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

上回說到,火山王楊袞得知岳父病重,急向王、杜二莊主辭行。王莊主道:“我已與杜莊主商定,爲兒輩計,兩家同遷火塘砦居住,不知王爺能納否?”楊袞道:“誠所願也,不敢求而!只是吾歸心似箭,不便伴同二位老叔消停前往,只能讓王金鎖領路,柏堂、柏英帶四小護送緩緩而行,爲了減少路上麻煩,可打着火山王府親眷的旗號,走官道歇驛站,我留下一紙官憑,料無人敢找麻煩。”

楊袞心急如焚,一路行來,一人一騎人不宿店,馬不卸鞍,一千多里路用了兩天時間就趕回火塘砦。其時,王秀才已是命若懸絲,危在旦夕。見到楊袞精神一振,迴光返照令人將王家子弟頭目王安、王喜、王石蛋、王大勇,王石鎖及女兒月珠等叫到牀前說道:“火塘村是靠楊袞收回的,火塘砦今後要平安常在,也離不開楊家,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老朽行將西歸,火塘村王姓族長自老朽而終,不再傳接替之人,從今日開始,爾等全是楊家家將!王姓子弟全是楊家家丁!違者你等可、、、代我、、、清、、、理門、、、、、、”言未完已逝去。王安帶領王姓子弟五百餘人,在王秀才靈前宣誓:終身做楊家兵將!自此楊袞有了名正言順的楊家親兵。

楊袞領着衆頭目爲王秀才守靈七七四十九天後。風風光光將王秀才安葬,從此不再四處逍遙。將王、杜二家安置好以後,全心致力於整頓火塘砦,訓練火塘軍,教習楊業武藝。

忽忽幾年過去,楊繼業已經十二歲,終日與王柏堂的兒子王貴、杜柏英的兒子杜國顯在一起,舞刀弄槍,跑馬射箭。楊袞擔心自己教不好這幾個孩子,就與二位師弟商定,由王柏堂、杜柏英護送三個孩子去五臺山清涼寺學藝。

這幾年當中,天下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漢主劉知遠定都汴京不到一年,患病死亡,傳位給太子劉承佑。劉承佑是個只知吃喝玩樂,不管天下大事的小昏君,朝中大權全落入太師馮道和鎮國公郭威手中。其時,國內發生了李守貞、趙思倌、王景崇三鎮叛亂。郭威領兵平息後,在回軍路上,在軍中大肆散佈劉承佑的惡跡,蠱惑麾下將士兵變,圍了汴京城。在馮道的內應下滅了劉漢,改國號爲大周,自稱周始祖,太祖皇帝。郭威其人很善於攏絡人才,當時中原有不少青年英雄豪傑歸附手下,趙匡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郭威帶領他們徵南討北,使中原的局面穩定強盛起來。郭威沒有兒子,他的妻子柴皇后有個孃家侄兒叫柴榮,從小聰明過人,練就一身武藝,曾同拜弟趙匡胤、鄭恩,一起幫郭威打天下,屢立戰功,很討郭威喜歡,就把他冊封爲守宮太子。郭威死後,柴榮繼承王位,歷史上稱爲柴世宗。

且說郭威滅漢建周的消息傳到晉陽,晉王劉崇氣的七竅生煙,怒火萬丈。一心想發兵中原奪回漢室天下,爲侄兒復仇雪恨。可惜河東地薄人稀,將少兵弱,有心請火山王幫助,又擔心楊袞對漢朝不滿,不會聽他的。於是,就派了個官員去火塘砦王府試探楊袞的態度,恰巧楊袞身體不適,不能出山。劉崇就採納了謀士的建議,自稱皇帝,改晉陽爲太原,國號仍是大漢。因爲太原在汴京的北方,所以歷史上稱之爲北漢。

劉崇即位後,又派大臣到火塘砦與楊袞溝通關係,封楊袞爲北漢‘中書令’。(注:在歷史上;‘中書令’是國家除了皇帝以外的最高行政長官的官名,大都由皇帝的兄弟、叔伯等直系至親擔任。劉崇設的這個官位,只是個有名無實的虛銜,目的是讓楊袞覺得自己很看重他,甘心爲北漢國賣命而已。後來,北漢又把這個官位轉封給楊繼業,所以,人們才稱楊業爲‘楊令公’)楊袞的忠君報恩觀念重,認爲:漢先帝劉知遠對他有知遇之恩,大丈夫要恩怨分明,所以,他接受了劉崇的封號,同意繼續做漢臣,但不願去太原隨朝伴駕,僅答應日後劉崇征討大周時,或大周侵犯北漢時全力相助。他這樣做不是爲了官位高,更不是和周朝有仇,主要是報恩思想所決定。

