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徐光啓

看着外面荒蕪的地面,有的地方還殘留着未消融的雪,熊廷弼知道,在這個時候,女真人的日子也難過,這一次進攻其實就是來搶東西的。

當然了,能拿下瀋陽和遼陽,那就足夠女真人吃飽了,可是熊廷弼卻不想做女真人嘴裡面的這一口吃食。

現在的環境是根本就不用堅壁清野,因爲城外面本身就是一片荒蕪。因此,熊廷弼決定和女真人耗着了。

“大帥,巡撫大人來了。”總兵賀世賢在熊廷弼的耳邊小聲說道。

與文官看不上熊廷弼不同,遼東的將領和士卒對熊廷弼都很服氣。首先是他不貪污,而且能打仗,能理解他們。

在文官看來粗俗的作風,在武將看來恰恰是熊廷弼得人心的地方。所以,自從熊廷弼到了遼東之後,整個遼東的軍權就到了熊廷弼的手裡面。

巡撫薛國用嘴上不說,但是卻不能忍,因而這些日子沒少找熊廷弼的麻煩。

雙方雖然沒翻臉,但是也差不多了。

熊廷弼之所以被稱爲跋扈,在文官那裡不受歡迎,或者說在東林黨那裡不受歡迎,原因很簡單。

他是楚黨出身,另外就是熊廷弼這人不按照東林黨制定的規則做事,說白了就是不聽東林黨的話。

你不聽我的話那還行?你不同流合污……不對,是你不成爲像我們這樣的君子,那就弄死你。

如此簡單。

“來了能怎麼樣?”熊廷弼擡手壓着腰間的寶劍,冷哼了一聲,臉上全都是不屑。

熊廷弼看不上薛國用,其道理和袁應泰一樣。東林黨的誇誇其談之徒,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時間不長薛國用就從下面走了上來,看着熊廷弼的樣子臉就是一黑。朝廷以文御武,經略雖然是文官,可是應該對自己這個巡撫足夠尊重吧?至少也要早請示晚彙報才行吧?

看看熊廷弼的樣子,這就是目無上官,這種人能做好什麼事情?

“熊經略,建奴來犯,不知道熊經略可有良策破敵?”薛國用看着熊廷弼開口問道。

雖然是詢問,但是這語氣卻讓熊廷弼十分的不舒服。你這種高高在上的嘴臉讓人真的火大,一拳頭砸到你的臉上正好出氣。

當然了,這樣的想法也只能是想一想,不過熊廷弼也不沒打算給薛國用好臉色,直接說道:“無他,固守而已。”

薛國用看着熊廷弼,臉上閃過一抹喜色,不過還是一甩袖子,轉身就下了城頭:“那本官就看熊經略如何固守。”

熊廷弼看着薛國用的樣子,不禁冷哼了一聲,不過眼中還是閃過一抹擔心。

這個薛國用不想也知道,肯定是去寫奏疏了。內容也很簡單,那就是彈劾自己,內容也能猜到,囂張跋扈是肯定的,當然了,這都只是開篇。

主攻的方向應該是畏敵怯戰,甚至是與建奴眉來眼去,說不定還搞出一個通敵的罪名。

這些人用筆扣帽子的能耐熊廷弼從來都不懷疑,文人殺人不用刀。

可是熊廷弼也知道,即便是自己對薛國用客客氣氣的,他也一樣會彈劾自己,除非自己願意拜入他們的門下成爲門下走狗。

可是自己是什麼人?寧死,也不幹這種事情!

眺望着京城的方向,熊廷弼的臉上露出了一抹遲疑,隨後輕嘆了一口氣,希望京城那邊別讓自己失望吧!

遼東在積極備戰,京城則是陷入了忙碌。當前最大的事情當然是皇帝選皇后,除此之外,倒也沒什麼太大的事情值得大家操心。

不過對於朱由校來說,他的心思就不在選皇后上。

至於東林黨那邊,案子交給了楊漣,朱由校暫時放下了,準備看看楊漣怎麼處理。

在朱由校看來,楊漣最終還是會選擇屈從,向東林黨的那些人屈從,或者說是妥協,因爲他們是一類人。

在楊漣看來,大家都是同類人,都是可以商量的;至於和閹黨,那不行,那是階級敵人。

朱由校等的就是那一天。

所以朱由校不準備去搭理楊漣他們,讓他們去鬧騰,鬧騰到什麼地步就算什麼地步,等到最後自己再出來。

“皇爺,這份奏疏找到了。”陳洪走到朱由校的身邊,恭敬的將一份奏疏遞給了他。

伸手將奏疏拿了過來,這份奏疏其實很簡單,只是一份拜辭的奏疏,理由給的也很普通,意思就是我有病了,我不能爲陛下效力了,我要回家養病了。

這樣的奏疏千千萬,朱由校找這份奏疏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上這份奏疏的人不一般。

上這份奏疏的人名字叫做徐光啓,這是穿越之後,朱由校最爲看重的一個男人,或者說是一個人才。

徐光啓,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

徐光啓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

對於造槍造炮他都懂,可以說徐光啓就是這個時代的大科學家,學貫中西。

這是什麼?

