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政治 (1)

“小侄正在想怎麼反對。”楊懷祖蹦出了一句,接着又是一句:“剛纔黃伯伯不是說要去見許平麼?”

“哈哈哈哈。”黃石大笑起來。

“黃伯伯打算自己一個人去麼?”楊懷祖湊近了一些。

“你有什麼不放心的麼?”

“當然,嗯”楊懷祖想了想,沒有想出反對的理由,鎮東侯的武勇天下皆知:“該不放心的是許平纔對,他一定不會來的。”在對話的過程中,楊懷祖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反對的思路,開始進行陳述:“第一,沒有重兵簇擁,許平是不會來的;第二,行刺這事可一不可再,許平會非常小心的;第三,黃伯伯什麼身份?怎麼好去刺殺一個賊人,這就好比嗯,好比黃伯伯以侯爵之尊去和一個草民論交。”

“哦。”一開始黃石還聽得笑吟吟的,等最後一個理由入耳後,他的笑意漸漸淡去,在這個時代他總是有一種孤獨感:“我不打算殺他,我是想試試看能不能招安他和李闖。”

在這種軍國大事上,楊懷祖自認爲沒有發言權,於是就打算閉口不言。

“你有什麼看法?”鎮東侯不打算放過這個後輩。

楊懷祖沉思片刻,開口仍是複述長輩的議論:“侄兒曾聽金叔叔說,闖營主弱臣強,許平勝仗打得越多,他和李自成之間的矛盾就越厲害,可以挑撥離間,如果他們反目,或許有人會接受朝廷的招安。”

“你認爲他們會反目嗎?”鎮東侯仍步步緊逼,自第一次被任命爲大都督以後,他發現別人就不願意在自己面前說話了,無論是大都督府的什麼會議,一般人張口就要先吹捧一番黃石的高瞻遠矚、豐功偉績。在等級森嚴的大明,年齡也是其中的一種,年輕人不會隨便對年長者說“不”字,等他年長後也絕不會容忍年輕人對自己說一個“不”字。

“不會。”在鎮東侯的堅持下,楊懷祖終於開口道:“李闖用兵並無多少值得稱道之處,與其說李闖強,不如說我們官兵太差了。”李自成的軍隊原本固然是武裝農民,但官兵其實也是一樣的性質,官兵相對闖軍的優勢不是素質而是裝備。

比如燧發步槍已經越來越普及,各地軍隊都急於裝備這種新式武器,不少明軍將領都願意花錢從南方購買。以前還偷偷摸摸的福建、廣東軍火商,現在已經開始明目張膽地大肆製造武器,比如江北軍中,現在就擁有很多燧發步槍。但是以黃石所見,效果非常不好,大部分江北軍士兵都是抓來的壯丁,之前沒有進行過任何步槍訓練,而且在軍營中也沒有受到過合適的訓練。結果,一旦真在戰場上遇到火槍射擊,士兵們就會變得張皇失措。

而李自成的軍隊相對經驗更豐富一些——他手下的將領更清楚該如何應付這種混亂,老兵也更多一些。而一旦引入新式的訓練手段,那麼就是十倍於敵。官兵這種武裝農民不會是許平的對手。

“但李闖和其他各路寇首不同,如張獻忠、羅汝才,詐降反覆、毫無信義,只有李闖寧可藏身荒山,也絕不接受招安。以前他被追得窮途末路,身邊剩不到百人的時候,都不肯靠詐降喘息一番,現在他手下這麼多兵馬,怎麼可能會真心投降?他是鐵了心要造大明的反。”

“說的不錯。”

“至於許平,我父親曾經私下說,他固然是對不起新軍,但新軍對不起他在先。”楊懷祖觀察着鎮東侯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道是也不是?”

“你父親說新軍對不起他麼?”黃石問道:“何以見得?”

“我父親私下說過:山東一戰,許平救了很多人,數以千計的官兵因爲他而得以活命,他對這些新軍官兵有恩”

“戰場上馳援不算救命,這是軍官的職責,我給許平的軍餉是將軍而不是士兵,增援友軍是他的責任。”鎮東侯打斷了楊懷祖的陳述。

“可是其他人”

“那是他們不對,但許平盡力救援友軍是本份。”

“既然黃伯伯這麼說,那就是了,”楊懷祖道:“但先父說,無論如何許平都不該叛出新軍,這是他對不起黃伯伯的栽培。”

“他什麼時候叛出新軍了?”

楊懷祖嘴巴張開一下子無法合攏,半晌才結結巴巴地提問,臉上還帶着驚愕不解的表情:“難道難道”

“許平去李闖那裡不是我安排的。”

“哦——”楊懷祖長出一口大氣,臉色恢復了正常:“那黃伯伯說——”

“是新軍剝奪了他的軍官身份在先,把他開除出了新軍,然後他以白身投奔李闖去了。”鎮東侯說道:“你看,並沒有化解不開的恩怨,不就是奪職是不是合理的問題麼?”

