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指點江山

從祥林省城恆chūn通往黃龍的國道上,四輛警車前開道、後護尾,中間三輛是清一sè的黑sè奧迪a6以及兩輛帕薩特,另有兩輛本田奧德賽mpv多功能車。一溜兒的車隊全是黑sè的,再加上前後的警車,給人一種格外的沉重莊嚴,往來的人們偶有眼尖的看見中間那三輛奧迪a6的車頭上掛着“吉0”開頭的車牌,便不自覺地嘀咕:“哼,耀武揚威……”

“耀武揚威”的車隊正中心,“吉0-00001”號黑sè奧迪車後座上,兩個男人正在交談。

“王書記,我還是那句話,國有企業在改革的過程中要做到‘四不欠一不虧’纔算是真正達到了改革的目的。”

蕭宸所說的這“四不欠一不虧”是指不欠國家稅金、不欠社保費用、不欠員工工資、不欠企業折舊和不虧損,這個說法是蕭宸第一次來東北指導國企改革的時候就提出來了的,現在他只是舊話重提。

按照蕭宸的看法,要達到這個目的,國有企業必須要做到“五個到位”,即,出資人要到位、多元投資主體要到位、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要到位、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要到位、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要到位。蕭宸認爲,要保證企業做到這“五個到位”,政fǔ也要做到“五個到位”:一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到位,要建立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二是政fǔ的職能轉變要到位,把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爲市場服務,創造發展環境,實現政企、政資、政事三個分開;三是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到位;四是要素市場特別是勞動力與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要到位;五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到位。”

“你的意思我當然明白,我也是同意這個看法的,只是目前我們有些企業,走路還沒學會,都想跑,這樣是會出事的。”王書記自然是祥林省委書記王昆,他輕輕嘆了口氣,眉眼之間微微有些憂sè:“一些企業腦袋進了市場經濟,身體卻沒有進來,從方方面面都出現了不適應症,這使得他們很快被市場擊倒了。只有抓好了市場和管理等基礎工作後,效益纔會猛增。因此我覺得,做好市場經濟下的基礎工作,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中之重。”

蕭宸嗯了一聲,王昆所說的基礎工作,並非僅僅只基礎產業,而是包括了一些制度上的基礎在內的系統工程,對於這個看法,蕭宸也是贊成的,他點了點頭:“國家提出振興東北的政策使東北進入了新一輪的加快發展期,在這個過程中,在cào作改革時一定要穩,在改制的過程中,必須讓所有職工滿意,使他們的利益得到保證。而且,應該一企一策,不能一刀切。總而言之,政fǔ在cào作改制的過程中,要走慢棋,打好基礎,不能cào之過急。”

他說到這裡,若有所指地看着王昆說:“維軍省長在某些事情上,可能有些失之謹慎了。”

王昆微微有些詫異地看了蕭宸一眼,他當然制度祝維軍省長是怎麼回事,但那是一個省長,正部級實權地方大員,真正的封疆大吏之一,前幾天自己跟蕭副總理會面時,蕭總理也沒有表示——明示和暗示——要對祝省長採取什麼動作措施,祝省長算來也是東方派的年輕干將之一,最近幾年頗受器重,東方派跟蕭系的關係有些瓜葛勾連,在某些層次甚至有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方派的一號人物當初就是蕭老推薦去的中央,他在中央的這十幾年,雖然有試探蕭系的動作,卻也從來沒有真正跟蕭系動過刀子,了不起就是敲一下悶棍——還沒有敲得太重,從沒打死過人。如此來看,上面應該不會對祝省長下狠心纔是,那蕭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說當初在江東的時候王昆看蕭宸還是當作晚輩來看,那麼對於現在的蕭宸,王昆就再沒有這種俯視的態度了,他斟酌了一下,說:“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當中,國有企業的問題是重中之重,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中,國有企業如何抓好自身的改造和管理工作,這也是目前我們正在努力探索的,維軍同志就算某些事情步子邁得太大了一點,也還是求變心切,可以理解的吧?”

