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國企兵工廠

對軍隊就要嚴格要求,這是朱楧一貫的宗旨,因爲軍隊就是要去跟別人拼命的,想要打敗敵人,首先要打敗自己,連這麼一點點行軍的困難都克服不了,寡人還如何指望着你們擊敗強敵?

朱楧和老朱的治軍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御下嚴峻,當年老朱在打天下的時候一名將領丟了城池跑回應天,雖然他已經盡力而爲了,實在是當時陳友諒太過強大,並且有常遇春等將領爲他求情,但朱元璋還是殺了他。

因爲老朱規定,丟失城池的主將一定是死罪不可饒恕,這次你盡力而爲跑回來了,我原諒了你。難保下次你嚐到了甜頭之後,不再盡力,打兩下子就跑,回來就說你自己盡力了我又怎麼知道真假?我又沒有在前線。

所以必須要殺,就是要借你的腦袋告訴所有人,丟失城池之人,罪不可恕,所以你們都要給我玩命去打。就這樣纔有了洪都硬抗了陳友諒八十多天的奇蹟,因爲誰也不敢跑了,跑了也是死,還不如跟他們拼了,最起碼還能弄個撫卹。自己的家人這一輩子就會有國家給你照顧。

所以朱楧對軍隊,尤其是軍隊靈魂的軍官要求相當嚴格,不管是誰,也不管你將來繼承的是什麼樣的高位,進了軍校,必須要接受三個月的魔鬼訓練,這點小事都抗不過去,養你何用?浪費米飯嗎?

天亮之後,朱楧就在侍衛的陪同之下離開了軍校,經過自己這幾天的觀察,他對這所學校的管理狀況以及學生們的學習態度還是很滿意的。這樣的潛力軍官纔是保衛我肅國的支柱,才值得寡人爲你們投資。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軍官都是世襲的,一個人會幹一輩子,不是幹兩年就調動崗位了,因此這批學員將來繼承父親的職位後,再等到他們將自己的兒子送來培訓還有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的時間內,這所軍官學校難道就要荒廢了嗎?

這怎麼可以?這不是巨大的浪費嗎?朱楧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軍官一時沒有了,不是還有士官嗎?作爲肅國基礎戰鬥組織的核心,他們享受着很高的國家俸祿,怎麼能不來這裡進行魔鬼訓練呢?反正他們也是脫產,在家裡自己練習也是練,來到學校集體訓練也是練,還能培養團隊精神。

從今往後,肅國的士官們都要定期來到這裡輪訓。他要將肅國的軍隊都打造成後世的戚家軍那樣的不可戰勝的軍隊。

軍官學校的事情算是告一段了,軍校已經上了軌道,暫時不用自己操多少心了,接下來該是解決軍隊武器的問題了。

就算在古代打仗,武器裝備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穿着鎧甲和沒穿鎧甲的人拼刺刀是絕對不一樣的。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時,漢軍和匈奴人的傷亡比例能達到一比五,即死一個漢軍,就得有五個匈奴兵抵命,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兩件武器裝備——第一件盔甲,第二件是連弩。

有了這兩件在古代殺傷力很大的武器,就算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士兵也不敢和漢軍正面交鋒。

清朝末年,洋務大臣李鴻章曾經有一句經典的治軍名言——“貴精不貴多,貴器不貴人。”第一句很好理解,就不用解釋了。第二句廣受詬病,甚至有人說他訓練的淮軍貪生怕死,導致了甲午之戰陸軍的慘白,還有他建成的北洋水師的官兵們在主炮上晾衣服,導致了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的覆滅。

持這種觀點的人,完全都是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窮酸文人,屁都不懂,啥活也不幹,只知道站在後面瞎比比。

打仗是什麼,打仗說到底就是武器和武器的運用,沒有武器一切都是扯淡,有了武器才能運用。而且,到了近代,以熱兵器爲主的戰爭年代,使用武器要遠比製造武器簡單的多。就拿普通的步槍爲例,隨便一個人教一教他,他也會用,但是若論製造,清朝一直都沒能製造出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槍支。

就體力和智力而言,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就拿我國每年的徵兵爲例,每年都會徵很多兵,這些兵來自五湖四海,雖然有優秀的尖子,但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軍事天才,大部分還是和你我一樣的凡夫俗子。就是這樣的凡夫俗子,在經過兩年的訓練之後,一般都能熟練地使用自己手裡的武器,但前提是你得有這些武器。

所以,李鴻章纔會說“貴器不貴人”,在他的那個年代,搞到一支槍要遠比教會一個人用槍難的多。而所謂人的因素,必須要在雙方的武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才能起作用,一個普通的婦女拿把槍就可以輕易地打死好幾個武林高手,更何況是職業軍人?

