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

趁着天黑出門,摸到了曬穀場,新的蒸鍋還沒有到位,甚至爲了蒸饃專門搭建的房間也沒有建起來,只有選擇村子之中最爲寬敞的曬穀場。

早在昨天下午,各家各戶的蒸鍋已經集中到了曬穀場,大小不一,形態各式,整個下午和晚上,苗遠都在協調,讓蒸鍋擺放的更爲合理,除了800個最重要的蒸鍋之外,還有案子,水缸之類的東西,這也東西也是蒸饅頭的必需品。

40斤純鹼粉末,也按照趙信的要求,準備混入到大量的水之中,其中一部分已經在昨天,加入到了發麪之中,另外一部分,則會在今天揉麪的過程之中加入。

在苗遠抵達曬穀場不就,陸陸續續就有人來,這是苗家莊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景象,以前恐怕只有麥收的時候,村民們這麼積極,卻不會這麼早。

苗遠打心底裡感激趙信,從四少爺來了之後,苗家莊一切都向好了,他不知道那個長弓隊到底有什麼作用,只用他出人,又不用出錢,每一個長弓隊員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何樂而不爲呢?

身處在遼宋交界的地方,遼國幾十年的時間,都沒有入侵過保州,居安思危,村子裡面歲數稍稍大一點的,都知道幾十年前,北宋剛剛成立的時候,遼人有多麼的兇猛,幾十年前的澶淵之盟,可是在澶州打響的,那已經深入到河南腹地了,整個保州,河北,甚至連大名府,都已經失陷了。

遼宋兩國自澶淵之盟開始,少動刀兵,並不代表不動,多一點武力,村子裡面,也多了一點保證,少量的悍匪,甚至連遼國的草谷滲透,都不是問題了,一個都多一點的正規軍,固守苗家莊,足以抵擋3倍以上的敵人了。

遼國的草谷滲透,不可能派遣大軍的,兩三百號人已經是極限了,哪怕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又不是花苗家莊的錢,苗遠沒有明確的支持和反對。

相對於理解不了的長弓隊,趙信爲了組織這個長弓隊,給的很多的福利,這些是實打實的。

來的時候,帶來的大部分的軍馬,留下的12匹軍馬,其餘的都被苗遠牽頭賣掉,得到的錢,直接的換成了上百頭大型牲口,這些還沒有全部到位,可是對於苗家莊的提升已經相當的明顯了。

一個牲口可以替代兩三個人力,特別是針對開荒而言,沒有牲口的,選擇人力開荒的,是沒辦法,沉重的勞動,就算是壯勞力,也未必支撐的下來。

苗家莊是遠近聞名的富裕莊子,算的上開墾比較多的,可是多是集中在水源的附近,其他稍稍遠一點的地方,是沒有開墾的。

保守估計,苗家莊附近的荒地,最少也有3萬畝左右,只是把這些荒地開墾出來,哪怕是畝產只有幾十斤左右,就足以讓苗家莊更加富裕。

對於莊戶人家來說,糧食是根本,哪怕再多的糧食,也不嫌多,沒有豐年的儲備,那裡有荒年的度過,從十年前開始,北方的氣候就變得不太好,苗家莊有兩條小河經過,還好一點,一些缺水的地方,已經開始絕收了。

實際上,大部分獲得耕牛的家庭,已經開始了開荒,首先就是靠近苗家莊最近的地方,接下來,就是邊界,預計會投入上百頭大型牲口和最少400人,按照每一個人力平均15畝的數字,今天就可以增加近萬畝。

如果說,這些只是對糧食,對農業上面的提升,現在趙信拿出來的生意,纔是改變苗家莊的根本所在,農民們都不傻,他們從這個饅頭的口感和大小上面,可以分辨出這個饅頭是不是暢銷了,這種前提下,他們也拿出了全部氣力,做好這件事。

在苗遠起牀之後,昨天選定的曬穀場,陸陸續續集中的不少人,一部分還不是被選入到蒸饃的人員之中的,他們的心中都是包含着希望,這是賺錢的機會,也是改變他們生活的機會。

面發的好不好,是關鍵,苗起看到有人來了之後,找了幾個最熟悉蒸饃的婦人,負責檢查面,都是村子裡面的發麪的一把好手,這一次發麪的過程,耗費的時間較多,在趙信的提點之下的,用熱水壺來保溫,差不多四五十度的溫度,促進了面的發酵,現在,都是比較出色的程度的。

一個個的檢查完畢,就是和麪和做饅頭的過程了,一個人平均才50個,對於熟練工來說,這不算什麼問題,忙乎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所有的蒸鍋都上籠了,熱水被木柴加熱,煙氣升騰。