蕭宸沒有立刻回答,卻是幽然說道:“前天我跟政務院政策研究中心的王主任聊了一會兒,他也提到了東北振興的問題。王主任的意思是,東北地區的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調整相對滯後,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東北地區國有經濟比重偏高,結構不合理;二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資產質量較差,經濟效益偏低;三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包袱重,困難企業多。”

蕭宸頓了一頓,說:“因爲我最近半年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忙東北的事情,算是比較瞭解情況,所以我就補充說,除上述問題外,東北地區不少國有企業還存在着觀念陳舊、機制不活、技術落後、管理粗放、人才流失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更進一步加劇了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困難局面,延緩了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前進步伐。”

蕭宸輕嘆一聲:“當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齊曉旺同志也在場,他進一步指出了東北地區中央監管企業的問題說:中央監管企業經濟總量大,但資產負債率高,經濟效益不好;中央監管企業規模大,但壟斷性和基礎性行業比重高,產業結構轉型難度大,其中突出的問題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後、對資源型工業依存度高;中央企業包袱重,與其他企業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平等競爭。”

“我們發改委東北振興司的同志則認爲,對於東北地區落後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在於改革滯後,市場化程度低,具體分析來看,東北地區產品基本市場化了,而要素市場發育程度則很低,特別是勞動力市場發育程度處於全國最低水平。政fǔ官員的觀念和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是市場化改革的最大障礙,能否把市場經濟觀念轉化爲實際行動,關鍵就看政fǔ官員能否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放棄應該放棄的權利。要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東北地區政fǔ必須儘快將市場經濟觀念,轉化爲政策和行動,擺脫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路徑依賴,儘快實現政資分開、政企分開,真正讓企業自主。”

王昆微微點了點頭:“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東北老工業基地陷入發展滯後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卻是三個方面:第一,體制的轉換使東北地區經濟賴以成長的制度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東北地區的經濟成長日益失去制度性優勢,並需要承受比其他地區更多的改革與體制轉換成本。第二,東北地區的資源稟賦與社會經濟的‘主導資源’發生了重大變化。經過多年的大規模開採和開發,東北許多資源開發性城市和地區可採資源不斷減少,最終釀成了目前‘資源枯竭地區’問題的集中爆發。第三,東北老工業基地得以快速發展的區位優勢發生了重大逆轉。改革開放以後,東北地區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勢進一步突顯出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列入國家對外開放的重點地區,昔日國家的重要工業基地出現了向‘經濟邊緣地區’演化的傾向。”

蕭宸見王昆說得有些沉重,便笑了一笑:“但是大家也認識到:不僅要看到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存在的問題,還要看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潛在優勢和積極因素。如果把東北老工業基地優勢總結一下,我看主要有兩條:一是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東北地區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帶的核心位置,經濟交往條件優越。聚集了一大批大中型國有企業,綜合配套能力強,規模經濟優勢顯著。積累了大工業生產的豐富經驗,再次崛起的希望很大;二是東北地區集中了一批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國同行業中具有較強控制力的中央企業,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巨大優勢和希望所在。”

王昆也笑了一笑:“我們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還是要把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調整作爲切入點和突破口。沒有國有企業的崛起,就沒有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沒有國有經濟佈局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就難以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正處於從低收入向中收入到高收入的過渡階段,能忠實地體現國家意志的企業羣體只能且必須以國有及其控股企業爲核心來形成。南美國家採取了市場主導型經濟的發展模式,政fǔ主要運用貨幣、財政等經濟政策,不再直接cào縱企業,但這些國家經濟或多或少都出現了金融危機。國有企業的功能,就是實施政fǔ主導經濟發展模式的直接調控手段。”

