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三和慈禧太后面談

(二百零三)和慈禧太后面談

孫綱看了看李鴻章和孫毓汶那裡,兩個老傢伙臉上沒有任何的“提示”,讓他很是心裡沒底。

而榮祿那似笑非笑的樣子更給他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這就是“官場”哦。

沒法辦,只能硬着頭皮去了。

他一路小心翼翼地跟着奏事處內監東一頭西一頭的拐着,很快就被領着到了一間暖閣裡,孫綱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室內的陳設,馬上明白了是誰要見他了。

“微臣孫綱恭請皇太后聖安。”

跪下,叩頭行禮。

彆扭歸彆扭,他對這一套已經是很“熟練”的了。

沒辦法,這就是“入鄉隨俗”要付出的“代價”。

“起來吧。”慈禧太后說道,“坐吧。”

孫綱稱謝完畢,小心地挨着半拉屁股坐在一個繡墩上。

雖然沒敢東張西望,但他依然能夠確定,光緒皇帝不在這裡。

在這個朝代,能夠被慈禧單獨召見,可以說是一種莫大的恩寵,和後世的紅衛兵受毛主席接見差不多,雖然這些對他這個穿越者來說,都是“華而不實”的東東,他對這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他只是希望,這次慈禧太后就別再賞“奶”什麼的給他了。

他在家裡,現在已經有喝的了。

“你的事情,造船,帶兵,一直辦的很好,”慈禧太后和顏悅色的說道。“這次讓你去日本,委屈你了。”

這個“委屈”是什麼意思?李鴻章怎麼沒和他說過?孫綱心裡暗暗吃驚,

“微臣份內之事,敢不竭心盡力。”孫綱趕緊答道,

“你行事沉穩,和當初一樣,這樣很好。”慈禧太后接着說道,“康有爲關於日本地說法,確實不可行嗎?”

“微臣以爲,絕計不可。”孫綱答道,“古語有云:一日縱敵,數世之患。皇太后慈憫寬宏,不忍見其億兆蒼生就此分崩離析,可爲我大清子孫萬代計,日本非分裂如此,不足以安大清也。”他趕緊拍了慈禧一句馬屁。接着強調了日本必須分裂的“重要性”,在心裡又狠狠地痛罵了康有爲一遍。

慈禧太后點了點頭,好象對他的回答很滿意,他的心略略能定了下來。。

“裁撤八旗綠營的事,你怎麼看?”慈禧太后又問道,

“回皇太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八旗綠營積弱難振,裁是應該裁的,但絕對不可操之過急,”孫綱說道,“數十萬人之生計去留,非一言能決,當徐徐圖之,去蕪存精。裁撤之兵,朝廷當有所安置,使彼不致生活無着,由怨及亂。如此下來,非數年之功,不可成也。”

慈禧太后讚許地點了點頭,說道。“你的船造地不錯。此次擊敗日本,海軍出力甚多。全仗有此鐵甲鉅艦縱橫海上,聽說又造了一艘?”

“回皇太后,爲求儘快完工以入海軍,此艦較前一艘略小,速力亦稍慢,然火力更強,鋼甲更堅,亦爲利器。”孫綱說道,

“還是法國人幫着造嗎?”慈禧太后問道,

“我之工匠技師同法人共造,臣曾多方考較,其技藝業已精熟。”孫綱說道,“此艦一成,我之船工便可不用法人,自行建造。”

“如此甚好。”慈禧太后點點頭,又問道,“榮祿說的以日本二島換回青島,你怎麼看?”

“青島爲各國所垂涎,德人恐難答應。”孫綱答道,“微臣當竭盡全力成就此事,如事不成,容臣等再尋別策。”

“家門口被別人看着,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慈禧太后看着他說道,“你還有什麼辦法?”