如此熱鬧的場景,在苗家莊,還是第一次,

趙信其實也來了,他只是遠遠的看着,沒有走到近前。

說實話,他沒有多震撼,後世的人口更多,一些以人爲主的記錄,在國外是異常艱難創下的,中國人只要想,隨便找一些組織者,就能夠分分鐘破掉,萬人舞蹈,萬人太極拳,甚至大型歌舞表演,苗家莊這纔多少人,還不是那麼的整齊。

趙信更加註意的,其實是這些民衆沒有注意到的東西,苗家莊的主要的燃料還是木材,一部分是撿到的一些枯枝落葉,另外一部分,則是開發出來的木柴。

使用木柴燒火,是從最早到火誕生的時候,就開始利用了,到處都是樹木,木柴是最容易得到,這樣浪費太多了,木材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長弓的出現,註定會讓長箭的數量激增,不同於箭頭和尾翼,箭桿的位置是最沒有技術含量,大部分木材都可以使用,這樣算下來,木頭還是應用到最適合的地方好了。

中國是產煤大國,煤炭利用的歷史可以追述到青銅器,甚至更早的時代,甚至保州附近就有煤礦,把蜂窩煤弄出來,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燃料,節約,熱量高,製造起來也不麻煩。

趙信想到這裡,忍不住自嘲的搖搖頭,想這麼多幹什麼,穿越者的見識之中,可以被做出來的很多的,饅頭是這樣,肥皂也是這樣,蜂窩煤同樣是,不用蜂窩煤,在燃料問題上,塊煤更好,在大規模的生產饅頭的前提下,只要蒸箱夠大,塊煤更方便。

接近一個小時的蒸饃過程,是較爲漫長的等待,可是包括蒸饃的,還有過來看熱鬧的村民,上千人都聚集在曬穀場上,他們不是說沒有交流,小聲的說這話,可是精力的重點,都集中在蒸鍋上面,這是寄託了未來希望的蒸鍋。

說實話,哪怕每天150貫,平均到每一個村民身上,也不會超過50文,可這是活錢,源源不斷的活錢,莊戶人家不同於出外幹活的,吃自己的,住自己的,耗費很少,幾百文的活錢,就能夠幹很多的事情,小到針頭線腦,大到衣服家用,一年到頭,可能就是緊着這麼多錢了。

現在,足不出戶,只要付出勞力,可能每天都能夠賺十幾文,甚至是二三十文,這對於城市打工或者是在運河上面搬運的,不算很多,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一點都不少,當然是乾的熱火朝天。

漫長的等待之中,一鍋鍋的饅頭新鮮出籠了,苗起帶着幾個婆子,一鍋鍋的檢查,主要是品質,昨天只是一兩千個,今天卻是3萬個以上,萬一品質沒有控制好,砸鍋了,那就麻煩大了。

每一鍋隨機的挑選一兩個,進行品嚐,一兩千個饅頭而已,現場差不多近千人,就當是享口福了。

結果讓人滿意,今天饅頭的質量,似乎比昨天晚上更好,似乎更甜,也更柔和了,饅頭也更大了。

這是當然的事情,昨天使用的,只是發泡液,趙信只是估摸的濃度,今天,使用的是純鹼粉末,精確了用量,每一斤的使用量比昨天稍稍的多了一點,更多的二氧化碳,更少的酸性殘留,必然會讓蓬鬆度和口味上升。

每一個吃到饅頭的,都是同樣的激動,他們昨天只是嚐了一小口,甚至沒感覺到什麼,就吃掉了的,現在整整一個饅頭,他們可以細細的品嚐,熱騰騰的饅頭和口味,讓他們對於今天充滿了信心。

苗家莊之前只有七八輛的牛車,現在,集中了大型牲口的話,都改成了馬車,3萬個饅頭,爲數不少,七八輛車,勉強容納的下,可要怎麼弄到保州。

苗家莊距離保州,還有30多裡,馬車可能要小半個時辰,才能夠抵達,饅頭是熱的好吃,特別是這些饅頭,冷了比之前的口味好,卻不是那麼的明顯,小半個時辰的時間,這些估計全部冷掉了,到時候怎麼賣?

難不成,還要在保州租個房子,把冷饅頭送到保州之後,再通過蒸鍋,加熱之後來賣,這不是不行,這等於重複勞動,甚至耗費的人力物力,一點都不小。

運輸問題,這個從來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卻成大麻煩了,苗遠的臉色有些古怪,呆呆的站在馬車之前,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無數念頭在他的心中閃過,可是無一例外,全部是耗費巨大,饅頭本身的利潤不低,可是如果加上這些解決方案,說不定就從一個廉價的產品,變成一個昂貴的產品,哪怕依然能夠風靡,卻怎麼也達不到之前的高度。

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