蕭宸點點頭:“當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是主體,結構調整是主線,制度安排是關鍵環節,加快發展是戰略目標。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意義在於落實國有資本出資人代表,維護國家作爲資本所有者的權益,搞活國有資本經營。這中間,涉及到政fǔ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企業出資人職能分開、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的劃分、國有資產運營體制建設;更涉及到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公有制尤其是國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的拓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等,這將爲各個地方實施國有企業改制改組提供廣闊的空間。”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的三大負擔是相當沉重的。我認爲解除國有企業三大負擔,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當務之急。國有企業三大負擔,嚴重地阻礙着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只有負擔解除了,國有存量資產才能從舊體制下解放出來,流動起來,提高存量資產的效率,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考覈制度、人事制度、分配製度以及對國有企業資產的重組等改革才能順利進行。”

蕭宸看着王昆:“哪三大負擔?”

“第一個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辦社會負擔狀況。我曾經結合一些統計資料,分析了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辦社會的基本情況,發現東北地區企業最重的歷史包袱就是企業辦社會。資料顯示,2002年末東北三省共有國有企業辦社會機構7183個,年末職工人數491000人,企業補助經費爲153.8億元。其中中央企業在東北總共有企業辦社會機構3476個,職工30.7萬人,企業補助經費爲129.86億元;地方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機構3707個,職工18.38萬人,企業補助經費23.94億元。可見東北中央企業辦社會經費相當龐大。”王昆很清晰的記得這些數據,看來是huā了真工夫的。

蕭宸想了想,說道:“關於解決企業辦社會負擔,我目前也只能給一點原則上的建議:一是統一思想,明確分離企業辦社會工作的目標要求,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分離企業辦社會工作。二是按照十一號文件精神,選擇部分老工業基地城市作爲試點,同時有步驟地分離大企業的辦社會職能。三是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確定納入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範圍的機構。四是進一步明確分離社會辦社會中地方政fǔ和中央政fǔ的責任,分析責任難點。五是分離的重點是企業辦的中小學校及醫院。六是中央財政對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區分不同情況給予支持。七是在分離過程中有些政策限制可以放寬,或給予相應優惠。八是分離工作要與其他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九是分離過程中要明確職責、加強領導。”

王昆一邊聽着,前面副駕駛座上王昆的秘書卻是已經錄音了,蕭宸說得太快,他縱然行筆如飛也寫不下,只好開錄。

王昆則說:“第二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多餘人員負擔狀況。我以祥林省爲例說一說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多餘人員負擔。目前我們祥林省下崗再就業人員佔全國的比重已高達8.9%,大大超過祥林省從業人員佔全國2%的比例。國有大中型企業需關閉破產146戶,涉及職工20萬人。有51.4萬下崗職工需處理勞動關係,需補償資金和償還拖欠職工債務資金66.7億元左右。我雖然不想承認,但也只能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祥林省目前就業和再就業矛盾突出,社會保障能力較弱。”

蕭宸mō了mō下巴:“關於解除人員負擔的途徑,我覺得主要還是要實行人員分流,要由帶錢分流、下崗失業轉爲劃出資產,帶資分流,上崗創業。有三個原則:一,凡是改制企業有國有股、職工又繼續就業的,就由改制企業繼續保留固有職工身份,續接各種社會保險,而不解除勞動關係。二,改制企業員工需要有償解除勞動關係的,可將一部分企業資產轉爲職工股份,職工持股在新企上崗。三,外商和sī企購買國企產權,由購方安置職工的,可相應衝減企業淨資產。或減免土地轉讓金,或按國家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等給以補償。”

王昆看見秘書已經記錄下來了,也就不多糾纏,只繼續說了下去:“第三個就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債務負擔狀況。現在的情況是,東北地區存在困難企業多,債務負擔重的嚴重問題。遼、黑、吉三省地方國有企業2002年盈虧相抵後均爲淨虧損,有相當數量的國有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已難以生存。從企業破產情況來看,東北地區1507戶國有企業中規劃關閉破產企業428戶,涉及人數95.4萬人,擬核銷銀行呆帳492億元。東北地區中央監管的三級以上企業中資不抵債的困難企業104戶,有相當部分要實行關閉破產。”

