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

編筐不太合適馬車使用,也可以接受的,裝了棉被的編筐,還是放入到了馬車之中,裝入了差不多2.8萬個饅頭,剩下的,苗遠大手一揮,全部送給在場的村民。

饅頭從趙信改造了之後,就不再是一個廉價的,只能夠果脯的東西,它的價值在提升,吃起來還吃,還容易消化,上到八九十的老人,下到小孩子,都可以吃,拿到的人,很多都捨不得吃,把饅頭留下來,準備給孩子們吃。

現場歡聲雷動,七輛馬車,在衆人的期盼之中,緩緩的離開了苗家莊的,帶着他們的希望,這一次,苗起會帶着20個有過經歷的人,到保州去銷售饅頭,這麼龐大數量的饅頭,不可能在一個地方銷售,好在,之前趙信讓他調查過保州的情況,他選定了7個地方。

從一開始,饅頭的主要目標就是軍漢,其次是一些大家族和商賈,最後纔是普通百姓。

出身百姓的苗遠,很清楚,對於窮的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八瓣花的普通百姓,基本上買不起3文,甚至是5文兩個大白饅頭,哪怕他的味道好到炸,普通的一個饅頭,可能連半文都不到。

趙信緩緩的走出人羣,不時的有民衆上來感謝,雖然還沒有最終的效果,吃過饅頭的,都不懷疑,這個饅頭能夠賣的不錯,可具體賣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對於普通民衆來說,保州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一個繁華的,很多人的大城市,連苗家莊這樣的,距離保州很近,還跟保州有密切聯繫的城市,去過保州的人都不多,封建社會的地域限制,讓大部分的農民都被固定在土地之上,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勞作,就是他們的命運。

或許,對於苗家莊來說,這一刻的命運在發生着改變。

不知道什麼時候,孫吉出現在了趙信的面前,對於孫吉的神出鬼沒,趙信早就見怪不怪了,孫吉今天負責趙信的護衛工作,又一次看到了趙信的神奇,他都不知道,看起來這麼複雜的問題,趙信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解決,仙授之說,真的這麼神奇麼?

一句話在嘴裡轉了半天,最終說出來的卻是:“殿下,你就這麼確信,這個生意能做麼?”

“難道,孫帶御沒有覺得好吃麼?”

孫吉立刻啞口無言,沒錯,就算是他,也感覺到好吃的,作爲軍人,他很清楚,那些戍邊的禁軍,手中有多少的購買力,一些節約點的,甚至可以每月,或者是半個月,去一次青樓,出來打打牙祭,只要是夠美味,再多也不在話下,更別說這個還相當便宜。

半文一個,要燒水蒸饅頭,可能要辛苦幾個小時,還會做出來很多,很久才能夠吃完,現在有現成的,熱騰騰,軟甜的饅頭,價格不過是3文,又怎麼能夠阻擋軍漢的渴望。

身體越好,武力越高,對於飯食的要求也就越高,孫吉這樣體格的,要想真的吃飽,可能要十幾個饅頭,軍漢們哪怕是差一點,也需要四五個,這是天然的生意。

最關鍵的是定價,苗遠定價在3文,趙信在簡單了了解了保州的物價之後,認可了這一點,當然,如果買的多有優惠,可以選擇10個25文,或者是五個送一個。

苗起認可的是10個25文,簡單計算之下,他認爲五個送一個要虧。

趙信不置可否,他不可能告訴古人,五個送一個的好處,就算從表面上,同樣五個,一個減少了2.5文,一個送出了3文,可實際上,送出的,對於苗家莊來說,只是1.5文的成本,就本身上,已經是更高的利潤了,更別說造成的效應,本身買5個的,變成6個,買10個的變成12個,變相的增加了銷量。

複雜的商業問題,在21世紀,已經成爲了厚厚的教材,無數的學者專家都在研究商品的客觀規律,對於使用者來說,不必考慮這麼多,再怎麼都是獨門生意,10個25文和五個送一個,沒多大區別,帶來的利潤,可能只有10%的樣子。

這樣算下來,一個饅頭的毛利,最少在1文,看起來小,可是架不住多啊,只要2.8萬個全部賣掉,就是2.8萬文,這可是28貫,在任何地方,28貫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可是淨利潤啊,甚至對於苗家莊來說,還有另外的一層利潤,那就是麪粉的銷售的。

苗遠之所以這麼的關注饅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去年苗家莊麪粉豐收,可惜從麥收到現在,價格一直沒有上升,還出現了下降的態勢,幾萬石的糧食,存在苗家莊。

