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來訪

雖然這次只消滅了大西軍的五萬騎兵,對於擁有將近一百萬部隊的大西軍來說看似算不了什麼,但是這次消滅的卻是他們最精銳的騎兵,大西軍本來就因爲戰馬的缺少而只有少量的騎兵,而這次就一下子報銷了大半,更重要的是這次任務算是徹底失敗了。

當這個消息傳到大西軍的時候,張獻忠剛處理好手頭的事正端着茶杯喝茶,這個時候親兵過來報告了一個消息,當聽到這個消息時,本來一直非常沉穩的張獻忠此時也供應不得失態馬上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手裡的茶杯‘啪’的一聲掉在地上都沒覺意,雙手抓住親兵的衣領咆哮道:“什麼,你說孫可望的部隊中了明軍的埋伏全軍覆滅?這怎麼可能呢?你現在馬上過去把李將軍請過來,就說我有要事商量。”

在親兵退出去後,張獻忠也已經從剛纔震驚心情中恢復了過來,雖然現在他不能接受自己派出的那五萬騎兵全軍覆滅的事實,但是剛纔親兵過來傳的話又不得不容他相信,至少把跑回來報信的沒有騙自己的必要。現在張獻忠只有疼心和惶惶不安,疼心的是仗還沒開打一下子就損失了五萬騎兵,而且是精銳騎兵,更疼心的是在這次戰鬥中,自己的義子孫可望也沒能再回來,張獻忠一直沒有自己的子嗣,所以他一直把自己的四個義子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這次孫可望的犧牲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相對於爲損失的那五萬精銳騎兵和自己的義子而心疼,此時張獻忠更關心的是如何應付接下來明軍的攻擊,張獻忠新清楚用不了多久的時間,王楓的大軍就要兵臨城下了。如果在沒有得到孫可望的騎兵全軍覆滅的消息,張獻忠對於王楓的部隊到來倒也沒有這麼擔心,因爲這個時候畢竟有孫可望的這支奇兵的存在,只要自己堅持一段時間,隨着孫可望的騎兵進入明軍後面進行破壞的時候,相信第一個撐不住的就是明軍了。

但是現在得到消息孫可望的騎兵已經全軍覆滅了,這個消息呼就猶如重錘一樣擊在張獻忠心頭上,與其說此時張獻忠擔心的是孫可望那五萬騎兵的損失,那他更擔心的則是整個大西軍士氣的問題。想想假如這個消息傳遞出去後,將對整個部隊的士氣打擊將是多麼的大,本來就對王楓部隊有所顧及的將士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那不是更加人心惶惶嗎?除了擔心軍隊士氣問題外,張獻忠此時更是對自己大西軍前途的擔心,隨着孫可望五萬騎兵的覆滅,現在堅守武昌城,派精銳在明軍後面進行破壞以迫使其退兵的目的已經破產了。

如果說之前還可以學學以前的運動戰,在明軍沒來之前先棄城而逃,然後在運動中打擊明軍的話,那麼現在已經失去了這個絕佳的機會。誰都知道,明軍馬上就要達到武昌城時,要不說大家有沒有充裕的時間來收拾東西逃跑,即使有時間逃跑,那個時候明軍馬上就會在腳跟後面跟了過來,到那個時候就只有被動挨打了。

所以說現在張獻忠也放棄了所有的想法,現在他就打算安安心心地防守好武昌城,就在這武昌城下跟王楓好好地打一架。張獻忠越是對王楓實力的瞭解,心裡對這場戰鬥越是沒底,如果在沒有強援的情況下,光靠自己的這點實力打敗王楓的希望那是非常的渺茫,所以張獻忠馬上就派人叫來李定國一起商量商量。

李定國到來後聽到孫可望全軍覆滅的消息後也非常的吃驚和擔憂;吃驚的是明軍居然可以事先得到消息,提前做好了埋伏只等自己的騎兵一進陷阱就全部被消滅了,只是不知道自己制定的這個計策是如何傳到明軍手裡的,明軍又是如何快速地做好埋伏的,要知道在制定出這個計劃的第二天騎兵就出發了。而此時李定國擔憂的則是,因爲這個奔襲的計劃是自己最先提出來的,而現在這個計劃沒實現不說,反而白白地損失了五萬精銳騎兵,所以這次的損失不是自己造成的,但是自己作爲這次計劃的制定者誰知道義父會不會怪罪自己呢?