“這個確實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前段時間我正好在讀經濟學博士,算是爲了理論結合實際吧,我重點研究了國有企業資產和債務重組問題,針對其中的具體問題提出了以下幾條解決途徑。”

蕭宸倒是不慌不忙,說道:“第一種途徑是將國有商業銀行對東北三省地方國有企業的債權轉移爲地方政fǔ的債權、股權。方案一是打折購買,由中央承擔銀行債權損失;方案二是全額購買債權,地方承擔銀行債權損失。從支持老工業基地角度,方案一更爲合理;從化解中央經營風險的角度,方案二較爲有利。實際中也可以選擇介於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間的方案,即中央和地方分攤銀行債權損失的方案。”

王昆微微蹙眉,不是有意見,而是思索了一會兒,才問道:“那你個人的傾向呢?”

“我個人倒是認爲要以方案一爲主解決問題。”蕭宸說道。

王昆又思索了一會兒,還是沒有表態,只是問:“第二種途徑呢?”

蕭宸微微一笑:“第二種途徑是中央採取多種方式化解國家商業銀行和國家經營資產管理公司的債權損失。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在於:首先,有利於加快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可以有效解決國有企業改革成本;其次,有助於解決國有商業銀行壞賬率過高的問題,並具有現實可cào作性。”

“還有沒有第三者途徑?”王昆又問。

“有。”蕭宸呵呵一笑,顯得很淡然:“第三種途徑是地方國有企業債務重組的思路。以遼安省爲例,首先,將所屬國有企業分爲兩類,第一類是屬於重大裝備工業、軍工等關係國家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企業;第二類是除第一類以外的國有企業。其次,對第一類企業採取4項措施推進重組改革。一是精幹企業主體;二是整合組建大集團;三是在國有重點企業推行經營業績考覈體系,特別是上市公司要逐步推行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制度;四是儘快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再次,對第二類企業採取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推進改革,並妥善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職工補償安置問題;二是千方百計在原企業基礎上幫助職工實現再就業,鼓勵職工用補償資產或資金與其他投資者合資組建新公司;三是妥善處理原企業的其他債權債務;四是規範資產評估和產權交易行爲。”

王昆面sè肅然,沉思着蕭宸給出的這些辦法,不得不說,蕭宸對於改革的理解,絕非一般領導幹部那樣皮máo,他所給出的辦法,也都是切中時事的,很有針對性。只是作爲一個省的一號領導,王昆必須考慮到蕭宸的辦法跟本地的實際是不是能夠很好的結合起來。理論再好,總要跟實際情況掛鉤纔有用。

蕭宸見王昆陷入思考,也不打擾他,等王昆眉間的川字散開,才微微笑着道:“據我瞭解,今年國資委將着力推進東北地區中央企業分離所辦社會機構、分流富餘人員工作,重點分離學校、醫院等社會公共事務單位和行政事業型單位。國資委將按照先重點後一般、先易後難、量力而行的原則,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分離。結合東北地區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支持企業利用當前改革機遇和各種經營條件,加大分離富餘人員的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王昆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好消息。”

蕭宸呵呵一笑:“剛纔你斟酌事情,我也想了想,其實東北地區國有企業三大負擔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應該說分爲四種情況:一是企業實力很強,產品市場銷路好,三大負擔還能承擔得起,如果解除了三大負擔,效益會更好,這類企業很少;二是企業有較強的實力,產品有較好的市場銷路,也有一定的效益,但由於沉重的負擔,很難提高效益,如果解除了三大負擔,就會立即成爲業績較優的企業,這類企業也佔少數;三是企業產品銷路不好,但勉強維持生產,連年虧損;四是資不抵債,停工停產的企業。後兩種情況的國有企業佔大多數。對於第一、第二種情況的企業,當然是通過解除負擔使他們輕裝上陣,做大做強;而對於第三、四種情況的企業,應視情況或改制、或重組、或破產。因此,我認爲中央、省裡在解除其所屬的國有企業社會和人員負擔時,應與企業所在地的市一級政fǔ協商,給市一級政fǔ政策傾斜或財政支持,這樣市一級政fǔ纔能有積極性並有能力接收上級政fǔ所屬企業剝離的負擔。地方政fǔ配合。總之,各級政fǔ必須有與中央政fǔ各種政策相應的配套措施,要出臺與中央政fǔ相應的改革措施,在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給企業以支持。”

