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鑽研精神

這個也是李君閣的興趣點,不由得問道:“老伯的論文裡是怎麼說的?”

alice如數家珍:“說起來,哥大和中國淵源不淺。哥大漢學系由一個被賣到美國做‘豬仔’的華工後代丁龍漢先生捐建的,這是美國最早建立的漢學系。從一九零一年,哥大設立了‘丁龍漢漢學講座教授’席位,到現在仍是哥大東亞系的最高榮譽,迄今只有六位教授獲此頭銜。”

說完驕傲地對孩子們說道:“其中第五位,就是你們思遠爺爺,第六位,則是一位哥大的客座——你們的四祖祖。”

孩子們都不由得吃驚地地低呼起來。

alice接着說道:“很多資料在提到丁龍漢先生捐建哥大漢學系時,都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當時清朝最高的統治者聞知此事後,深爲感動。慈禧太后親自捐贈了五千餘冊珍貴圖書。”

“其實太后聽到丁龍漢先生捐贈之後‘深爲感動’這件事,史料上並無證據,恐怕是出於想象。”

“而按哥大最著名的中國校友胡適的說法,根據哥大當時漢文教授夏德先生告訴他的話,這套並非雍正年原版,而是當時總理衙門所仿印。”

“這話出自哪裡呢?據胡適的轉述,夏德稱是出自端午橋之言。”

“夏德是外國人,但是漢學研究頗爲精深,他是第一位丁龍漢漢學講座教授。他的話有一定可信度,但是還要考查。”

“端午橋是誰?是當年清朝派往西方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端方。末旗人中的文化翹楚,學識淵博,懂金石善收藏,版本學自然是拿手好戲。”

“《考察政治日記》裡寫到端方帶領的中國使團在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十日參觀哥倫比亞大學,文中稱‘此美國第一有名譽之大學也。……中國學生在此者,僅五人而已。……又,圖書室藏中籍甚富。’”

“可以想象,當他們參觀圖書館時,校方會將《古今圖書集成》向他們展示。而該校唯一精通漢語的夏德教授,當然要出來迎接嘉賓。”

“也就是在那時,夏德向代表團團長端方,介紹了這套書。而精通版本學的端方,一眼就看出此書並非康熙原版,乃是總理衙門仿印本。”

“這個版本又是怎麼回事呢?有記錄說這個版本,‘裝潢、紙張、校訂皆優於康熙原版。不過由於部頭太大,當時只重印一百部,準備作爲分贈列強之用。不意書未送出,便遭火災,所餘無幾。此一贈書大典,乃無形中輟。’

‘庚子拳變期間,哥大開始建漢學院,但又苦於無漢籍足資參考。’

‘校方乃函請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及美國駐華公使康吉,轉請中國北洋大臣李鴻章幫忙。’

‘鴻章乃奏請西太后交盛宣懷酌辦。盛氏乃奏請以前總理衙門火餘之書相贈。這就是這部鉅著來美和番的始末。’”

“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爺爺當然不會妄下結論,必須尋找史料來證實。”

“於是爺爺開始翻查哥大校刊columbiaspectator,按圖索驥,查到一九零二年的該報報道:國務院知會哥大新任校長巴特勒,已收到駐華公使康格來函,稱中國外務部選定《圖書集成》一部六千冊。該書包羅萬有,爲中國最大部頭的類書,由康熙皇帝指示學者編纂,時價七千美元。該書現由兩江總督劉坤一準備發運來美。

康格公使並在信中說,此舉證明了中國人對美國的友好情誼。”

“然後爺爺又去尋找這一天的各種美國報文資料,最後發現舊金山華文報紙《中西日報》也刊出選送書籍報道:‘十七日紐約來電雲,美國外務部昨告於哥林比亞大學堂總教習畢拉,稱接到駐北京欽使康嘉來函,言明中國所送該學堂之書籍,由中國外務部選得《子史集成》一套共六千卷,內備載中國古今各事,曾經康熙皇匯合儒臣纂修,書價甚鉅雲。’”

李君閣立刻找到一個漏洞:“等下,兩份報紙爲什麼名稱不一樣?一個叫《子史集成》,一個叫《圖書集成》?還有哥大的領導,一個叫巴特勒,一個叫畢拉?”