擔心義父責怪自己,李定國急忙先請罪,好在張獻忠心裡也清楚這次的損失確實也怪不了李定國,計劃是個好計劃,只是這次事先被泄露了才造成了今天的損失,而今天把他叫過來也不是想責怪他,而是想問問他接下來怎麼做而已。

對於張獻忠的詢問,由於太過突然李定國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突然靈光一閃道:“義父,孩兒認爲我們這次可以學以前那樣假降啊。”

“假降?我認爲不怎麼靠譜,以前我們實力不怎麼強大倒還可以,現在我們去投降恐怕沒人會相信吧,況且王楓還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我不相信他不會看出我的

計策來。”聽完自己義子的計策,張獻忠心裡不以爲然,以爲這個計策缺少實際操作性。

李定國繼續解釋道:“其實我們假降也不怕明軍相信不相信,只要我們派出這樣的姿態就行了。我們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利用這假降來拖延時間,我們可以借跟明軍談判的機會來延遲他們進攻我們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有多點的時間來準備,同時可以來等待救援部隊。另外我們利用這次假降就是要向南京方面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你們再派兵過來增援我們,我們就真有可能投降了。我也知道南京方面打的是什麼主意,他們不就是想讓我們跟王楓拼得個兩敗俱傷後他們就在後面揀便宜嘛,現在我們就要讓他們的陰謀不能得逞,我們就要利用這個機會迫使他們早點派部隊過來增援我們,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利用的時間就更加多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就可以耐心地等待南京的援兵了。”

王楓在二指山消滅了大西軍的那五萬精銳騎兵後,爲了防止大西軍再派這樣一隊部隊到自己後方去,於是王楓便命令部隊全速前進,終於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武昌城下。

來到武昌城下後,王楓沒有馬上打動起進攻,原因是這幾天王楓爲了早日到達武昌城,就是爲了防止張獻忠在知道自己派出去的騎兵全軍覆滅後有其它動用,所以能夠早一日到達武昌城,就意味着張獻忠少一日的時間來做準備。另外王楓通過這幾日的連續趕路,將士早累壞了,現在需要的是時間來休息,所以倒也沒有急於攻城。

所以沒有打算馬上發動對武昌城的進攻,但是各項工作還是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在城下安營紮寨,架設火炮對準了武昌城,擺出一幅要跟的西軍決戰的姿勢。

對於王楓部隊的到來,城裡的大西軍一點動靜都沒有,他們也沒有急於派兵出來試探,甚至他們主要將領連在城頭上面都沒有露過,要不是看到城牆上大西軍戒備森嚴的話,讓大家還認爲這個根本沒發生過什麼呢,一點也沒有大戰將要來臨的姿態。

一連幾天時間,城牆上的大西軍硬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這讓王楓非常的奇怪。在這幾天的時間裡,王楓騎馬也繞着武昌城走了一圈,對於武昌城的防守程度也基本上有了點了解。但是對於大西軍奇怪的表現,王楓仍然想不通,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張獻忠心裡是怎麼想的,既不主動出來進攻,難道他就想依靠這武昌城來阻擋自己的進攻嗎?

就在王楓打算髮動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時,突然軍營外面一個自稱是大西軍的使者要見自己。大西軍的使者?這個張獻忠到底要搞什麼名堂?王楓聽到大西軍的使者在這個時候突然提出要見自己覺得非常的奇怪。

不管怎麼說現在畢竟對方派使者過來了,王楓怎麼也得接見下不是,於是王楓便命令部隊暫停發動對武昌城的進攻,現在王楓打算先見見這個所謂的使者再做打算。

不一會兒,親兵就帶進來一個大西軍將領摸樣的人進來,此人一進來後雙眼就開始打量起王楓來,但是就是不說一句話,只是朝着周圍的王楓親兵掃了幾眼。王楓知道他的意思是有外人的時候他是不會開口的,他是想單獨跟自己說話。雖然單獨相處會有點危險,但是王楓相信憑藉自己這麼多年從軍的經驗是不會怕了一個赤手之人,況且他進來前肯定被自己親兵搜過身的,武器他也帶不進來的。再說這個時候如果王楓把親兵都叫出去的話,難免會被他看不起,在談判的時候就會處於下風。於是王楓揮了揮手,幾個親兵馬上退了出去,順便把門也帶上了。

等親兵都退出去後,來人拍手大笑道:“早聞王將軍那是智勇雙全,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今日有幸能夠跟天下聞名的王將軍相見真是三生有幸。不過在下有一疑問,難道你就不怕我對你不利嗎?”