王昆有些苦笑:“現在大家都知道要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要加快調整改造和發展的步伐,可是怎麼神話,怎麼調整,這纔是難題啊。”

“那王書記你怎麼看的?”蕭宸反問道。

“我?我覺得,自從黨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以來,東北三省爲此已做了大量工作,紛紛制定各自的振興規劃,向中央政fǔ爭取到很多投資和項目。但問題是現在爭來了很多新項目,而這些項目建成之後,可能會重新陷入過去國有企業的怪圈。爲防止新的怪圈出現,我覺得我們東北三省的政fǔ,要真正下大力氣推進市場化改革,實現制度創新,建立起有效的、持久的制度化jī勵系統,最大限度的jī發推動經濟發展的自主力量,解決經濟發展的內在的持久動力問題,這纔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根本出路。消除市場化改革的障礙,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長期的、根本性的制度建設。需要huā大力氣,認真地將市場經濟觀念轉化爲市場化的政策,繼而轉化爲踏踏實實的行動才能奏效。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一項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要解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問題。”

王昆見蕭宸陷入思考,沒有說話,又補充了一句:“正鋒同志在後面的車裡,不過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是知道的。他也認爲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製造業,政fǔ的最大支持不在於提供多大的投入,而在於提供多大的市場。無論是資金入口還是市場出口最終都要歸結到體制創新問題。體制不創新,機制不靈活,不僅無法籌措到資金並有效地加以運用,而且還會固化原有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造成資源的巨大làng費。因此,拓展資金入口和市場出口必須先改革體制和轉換機制。正鋒同志認爲,要振興東北,需要進一步調整所有制結構,不能僅採取輸血、扶持等常規武器,而應該實施一**規模的結構調整,通過讓一批國有企業從競爭性領域裡退出和吸收戰略投資者進入兩種辦法。振興東北最大的體制性障礙就是用計劃經濟的模式解決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問題,必須探索出新的市場經濟的辦法。”

蕭宸默然點頭,想了想,說:“省事直企業我暫時不說,就說東北地區中央企業調整改造任務,我看要分爲兩個目標。近期目標:爭取通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到‘十五’末,東北地區中央企業基本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主業更加突出、效益進一步提高,資本結構明顯優化,資金狀況顯著改善;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起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的經濟運行機制基本確立。中遠期目標:在前兩年發展的基礎上,再多過五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末,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一批企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中央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顯著增強,一批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並具有國際競爭力。”

說到這裡,蕭宸話鋒一轉:“當然,市場問題是個大問題,我們以進一步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勢產業爲目標,就一定要完善要素市場體系。”

他頓了一頓,伸出右手做出一個“六”的手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拿出600億的投資,如果仍然象過去搞單一企業的發展去考慮技術改造,就無法發揮產業的效應。但是要搞整體產業的提升,缺乏大量資金。取得資金的方式就是利用金融創新工具,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可以有兩種辦法來進行cào作:一種辦法是按基金的模式,向社會發放基金券,把民間的基金由專業管理機構來管理,向擬上市公司投資。這樣可以推動企業上市,又收回投資,這樣既使基金有滾動的發展,又達到了解決東北缺少資金的目的。但目前《基金法》沒有產業基金的內容,還沒有相關的規定。需要向國家要政策,來實現產業基金。另一種辦法就是搞公司制的形式,類似sī募基金。基金組建起來之後,交給某個證券公司來管理,基金在發展可以上市,把基金的組織和上市聯繫起來,使基金社會化,同樣達到了產業投資的目的。如果我們實行了以上兩種金融創新,東北的產業就可以從產業的效應來考慮,形成產業鏈,形成東北三省的優勢產業。”

王昆對金融方面的瞭解,就遠不如蕭宸了,對這個問題,他打算藏拙,於是問道:“金融的事情,咱們先不說,現在底子上的問題還是工業,咱們是老工業基地,這個工業怎麼搞上來,是大難題,蕭宸,你搞這個一貫在行,有什麼好的建議?”