劉崇深知北漢國小民窮,難以與周國對抗。在國策上採取兩項主要措施,一方面在國內招募有能爲的人入朝爲官、爲將;一方面學習石敬塘,暗派親信勾結遼國,把宮內本來就不多的珠寶、財務送給遼國,並在給遼主的國書上無恥地稱遼主爲‘叔皇帝’,於是遼主答應作北漢的強援,在北漢進攻周國時,或周國進攻北漢時出兵

援助。

周太祖死去,柴榮繼位,劉崇認爲時機已到。就集中了五萬兵馬,又請求遼國出兩萬騎兵協同作戰,同時通知楊袞領火塘楊家兵到潞州匯合。這時火塘軍已發展到五千餘人,其中子弟兵佔三千人,作戰能力較強。楊袞正整軍出動,這時,太原傳來的情報講:劉崇已投靠遼國,這次攻周有遼國騎兵參戰。楊袞得知這個情報後,全力助漢王的決心開始動搖。他助漢攻周是爲了報恩,但遼是敵國,他決不願同敵人並肩戰鬥。可是又擔心情報不準,就決定大軍待命不動,自己領王柏堂、杜柏英、王金鎖、王喜、宋平、宋安及楊洪、楊安、楊明、楊傑四鐵衛,只帶五十名騎兵前往潞州觀戰。

周世宗柴榮得知北漢要發兵進攻大周,十分重視,以爲這是周建國以來第一次對付外來侵略,並且是小國攻大國。於是便下詔御駕親征,把漢軍擋在國門之外。因當時周國經常對外用兵,主力兵將大都屯集在邊境重鎮,一時不便調動,就只帶了護衛京城的兩萬御林軍及幾名親信將領,沿着北漢軍的來路迎擊。

兵至高平和北漢軍相遇。劉崇探知周兵已到,就將大軍駐紮在高平城外的韓王山下,以逸待勞。周軍在離漢軍十五里的地方紮下兩座營寨。

劉崇本想依託韓王山的有利地形,阻主周兵北進,等遼兵與楊袞的兵馬到後,再進行交戰。後得知周兵只有兩萬餘人,產生了輕敵思想,認爲光憑自己帶的兵馬就足可以打敗周軍,不必再等援軍。於是,第二日就移營平地與周軍對壘。

兩軍對陣,柴世宗派右路軍統領範超出戰,劉崇令小將歐陽傑對敵。在震耳欲聾的戰鼓聲中,範超掄起大斧和手拿亮銀槍的小將捨生忘死地鬥了起來。幾個回合後,範超看出歐陽傑武藝平常,想在世宗面前顯能,能殺死而不殺,只是一味戲戰,意圖活擒。哪知歐陽傑也看出敵將的意圖,就採取兩敗俱傷的拼命戰術,寧死不退。當範超大斧當頭砍下,意欲逼他橫槍硬架時,歐陽超不但不架,反而挺槍一招‘毒龍出洞’直刺範超的心臟。範超見歐陽傑用同歸於盡的打法,大吃一驚,顧不得傷敵,反而收斧、扭身、急躲、、、、、、歐陽傑的槍雖未能穿心而過,卻挑斷了範超的穿甲絲滌,在腰上劃了一道寸把深的血槽,範超痛的掉轉馬頭就跑,歐陽傑在後緊追,周右路軍兵士見己方將領戰敗,本應該放箭阻敵,因擔心誤傷自己的將領,一時愣住。劉崇一看是個機會,令旗一舉漢軍騎兵緊跟歐陽傑殺進敵軍右路軍中。歷來‘將是兵膽’,將一敗,兵就心寒,結果被漢軍殺的人仰馬翻潰不成軍。兵敗如山倒,敗兵很快影響到周軍的御營,周世宗看到形勢危急,親帶勇將趙匡胤、張勇德冒着箭雨向漢軍衝殺過去,周將士本已慌亂不堪,看到皇上親自上陣,頓時勇氣大振嗷嗷叫着跟着衝殺過去。漢將歐陽傑正興高采烈追殺周軍,不防和趙匡胤相遇,交馬只一合,就被趙的盤龍棍打落馬下死於非命,身後跟來的漢將趙忠,也被周將張勇德殺的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劉崇一看忙鳴鑼收兵,令弓箭手用箭雨阻擋來敵,於是,雙方各自撤回己方營盤。