甲午戰爭的失敗,歸根到底還是實力的差距過大,看一組數據就可以說明了。甲午戰爭一共分爲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在陸地戰場上,日本一共派出了十二萬人的精銳野戰師團,全都裝備着近代化武器,接受了良好的訓練,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但是清朝呢?清朝的軍隊雖然賬面上的數字不少,有幾十萬人,但是真正參戰的只有李鴻章的五萬三千淮軍,就這他們還要負責防守沿海的炮臺,兵力十分有限,打到最後只能臨時招募一些新兵湊數,後來著名的軍閥張作霖就是在這個時候應徵入伍的,其素質可想而知。其他的各大總督只是在後面喊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之類的口號瞎比比,誰也不肯上。由於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朝對地方上的掌控力變弱,對他們也無可奈何,只能依靠着李鴻章一個人去和日本對抗。

海戰就更不必說了,完全就是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去對抗整個日本帝國的聯合艦隊,南洋和廣東這兩支水師居然公開宣佈獨立,眼睜睜地看着日軍消滅北洋艦隊。

就連北洋艦隊的武器裝備已經落後於日本了,翁同龢擔任戶部尚書的那幾年,出於私怨處處刁難李鴻章,剋扣北洋水師的經費,甚至以給慈禧太后修園子爲名挪用了北洋水師不少錢,導致北洋水師的武器裝備落後於日本。

當時的日本舉全國之力建設海軍,爲他們的聯合艦隊裝備了大量的速射炮,速射炮採用了當時先進的退管技術,就是大家經常在電影中看到的,大炮每開一炮,炮管就會向後一退,然後自動復位,這就卸掉了大炮的後座力,使得炮手們能迅速地開第二炮。這是一次技術上的革命,採用退管技術的大炮,一分鐘至少可以開五炮,快的可以開六到八炮,射速是北洋水師的原裝後射炮的六倍。再加上日本當時的大炮都是裝備了開花彈,其爆炸的威力甚至可以燃燒鋼鐵,比北洋水師的實心彈要強的多。

最後,日本聯合艦隊的航速也比北洋水師快。這就相對於你打王者榮耀的時候,對方的英雄攻擊比你高,攻速比你快,還帶暴擊,移動速度也比你快,請問這怎麼打?有資料現實,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的命中率還是高於日本聯合艦隊的,但這也沒有什麼用,人家的火力比你猛,就算命中率低,打中你的次數也比你多。

可惜的是,一百多年以來,研究這段歷史的所謂的學者往往都忽視了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總是將甲午戰爭的失敗歸咎於參戰清軍的貪生怕死,腐敗,訓練不勤上面,給他們潑了一百多年的髒水。其實,在整個戰爭期間,清軍總體上表現的還是比較英勇的,只是血肉之軀再英勇,也抵擋不住日本的近代化國家機器。

最可笑的還是那個在主炮上晾衣服的言論,居然有這麼多國人推崇,美國海軍還在主炮上曬胸罩呢,不一樣是所向無敵?持這種言論的人不去正是兩國當時巨大的實力差距,進而好好建設國家,反而將決定兩國命運的一場大戰的勝負歸結於曬不曬衣服這樣的細枝末節上,還美其名曰見微知著,真是無知且無恥,這種言論的盛行只能拉低國人的智商。

真要是打起來都會去拼命的,但問題是你的武器跟人家差太多,人家隔着幾裡地以外就能打死你,你再英勇,再鐵血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梁啓超先生說李鴻章是以一人敵一國,雖敗亦不失爲一豪傑也,誠哉斯言!

有鑑於此,朱楧決定立即大力發展肅國的軍事手工業,由於這個年代還沒有工業,他也不會弄蒸汽機等機器化生產設備,所以只能大力發展軍事手工業,靠着工匠的手工來打造盔甲和武器。

之所以現在纔開始發展軍事手工業,是因爲第一他之前沒有想好軍事手工業的發展思路,若是採用唐朝時的模式,凡是武器都有軍戶出征是自備,雖然可以保證軍械的質量,因爲誰也不肯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但是這種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不利於軍事科技的進步,很有可能會使得肅國的軍事科技長期停滯不前,被後來的歐洲超過,開始像清朝那樣被人家吊打。

如果,採用宋朝的制度,由國家統一打造器械,也是有弊端的,因爲這些器械都是文官們監督打造的,他們又不用上戰場,因此對武器質量的要求很低,甚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使得肅國軍隊的戰鬥力嚴重下滑。

明朝末年就是這副場景,打造武器的錢都被那些官老爺貪污了,給工匠的待遇又很低,導致他們幹活沒有積極性,打造的武器簡直不堪使用。遼東的一些士兵甚至嫌國家發的鳥銃質量太差,就將他們賣了,自己再花錢重新請工匠打一把。