這不是個好事情,哪怕麪粉已經足夠便宜了,可是還有比他還便宜的雜糧,用麪粉,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可以是主要的食物,卻不能全吃,一個八口之家,全部吃麪粉的話,可能支出要提升30%以上。

現在,只要這個饅頭生意穩定住,麪粉的消耗巨大,按照一個饅頭一兩半來說,10萬個,可能就是1萬斤,100石,一年下來,可能要消耗3萬多石,基本上會把苗家莊的麪粉,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這可是市場價,哪怕依然不算太高,卻比收購價最少提升了30%以上,這一點,對於莊戶人家,都是實實在在的利潤。

趙信不是沒有想到,他把這些都放在保留利潤裡面了1文到1.5文的毛利,代表着利潤率在35%和50%之間,這算是很高昂的利潤。

苗家莊要求並不高,可能每天能夠有幾十貫,扣除工錢,還有公中的錢,用來對苗家莊進行改變,可是這對於趙信的計劃來說,有些少了,一天30貫,一個月才900貫,趙信的缺口恐怕要超過2萬貫,他必須要支持者饅頭生意做大做強,從30貫,提升到100貫,甚至是200貫,這樣才能夠推動他純鹼的銷售。

700人的軍隊,從無到有,只是裝備購置,就需要2萬貫左右,這不是開玩笑,平均下來,每一個人的置裝費用,只有30貫不到。

僅僅是普通的禁軍,不算步人甲之外普通衣服裝備,就差不多10貫,加上步人甲,長刀,長弓還有箭,僅僅是擺在明面上,就超過了20貫,再加上軍營的費用,日常的消費,一個全副武裝的禁軍,可能消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現在還是120個人,軍費還沒有極具的增加,使用的還是長弓這樣廉價的武器,趙信還可以支應,可是未來,爲了保證長弓手的生存,就必須要着甲,長弓手的主要,並不是防備衝擊和正面對抗,他更多的是箭防。

故而,用連環鎖甲比起板甲或者是步人甲要好,趙信可以改良拉絲工藝,讓鎖甲提前在中國誕生,可是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就大了,要是人數提升到400人的話,花錢就如流水了。

趙信之前繳獲獲取的百貫,一點都不夠用,可能真的要開啓的話,瞬間就花完了,必須開源節流,饅頭是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保州一天能夠賣掉10萬個的話,趙信手中的利潤就有100貫,一個月3000貫,可能六七個月,就可以吧缺口給補齊了

趙信這才意識到,一個武裝到牙齒的軍隊的可怕,也只有王朝纔有能力,養活這麼多的軍隊,否則的話,就只能夠搶了。

從遼國和西夏的成立,都是需要搶的,沒有一直的搶劫,他們怎麼可能能夠拉起這麼大的大軍

要培養起一個軍隊,非常昂貴,北宋在仁宗的期間,可以稱之爲富甲天下,歲入超過了4000萬,可是龐大的軍費開支,還是壓着他透不過氣來,最終財政被拖垮。

高峰時段,西邊軍費支出高的2500萬貫,哪怕是差一點點就滅亡掉西夏,可正是財務的問題,最終功虧一簣。

無論是北宋,還是明朝,在對付遊牧民族的辦法上面都是正確,農耕文明,生產力高,人口衆多,在騎兵這樣的天然冰種上面,跟遊牧民族有一定的差距,越是北方,越是苦寒的地方,個體的力量也就強大,加上騎兵這一個冷兵器時代,最佳的兵種,單純軍事實力上面,農耕民族是處於劣勢。

農耕民族,是聰明的,善於學習的民族,從最開始,就知道揚長避短,知道在野戰之中,是不佔上風的,他們聰明的選擇了防守,守城上面,是佔據優勢的。這樣的方法,是對的,只不過耗費太大了,修建一個牢固的城池,可能耗費相當於武裝很多的部隊,可是爲了勝利,還是咬着牙來建設了。

農耕民族,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北宋年間,在明王朝期間,都是間歇性的小冰河氣候,這種全球性,大範圍的氣候,讓本身風調雨順的唸經,變成了殘酷的災害性年景,沒有了足夠逇糧食,也沒有了足夠的生產經濟作物,歲入就會下滑。

而同樣受到這個小冰河氣候的影響,北方野蠻的遊牧民族,就會開始南下,在沒有熱武器,沒有把錢和資源發揮到極致的熱武器的前提下,農耕民族跟遊牧民族之間的爭鬥,幾乎都是農耕民族佔據劣勢的,最終,越來越沉重,最終破產。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經過了真實歷史最終的發展,趙信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的話,他來到北宋,那就毫無意義,如果靖康之辱,崖山之變,依然是照着歷史發生的話,要他何用。

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