這一仗,漢軍雖然折了一將,但殲敵近萬人,仍然是個大勝仗。周軍回營後,柴世宗對衆將道:“我軍新敗,漢軍料我軍必不敢去劫營,今夜三更造飯,五更劫營,殺他個回馬槍!”是夜,趙匡胤、張勇德各領五千兵馬,悄悄殺向敵營。漢軍完全沒有防備,當週軍突然舉着火把,喊聲震天地殺入營中時,睡夢中的漢軍,成了一盤散沙,兵慌馬亂,任人宰割,劉崇急令數名大將迎戰,無奈他們皆不是趙匡胤,張勇德的對手,片刻即被殺掉。劉崇看情況不妙,慌忙帶領百十名親信兵將棄營逃跑,營中五萬無頭的兵馬傷的傷,殺的殺,跑的跑,一敗塗地。

劉崇顧不得收拾敗兵,慌如離籠之鳥,急如漏網之魚,一路馬不停蹄逃向屯留,去匯合駐紮在那裡的遼軍。他卻不知,遼軍將領得知漢軍兵敗,早已拔營溜跑。天近午時,劉崇的百餘名人馬,已是人困馬乏,見道傍有一水塘,欲稍微停一下飲飲馬,喝點水再走。哪知後路追兵已到,周軍“活捉劉崇的喊聲”已隱隱可聞。只得繼續逃跑,這時,前面樹林中突然衝出一隊人馬,劉崇以爲是敵人埋伏的兵馬,不由長嘆一聲:“天亡我也!”沒想到來將喊道:“吾主無憂!楊袞來也!可放心稍歇,看楊袞拒敵!”

原來,楊袞到潞州後聽人講,屯留駐有遼兵,就未見劉崇,連夜趕往屯留查看,正好遇見劉崇兵敗。眼看追兵將近,也顧不得與劉崇見禮,當道橫刀立馬面對追兵。

卻說周軍劫營大獲全勝,得知劉崇逃跑,趙匡胤自持其勇,請令追趕。哪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被楊袞攔住去路,趙匡胤道:“擋道者何人?”楊袞道:“勝了我手中金刀,再報名不遲!”說罷掄刀就砍,趙匡胤舉棍招架,要說兩人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惡鬥了五十餘回合,誰也沒佔到半點便宜。爲何?從武功上講,兩人都是高手;從兵器上講,楊袞用的是金寶刀,趙匡胤用的是盤龍寶棍。交戰中,寶刀削不斷寶棍,寶棍也砸不斷寶刀杆,二人又戰了二十回合,趙匡胤用棍架着刀道:“稍停!吾有話講!吾乃趙匡胤是也,敢問將軍何人?”楊袞道:“火山王楊袞!”二人都吃了一驚,都暗道:“原來是他,果然名不虛傳”趙匡胤更想:中原傳說,楊袞自出世以來從未打過敗仗,他的兩個形影不離的師弟亦是武功高強之輩,今日我軍戰將就來我一人,楊袞一人上陣已是勁敵,如是三人齊上,我必死無疑,莫如先拿話套住他,就道:“久聞火山王是無敵之將,今日一見更勝似聞名,趙某佩服之至!今日你我作戰雖是各爲其主,但畢竟好手難尋,趙某想與將軍打個賭,不知火山王敢應否?”楊袞道:“對趙將軍楊某亦是久仰之至,不管你賭什麼,今日楊某都認了!”趙匡胤道:“咱二人單打獨鬥,我敗了,就給你當馬童;你敗了,可願隨我去汴京?”楊袞道:“就是如此!”

