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人得看清楚自己才行

五家盤踞大明江南百年之後的龐大家族,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不到就宣告灰飛煙滅,讓所有人都重新衡量起了崇禎皇帝。

最近幾年的時間裡,崇禎皇帝對外征伐不斷,海外及奴爾幹都司等地殺的人頭滾滾,對於大明的動作卻是輕了許多。

不光沒怎麼收拾藩王們,就連官場上的動作都小了許多,起碼沒有動不動再誅連九族什麼的,更多的則是針對於官員本身。

正是這幾年消停的時光,讓某些人有了錯誤——皇帝開始修身養性,打算以文人治國了。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這五家的事兒一出,妥妥的證明了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那個狗皇帝。

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動輒誅連九族,比他老祖宗可狠多了。

最起碼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掀起來的那幾場大案,死的人數也不過是以萬爲單位,而崇禎皇帝的單位是十萬。

直接把單位給遞增了。

而這五家作死帶來的後續影響顯然不止是以五家的人頭落地而告終。

徐弘基也終於顯露出了身爲大明魏國公應有的狠辣——在報呈了五軍都督府後,直接就在南京軍府之中掀起了一波清查行動。

這一次五家作死的過程中,居然有那麼多衛所的千戶響應,足以證明江南的衛所到底被滲透成了什麼鳥樣。

這一次還好,僅僅是五家,還有一些依附着的小家族,沒掀起什麼太大的風浪,可是下一次呢?

萬一響應的家族更多一些,牽連進更多的衛所呢?自己是跟着一起清君側還是一死以謝君恩?

如果清君側能成功也就罷了,可是看崇禎皇帝這雷厲風行的作派,再加上砍了那麼多的官員,南京城中百姓的反應,只怕清君側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到時候左右都是有死而已,後者還會牽連自己九族老小進去。

與其自己去死,不如先把南直隸的軍中清查一遍,讓那些有異心的去死好了。

至於許顯純和曹化淳,則是放出了廠衛聯合行動,直接針對江南的官場來了一回清查。

松江府、嘉興府、杭州府、蘇州府、常州府、揚州府、鎮江府、淮安府,甚至於包括南京應天府,上上下下都被這五家給滲透了進去,從最高的巡撫到最下面的主簿、縣尉。

不一定是這五家的人,但是平時收了這五家的好處,有用的時候再提供些消息給這五家的情況總是少不了的。

按照崇禎的說法,就是領着大明的俸祿還挖着大明牆角的混帳東西,不宰了他們還留着過年?

除此之外,這五家一掛掉帶來的影響還體現在民間。

因爲這五家不僅把持了近半數的海貿,還涉及到了棉布一類的生意,暗中更是涉及到了私鹽。

雖然在新上任的兩淮鹽運使的打擊之下也是損失慘重,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又怎麼可能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完全把這五家給搞定。

這下子好了,五家徹底被幹掉之後,近半的海貿市場、近乎七成的棉布絲綢市場還有三成的私鹽市場就完全空了出來。

這麼大的市場既得顧慮到各方的利益分配,還得找到靠譜的人來接手,也絕對不是什麼簡單的事兒。

比如浙江巡撫這個位置,剛剛由京城吏部調過來的人手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把整個浙江給擺弄明白?

還有浙江和福建的百姓們。

這五家一次性的被幹掉,百姓們從海上會得到多少的好處?一時半會兒的,沒人能盤算得清楚,只知道肯定是有好處就是了。

至於每個人能撈到多少好處,那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本事和膽量了。

膽子大的早下手就吃得滿嘴流油,膽子小下手晚的就只能跟着喝口湯,或者乾脆連湯都喝不到,只能聞着殘留的香味自我陶醉一下。

總之就是破事兒一堆,許顯純和曹化淳一時半會兒的還不敢輕離南直隸,生怕再搞出什麼妖蛾子來。

而遠在京城的崇禎皇帝則是同樣的頭疼。

這一次江南官場大地震帶來的影響絕對不止表面上這一點,其影響之深遠,甚至有可能會長達幾年甚至於十幾年的時間。

多了不說,光是官員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整個江南的官場近三成的官員直接被幹掉,光一個南京就就幹掉了上千個大小官員。

殺人很容易,拉到法場上咔擦一刀下去,腦袋從脖子上脫落然後噴出點兒血來就算完事兒了。

可是這些人留下的爛攤子怎麼辦?總得有人收拾吧?

如果有可能,或者說這些人旦凡是知情識趣一點兒的話,崇禎皇帝都不會選擇直接把所有人都一起幹死。

起碼也得慢慢來嘛。

但是正是這些人的不知好歹,徹底的激怒了崇禎皇帝,讓崇禎皇帝不管不顧的下達了清除這些垃圾的命令。

現在垃圾清除了,產生的空缺就得有人補上去。

吏部尚書房壯麗在搞定了第一批南京城內一千多個官位之後,對面着整個江南近萬的官場缺口表示老子不幹了,這吏部尚書是沒辦法幹了,誰行誰來幹!

