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歲月像變換的年輪,一圈一圈地隨着那卑微屈服於光陰的時鐘轉着圈。九十年代一過,便到了世界之初的零零年代,零零年代一過兒,又便扭轉到了一零年代。

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個叫網絡的東西,隨着網絡出現的是計算機和手機,江淮儀表廠裡的年輕人也都趕着潮兒買了計算機手機,出行要用手機導個航;買東西也開始在網上買;就連吃個飯也都懶得走得出廠的幾步路,在手機計算機上點了那光亮亮的圖示就結算了一百年前幾筐銅板才能結算的巨大財貨。似乎那發着光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怪物吞沒了所有的時間,頂替了那些人原有的爹孃爺奶,成爲了那些人的命根子。

廠裡零零散散還住着一些老人,一些六十年代遷過來的老得不能再老的人,他們住得習慣了,這裡也就變作了他們繁華世界最後的倚靠,一道阻斷了新時代和他們的最後一道不薄不厚的屏障。

政府極其照顧他們,設立了離休幹部的養老醫院,醫院裡住滿了老人,每到節假日和週末,他們的兒孫甚至是重孫就會成羣結隊,來看住在這裡極老的老人。

那些老人仍然保留了一些活力。

他們會做着兒時的遊戲,無聊了就會擡頭遠眺着,一兩輛車抑或是電動車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翹首以待着自己的子女兒孫,每當捕捉到一絲一毫他們的蹤影,他們就顫顫巍巍地走進屋內,那拄着的柺杖卻好似在平地上划起了波浪,弄出“滋啦滋啦”的響聲。

他們準備好孫子或是重孫喜愛吃喝的東西,卻因爲與新時代脫了節,常常不知道小孩愛吃什麼了。那些小孩望着躺在牀上的,他們的曾祖父或是曾祖母,又瞧了瞧父母爺奶的眼神,將那自己不愛吃的食物費力地嚥下去。那感覺似乎不是在品嚐老人費盡心血爲他們準備的食物,而是在呷嚼着什麼難吃至極的東西。

李桂芳已經九十六歲了,她的牀前是總不缺孩子的,她有着五個孫子,三個孫女,四個重孫子和六個重孫女。每當她在窗子前張望自己的孩子時,一股煩惱便涌上了她那年邁的腦海,她總怕自己那幫虎狼一般的小孩會嫌棄她辛辛苦苦託護工在廠裡的小市場裡買來的零食。

意想不到的是,幾個重孫子沒有去看望她的時候盯着那新時代的電子產品玩,而是粘着她,要她講她一生的故事,她便從頭說起了:

“山東萊蕪的一個小村莊……”

這本書的故事便油然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