二人從早上一直打到天黑,鬥了千餘回合,未分出勝敗,楊袞心想:看來要打敗他,還非得用銅錘取勝不可,可在衆目睽睽之下使用暗錘,不好看相,不如、、、、、、想到此虛晃一刀,拍馬向水塘旁的小路跑去。趙匡胤見楊袞不敗而走心裡暗道:“莫非想鬥暗器,哼!趙某豈懼你那幾支小標槍!”隨拍馬追去。奔了幾裡地,前面有一片小樹林,楊袞穿林而過,勒馬待敵。趙匡胤緊追而至,兩人接着再打,數合後楊袞取下一支標槍喊聲:“看槍!”一標槍射向趙匡胤的戰馬,趙沉棍一撥,把標槍挑飛,正想諷刺楊袞幾句,不防流星銅錘照腰打來,忙用棍頭去挑,沒想到楊袞用的是飄錘,錘頭不受力,一挑之下軟索纏上了龍頭,楊袞手腕一較力喊聲:“丟棍把!”趙匡胤道:“未必!”於是,二人在馬上較起了蠻力,兩匹戰馬也在地上團團轉圈。楊袞突然丟索,正想用單手刀制敵,突見趙的戰馬嘶叫一聲臥倒在地,趙匡胤措手不及,只好閉目等死。哪知好一會不見動靜,睜眼一看,楊袞提刀控繮站在一旁道:“馬踏小地穴,偶失前蹄,非戰之罪!楊某不沾這個便宜,上馬再戰!”趙匡胤道:“失機之將,蒙公不殺,何顏再戰!”楊袞道:“你馬失前蹄,我銅錘丟掉,論起仍是平局纔算公平!”兩人越說越近呼,惺惺相惜,下馬坐地攀談。趙匡胤道:“河東有你火山王在,周軍決不易取勝!然,趙某平心而論,北漢主實在不是一個英明君主,深深爲楊兄惋惜!”楊袞道:“楊某山野匹夫,胸無大志,早年不忍看契丹人塗毒鄉里,憤起抗遼。向年曾受劉知遠先主禮遇,現在北漢主有難,也不能隔岸觀火,坐觀成敗,實在事出兩難!某久聞趙將軍乃柴世宗之拜弟,向是言聽計從,可否勸其回師,以後漢、周各修邊境,互不相犯,如此則楊某幸甚!河東幸甚!”趙匡胤道:“楊兄所言甚善!你我相識一場,,小弟想將兄的銅錘留下,另將家傳白玉帶一根與兄交換,以做記念!不知兄允否?”楊袞道:“願遵臺命!他日天下太平,定當遣犬子繼業去汴京府上拜望”二人互禮而別。臨行趙匡胤道:“兄可追我而行!免置他人生疑!”二人遂追打而回。

漢主劉崇見趙匡胤落荒而逃,楊袞則停馬不追就問楊袞道:“愛卿何以不追殺賊將?”楊袞道:“賊將趙匡胤,是末將生平僅遇之勁敵也!適才引其林外爭鬥,想暗用銅錘取勝,不想反被收去,又用標槍暗射,也勞而無功,擔心陛下安危,只好任其離去”。劉崇深以爲然道:“高平之戰,營毀兵折,伐周已成泡影,幸有卿在,奮勇救駕阻敵才使孤心稍安,卿可保孤回太原。楊袞一路護送劉崇安然返回太原不提。

要知趙匡胤回去怎麼向柴世宗解釋?請看下回“杯酒釋兵權”

(本章完)

第四十七回將軍嘆太平第三十二回 真假楊延昭第四十三回大破天門陣上第五十回辭朝回河東第二十一回 巧審潘楊案第十二回 敵對識忠良第六十八回綠鍾馗張海第五十五回古陽青天令下第八十回青面獸楊志(上)第三十六回奇陣驚君臣第十七 回 金沙雙龍會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三十回風波毀長城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六十五回小將掌大旗第八十一回大破神龍島第十三回 呼延贊投宋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頭崗第六十六回智鬥襄陽王第十六回 揚威幽州城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三十六回奇陣驚君臣第五十六回一梧棲五鳳第七十七回一樹分四支第十六回 揚威幽州城第五十六回一梧棲五鳳第六十八回綠鍾馗張海第二十回神童擒仁美第七十六回合兵援文廣第四十三回大破天門陣上第三十八回羣英匯九龍第三回 官拜火山王第六十七回帥帳鬧花燭第三十八回羣英匯九龍第四十一回天王穆柯寨第四十七回將軍嘆太平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五十回辭朝回河東第四十七回將軍嘆太平第六回 杯酒釋兵權第二十六回遺孤神仙山第三十八回羣英匯九龍第十八回 血濺李陵碑第七十三回再顯楊府威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頭崗第十回 龍虎初相會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六十二回收服長沙王第三十六回奇陣驚君臣第三十五回救駕晉銅臺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六十二回收服長沙王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八十以回青面獸楊志(下)第十五回 救駕狀元媒第五十二回楊宗蘭下山第十二回 敵對識忠良第四十八回西夏狼煙起第五十七回文廣奪帥印第十六回 揚威幽州城第六十八回綠鍾馗張海第二回 風雨火塘砦第八十一回大破神龍島第三十五回救駕晉銅臺第六十四回比武定君山第六回 杯酒釋兵權第三十三回寇準夜背靴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七十七回一樹分四支第二十三回 英雄風雲會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五十九回楊宗英探親第五十一回探友伏苗王第二十一回 巧審潘楊案第四十回不戒僧延德第六十三回怒打招夫擂第七回 洞房難新郎第七十三回再顯楊府威第七十回楊文元徵東第六回 杯酒釋兵權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十回 龍虎初相會第十六回 揚威幽州城第六十七回帥帳鬧花燭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三回 官拜火山王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五十七回文廣奪帥印第二十三回 英雄風雲會第八十三回虎將楊再興第二十九迴天波起風波第四十八回西夏狼煙起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三十九回毒姑爺延順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