,閘北巡警破獲小沙渡機關,搜去槍械、子彈、旗幟、文件等,多名革命黨人被捕,4人殉難。

此次軍事行動敗露後,袁世凱以大總統名義立即向各省發佈通緝令,追緝肇事主謀者,蔣介石成爲首當其衝的第一個通緝對象。

蔣介石見消息敗露,連忙躲到中華革命黨人張靜江的家中。不料,革命黨人中又出了叛徒。這位叛徒就是當年鑑湖女俠秋瑾的戰友、光復會的領導人之一、辛亥革命時與蔣介石一起攻打杭州城的著名革命黨人王金髮。

王金髮這時已經秘密投靠袁世凱,他指揮密探,夜間到張靜江家來捉蔣介石,碰巧蔣介石此時到別的朋友家去小坐,回來時發現張宅周圍戒備森嚴,隱藏着許多陌生人,將張宅圍得水泄不通。蔣介石見此情景,憑着職業的敏感立即脫身而逃,離開上海,逃回家鄉奉化。

但是,袁世凱通緝蔣介石的消息早已傳至奉化,空氣相當緊張。蔣介石過家門而不敢入,只好跑到嵊縣外婆家葛竹村,暫避鋒芒。葛竹村四面環山,地勢偏遠,向爲官兵少到之地,正好藏身躲命,這裡還有一位深受蔣介石信賴的堂舅王賢甲。蔣介石一至葛竹村,王賢甲即將他藏在家裡,一有風吹草動,就把他帶到四明山石窗巖東躲西藏。

雖說此次革命活動失敗,但蔣介石的盡心盡職卻給大家一個良好的印象。7月初,蔣介石又受陳其美的差遣,到東北探視情況。

他和丁景樑等先後到達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深入城鎮、農村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地方的形勢更不樂觀,無論是人民羣衆的革命熱情,還是革命武裝力量都是微弱無力的,與南方諸省、市相比,前景更加堪憂。

8月2日,蔣介石寫信給孫中山,陳述歐戰形勢和走向,以及設想的討袁計劃,他認爲歐戰引起了國際關係的新變化,革命黨必須注意外交問題。在國內革命問題上,蔣介石主張以江浙爲根據地,蔣介石的意見得到了孫中山的重視。

1914年9月,中華革命黨發佈公告,宣佈重整革命陣營,尤其強調“以軍事爲先決問題”。同時,制定了《革命方略》,創立“中華革命軍”,確定以江浙爲發難根據地,蔣介石的思想得到體現。

8月底,蔣介石從東北迴到日本。9月3日,又馬不停蹄地奔赴上海,開始具體落實實施革命黨之謀略。但在他到達上海兩星期後,就發生了中華革命學黨員範鴻仙在法租界被當局逮捕事件,黨在法租界的機關被查封,黨的運動計劃也被搜出,不久範被殺害,連帶被捕殺者達200多人。兩個月後,杭州的革命機關也遭破壞,蔣介石的戰略謀劃再次受阻。

經過此次挫敗,蔣介石對於江浙軍事和革命前景,有些心灰意冷,於是轉居故鄉深居簡出,整日潛心閱讀王陽明、曾國藩、胡林翼等人的作品,修身養性之餘,靜觀時局變化,以待時機。

1915年1月,日本大隈重信內閣利用袁世凱恢復帝制的企圖,向袁提出“二十一條”,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2月,陳其美從東京前往上海,主持長江方面的軍事,阻止袁世凱賣國復辟陰謀的實現,但並無大起色。

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召陳其美、蔣介石、許崇智等舉行會議,商討興師討伐的計劃。蔣不得不結束了那段“清靜無爲”、“悠然自樂”的日子。

10月,蔣介石到上海,參與制訂刺殺鄭汝成的計劃。11月10日,是日本大正天皇加冕之日,鄭汝成親往恭賀。在白渡橋北墩,被事先由陳其美派出的潛伏在那裡的人襲擊,當場斃命。

鄭汝成被誅,上海敵人處於羣龍無首而陷入混亂,這正是起兵的絕好時機,陳其美、蔣介石等馬上策劃上海起義。他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籌備進攻計劃,制定攻擊部略,在蔣精心醞釀謀劃之下,最後出臺《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提出首要目標是奪取肇和、應瑞、通濟軍艦,然後奪取江南製造局、警察局、電話局等,控制整個上海。

