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迎擊 (1)

眼下還有明軍四個軍在江西,除了第四軍以外雖然被許平打得遍體鱗傷,但好歹也趁順軍和憲法師耗在淳化的時候喘了一會兒氣,現在大概共有九萬兵力上下的樣子。王啓年很能理解金求德要求明軍避免與許平親自帶領的順軍交戰的原因,因爲只要不是許平在指揮順軍的戰鬥力就大大打折扣。而且王啓年估計雖然陸軍部要第七軍儘快給淳化解圍,或是殺到南京附近牽制大量順軍兵力幫憲法師分擔壓力,但北伐軍統帥部未必在乎第十二鎮的死活,對他們來說只要憲法師能拖到他們恢復元氣那就是被消滅了也都值了。

這次第七軍雖然向南京方向開拔,但王啓年和吉星輝私下猜測,統帥部的意思就是讓第七軍在靠近順軍主力的地方安營紮寨建立一個鞏固的基地,等江西四個軍恢復元氣後就再次前來和順軍再決雌雄。也正因爲如此,淳化能不能解圍並不是統帥部特別關心的,但是第七軍的安全他們則非常在意,若是這個軍不能建立好前進基地,北伐軍主力前來決戰時的危險就會大很多。

但這份心思王啓年和吉星輝也沒有和易猛他們明言,打定主意兩頭下注的二人哪面都不想得罪,只要不把李軍長這點心思挑破那軍部和兩師部就不會矛盾明面化,王、吉也就不用被迫站隊。而真要是李軍長如他們所料,有一天會公然把統帥部的命令置於陸軍部的之上的話,那時王啓年估計自己也已經找到機會脫離前線了——到時候他們就是打成一鍋粥也和自己無干。

吉星輝的算盤和王啓年沒有什麼兩樣,他已經進行過一些安撫工作,打算找個機會就把親信子弟們安全地帶離戰場返回後方去軍校深造——他本人則打算去軍校求職當個教官。同樣吉星輝很清楚第七軍軍部和下轄兩師師部的矛盾不可調和,而這個矛盾越晚暴露出來對明軍就會越險惡,要是貼近順軍的時候第七軍部和十三、十四師兩師部突然爲戰略目的爭吵起來的話可能會給第七軍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但但這個和他吉星輝又有什麼關係?要怪也只能怪李軍長自作聰明,以爲兩師長是安心服從命令任他揉捏的兩個軟柿子——王啓年和吉星輝也是一直是這樣向李軍長彙報的,大大加劇了李軍長的錯誤判斷;最多再加上十三師和十四師的師長和參謀都是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居然看不懂、聽不明白李軍長的潛臺詞——王啓年和吉星輝看得懂也聽得明白,不過他們兩個在易猛和陳寧面前隻字不提,如果這兩個師長真起了疑心的話他們兩個一定也會全力將其打消的,他們可不想矛盾在他們平安前爆發出來。

在第七軍踏上向着南京的征途時,一支強大的艦隊也在杭州灣完成集結,這支南明艦隊一共有九十七艘戰艦,一萬八千餘名官兵,這麼宏偉的一支艦隊能夠把整個大順水師都嚇得躲到港口要塞的最下面去。

這支的艦隊的目標並不是南京,雖然隨着軍力不斷恢復,制憲會議開始考慮解除和順軍的協議並派出一支軍隊確保南京,但眼下有兩個難題:

第一和順軍的協議得到了制憲會議的正式批准,當初花費很長時間進行辯論沒有什麼問題,但現在如果公開辯論廢除這個協議的話那無異於向許平通風報信。實際在察覺到這個問題後,制憲會議就立刻通過了一條新的動議,把戰時協議的權利下放給陸海空三軍部——也就是如果以後有類似的協議不必事事要制憲會議批准,這樣將來若是南明想撕毀協議的話也不需要制憲會議出馬公開辯論投票,陸軍部一聲令下軍隊就能行動;

第二,海軍部不同意這樣使用它的兵力,首先海軍部認爲用海軍陸戰隊去保衛一座內陸城市是很浪費的事情——尤其這座城市現在根本就不需要用兵力去保衛。其次鄭成功把大量適合在長江使用的船都帶去江西了,現在海軍部擁有的船更加不適合在江裡航行,他們也不想再把自己的船隻送去給順軍的炮臺痛打。最後一點,海軍部覺得與其把幾千水兵扔到順軍精銳雲集的應天府,還不如派去山東更有震懾力。

制憲會議只是希望海軍部能儘快出動爲淳化的憲法師減輕壓力,既然海軍部官員認爲山東更好那他們也不反對。爲了給順廷造成最大的震動,海軍部計劃直接在登州登陸——這裡是山東海防重地,渤海灣內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平時還肩負有接受遼東糧食、火藥和貢金的作用——畢竟陸運成本太高,而且之前明軍海洋封鎖做的並不是很積極和嚴密,配合長江沿岸和浙江沿海陸軍作戰的任務很多很重,海軍部的主要精力都被牽制在這裡。

