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古代黑科技

李君閣說道:“在以小農經濟爲主導的自然村,有一些村民會因爲自己的特長,脫離傳統耕作模式,變成職業工作者,比如我們村子裡,就有篾匠,石匠,藥師,獵人。”

“他們的技藝其實非常的高超,甚至達到了妙到毫巔的地步。我們村子裡的篾匠叔,他手工製作的竹魚竿,在日本拍賣會上拍到了一百四拾萬人民幣的高價,而石頭叔製作的硯臺,現在每方也在三十萬人民幣左右,這已經是頂級藝術品的價格了,也是市場對他們工藝的認可。”

“而我們村裡的獵人,在我們當地,更準確應該翻譯爲Moutain Runer。他們有一套傳承千年與自然相處的規矩和法則,幾乎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

“從入山前的祭祀活動,到進山的路線,季節,再到衣着,鞋襪,步法,配搭的工具,武器,獵犬的配比;直到到獵物選擇:種類,性別,大小,珍稀程度,是否育兒期,都有一整套的行動準則;”

“可以說,他們是最瞭解我們那片大山的人,也是最懂得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的人。他們的那套準則,我認爲就是一套完整的《地方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和《地方環境保護法》,甚至比國家級的法律更有特點,更靈活科學,更能適應我們當地的自然環境。”

貝爾這下子驚訝了:“是嗎?你們村子還有這樣的傳承?我一直以爲中國對環境資源的保護相對於發展來說處於次要地位。”

李君閣苦笑道:“這其實是一個誤解,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國,在公元前就已經制定出法律,其中對開荒,甚至對砍樹和捕鳥的季節和地點都做出過詳細的規定。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砍樹捕鳥和開荒,會招來嚴厲的處罰!”

“我們國家近年來爲了發展確實讓大家產生了一些誤會。但是我相信,沒有人會願意生活在一個烏煙瘴氣的環境裡,青山綠水是所有人的嚮往。”

“這個道理淺顯而直白,在這個大前提下,情況終究會越來越好的。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

三個主持人都不由得點頭。

李君閣繼續說道:“再回到我們村子,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禍禍雛鳥,不能下密網捕魚,不能投毒,不能炸,不能電。”

“今年我們村還往村子前的水域裡投放了十幾萬尾魚苗,其中當地珍稀魚類四種,尾數佔了三分之一;根據當地魚類繁殖情況調整了禁漁期;”

“我們還往後山森林中移栽了數萬本的珍稀蘭草;開闢了桫欏保護帶,金花茶育種基地,珍稀蘭草育種基地;”

“我們引進了師資力量雄厚的大學,建起了珍稀藥用植物研究基地和生態農業研究基地。集科學研究,物種保護,資源利用於一體,就是更好的利用保護資源環境。”

阿音接口道:“至於我們的寨子,對這方面的要求比Jungle他們的山下還要嚴苛,我們數千年來,一直採用梯田耕作,有效的保護了土壤肥力,防止了水土流失。用綠色生態的種植方法種植當地原生品種的水稻,並在田間套養魚類,從不使用化肥和農藥。”

盧恩和貝爾簡直驚訝得目瞪口呆:“中國居然還有這樣的地方?!”

李君閣對着貝爾微笑道:“耳聽爲虛,眼見爲實。Ingris他們寨子的這套種植方法,今年已經被我們引下了山,引到了李家溝村。”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在努力。大家要多聞廣見,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事實,用自己的判斷辨明是非,用開放寬容的心態看待世界。這纔是最重要的。”

尼安說道:“Jungle和Ingris剛剛說的這些我相信,因爲我們國家已經派出代表團去你們村所在的城市了,主要就是商討生漆加工,竹編手工藝製作,以及淡水觀賞魚養殖開發的合作事宜。”

李君閣和阿音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喜,阿音笑道:“沒想到,我們參加節目,還能給家鄉帶來這樣的收穫,真是太好了!”