那些官老爺打造鳥銃的標準就是能響了就行,至於能不能打死人他們可就不管了,他們打造的鳥銃只配打兔子用。

第二個原因就是錢的問題,打造軍械是很花錢的,要花很多很多錢,雖然有回鶻給的戰爭賠款,但是朱楧不想坐吃山空,而是想着先拿出一部分來搞投資,將錢運作起來,確保錢能生錢,這樣纔有源源不斷地資金搞軍備。就跟玩紅色警戒是一個道理,不發展礦車,到最後只能窮死自己。

現在錢都運作起來了,軍備的問題也該趕緊抓了要不然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還得被別人搶走。

鑑於唐朝和宋朝各自軍備的優缺點,朱楧決定將他們結合使用,規定:刀槍劍戟、盔甲等冷兵器由軍戶或者被徵用的民戶自備,這一點吸取了唐朝的府兵制的優點,既可以使這些軍戶爲了保命努力準備優良的裝備,又能減輕國家的負擔。

當然,這樣以來,那些軍戶和保甲內的壯丁可就是有武裝的不安定分子了,若是聚集起來,在一個強有力的人的帶領之下很有可能給他這個大王惹麻煩。因此朱楧也效仿唐朝,規定軍戶和保甲內的壯丁無事不得出自己所在的轄區,就算也出也要先打報告,而且未經允許不得攜帶武器,否則以謀反論處。

而將來的戰爭主角——火器,則由朱楧設立的肅國軍工廠專門研製,爲了確保武器的質量,朱楧規定每一件武器之上都要刻上製作它的工匠的姓名,若是工匠有偷工減料,或者馬虎大意使得武器出現了質量問題,則嚴厲追責。

另外,朱楧對工匠們的工資也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基本工資加績效的薪水體系,出於對工匠的重視,朱楧曾經大幅度的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不過現在爲了能更好的督促他們幹活,朱楧決定也對他們施行這樣的差額工資。

朱楧規定的工匠基本工資很低,僅僅夠他們養家餬口,而且還必須完成規定數量的合格武器製造,否則要扣工錢。

此外,朱楧將兵工廠的工匠細化,分爲盾牌、長槍、弓箭、大刀、火器等幾個科目,一個工匠只能做一個科目的事,這樣有助於他精益求精,做出更好的武器。肅國的兵工廠製造出來的武器是面向市場的,製造出來之後,除了要裝備常備軍使用外,還會賣給軍戶和民戶賺錢,爲了調動工匠幹活的積極性,朱楧規定,完成任務的工匠若是多生產了武器並且賣出去之後,可以在這裡面提成,作爲自己的績效獎勵,從而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由於朱楧規定的任務數量比較合理,因此肅國的工匠們只要不偷懶,好好幹活,基本上每個人每月都可以拿到豐厚的回報,具體來說就是一石五斗糧食以上,而且還不用納稅,不用服役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小康的生活。

人類是智力型動物,科技進步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推動科技進步的主要力量就是工匠,因此朱楧決定大力提高工匠的待遇和地位,除了設立兵工廠這樣的國企來養着大批工匠以外,還允許工匠憑藉着自己的私人手藝開設手工作坊,打造武器,自產自銷來賺錢。

這樣以來,工匠們就有了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國企,給國王打工每個月領取商品糧,旱澇保收,幹好了還有獎勵,而且他們的職位還可以世襲,老子死了兒子替,保證世世代代都有穩定的工作,都有鐵飯碗。另一個是自主創業,自己開設作坊來打造農具、生活用具以及肅王不禁止在民間流通的武器來賺錢,幹得好的也可以做老闆,過上富裕的生活。

不過客觀來說,走第二條路混大了的並不多,首先如果民間有了手藝比較出色的匠人,朱楧會想辦法將他們都挖到國企來上班。第二,如果一個民營的兵工廠發展的規模十分壯大,那肅王會想盡辦法加以限制,派兵站崗監視,甚至是加以收購,因爲這個行業實在是太敏感了,如果放任不管的話,被別有用心的利用起來,打造一堆武器來武裝一羣亡命之徒,那對國家來說絕對是一種隱患。

所以,朱楧雖然允許一些工匠靠手藝賺錢,但明文規定了民間作坊的規模,即工匠人數不能超過二十人,超過二十人以上的,就要被國營資本強行收購,若是有偷奸耍滑,甚至公然抗命的,官府的捕快衙役會請你去喝茶。因此,可以看出,朱楧對待這些民間工匠的態度就是允許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技能和經營頭腦過上小康甚至是小富的生活,但不能做大到威脅皇權的存在。

當然這個從業人數的限制僅僅限於軍工企業,對於一些打造農具和水利設施的民用企業,朱楧的限制還是很寬鬆的,畢竟它們發展好了,對肅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是很有促進作用的。