在明代登州就是重要的城市和要塞,大順山東防禦使鍾龜年也一直很重視此地:很多遼東的物資會從這裡直接送往南方,而且既然明軍海軍封鎖不是天衣無縫,有一些膽大包天的走勢商也駕船偷運物質來登州出售。鍾龜年爲海防要塞配備了大量的火炮,修建了一批兵營駐紮了數千士兵,並且還組織了一小支水師在近海活動——主要是偵查和掩護走私船。南明海軍部經過研究,認爲攻下登州除有三大好處,首先能給大順君臣造成巨大的心理震動,迫使他們把更多的野戰軍隊留在後方外;其次能獲得一個北方良港,說不定還能以此爲基地偷襲遼東或天津;最後攻破此處還能給走私活動以沉重打擊。至於摧毀山東順軍的那支水師則會是順帶的戰果——對明軍來說順軍那幾條小船從來都沒有當成過威脅。

既然攻下登州能有如此多的好處,那麼攻克它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首先山東防禦使擺在海防要塞裡的那批超過五十磅的大炮就不是鬧着玩的;其次海軍陸戰隊需要儘快拿下港口要塞以保證明軍的海船能夠入港卸貨,如果拿不下港口那海軍陸戰隊怎麼來的還得怎麼回去;最後就是拿下登州城,這個雖然不像拿下港口要求那麼急,但是如果拖上個把月同樣受不了,這會給山東順軍以集結****的機會。

海軍此次調動近百艘戰艦,就是爲了最大程度地爲海軍陸戰隊提供火力掩護——這可不是陸軍兄弟部隊而是海軍自己人。

而在戰艦靠近海岸前,山東防禦使部署的那些海防炮必須首先被摧毀,爲此海軍部決定甩出他們手中王牌——鐵甲艦。

這個鐵甲艦實際只是一個試驗品,但超級豪華版的鐵甲艦預案因爲陸軍那幫混蛋作梗而擱淺後,海軍部只好把這艘試驗品改造成正式的鐵甲艦。即使是試驗品改造,它也還遠遠沒有最終完成,可是制憲會議催得緊海軍必須儘快出動沒有等待鐵甲艦完工的機會。

第180章 司獄 (1)第309章 等待 (1)第326章 投效 (1)第49章 條例 (2)第516章 調任 (1)第506章 協議 (1)第198章 僵持 (1)第126章 算盤 (2)第456章 知識第67章 自新第357章 湖廣第361章 剿匪第332章 重逢 (2)第390章 對壘第144章 應對 (1)第569章 腐敗 (2)第66章 迷惑第115章 閱兵 (1)第528章 戰機 (1)第233章 亂局 (2)第235章 前路 (2)第329章 誤判 (2)第262章 密鼓 (2)第122章 政務 (2)第104章 紛爭 (2)第357章 湖廣第218章 夜襲 (1)第479章 兄妹第465章 知恥第67章 自新第202章 皮影 (1)第183章 擾亂 (2)第169章 歸德 (2)第445章 倒戈第226章 默契 (1)第198章 僵持 (1)第256章 弱點 (2)第557章 亂麻 (2)第80章 隱姓 (1)第60章 腐蝕 (2)第536章 攔截 (1)第164章 轉變 (1)第440章 問答 (1)第306章 進步 (2)第512章 家書 (1)第318章 失敗 (2)第235章 前路 (2)第124章 壓力 (2)第19章 遲疑 (2)第280章 近戰 (1)第300章 拐點 (2)第569章 腐敗 (2)第227章 默契 (2)第207章 戰後 (2)第478章 官營第334章 斷後第159章 受降 (2)第390章 對壘第95章 闖王 (1)第366章 詐敗第84章 成熟 (1)第225章 戰俘 (2)第386章 民心 (1)第306章 進步 (2)第514章 軍種 (1)第361章 剿匪第555章 退縮 (2)第477章 隱情第358章 父子第381章 疑案 (1)第158章 受降 (1)第321章 新仇第384章 忻州 (2)第159章 受降 (2)第57章 誘惑 (1)第569章 腐敗 (2)第523章 見聞 (2)第36章 敲打 (1)第188章 清野 (1)第54章 離別 (2)第151章 拖延 (2)第112章 困惑第559章 上院 (2)第324章 天平 (1)第157章 頹勢 (2)第418章 委任第252章 軍法 (1)第68章 狼穴第181章 司獄 (2)第9章 冒名 (2)第530章 纏鬥 (1)第45章 迷惑 (2)第17章 轉折 (2)第26章 遺物 (1)第563章 黨務 (2)第220章 炸營 (1)第503章 義釋 (2)第113章 借兵 (1)第402章 勸降 (2)第102章 鷹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