尼安笑道:“可不光是你們家鄉有收穫,別忘了,我們的節目可是有獎品的!不過Ingris得換一身衣服才能展示了。”

阿音輕聲在李君閣耳邊說道:“二皮,我都已經忘記我們參加節目的目的了,那輛紅色摩托車!”

李君閣摳着後腦勺,咧着嘴笑道:“這要是不提,我也壓根忘了!”

工作人員邀請阿音下去換裝,李君閣一行人則繼續接受採訪。

話題又轉到了提鹽和瓷器上。

盧恩說道:“Jungle,你的知識體系非常的龐雜啊,你剛剛告訴我說你生活的村子在中國內陸山區,那裡不靠海吧?爲什麼你還會那麼複雜的海水提純技術?”

李君閣笑道:“雖然我們那裡不靠海,但是我們的先民早在漢代,哦,也就是公元前一兩百年,就已經可以鑿透岩層,從地下幾百米的地方提取礦化程度很高的滷水,用來生產精鹽了。”

這下盧恩又暈菜了:“地下……幾百米……公元前……”

李君閣說道:“是的,我用泥球提濃海水的技術,來自我家鄉附近的一個地區,那裡的山民很早就知道了這個方法,稱爲‘潑爐印竈’工藝。”

尼安點頭道:“嗯,後來還用草灰替換法替換出溼泥中大量的鈉鹽,天啦,我也會準專業術語了。”

李君閣笑道:“恭喜你,不過這個方法卻又是來自沿海地區的加工工藝了。”

尼安說道:“等等,你剛剛說你生活在內陸……”

李君閣笑道:“別忘了我們還有幾千年的文化典籍,我們宋代有一個學者型文人,叫沈括,他寫有一本著作叫《夢溪筆談》。”

“到了明代又有一位學者型文人,叫宋應星,他也寫有一本著作,叫《天工開物》。”

“我在節目中製作魚鉤,陶器,瓷器,以及提鹽的部分工藝,都來自於這兩本書。當然受條件所限,展示出來的也只有很小一部分。”

“根據書中記載,千年前的中國人,甚至已經學會了往含碳量過高的生鐵水中加入鐵礦粉,從而大批量生產鋼材的技術了,這個方法稱爲‘灌鋼法’。”

盧恩訝異道:“據我所知,你們的國家在古代更注重人文……”

李君閣笑道:“是的,確實如您所說,不過架不住典籍多啊!在浩如煙海的的典籍當中,即使比例很小,但數量也是相當龐大的。”

“比如公元五百年的《齊民要術》,是農業學專著;比如公元一千年的《營造法式》,是建築施工專著;還有《神農本草經》,是中醫藥專著;比如《考工記》,是手工業專著;還有關於地理的《水經注》,關於天文歷算的《甘德星經》,關於算數的《周髀算經》……”

“每一個門類,都包含了數十本甚至上百本的專著。他們不是故紙,不是錦灰,只要你有興趣,總能發掘出你想要的東西。”

尼安也驚詫莫名:“這麼多,先別說能不能看懂,能看完?”

李君閣笑道:“還是那句話,一個人看不完,不過架不住我國人多啊!”

“總有人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門類去研究,去挖掘,去復原。”

“現在人們的審美情趣普遍提高之後,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還原了出來。比如建盞,比如草灰釉瓷,比如一些特殊的古代造紙技法……”

“我們在李家溝一帶,目前已經恢復了女紅,石雕,竹藝,煤砂泥陶器,木樓製作,九鬥碗宴席等多項傳統非遺傳承,而且市場前景還都很不錯。”

盧恩說道:“剛剛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你曾經說過你們那裡是亞熱帶氣候,比較溼熱,提鹽是不是會損耗大量的燃料?”

李君閣笑道:“如果我們村要提鹽,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在我們省的著名產鹽區自流井一帶,卻不是問題。”

“因爲那裡的人們,在鑿穿底下岩層得到滷水的時候,還鑿出了火井,得到了天然氣,利用天然氣熬了兩千年鹽,火井至今都還沒有熄滅……”

這下盧恩又暈了了:“天……天然氣……”

這絕對是妥妥的古代黑科技!