這一次的一千多個官位空缺,幾乎把京城裡面還在八部行走的那些預備役們一掃而空,個個都放了實缺。

然後現在告訴我還有近萬個缺口?

別搞笑了,你是皇帝你牛逼,你有能耐把官員給變出來瞧瞧?

崇禎皇帝望着有些耍無賴的房壯麗也是又好氣又好笑。

朕是皇帝朕牛逼,這是肯定的,但是明擺着告訴你,朕變不出來這麼多的合格官員!

就算是把崇禎十三年春闈的錄取數量擴大幾倍也不夠用,除非是不看成績,只要參加了春闈的就錄取纔有那麼一絲的可能性!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爲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兒。

沉吟了半晌之後,崇禎皇帝纔開口道:“既然如此,那麼各地的縣尉問題就優先解決。”

一聽到崇禎的說法,房壯麗頓時就有一陣蛋疼的感覺襲來。

縣尉這個官職可以說是不入流,負責一縣的治安和抓捕盜賊的工作,級別在縣令之下。

而且本朝原本也沒有這個位置,或者說這個位置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典史,只是不知道崇禎皇帝抽什麼風,非得又給改回縣尉這個稱呼。

當然,區區一個稱呼而已,沒有人會在這種小事兒上面跟皇帝去較勁,也就由得崇禎皇帝做主更改了。

問題是,崇禎皇帝現在既然開口要優先解決縣尉的空缺,那麼必然就是有一定的打算,或者說搞事情的可能性更高。

果然,崇禎皇帝接下來的話讓房壯麗感覺更加的蛋疼:“縣尉之職,關乎民生,朕有意讓衛所之中的老兵退下來之後擔任縣尉和捕頭一職。”

見房壯麗打算開口反對,崇禎皇帝直接揮手道:“房愛卿先不忙着反對。

讓這些老兵退下來擔任縣尉,好處可是多的很。

其一,這些老兵都是廝殺慣了的,就算是面對什麼兇案,也不會怯場,不會像文官擔任縣尉一樣。

第二,也正是因爲這些人都是老兵,完全可以按照衛所的制度來管理訓練捕快,也能讓百姓們更放心不是?

第三,就是解決了五軍都督府對於老兵安置的頭疼問題,最起碼成國公和英國公,都得念着你的好兒不是?”

房壯麗則是很想呵呵以對。

第一條理由是成立的,第二條根本就是扯蛋——縣衙的衙役和捕快什麼的,也都是有家有口的人,真按照衛所模式來管理,這全天下還有人願意當這個捕快和衙役?

至於第三條,只怕纔是你老人家最根本的目的吧?

把這些衛所老卒安排到大明各地擔任縣尉,最基層的武力組織就掌握在了五軍都督府,或者說直接就掌握在了您老人家自己的手裡!

但是在左右衡量了一番後,房壯麗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最快的解決方法,最起碼近萬人的缺口裡面,因爲這一招就能去掉兩千左右。

剩下的那八千怎麼辦?

崇禎皇帝卻是輕笑一聲後,開口道:“就從積年老吏裡面選。

由吏部出題,主簿,縣丞,凡是幹滿了三年以上者都可以應考,合格者可以升檔外放至縣令嘛。”

房壯麗斟酌着道:“若是如此,那其他考舉上來的仕子?”

崇禎皇帝呵呵笑道:“依然如同以前一樣,先去各部行走,歷練合格了再外放。

若是直接把這些剛剛脫離了書本的書生們放到官位上,那不是對他們好,而是害了他們,甚至於有可能被老吏給架空的可能,到時候一個個的不是成了蛀蟲就是成了廢物。”

留下了房壯麗,崇禎皇帝直接又召喚了禮部尚書孟紹虞進宮。

大明的科舉制度,也真到了應該改一改的時候了。

當然,崇禎皇帝想要改動的,不是從根子上直接改掉,而是打算先一點點的撕開一條口子。

比如說,先把恩科變爲常例,以後的春闈科闈改成每兩年一次?

要不然,這些官員總不夠用,也是個大問題。

至於說以後,有了第一個口子之後再想慢慢的放開第二個口子還是難事兒?

慢慢的來嘛!

面對崇禎皇帝想要把科舉由原本三年一次改爲兩年一次的打算,房壯麗本能的想表示反對。

理由很簡單,如果不是打算大批量的幹掉現有官員們,原本三年一次考舉上來的人數基本上就夠用了,甚至於還有富餘。

但是在仔細考慮了一番後,房壯麗還是放棄了勸說崇禎皇帝的打算。

無論現在是不是改變科舉的年限,崇禎皇帝砍起人來都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與其像現在一樣人少不夠用而頭疼,還不如讓這些官員的數量多起來,到時候自己也能省心一些呢。

至於孟紹虞就完全沒有這個顧慮了。

崇禎皇帝經常開恩科,那是屬於額外的,不是常例,這種事兒跟自己沒什麼關係。

但是把固定的三年一次科舉改爲兩年一次,那妥妥的就是自己的政績。

無論崇禎皇帝是不是總砍人而導致官員不夠用,都不會對這一點產生任何的影響。

最起碼,這天下的讀書人都得念着自己的好兒吧?