alice笑道:“你還聽得挺細啊,爺爺的解釋是,《圖書集成》在哥大這邊的翻譯是tushuchicheng,顯然,《中西日報》與columbiaspectator出自相同消息來源,只是《中西日報》是廣東人辦的,匆促之間,將tushuchicheng誤譯爲《子史集成》。而新校長butler,北方話翻譯成了巴特勒,廣東話翻譯成了畢拉。”

李君閣不由得點頭道:“有道理,那這事情就算說得通了。老伯做學問當真嚴謹。”

alice笑道:“嚴謹的還在後面。至此,我們看到的都是來自美國單方面的記述,表明這是一單‘快遞’,哥大是收件人,還必須找到發件人的證詞。發件人是誰,是清廷外務部。”

“於是爺爺又去查閱臺灣學者黃嘉謨主編的《中美關係史料——光緒朝》,從書中收羅的當時中美交涉各種原始檔案裡,查到了當時駐美公使伍廷芳的兩件收文。”

“第一件是光緒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的收文。這份呈文應該早就發出,不過因爲飄洋過海,收發時間相差約兩個月。”

“伍廷芳稱: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美國公使康格致函外務部,稱接到本國紐約可倫比亞大學堂婁總教習函,該堂內正在添設中國之學,擬購聚中國書籍存於學堂,並集中華百工所制各物,於博物院中陳列。外交部即行籌備。”

“第二件是次年三月初三日收文。伍廷芳稱:已接到南洋大臣來文,擬以《圖書集成》一部備送美國學堂;至於博物院所需各種器物,美商在華通商已久,可由美商代爲購辦。一旦南洋大臣寄到《圖書集成》,使館即行轉交哥倫比亞大學。”

李君閣又舉手:“等下,剛剛不是還說畢拉嗎,怎麼第一件收文裡邊又變成婁總教習了?”

alice笑道:“婁總教習,即哥大前任校長sethlow。這事情是由他發起的,但是等一九零二年春,《圖書集成》抵達哥大時,sethlow已當選紐約市長,迎接它的,是新校長butler了。”

李君閣點點頭說道:“簡直搞得跟破案一樣,不過好歹是所有釦子都解開了。”

alice說道:“結合所有這些資料,最後爺爺的結論是:一、此事應是李鴻章病危時所答應。”

“當年慈禧西逃後,任命李鴻章、慶親王奕劻爲全權大臣,在北京主持與列強的談判,耗盡了此老的精力。《盛宣懷檔案選編之七——義和團運動》中記載,一九零一年十月三十日,李鴻章在寓所‘吐血半大碗,中有血餅’,醫生診斷爲胃出血;十一月月三日,李鴻章‘胃氣漸舒,精神略好’。”

“康格致函清廷外務部求書的時候,剛好碰到李鴻章病倒垂危。而李鴻章的簽名信,正是他在‘精神略好’這一天所處理。”

“李鴻章在生命中倒數第四天,仍拼了老命處理這個無關緊要的對外交涉事件,目的只是想籠絡美國外交官。四天後,李鴻章懷着滿腹未了心事離別人間。”

“二、此事與慈禧太后無關。爺爺查閱了《德宗實錄》、《光緒朝上諭檔》、《光緒朝硃批奏摺》、《庚子事變清宮檔案彙編》等,未見到外務部就此事上過奏摺,也未見有上諭。”

“就目前資料推測,應是在李鴻章身後,由慶親王或王文韶以外務部名義,諮請南洋大臣劉坤一具體辦理。那麼,整件事與慈禧太后並無多大關係。”

“三、劉坤一決定以《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奉送,其他器物則請美國人自己在中國採購。”

“四、有資料證實,這部《古今圖書集成》本是總理衙門委託上海同文書局影印的石印本。撥款三十八萬兩,後再加補貼十萬兩,用上等桃花紙印刷,共印一百零一部。”

“其中一部黃綾裝訂,專備禦覽。書印成後,除黃綾本進呈給皇帝外,另提取十部到北京總理衙門,其餘九十部由上海道暫存。”

“到一九零一年冬,該書除四川、廣東、直隸等省購置,以及贈送日本一套外,庫存尚多,每年要支付倉租、保險、看守等費用四五千兩,到劉坤一接手,已耗費四萬多元。成爲上海道一個沉重負擔。”