蕭宸伸出一根手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業化?”王昆看着蕭宸,疑huò之意很明顯。

蕭宸點點頭:“首先,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傳統工業化道路不同,它的本質可概括爲高、好、低、少、優、適、序這七個字。高是指科技含量高;好是指經濟效益好、社會效益好;低是指資源消耗低;少是指保持生態平衡、環境污染少;優是指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適是指工業化速度適度;序是指以máo澤東倡導的‘農輕重’和鄭南巡倡導的‘吃穿用’爲序,具體指後者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要以前者爲基礎。前5個字主要是質的規定性,適和序主要是量的規定性。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質與量的統一體。不能單純把工業化看作量的規定性,忽略了質的規定性。我特別說一句,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中,工業化的質與量這兩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異的。在短缺經濟條件下,量的擴張是主導和主要方面;在買方市場基本情況下,質的提高就成爲主導和主要方面了。

其次,如何設計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的時間表。按照上述工業化階段的劃分,華夏從19世紀末的洋務運動(1860年以後)引入機器生產到1969年,可以看作是華夏的前工業化階段。1970年,華夏gdp中的工業產值所佔比例超過農業,這一年可以看作是華夏結束了前工業化階段,進入工業化初期階段。1997年,華夏的農業產值在gdp中所佔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1996年,可以看作華夏走完了工業化初期階段。1997年可以看作是華夏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按照平均每年下降0.86個百分點速度計算,到2010年,華夏農業產值在gdp中所佔比例就可以下降到10%,進入後工業化階段。按照目前發展速度,到2020年,華夏就可以稱基本實現工業化。”

“可我們東北的工業比例本來就比較高……所以現在問題才大啊?”王昆有些奇怪。

蕭宸點點頭,微微笑道:“王書記說得好,通過比較東西部不同特點,我們可以看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質是一個再工業化過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屬於經濟相對衰落地區的再開發、再發展問題。因此,其實質是一個再工業化的過程,而再工業化的實質就是已有較高工業化程度但面臨發展困境的地區實現經濟再發展的過程。”

王昆依舊皺着眉頭:“我還是那個老問題,具體怎麼辦?”

“嗯……”蕭宸思索一下,組織了一下語言:“應當加大東北地區中央企業的改造建設力度,有層次地培育和提升優勢產業基地。企業建設改造應分以下四個層次進行:第一,集中力量建設油氣、鋼鐵、汽車和造船生產基地,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發揮企業在國民經濟、區域經濟和行業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第二,加快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微型汽車、民用飛機和直升機、汽車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等建設改造步伐,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確立哈電、一重、環渤海造船、哈飛、東安發動機等企業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第三,進一步加大軍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軍工企業的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加快結構調整,培育、發展一批主導民用產品,提高市場適應能力。軍工行業要深化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創新機制,加強民品的開發和生產,實現國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提高軍工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前幾天兩會,空軍方面提出要搞大飛機,我覺得東北方面基礎不錯,遼飛可以考慮上報立項。第四,其它企業要以市場爲導向,圍繞主導產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圍繞大企業配套開展專業化協作,發展成爲‘專、精、特、新’、有規模經濟優勢的專業化企業;在具備發展條件的技術、人才密集區,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並根據實際情況明確技術改造的重點方向,通過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使一大批企業逐步走出困境,再現生機和活力,逐步確立在市場競爭中的應有地位。”