深深的呼吸了幾次平息下激動不已的心情後,孟紹虞才躬身道:“陛下英明。若是把三年之期改爲兩年之期,既解決了頻繁開恩科的麻煩,又解決了大明人才緊缺的問題。”

崇禎皇帝則是似笑非笑的道:“既然如此,那就打從崇禎十三年起吧,以後每兩年一次科舉。

至於恩科,到時候再看情況決定什麼時候加開恩科。朕的意思是,以後儘量減少恩科或者乾脆就不開恩科了。”

今天這事兒就算是成了。

跟自己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爲了不往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樹上面掛,或者說出於一種歇斯底里的發泄心態,自己可以砍人再砍人,揮舞着屠刀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現在不成了,大明這麼好的環境,自己還能光舉着屠刀殺?

殺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卻不是唯一的方法。

理論上來說,應該有無數的好方法可以解決大明的問題,自己犯不着在這種已經穩定了無數倍的基礎上再大肆殺戮。

那不叫剛,那叫作死——人必須得看得清自己才行,不能小瞧了自己,也不能太過於高估了自己。

歷史上多少牛人,就因爲太過於高估自己而倒黴的?

帝辛是一個,楊二是一個,近點兒的正德同樣也算一個。

就算不提這哥幾個,那劉野豬夠不夠硬氣?是不是比自己更有才?結果呢?

如果不是晚年下了罪己詔,他老劉家的江山社稷都快要不穩了!

崇禎皇帝看的很清楚,自己現在差不多就處於這麼一個轉型的階段,不能再依靠着單純的殺戮來解決問題了。

當然,這裡指的是對內,至於對外,大明朝的百姓們不會關心自己家的皇帝又屠殺了多少外族。

他們只會關心自己的兜裡是不是又多了幾文錢,是不是能分到更多的地。

至於死了多少蠻子,沒有人會關心。

ps:今天獻祭《三國之主宰中原》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一百四十一章 真假建奴第十五章 皇太極也想去大明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五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面的蠢貨在找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見商紂之事乎?第六百一十一章 美的找不到北第五百八十二章 蠻子的新玩法?先分享兩個段子,別的作者編出來的黑朕的第五百零一章 深度火力不足綜合症發作(2/5)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切罪孽歸於貧僧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後宮中崇禎泡妞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將除(3K字章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升旗第三百零四章 天地之間有杆稱第七百五十二章 狗膽包天孟傳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崇禎皇帝不開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兒爲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畫風跑偏的新科狀元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明還埋不下你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還是美滋滋?第四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盤棋第七百三十五章 去到天地的盡頭看看(4000字章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欺人太甚的崇禎皇帝第八百六十六章 人口大爆炸帶來的紅利第六百六十一章 現實版三國演義第八十四章 你的事兒發了!第四百章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第七百三十二章 凌煙閣(第三更,萬更完成。)第三百一十五章 懟黃臺吉要緊第七百八十章 臣,不敢奉詔!第四百九十四章 讓你們做一個艱難的決定第三百九十章 朕憑本事借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迎祥(4千字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爭已經開始了!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七百二十四章 隨本督往城頭一觀!(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他們跪的太久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個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幫黃臺吉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動的陝西第二百一十九章 繼續忽悠第三百零七章 開科取士的建奴第六十八章 忠烈祠第六百四十七章 他們是什麼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忽悠瘸了第八十章 移封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戰與騎兵第五百三十九章 三道難題第七百五十二章 狗膽包天孟傳定第二十四章 崇禎借錢第一百零四章 血戰第四百三十章 該怎麼辦?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不然,咱們降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見摸不着第九十章 忠奸第三百八十六章 崇禎審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苦命之人易星志第四百一十六章 又被皇帝給坑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又要養豬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他們用過的名字,是漢唐第一百三十八章 都給對方添樂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毛文龍的決斷第二百九十八章 何謂王道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計劃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滅,香火永存第二十五章 朕看你們,連妓女都不如!第六十章 折割第四百零三章 誰敢跳就摁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或者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禎四年發車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這孫子捆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登基稱帝的黃臺吉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平公主(4千字大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瘋狗咬了矮矬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接着坑藩王第五百零三章 請萬歲爺北狩奴爾幹(4/5)第二百零八章 先凌遲一個第三百二十七章 議他該當何罪?(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賜死藩王第八百二十章 倭國內亂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十章 崇禎皇帝的軍改宣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還請金先生不要怪罪第七百零一章 讓百姓出門做工的難題第七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更)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三百一十三章 明國人才何其多也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七百五十九章 智障和睿智第五百八十五章 朕對他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