王楓聽後笑了笑道:“閣下既然敢單身闖我軍營,假如在下不敢單獨見你那豈不是顯得我王楓膽小了?而且王某自信還是有點功夫的,所以閣下也不定能打得過我。好了,我沒也別說那麼多廢話了,閣下到底是誰?今天單獨過來見我到底是什麼事,現在你就痛快地說出來吧。”

來人清了清嗓子道:“在下大西軍李定國,這次是奉義父之命來見王將軍的。”

“你是李定國?”聽到對面來人居然是李定國,王楓這才實實在在地吃了一驚,他本來以爲張獻忠派人過來談判會隨便派一個人過來呢,沒想到卻把這個李定國派了過來。也許別人不知道這個李定國的能力,可是王楓那是清清楚楚地知道的,現在他作爲張獻忠的義子親

自到自己這邊來,看來他膽子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剛一開始聽說對面坐着的是李定國後,王楓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把他抓起來,大西軍在王楓心目中有兩個重要的任務,除了張獻忠外另外一個就是這個李定國了,現在只要把李定國抓起來了,相信大西軍也將是非常巨大的損失。

不過這個誘人的念頭只在王楓心裡打了個轉,馬上王楓就放棄了這個想法,畢竟這麼做也太有損他王楓名聲了,再說王楓還想看看這次李定國過來的目的呢。

於是王楓道:“原來是李將軍啊,早就聽聞張獻忠手下有四大將軍那是個個不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李將軍果然是有膽有色,只是不知道李將軍今日找王某有何事?”

“在下今日找王將軍是奉了義父之命來商量投降適宜的”李定國緩緩地道。

“投降?你的意思是說你們大西軍打算投降我們?”聽到投降,王楓也吃了一驚,想想還沒跟這個大西軍正式交戰呢,怎麼他們就打算投降了?鑑於這樣的懷疑,王楓心裡馬上就提高了警惕,因爲王楓清楚地記得之前張獻忠也玩過這樣的把戲,之前他被明軍包圍後也曾經假裝投降過,後來還不是又照樣重新造反了嘛。現在的情況是王楓把他包圍在武昌城了,難道是張獻忠看到自己打不過自己了,又想重新玩以前的伎倆,通過假裝投降的手段來解除對他們的包圍?但是除了這鐘解釋外又想不出其它的解釋,雖然這次把李定國都派了過來親自談判,看似誠意十足,但是王楓死也不會相信他們會真心投降的,因爲現在張獻忠怎麼也有將近一百萬的兵力,佔據幾個省的地盤,最近又跟南京的僞朝廷勾結在一起了,以他們現在的實力,他們會在一仗未開的情況下就提出投降嗎?換了是王楓的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既然那是不可能的事,那麼這其中一定有陰謀,至於到底是什麼陰謀,就只有等會面慢慢纔會知道的了。

當王楓聽到李定國過來是爲了投降的事時,絲毫不掩飾臉上表示出的驚訝,是的,王楓剛一聽到這個消息確實非常的驚訝,不管李定國專門過來商議這事是出於什麼樣的餓目的,都讓王楓感到非常的驚訝。

見到王楓驚訝的樣子,李定國好象早預料到的樣子,先是淡淡一笑,然後接着道:“王將軍不用奇怪,李某過來確實是商議我軍投降事宜的,今天義父派我過來就是想看看王將軍的意思。”