“可是,可是,他背叛了朝廷啊,而且”

“是的,他是背叛了朝廷,這是他和朝廷的恩怨,剩下的我和他的私怨,我願意諒解他。”如果身邊是楊致遠而不是楊致遠的兒子,鎮東侯就會說得更露骨一些,不過現在他只是道:“而且我敢說,如果許平肯接受招安,朝廷是絕不會計較的。”

“黃伯伯,侄兒不是很能領悟您的意思。”

“哈哈,不錯,這說明你用心想了,不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在鎮東侯的多年薰陶下,楊致遠已經被培養成了一個大反賊;楊夫人是熊廷弼的女兒,在外人面前或許不會說大明朝廷什麼,但心中其實怨恨滿腹。鎮東侯估計楊懷祖在這種家庭長大,腦後多半也有反骨:“江南有個夏生,寫了本書叫社會合約述批註,你看過沒有?”

“看過,在夏批本出來前,先父就把那個無名氏寫的原版給侄兒看過,還讓侄兒每讀一章都要寫心得,先父要過目的。”

“很好。”鎮東侯感覺這聽上去就像是小學生的家庭作業:“自暴秦以後,春秋戰國的士風漸漸消失不見,無論是當下還是士人懷念的漢唐兩宋,士大夫在天子面前,首先把自己妾婦化。”

“妾婦化?”

“對,注意是妾,獻媚爭寵,手段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鎮東侯覺得這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自我矮化:“然後又會用這種要求去要求更低等級的屬下,要求他們從一而終,即使被冷落了也不能紅杏出牆,而要在空房內等待丈夫的臨幸,甚至不能哀怨,至死方休。如果一個寡婦守節而死,官府會給她一個牌坊;如果一個士人在冷落中鬱鬱而終,我們也會稱讚他的鬆梅之志;反之,我們會把他們罵成****。就是這樣,千年以來,對待士人有如姬妾。”

“黃伯伯的意思是應該用合約,對嗎?”多虧楊致遠把社會合約述當作給兒子的家庭作業,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楊懷祖可以和鎮東侯討論交流:“小侄還是很難領悟您的意思。”

第414章 相負第551章 走私 (2)第531章 纏鬥 (2)第261章 密鼓 (1)第261章 密鼓 (1)第72章 義軍第208章 大勢 (1)第157章 頹勢 (2)第542章 大捷 (1)第221章 炸營 (2)第503章 義釋 (2)第342章 遺產 (2)第415章 治國第247章 爭鬥 (2)第119章 摧枯 (1)第15章 死地 (2)第252章 軍法 (1)第159章 受降 (2)第477章 隱情第261章 密鼓 (1)第344章 前驅 (1)第170章 攻城 (1)第512章 家書 (1)第14章 死地 (1)第320章 決鬥 (2)第517章 調任 (2)第489章 潛行第76章 斷後第14章 死地 (1)第352章 說服第112章 困惑第528章 戰機 (1)第536章 攔截 (1)第517章 調任 (2)第480章 曲終 (1)第256章 弱點 (2)第408章 坦誠第25章 世子 (2)第103章 紛爭 (1)第116章 閱兵 (2)第178章 彷徨 (1)第33章 前程 (2)第459章 兄弟第158章 受降 (1)第247章 爭鬥 (2)第310章 等待 (2)第523章 見聞 (2)第225章 戰俘 (2)第171章 攻城 (2)第37章 敲打 (2)第314章 犧牲 (2)第235章 前路 (2)第159章 受降 (2)第8章 冒名 (1)第259章 志向 (1)第97章 兵權 (1)第428章 自保 (1)第14章 死地 (1)第242章 危難 (1)第148章 行軍 (1)第442章 監督第53章 離別 (1)第514章 軍種 (1)第523章 見聞 (2)第392章 初捷第201章 新年 (2)第536章 攔截 (1)第152章 針對 (1)第482章 安慶第344章 前驅 (1)第476章 作亂第374章 改元第288章 喘息 (2)第41章 疑雲 (2)第548章 批判 (1)第148章 行軍 (1)第206章 戰後 (1)第579章 退位 (1)第470章 人心第186章 諒解 (1)第103章 紛爭 (1)第154章 對射 (1)第128章 臨戰 (2)第42章 長青 (1)第533章 落馬 (2)第139章 安泰 (2)第456章 知識第84章 成熟 (1)第398章 王牌第139章 安泰 (2)第379章 決裂 (2)第363章 影響第17章 轉折 (2)第439章 召集第414章 相負第358章 父子第149章 行軍 (2)第221章 炸營 (2)第169章 歸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