朱元璋爲了更好的治理天下,將大明朝的人民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民戶,負責種地納糧,給皇帝提供糧餉;第二部分就是軍戶,主要負責自給自足,戰時幫助朝廷打仗;第三部分就是匠戶,負責製造各種器械。

相比較而言,民戶和軍戶的地位相當,都高於匠戶,因爲這兩種戶口的人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只是各自承擔的義務不一樣,因此談不上誰比誰的地位高。著名的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李東陽等人都是出自軍戶。

但是匠戶就不一樣了,一日爲匠戶,子孫後代俱爲匠戶,不可更改,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屬於被強制勞動的對象。由此可見,匠戶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有多麼低下。匠戶一般隸屬於軍戶,給軍隊打造武器裝備,匠戶的來源主要是俘虜,或者是“軍中不堪徵用者”,那些脾氣暴躁的大頭兵會怎麼對他們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幹活,只能領到一些微薄的賞賜,其幹活的積極性就可想而知了。

爲了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工匠幹活的積極性,朱楧這才決定將工匠從軍戶當中獨立出來,成立專門打造武器的兵工廠,以及打造其他生產生活用具的民用手工廠。讓所有的工匠們都去那裡面工作,按照實際的工作業績來發放工資,明碼標價,任何人不得剋扣,否則嚴懲不貸。

從此,肅國的工匠們不再受軍戶的欺壓,不再過着從別人口中乞討口糧的生活,開始理直氣壯地靠着自己的手藝和勤奮來賺錢,來獲取工資,讓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因此幹活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對手藝的要求也越來越精。因爲你的手藝不精的話,你打造的東西就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就拿不了提成,只能靠着基本工資過苦日子。

之前,工匠們都認爲他們乾的是苦差事,是低人一等的活,每天做夢都想脫離匠籍,甚至一些膽子大的都開始逃跑了。自從朱楧改革了工匠制度之後,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從事的行業成了香餑餑,他們每個人都成了拿着鐵飯碗的國企職工,旱澇保收,還可以將職位傳給兒子,實在是比那些民戶一點都不差。那些民戶每天都要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一年下來除去稅收能剩下的也不比他們多多少,更何況他們還要服徭役,工匠不用服徭役。

最重要的是,工匠的薪水穩定,只要你不偷懶,就絕對餓不死你,而那些民戶種田哪裡還能免得了旱澇蝗災,田地歉收的情景呢?

有個穩定工作的感覺真的很不錯,最起碼不用擔心斷糧。這些工匠們都十分感念朱楧的恩德,並且每個人心裡都繃着一根弦,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手藝,生怕手藝被人比下去之後喪失了這個穩定的鐵飯碗。

爲了能培養出更多的工匠,朱楧又想開辦學校了,這次開辦的學校是職業技術學院,專門針對工匠而成立,除了讀書識字之外,還要學習各種器械的製作,算術、物理、化學知識也佔了更大的比重。

第二百二十九章 選秀大賽,飲食宴樂第九十二章 保甲制度第八十六章 大戰西藩(十六)第四十四章 說服老朱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見朱元璋第九十八章 士官制度第二百零八章 戰爭賠款第二百二十六章 招降錦衣衛第六十八章 黛昱竹的私事(二)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九十二章 保甲制度第一百三十五章 擴軍備戰(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御歸天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第二百九十六章 把他拉出去......第一百章 蒙日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第四十六章 鬧洞房第一百二十一章 狩獵驚魂(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十七章 治國攻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肅國總動員第一百零九章 哈密王定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業版圖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楧的計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接見齊泰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完本感言第九十八章 士官制度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帶母親回肅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激戰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九十章 朱楧的決定(晚上還有一更)第十一章 召見諸將第二百一十二章 賺錢第一步第二百五十四章 朱元璋選秀女第二百八十九章 妙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設立東廠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一百三十六章 擴軍備戰(四)第五十九章 建國大業(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潰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二十九章 祖孫密談第一百一十六章 狩獵驚魂(二)第五十五章 大豐收(二合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五十六章 做假賬第四十九章 回門第六十八章 黛昱竹的私事(二)第七十四章 大戰西藩(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鼓作氣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國棟第一百三十八章 擴軍備戰(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一百六十九章 月黑風高 (求月票,大家的月票呢,別留着了。)第六十五章 車崗的進展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第三十四章 賬房夫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月黑風高 (求月票,大家的月票呢,別留着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八十章 大戰西藩(十)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二百零三章 剛正面第九十九章 蒙日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奉召回京(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大明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九十八章 士官制度第二十二章 埋頭大幹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第一百六十三章 加油,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四十六章 他真的很蠢嗎?第七十六章 大戰西藩(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一百八十三章 慘烈第二百九十四章 請齊泰閱兵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一百六十章 秘密武器(求訂閱,要餓死了。)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鼓作氣第四十一章 平定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