“既然賣不出,不如送出去。這是劉坤一的真實想法。劉坤接到外務部諮文,要置辦中國書籍贈送哥倫比亞大學。便順水推舟,不但圓滿地完成了李鴻章交給他的這次外交任務,還讓哥大東亞圖書館從此有了一套引以爲傲的藏書。”

“而剩下的幾十套,不幸毀於火災,不過那應該在這件事情之後。”

說完認真地說道:“這纔是這套圖書真正的來龍去脈。”

李君閣撫掌讚歎:“窮搜畢羅,老伯這是花了多大的功夫,才能從浩繁的資料文獻裡邊抽絲剝繭,得出這個結論?!”

“在得出結論的同時,還讓人對當時的清廷外交事務的艱難,地方政府的應付,報文之間的往返格式,甚至當年政府外包業務,印刷規模,耗費資金,中國留學生情況,都有了一系列的瞭解。”

“這篇論文的價值,不僅僅是還原了一點史實,更在於它揭示了當時的這些方方面面。”

“這麼珍貴的論文,居然淹沒在老伯那汗牛充棟研究資料裡,連我都沒有注意過,社科院這次當真是撿到寶了!”

“了不起,實在是了不起!憑藉這份鑽研精神,五十年如一日,不成爲當代鴻儒才真是說不過去了。娃子們啊,這回明白學問該怎麼做了沒有?”

第七百一十三章 陷害忠良第七百八十六章 取香第一百三十三章 主人杯第四百五十六章 烤魚 水桶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館第四百九十五章 魚鉤,湖鮮宴第五百零八章 蛇皮果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師表》的另一種讀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號鼓之謎第一百二十七章 席間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七百九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二百五十九章 箐雞第七百三十七章 黃燜羊肉第六百二十八章 有人成功過第五百二十五章 開火單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二百一十三章 採石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五百零四章 入侵者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見阿瑟第八百八十八章 白飛飛第七百五十一章 埋酒第六十二章 月母鯽魚湯(求推薦!)第一百零六章 看石頭第三十章 黃豆筍乾燉竹鼠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館第三百零三章 小蠻第六百零五章 白甲宴第六百一十八章 獵人之家第八百七十七章 荷葉風雞第八百三十八章 桫欏谷擴張第五百二十四章 風鈴第八百五十六章 糉子第一百零四章 網站框架第八百五十七章 甲魚蛋第五十一章 開張第二百一十八章 擊鼓傳花第一輪第五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箐雞第一百四十八章 採訪第四百三十九章 司星平的求婚第九百六十九章 好評第七百三十五章 受傷第二百二十四章 好事兒太多也麻煩第六百四十七章 狗熊英雄第四百七十章 紡線第四百八十七章 樹皮水壺第九百三十八章 比賽(求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標第五百一十五章 禮樂射書數第二百章 得大解脫第八百六十七章 學部委員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麻將第六百三十二章 抓魚第九十四章 苗家英雄第一百一十五章 篾匠叔的春天第十四章 葫蘆溪第八百零四章 保護區第五十八章 清蒸青蟮第四百六十五章鹽土生石灰碳酸鈉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牛新地第八十八章 打針第一百六十七章風起青萍之末第三百八十章 蛙場第三百零二章 敢跟我扯文化第五百九十三章 接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前期工作第四十章 暢談第二百七十四章 搶元寶第二百六十六章 熬麻糖第五百九十七章 燒火龍第五百九十二章 美食街,風投第九百八十七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回家就好多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觀賞魚大會第五十三章 龍門陣第九百一十三章 追媳婦第一百六十一章 巖蜜第七百一十章 三臺觀第四百三十八章 總理爲你打CALL第六十七章 捉迷藏第八百二十二章 雪災第四百九十二章 水晶蒸餃,新房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阿里木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科學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對待妖精的態度第二百七十三章 新年好第四百零四章 形勢與思路閒話幾句第八百六十三章 小朱䴉第五百三十七章 團聚第九百三十七章 路亞大賽(求月票)第三百六十六章 蓋碗茶第九百七十五章 春天裡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麻將第七十八章 高手遇黃棒第九百八十一章 砍牛第二十九章 泥鰍釣鮎魚第四百二十四章 又把棋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