“俟海軍力稍充,先逼德人修約,改其獨佔青島爲與我共用,再尋機圖之,”孫綱答道,“若德國同西歐某國發生戰事,必無力顧及青島,我便可趁時收復之。”

“你好好辦事,船還得繼續造,去了日本,造船的事也不能丟下。”慈禧太后又說道,“時局艱危,多替皇上分憂吧,總是不要輕動冒進纔好。”

“微臣謹尊懿旨。”孫綱說道,

“下去吧。”慈禧太后說道,按宮裡的規矩,她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沒什麼事了,他可以告退了。

孫綱謝恩完畢退出,這才發覺自己出了一身細汗。

從宮裡出來,回到了公館,江穆齊看他神色猶疑不定,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孫綱把朝會上發生的事和慈禧太后單獨召見自己的事跟他說了,並告訴了他們之間的對話,江穆齊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原本擔心朝廷對大人生出猜忌之心,皇太后若這麼說,大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怎麼見得呢?”孫綱問道,

“皇太后的話無非有這麼幾個意思,外交方面關於日本的問題,認可大人地策略;關於裁撤八旗,綠營,皇太后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贊同,但對大人求穩的提議印象甚佳;再就是,皇太后對青島之事甚是看重,大人此行如能將此事解決,當爲大功一件。”江穆齊說道,

“說的容易,要是解決不了怎麼辦?”孫綱苦笑了一聲,問道,

“皇太后也知道此事不易解決,意思是要大人時時放在心上。”江穆齊說道,“皇太后知道辦理外交不易,是以沒有讓大人把話說死,但又說大人事情辦得好,對大人可以說信任有加,大人可以不必擔心出使日本後有人在背後捅刀子了。”

“那皇太后說的那個委屈是什麼意思?”孫綱又問道,

“呵呵,孝烏也是出過洋的,知道這裡面的苦處,非一言能盡之,”江穆齊說道,“現在已經不比當年了,皇太后可能是覺得大人此次出使日本前程會受到影響,所以纔有此語,皇太后在話裡已經有保證大人出使完畢銷差後仍然回原職地意思,大人就可以放心了,孝烏也放心了。”

看着孫綱不太明白地樣子,江穆齊笑着說道,“等見了正使張大人和副使羅大人,他們就會告訴大人詳情的,孝烏就不多嘴了,大人一心爲國,就沒有想想,大人在北洋船政大臣上已任職近四年了,成績斐然,爲什麼還沒有升遷呢?”

聽了他的話孫綱又是一愣,自己是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從穿越來到現在,心裡想的都是怎麼樣解決遇到的問題,利用“蝴蝶效應”讓國家一點點的強大起來,朝廷對自己的待遇問題,他沒想是因爲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現在江穆齊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是什麼意思呢?

“大人一心謀國,從不謀身,這是讓孝烏最爲敬佩的地方,”江穆齊定定地看着孫綱,說道,“所以孝烏才願意追隨大人,只盼助大人成就一番大業,孝烏心願亦足矣。”

“那太好了,”孫綱看他鄭重的樣子,不由得微微一笑,說道,“我總算沒有看錯你。”

江穆齊看着他,還想說什麼,這時,林文昊進來了,對孫綱說道,“大人,戶部張蔭桓張大人,太僕寺羅大人和伍大人來訪。”

“快請。”孫綱說着,看了看江穆齊,他臉上露出一個頑皮地笑容,說道,“三位大人都是外交高手,大人有什麼不明白的,就問問他們好了。”

孫綱嘿嘿一笑,來到了客廳,來的是張蔭桓,羅豐祿和伍廷芳,也都算是老熟人了。

他們三個和孫綱最早認識是在陪李鴻章在甲午戰勝後簽訂《中日天津條約》的時候,當時他們都是李鴻章的隨員和助手,張蔭桓在孫綱和李鴻章出訪歐美時負責對日本“僞裝襲擊艦”事件的交涉,伍廷芳那時正好是副使,羅豐祿那時則是李鴻章和孫綱的隨員。在天津和日本人談判時他們就很談得來,但後來各忙各地,聯繫也僅限於電報和書信了,現在久別重逢,都感覺十分親近。