肇和等三艦停泊在黃埔江口,經過革命黨人的動員,已將肇和艦上的士兵拉攏過來,其他兩艦尚處於左右搖擺的境地。恰在此時,海軍當局可能覺察動向,爲防止事端,將肇和等艦調離上海。陳其美等見事不妙,再按部行事的話,會貽誤戰機,“兵貴神速”,遂決定提前起義。

12月5日,由楊虎等乘汽艇巧取肇和艦,並向製造局等開炮。但其他兩艦被當局收買,陣前倒戈,向肇和艦發動攻擊。陸地上,幾路縱隊進展也一再受阻。蔣介石參加了攻擊警察局的行動,在聞得肇和艦的炮聲響起後,沖人警察局,受到警方密集火力的狙擊,只能退了下來。製造局處也因各部聯絡不周,行動不齊,兵敗撤退。

當夜,陳其美和蔣介石躲在起義總部機關,正在商議應對措施,法租界當局的10餘名巡捕找到了起義總部機關,破門而入。當時,陳果夫等人在樓下,立即遭到逮捕。陳其美、蔣介石等人在樓上,尚未察覺敵情,情況十分危急。

這時,陳果夫急中生智,故意大聲抗辯:“你們爲什麼亂抓人?我們犯了什麼罪?我要去告你們!”其他人心領意會,也隨之大喊大叫。吵鬧聲傳至樓上,陳其美、蔣介石立即意識到情況不妙,先後跳窗外逃,待巡捕制服陳果夫等人再上樓,已是人去樓空。陳其美、蔣介石起初想先逃入與機關總部毗鄰的陳其美住宅,又怕目標太明顯,萬一偵探跟蹤搜捕,仍將難逃魔爪。於是,他們迅即轉移至新民裡私宅躲藏,總算脫離了險境。

此次脫險,真是死裡逃生。經過這一驚心動魄的波折,蔣介石竟大病一場。消息傳至奉化,可急壞了蔣母王採玉,蔣母特地趕到上海探望,母子相見,悽欷萬狀。

肇和之役雖然失敗,但在全國反袁鬥爭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孫中山評價道:“肇和一役,事雖未集,然挽回民氣,使由靜而動,實爲西南義軍之先導。”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組織“護”通電反袁,宣告獨立。不久,貴州、廣西、廣東等地也先後獨立。蔣介石當然備受鼓舞,決定再接再厲,發動起義,以做響應。隨後,由日本人山田純三郎出面,租得法租界的薩坡賽路14號寓所作爲總機關部,策劃起義。

經過陳其美、蔣介石几個月的努力,各方面聯絡都已就緒,決定於1916年4月12日午夜發難,約定以號炮爲信號,屆時陸海軍同時響應。不料12日晚上突降大雨,無法點燃號炮,延至次日凌晨3時燃放時,因事先未經聯絡說明延期,陸海軍無法響應。後13、14日晚上,又連續兩次發動,均因倉促起事,事先聯絡不密,各方面缺乏密切配合,而使起義失敗。

由於連續三次起義未成,許多同志都十分沮喪。這時楊虎自告奮勇要攻打江陰,說他與上海的下層社會和“附近各軍駐地,均有聯絡”,而江陰要塞距上海最近,又居長江之口,“如能奪取,則大江南北,必爲震動”。經過再三討論,陳其美方纔同意,並派蔣介石與楊虎一同前往。蔣介石和楊虎通過私人關係,首先聯絡了要塞的守軍軍官王連德等10餘人,動員他們反正,王連德等人均表贊同。4月16日,蔣介石和楊虎一起率領革命黨人李正秋等人奔赴江陰要塞。他們一到,王連德等即發動士兵起義,江陰要塞不戰而克,守軍旅長範根生聞風而逃,參謀長蕭先禮舉槍投誠,蔣介石和楊虎商定任命李正秋爲要塞司令,江陰城宣告獨立。

江陰要塞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袁世凱十分震驚,即令江蘇督軍馮國璋和盤踞徐州的張勳,調集大軍鎮壓。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之下,蕭先禮開始動搖,並接受了馮軍的指令,在炮臺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趁楊虎臨時離席,只有蔣介石一人在場時,突然扣留了蔣介石。幸虧有兩個士兵爲他作嚮導,引導他逃出了炮臺,遇上楊虎,與楊虎一道“繞道山後,抵江邊搭船返滬”。江陰城區的革命軍也遭到馮國璋部重兵和海軍的夾擊,“死傷數十人而敗退”,江陰獨立僅僅5天后即告失敗。