這是難得一見的人才啊!

對於這樣的人才,朱由校怎麼可能不用?

回家養病,朱由校很清楚的知道徐光啓爲什麼要回家養病。

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明軍戰敗,徐光啓多次上疏請求練兵,後擢升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督練新軍。但由於軍餉、器械供應困難,練兵計劃並不順利。

說白了,沒人看得上他,沒人支持他,朝廷忙着黨爭,誰有心思搭理一個想練兵的老頭?

徐光啓此時已經是心灰意冷,無法言說,只能是上疏迴天津養病了。

爲什麼會天津不是上海呢?因爲徐光啓在萬曆四十一年,初冬,因與朝中一些大臣意見不合,徐光啓告病去職前往天津。

他在房山、淶水兩縣開渠種稻,進行各種農業實驗,先後撰寫了《宜墾令》《農書草稿》《北耕錄》等書,爲《農政全書》的編寫打下了基礎。

既然不能爲國盡忠,那我還是寫書吧!

這就是徐光啓的想法了。

第四三四章 自找苦吃第六二六章 藩王往國外封第一一八章 推舉誰進內閣?第四九一章 陛下要去南京第三五八章 錦衣衛都指揮使又換人了第六十三章 收了戚金的忠心第四五一章 我願成爲大明順義王(日萬求賞!)第三十七章 考成法第二十九章 如何處置第五六一章 吳克善認命了(盟主永恆自在天加更)第五七七章 請大明皇帝賜姓(盟主阿蟬東南飛|十里一回頭加更)第一七九章 興建鋼鐵城市(求訂閱!)第四四五章 吳克善被抓(日萬求賞!)第四二八章 武清侯李高求見第二四九章 彈劾福王第二九六章 莊田納稅第四十二章 愛卿精善火器第三零四章 稅務司第三七五章 活捉徐鴻儒第三九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一七章 清華園,大明文教聖地第一六九章 午門跪諫第六二六章 藩王往國外封第四零七章 自己人第六三零章 參謀處高層會議第四二四章 喀秋莎火箭彈第五八三章 和林丹汗決裂第一百章 雪中送炭的機會第四八二章 籌備大明海軍第三二二章 張維賢砸了自己的腳第二二一章 趙秉忠你也是穿越者?第二九六章 莊田納稅第五八四章 你鄂爾多斯不想封王嗎?第二五零章 爲我辦事之人都會有善終第三六五章 衍聖公,我們來救你!第六零一章 大明有多少地?第二零九章 千牛衛和戲肉第一八五章 這個皇帝不安分第五五六章 大玉兒來了第四六三章 王在晉的謀劃(拂袖沾風生日加更)第七十四章 控訴!第三九九章 爵位改革第六八七章 換世子(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二六三章 安排福王進京第二三六章 等結果出來第五六五章 陛下不收破鞋第一八八章 太康伯的煩惱第五八八章 會盟第八十六章 心學一脈的機會第四四零章 交易不成功第五十六章 寶貝第六二四章 趕海第二一八章 這纔是大明宰輔第六三五章 魏忠賢在浙江搞事第三八三章 從首善書院開始改第三四一章 衍聖公到濟寧第二三二章 恐怕要退一步第四十章 徐光啓第六一六章 陛下爲什麼要打倭國?第一二九章 挖墳掘墓斬草除根第五五零章 叫吳克善到山海關第五零五章 鹽商第四六零章 京城聚衆鬥毆(日萬求賞!)第二二八章 打造水師第六二零章 蒸汽機第一二零章 王化貞的供詞第二六七章 藩王乃天下大禍第六一五章 大明皇家水師第一九三章 王恭廠第一三八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求首訂)第五一八章 娘西皮!第四零零章 各懷心思第四二零章 明君之路(求票求訂閱!)第一九六章 國丈頭上兩口鍋第一八七章 和王安談理想第五章 題本第一八七章 和王安談理想第一八四章 國丈和內務衙門第二七一章 安邦彥要造反!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四六零章 京城聚衆鬥毆(日萬求賞!)第五九四章 咱們一起滅了內喀爾喀五部第四七一章 分歧與機會(直男123生日加更)第二八四章 殺無赦!第二一七章 徹查京營第三三九章 招供抓人第四三八章 震驚的範永鬥第五八六章 野心第二六七章 藩王乃天下大禍第六四三章 合圍鄭芝龍第四八三章 派戚元輔去澳門第三三九章 招供抓人第六三零章 參謀處高層會議第三十四章 密奏第三七四章 這個皇帝很強硬第一七二章 去都察院抓李茂等人第三三五章 魯王背後另有其人第一二零章 王化貞的供詞第四六六章 科技代差第一五七章 送行劉一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