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的野心是很大的,他不只是簡簡單單想要登基稱帝,而是想要將自己的國家打造成一個強大無比的帝國。
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帝國一定要超越後世所有的封建王朝,在纔不妄他來這個時代走一遭。
爲此他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心血,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將齊國逐漸改造成如今的這般模樣。
直到洪武十五年初,楊浩已經來到這個十七年半。
十七年,是一個無比的漫長的時間。
後世的華夏,用了數十年的時間,這如此短的時間內,走完了西方國家數百年的道路。
楊浩沒有信心自己也能做到這些,他只希望,在數十年的時間內將自己的帝國,帶入到封建時代的巔峰。
這個文明進程,幾乎跨越的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
雖然時間跨度如此久,但是和科技大爆發的那數百年相比,難度卻是降低了很多。
火車雛形已經出現,發電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研究,探險船算算時間,一切順利的話,此時已經抵達了美洲。
這一切都在朝着他計劃的方向進行着。
只要這些計劃全部完成,齊國將會爆發初驚人的生產力。
齊國的大勢已成,在東方這片古老的大陸上,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攔自己的崛起。
但是楊浩覺得這個速度還是不夠,在他看來齊國目前的生產潛能遠能有完全爆發出來。
加上這兩年齊國很少進行軍事行動,全部重心都放在內政建設上。
這兩年齊國已經恢復了不少的元氣,國庫充盈,勉強稱得上財大氣粗了。
朝廷有了錢,官員的俸祿也隨着水漲船高起來。
比如洪武十五年的新年,楊浩給官員的新年獎賞就比往年多了三成之多。
雖說朝廷的的理念是當官爲民請命,爲萬世開太平。
但只讓馬兒跑卻不給馬吃草這早晚會出問題。
手中有錢,官員的工作熱情也被調動了起來。
朝廷越富有,他們才能在收穫名望的同時,享受到更加奢侈的物質享受。
這一切都是互惠互利的,若是像之前朝廷勒緊褲腰帶的那般,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會下降很大一截,這是任何正常人都不願看到的事情。
洪武十五年年初,國庫充盈的齊國朝廷,立即把原本暫時擱置的一些工程,重新的提到今年的發展規劃之中。
比如在修建第二條第三條鐵路的事情上,工部和戶部的官員們就無比積極。
見識到了鐵路強大的運載能力,對於這些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們,都知道只要再多出幾條鐵路,對齊國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出去運載能力這方面不說,鐵路的出現將解決很多貧苦百姓的生存問題。
而且鐵路的出現也會對齊國的馬政帶來新的變化。
齊國北方馬場目前主要培育的是戰馬,挽馬的數量並不多。
隨着鐵路的增多,朝廷勢必會新開闢出馬場,爲鐵路提供更好的馬匹。
只是他們不知道,楊浩根本不怎麼在乎挽馬,等到齊國鐵路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說不定那時候自己都把蒸汽機給弄出來了。
這個時代未經開採的煤炭資源,簡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而且後世的產煤大省,齊國已經將其收入囊中,之所以現在還沒開採,完全是由於目前的自然環境森林覆蓋率極廣。
和開採煤炭的成本相比,砍伐樹木無意成本更加低廉,更何況在砍伐樹木的同時,也會增加耕地的面積,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洪武十五年一月,朝廷經過商議,決定新修建兩條鐵路,這兩條鐵路一條通往秦州,一條連通北方。
之所以如此規劃,除了處於經濟原因的考慮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完全是從軍事的角度考慮。
再今後齊國的統一戰爭中,北部和西南都是主要的作戰方向。
提前將鐵路修建完畢,將來無論是運送兵員,還是轉運糧草器械,都將極大的降低作戰難度,爲齊國的統一大業節省成本。
畢竟一傳統的行軍模式打仗,進行如此遙遠路程的戰爭,對於後勤的壓力是在太大了。
說不定等兩場戰爭打完,齊國一夜便會回到解放前,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努力全都付諸東流。
這是楊浩不希望看到的事情,他要的是一個富強的帝國,而不是一個只知道窮兵黷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殘破國家。
洪武十五年一月中旬。
有窮氏的使者抵達了長安城。
當有窮氏獻上貢品,像要好表達了自己部落面南稱臣的決定時。
楊浩的表情有些古怪。
對於羿這個人物,他的感情很溼複雜,他不知道傳說中射日的后羿是不是當代有窮氏的首領。
畢竟神話傳說中的那個人物,可是華夏千百年來的英雄人物,作爲土生土長的華夏人,楊浩對於此人還是有一定的敬佩之情的。
另一方面,對於有窮年輕的首領,他內心還是很欣賞的,畢竟能將一個幾乎快要亡族的部落,帶領到今天這種地步,其人之才情膽量都讓人無比的佩服。
若不是知道自己和此人有着殺父之仇,他很想見一見這個年輕人,如果能說服此人徹底的歸順大齊爲自己所用那是最好不過的。
只是二人之中有這個樑子存在,他是在不放心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接觸到齊國的核心。
如今有窮能夠稱臣,楊浩對羿的評價更加提高了幾分。
不管此人是不是真的放下了心中的仇恨,這份心性和隱忍即便是楊浩也有些自嘆不如。
雖然羿在楊浩心中有一定的威脅性,但他此刻並不太在意一個爲了爭奪立足之地和一羣野人糾纏不清的落魄部落。
最終楊浩還是答應了有窮氏的請求,冊封有窮氏爲穹國,意爲蒼穹之下的國度,其首領羿爲穹國伯。
懸着一顆心的有窮使者,在楊浩說萬之後,終於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一路南來,見識裡齊國的強盛,明白即便有窮再如何強大也不會齊國的對手,也許稱臣是部落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