“裝備製造業,我們也知道其重要性,也很想搞,但真要搞起來,也是有些礙難的。”王昆書記也有些嘆氣:“再說你這個話寬泛了,遼飛可是遼安的,我祥林可沒有這樣的王牌軍工。”

蕭宸微微尷尬,乾笑一聲,然後正sè道:“王書記,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裝備製造業能否變‘企業地區集中’爲‘產業集聚’,是決定本地區裝備製造業發展前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政策必須從扶植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向推動產業鏈整合方向轉變,積極培育產業集羣競爭優勢。我認爲產業聚集實際上是產業適應經濟發展新趨勢,並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的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這是一個國家在工業化或後工業化的社會進程中產業發展的外部表象,而產業聚集衍生爲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的內在驅動力則是產業聚集所具有的羣體競爭優勢和產業聚集發展的規模效益。”

他說到這裡,放慢了語氣,肅然說:“所以,全國一盤棋,東北也是一個小整體,也是一盤棋,東北的振興是要跟着全國的態勢而動的,而遼安也好,祥林也好,都是東北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各省能夠將整個東北看成一個整體來考慮問題,對於這一點,中央是相當重視的。”

蕭宸這番話稍微有些不客氣,但王昆卻是心中凜然一跳!

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怎的說話便有如此氣魄,竟然讓自己心裡生出一種錯覺,似乎面前這青年高官,已經成了“東北王”,正在自己面前指點江山!

第106章 交鋒結果第43章 東風西風各不容第47章 反國家分裂第40章 太湖“公主”(一)第34章 總書記(五)第13章 瞬間逆轉(上)第21章 疑竇叢生第52章 假球風波第67章 燕家有難第150章 對,牛彈琴第121章 翻手爲雲第132章 太子們(上)第61章 有異常第82章 林森之歿第41章 摩托羅拉第154章 省委徐部長邀談第74章 江東兩會第64章 經開區大換血第34章 買車風波(下)第65章 一對一扶貧第7章 更好的辦法(下)第21章 疑竇叢生第10章 語馨借錢(一)第32章 蕭少的約見第4章 生活秘書第45章 紈絝VS紈絝(一)第25章 逆鱗(中)第45章 紈絝VS紈絝(一)第54章 金元攻勢第5章 招JI事件第36章 雷霆(三)第8章 投資與視察第24章 激辯政治局第58章 十七大第90章 想買生產線第20章 再臨祥林第43章 陰霾初散第15章 100週年第74章 江東兩會第99章 做華夏自己的汽車第6章 舉國同哀第46章 最後交鋒(一)第38章 蕭氏風格(一)第8章 投資與視察第17章 老總理的擔心第61章 迷幻嬌娃第17章 現原形第72章 黨校自由辯論(二)第117章 一石千層浪(下)第14章 兩個臭皮匠第151章 又是一年第20章 探望(下)第35章 算你狠!第80章 2010第10章 語馨借錢(二)第82章 夜宴(上)第58章 爭鋒常委會第7章 問責風暴第110 不是時候第94章 家庭討論第7章 求是,唯實(上)第20章 水落可曾石出?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14章 黃睿打人第42章 東北大換血第30章 愛心和希望(下)第10章 語馨借錢(四)第142章 村霸第29章 將計就計第4章 危機中的華夏第7章 更好的辦法(下)第22章 夜色(下)第46章 換將!(下)第73章 動手了!(上)第29章 我偏不生氣第11章 鋪開第2章 調研瀟南(上)第52章 假球風波第57章 如此隱情第30章 收購蘋果公司第150章 對,牛彈琴第22章 香港迴歸與金融危機第146章 柏油路殺人事件第57章 詢問案第3章 非典來臨第47章 幫個忙好不好?第12章 訪問緬甸第3章 江東紀委(下)第39章 過年(中)第5章 給我查!(上)第94章 叫你膽子肥第7章 求是,唯實(下)第28章 抓捕第11章 看電影(下)第67章 地震與江東第9章 控制第78章 **,激變第84章 滿城盡是外國車第47章 反國家分裂第4章 權力即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