“敬茗小友今天在朝會上可是讓老康給罵慘了,我在這裡代老康給你賠罪了。”張蔭桓對笑着孫綱說道,

看着好六十多歲地張蔭桓代康有爲給自己賠罪,孫綱嚇了一跳,趕緊說道,“不敢不敢,康先生也是一心爲公,只是失之急躁,見解不同而已,晚輩哪裡敢存這等心思,樵野先生如此說可要折殺晚輩了。”

這幾個人裡面數他歲數小,張蔭桓和康有爲關係很好,朝會時他也在場,可能是擔心孫綱和康有爲再起衝突,所以才拉上羅豐祿和伍廷芳兩人替康有爲向他“道歉”。他們幾個都是受過北洋軍情處派人暗中保護“恩惠”的,知道北洋軍情處地“實力”,也可能是生怕孫綱“一怒之下”派人去把康有爲幹掉,才一起來折節拜訪的。

六百七十二大角度攻擊五百三十四生還二百二十五兩島換一島四百四十羅家公主的總結報告九百八十二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推斷五百四十八雙皇峰會五百四十一京廣鐵路和張庫鐵路六百三十六聖誕撥款六百三十七都在做戰爭準備九十一大連居然是這麼來的八百一十七小小的報復一千零三十五血火日德蘭初戰六百九十八火燒赤塔五百四十八雙皇峰會一千二百零九爲了千年帝國一千零六十六二百九十二禍水東引四百三十安全總署成立三百七十四想辦法討還伊犁故地九百九十七關於孫晨鈞的終身大事問題四百八十七還得另想辦法八百三十六尼米茲回憶錄一千零六十八五百九十八俄國飛艇在阿富汗二百二十利用一下德國人一百五十九當了回蘭博一千一百一十三八百九十七青島諜影三百六十三國旗之議六百六十五夜裡的炮擊九百七十四德國人的新希望九百八十一樣的難題二百四十三英國人的海軍合作建議二百九十早有預謀九百二十一不要不識擡舉九百零五龍權出世三百四十九聽說馬大爺要來了二百三十重組的北洋艦隊一千三百七十七對攻三百二十三針鋒相對三百五十四來他個夾餡餅八百八十一追蹤一千三百零六死裡逃生五百九十七中國硬式飛艇vs俄國軟式飛艇一千三百一十六保克海峽之戰一千三百四十九抓到一條大魚三百四十三兵圍海參崴八百七十六亂點鴛鴦譜一千二百九十三糾結的德國人一千零一蘇丹對女王一千一百五十九與衆不同一千一百一十二一千一百六十二新的發端二百三十七袁大頭原來是維新派一千二百四十一鐵血太平洋六一千三百九十六被推下神壇的俘虜四百五十六工業革命在中國出現的條件有了坦克也絞肉一千三百三十七坦克墳場一千零四十七血火日德蘭巔峰時刻一千零九十遠征美國四百三十八招大神入夥二百三十四和袁世凱做比較一千二百四十一鐵血太平洋六一千三百零四新年攻勢四百一十九關於勞動力和礦業八百九十八街頭喋血一千一百八十九戰爭開始二百四十一黃河之水天上來五百四十二聽美女講故事四百六十一公主殿下弄來的好船四百七十九倒立的桌子四百四十四天主顯靈了一千零六十九反坦克炮出世六十九美人自薦四十三名垂青史八百九十四車到赤塔一千三百七十八飛熊逞威三百七十九法國和德國的勸告三十一痛定思痛四百三十七見到了嚴復一千三百二十八腹黑男孫綱三百九十四行政系統的問題二百五十五德川來信四百七十二在旅順見到的稀客一千二百零九爲了千年帝國四百零五以潛艇換沉艦四百七十統一協調火力的戰法一千零七十三坦克初試鋒芒一千一百九十六崩潰的開始中國的日本一千二百三十四清算和審判九百九十一準備再造大棒二百五十一陸軍初成九百六十三華夏超級當鋪裡的死當一千一百零四暗淡日子四百七十七突變之論五百二十一臣民到國民八百五十初到軍情總處一千零二十六黑海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