“貴方願意投降我軍,王某當然舉雙手歡迎,同時我深信有了貴方如此重大的舉動,將讓我明的百姓少受苦了,我在這裡代表大明千千萬萬的百姓謝謝你了,相信千百年後仍然會有人記住各位的壯舉的,至於貴方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就可以現在提出來,如果王某可以辦到的一定辦好。”王楓暫時還不清楚李定國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聽到他們願意投降,作爲深通外交之道的王楓當然不放過這次機會,所以先是給對方戴頂高帽子,先是義正言辭地把對方的這個舉動使勁地誇了一翻。儘管不知道對方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但是王楓相信經過字這麼一陣猛誇後,而且還給對方套上一個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帽子,那麼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就處於優勢了。

按道理來說被王楓這麼一猛誇應該是件非常光彩的事嘛,可是深知自己情況的李定國卻在心裡重重地嘆了口氣,因爲此次他過來跟王楓談判是揹負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現在王楓這麼做明顯是想讓自己迴旋的餘地大大地減少嘛,這個時候李定國心裡不得不暗歎王楓果然不愧是號人物,現在看來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不僅僅是靠運氣而來的。

儘管李定國心裡不自在,可是這個時候他仍然不得不表現出一副非常客氣的樣子,對於王楓的誇獎笑了笑,然後又繼續道:“王將軍過獎了,李某以前吃造反的飯是因爲那個時候被逼得沒辦法而已,現在因爲有王將軍在才讓大明的情況好轉了起來,所以我等才願意重新回到大明的懷抱。不過具體什麼要求請恕在下無法說出來,因爲在下還得回去請示義父,今天在下過來也僅僅是打個頭站,過來探聽探聽王將軍的口風而已。”

“李將軍多慮了,只要是對於老百姓有利的事情,我哪有不同意之理啊,而李將軍說的這事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了,如果王某推託了哪豈不是將成了歷史的罪人了。所以請李將軍回去回覆張將軍,就說是王某說的,我代表朝廷非常歡迎大家重新回到大明天子的懷抱,我也非常期待能夠跟張將軍並肩作戰,王某非常佩服像張將軍這樣的英雄人物。”王楓聽完李定國的話如是敷衍道。

(本章完)

第六十七章 與田府聯姻第一章 又是穿越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的邀請第五十三章 如此草包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來訪第一百四十七章 連環計第四十一章 勝敗第五十四章 劉宗敏親自帶兵迎戰第八十四章 刺殺洞明第一百五十章 炮打皇太極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五十章 炮打皇太極第三十七章 國事天下事第七十章 夜宴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三十六章第十章 賣弄本事第四十八章 崇禎召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聯姻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六十二章 京中大變第一百一十一章西安大戰(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寧戰役(終)第一百五十八章 婚禮第一百六十四章 廣寧戰後處理第七十八章 獻策第十一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第一百七十二章 廣寧戰役(6)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七十章 廣寧戰役(4)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七十三章 穩定民心第三十五章 羽翼漸豐第一百三十三章 凱旋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來訪第三十五章 羽翼漸豐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的誘惑第三十五章 羽翼漸豐第六十八章 田秀文癡心錯付第三十四章 觀音寺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四十八章 崇禎召見第四十八章 崇禎召見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的誘惑第二章 奪舍還魂第一百七十章 廣寧戰役(4)第一百七十二章 廣寧戰役(6)第一百五十一章 英雄紀念碑第七章 緣來如此第九十二章 聲名大噪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九十一章 歌舞昇平第五十七章 提議興修水利第六十六章 貴妃亂點鴛鴦譜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六十六章 貴妃亂點鴛鴦譜第八十四章 刺殺洞明第一百零三章 風雲平陽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道戰第二十九章 炙手可熱第六十五章 瓊雯夜會方以智第四十四章 邀宴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戰第九十二章 聲名大噪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一百七十一章 廣寧戰役(5)第六十六章 貴妃亂點鴛鴦譜第一百七十一章 廣寧戰役(5)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廣寧戰後處理第二十二章 臘月三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七章 緣來如此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假王楓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太極的鬱悶第一百三十章 左府家丁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八十九章 層出不窮第二十一章 初見天顏第五十七章 提議興修水利第一百六十八章 廣寧戰役(2)第一百零五章 李巖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四十三章 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爾沁部的大禮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的大戰來臨第四十四章 邀宴第六章 復社聚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京叛亂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