江陰要塞起義失敗以後不久,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被刺殺。上海的革命黨人失去了一位主腦人物,革命活動一時處於停頓狀態。孫中山鑑於上海的革命活動一時難以發動,同時在山東討袁的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由於袁世凱之死,早已趨於解體”狀態,乃任命蔣介石爲東北軍參謀處長,協助參謀長兼代理總司令許崇智整頓軍隊。

7月31日,蔣介石在許崇智的陪同下抵達東北軍總司令部的。蔣介石一到東北軍總部便發現東北軍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總司令部機構不健全,其次是規章制度不健全,部隊顯得十分混亂,再有部隊軍紀很差,便着手整頓。

但蔣介石的這些整頓措施,只停留在向部隊發佈一些條令的水平上,並沒有認真加以落實,實際上都成爲一紙空文,而且,他對部屬的態度也很粗暴,喜歡和人爭吵,到部隊不幾天,即與好幾個同事鬧過了。中下級軍官紛紛反映,說他剛愎自用,太不和氣,作威作福,目中無人。

後來義發生擅自撤查團長王貫仁一事,更使得蔣失去人心。王貫仁爲朱案青師的一名團長,行伍出身,原系舊軍,護國討袁運動興起後,加入中華革命軍東北軍。但軍閥作風未改,平素對部隊的訓練很不認真,紀律鬆弛,蔣介石對此已十分惱火。8月16日,王貫仁又用強暴手段搶了賈姓少女爲妾。

事情發生後,蔣介石擅用許崇智的名義革除王貫仁職務。王貫仁事件在東北軍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引起許多舊軍人和“紅鬍子”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此後不久,蔣介石就離開了東北軍。

二、沉浮上海灘

1.娶側室姚冶誠

辛亥革命後,蔣介石在上海活動,認識了一位孃姨,並與之同居,即他的側室姚冶誠。姚家祖籍安徽,後逃難到江蘇,歷有數代,族譜稱謂是吳興郡南薰堂。姚冶誠生於1887年,其父姚阿寶只有這麼一個獨養女兒,從小視若掌上明珠。姚冶誠小名阿巧,眉清目秀,聰明伶俐。但不幸的是,剛初諳世事,父母便雙雙故去,爲叔叔姚小寶收養。

姚冶誠到及笄之年時,姚小寶膝下並無所出,遂將侄女認作女兒,並託人撮合,將在漕湖畔上方港村以種租田爲業的沈家次子沈天生招人姚家,與阿巧成婚,沈天生也隨即易姓叫姚天生。姚天生與姚冶誠婚後夫婦感情尚好,雙雙去上海謀生。姚天生到上海後開始尚好,後染上惡習,家中便入不敷出,終至窮困潦倒。姚冶誠無依無靠,只得到上海五馬路羣玉坊的一家堂子做孃姨,又稱小大姐。

關於蔣介石與姚冶誠的結合,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報》曾有過如下報道:

女士出身寒微,當南北和議告成時,蔣氏隨陳其美居滬,陳每過此地,蔣亦與偕往,怡琴在法租界某妓處作房侍,在筵席間見蔣氏,刻意奉迎,終至以身相托,被蔣納爲妾室。

蔣介石與姚冶誠結合的第二年,便將姚氏送回奉化溪口家中,與蔣介石的髮妻毛氏一同住在豐鎬房。由於毛福梅的寬容大度,加上姚氏乖巧,對婆婆王採玉十分孝順,對毛福梅也極尊重,從不“僭越”,因而一家人相處融洽。

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84章 成爲大國領袖 (2)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86章 成爲大國領袖 (4)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86章 成爲大國領袖 (4)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38章 蕩平地方軍閥 (2)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84章 成爲大國領袖 (2)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59章 他回南京後,周可以直接和他談判。 (2) (1)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39章 蕩平地方軍閥 (3)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59章 他回南京後,周可以直接和他談判。 (2) (1)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19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3)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35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5)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66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1)第84章 成爲大國領袖 (2)第25章 北伐和清黨 (3)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40章 蕩平地方軍閥 (4)第12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2)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54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5)第61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40章 蕩平地方軍閥 (4)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18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2)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85章 成爲大國領袖 (3)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56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2)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