貝爾說道:“你製作的瓷器也非常精美,那幾個大碗,就是著名的青花瓷吧?”

李君閣這下尷尬了:“呃,並不是,受泥料的限制,我製作的那些瓷器非常的粗糙,那幾個小碗,勉強能說是符合我國傳統越州窯的技法,不過因爲發生了窯變,所以變得比較好看而已……”

盧恩對這些接近藝術類的東西非常感興趣,說道:“等等,什麼是窯變?”

李君閣說道:“窯變是指瓷器在燒製的過程中發生的表面釉色不確定性的自然變化,一般是由於窯內溫度氣體釉料雜質等意外因素或者變化造成的。”

“這批小碗,估計是我在燒製過程中爲了得到足夠的溫度,同時又要保證強還原環境,幾次添火和減火導致的。”

“具體原因我也說不清楚,讓我再燒製一次,得到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窯變一是失敗,得到的瓷器稱爲窯病瓷,一是成功,得到的瓷器稱爲窯寶。”

盧恩這才點頭:“原來還有這麼神奇的事情發生,那這次的小碗這就是上帝的傑作了,是人工和自然的完美結合!它們肯定屬於窯寶!”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送溫暖第九百二十章 河水汗蒸芝麻劍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九百五十六章 雙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鵪鶉第二十二章 爭論第九百六十一章 鑽研精神第八百六十五章 王婆賣瓜(月票求一波)第四百七十七章 暴雨第四十八章 發錢第九十三章 山中雜談第六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一章 涼糕第七百七十七章 征服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比一比一第六百一十三章拜風豬兒第九百九十六章 危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護林隊第九百四十五章 日出雲海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秀的榮耀第四百七十五章 標準器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冷的林昭第三百三十三章 小格的爆發第二百九十五章 電影節提名第十一章 竹竿第三百六十章 釣團魚第二百一十九章 劇組服裝第四百五十八章 竹樓第七百三十六章 回來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中西結合的料理第九百八十章 舞與歌第四百零四章 形勢與思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苗家稻花魚第二百七十四章 搶元寶第一百一十一章 涼糕第六百七十二章 洗腳溪第八百六十一章 原詞第九百二十九章 羊蠍子第八十章 巨物第四百零七章 一刻四題詩第五百四十五章 慶祝小宴第九百五十四章 釣魚餌第六百四十七章 狗熊英雄第一百六十九章 周素英第一百九十八章 組培實驗室第八百二十八章 撈龍船第八百九十八章 抓鳥第二百七十章 盡孝與盡心第六百零四章 考察站的建議第八百九十四章 盜竊案第七百九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一百八十六章 司星平第三章 水路第六百五十六章 考察站第四百二十六章 誘人的裙裝第一百二十八章 總結第七百一十三章 陷害忠良第五百四十四章 出活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Jack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家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何其相似第九十四章 苗家英雄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震第九百八十三章 下山第九百四十五章 日出雲海第七百五十二章拍廣告第十四章 葫蘆溪第五百四十五章 慶祝小宴第五百二十二章 熬窯第七百五十七章 蜜月開始第七百零一章 水太大不好引導第八百零八章 阿瑟來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起木樓第一百五十五章 入山第九百五十九章 遊覽哥大第五百九十五章 西獅第八百四十三章 汽鍋雞第二百一十七章 帶着老頭撿石頭第八百一十四章 自行車賽第八百八十三章 一個人第七百二十章 德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易徒而授第五章 到家第二百一十三章 採石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年夜第五百二十五章 開火單第七百四十七章 入譜第一百一十二章 孫老第七百一十二章 差點養過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苗家婚禮第六百九十八章 金齊之法第六百五十九章 恐怖故事之夜第二百六十九章 糉粑跟芋頭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湯魚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七百四十九章 再見大鱤魚第一百六十九章 周素英第十二章 竹竿(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